糖尿病知识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5967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知识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糖尿病知识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糖尿病知识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糖尿病知识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糖尿病知识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糖尿病知识六.docx

《糖尿病知识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知识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糖尿病知识六.docx

糖尿病知识六

糖尿病知识(六)

西区医院刘运河

目录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胰腺出了毛病就引起糖尿病吗?

3、主动被动吸烟都易患糖尿病

4、合理饮食和加强锻炼可预防儿童糖尿病

5、糖尿病病人如何过节?

6、过节,别把血糖吃高了

7、糖尿病患者外出进餐应注意什么?

8、冬日糖尿病患者须注意饮食

9、糖尿病人冬季保健注意啥?

10、糖尿病人冷天穿戴有讲究

11、糖尿病人如何对付冬季瘙痒?

12、糖尿病病友可以饮酒吗?

13、糖尿病患者喝粥有讲究

14、入秋以后夜长昼短,秋季当心低血糖找麻烦

15、餐前饥饿警惕糖尿病

16、嗜睡可能是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征兆

17、肥胖可引起多种慢性病

18、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

它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

正常人空腹血浆血糖为3.9~6.1mmol/L。

⑴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主要有3条途径:

①饭后食物中的糖消化成葡萄糖,吸收入血循环,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②空腹时血糖来自肝脏,肝脏储有肝糖元,空腹时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③蛋白质、脂肪及从肌肉生成的乳酸可通过糖异生过程变成葡萄糖。

⑵正常人血糖的去路主要有5条:

①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全身各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人体利用消耗。

②进入肝脏变成肝糖元储存起来。

③进入肌肉细胞变成肌糖元贮存起来。

④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⑤转化为细胞的组成部分。

2、胰腺出了毛病就引起糖尿病吗?

有时是这样。

所谓糖尿病,是血糖水平过高,可以由多种生理异常情况引起。

糖尿病有两个最普通的类型,即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确实由胰腺功能失常引起。

胰腺中的胰岛制造不出足够的胰岛素,以致血糖水平过高。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则制造出足够的胰岛素,有时甚至制造得比正常还要多,但是身体组织不能对这些胰岛素起应有的反应。

3、主动被动吸烟都易患糖尿病

《英国医学杂志》近日发表的调查报告称,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除了可能引发心脏病和癌症外,还可能导致糖尿病。

美国伯明翰的一家医学研究中心于1985年和2000年分别在伯明翰、芝加哥等多个城市调查了约4500人的健康状况。

结果发现,在这期间,22%的吸烟者产生了葡萄糖耐受不良的症状,这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先兆。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不能分泌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导致的。

调查还发现,从来不吸烟但经常出现在吸烟环境中的人产生葡萄糖耐受不良症状的几率仅次于吸烟者,约为17%,而曾经吸烟后来戒烟者的几率约为14%。

从来不吸烟并且没有被动吸烟威胁的人出现该症状的几率是11.5%。

文章称,烟草燃烧产生的毒素可能会在分泌胰岛素的胰腺中积累起来,不过这一论断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4、合理饮食和加强锻炼可预防儿童糖尿病

提起糖尿病,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

然而调查发现,糖尿病这种大家习惯认为的“老年病”现在正呈现出日益扩大化和年轻化的趋势。

专家指出,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预防或延缓儿童糖尿病的发生。

专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很多孩子偏爱甜的、油炸的、高热量的食物,有的还特别喜爱吃洋快餐;平时很少做体育锻炼,却靠看电视、打游戏、上网消磨时间。

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小胖墩儿”们越来越多。

据教育部公布的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7-22岁学生中肥胖比率和超重比率持续上升,其中10-12岁的城市男生平均上升了1.17个百分点,达到15.97%。

针对这一现象,专家提醒家长:

肥胖和超重正是糖尿病呈现低龄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肥胖或是超重的身体状况,胰岛功能逐渐衰竭,就会得上糖尿病。

专家介绍说,儿童糖尿病分1型和2型。

1型以遗传为主,而孩子后天患上最多的就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引起的2型糖尿病。

因此,预防糖尿病,必须从孩子抓起,家长和老师应该督促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5、糖尿病病人如何过节?

糖尿病病人在节日里一定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劳累等,这样才不会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糖尿病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自我保健:

首先要注意饮食。

控制好饮食对糖尿病人至关重要。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大鱼大肉、煎炸蒸煮,做很多好吃的东西,让人食欲大增,这时候糖尿病人千万不要贪吃,要按照平时的规律,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少吃油腻煎炸的食物,适量吃一些鸡、鱼及瘦肉,多吃蔬菜,尽量避免饮酒;赴宴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吃过量;年三十吃饺子时,可选用一些皮薄馅多的饺子吃,如果规定量已吃完还想吃时,把饺子皮剥掉,只吃饺子馅,以免主食过量。

对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人,要按时用药,不可间隔或随意减量,外出也要把药物带上按时服用,含糖多的甜食和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或选择血糖水平较低时少吃一点,另外糖尿病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一些点心和易于吸收的糖类,特别是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低血糖时及时服用。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尽量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情,生活要有规律,不要因为过节而打乱正常的生活规律,也不要因家人团聚而过度劳累,伴有高血压的病人要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要定时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的剂量,伴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要随身携带必备的急救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以备不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病人要少吃肉蛋类食物。

另外,节日期间病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娱乐方式,不要长时间泡在麻将或牌桌上,外出时要注意保暖,特别是手脚、耳朵等末梢部位更要注意。

糖尿病人血液循环不好,容易冻伤,鞋子一定要宽松保暖,避免足部受伤,要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因为许多疾病都是从呼吸道传染的,要预防感冒,因为感冒可以加重糖尿病。

总之,节日期间糖尿病人一定要把好饮食关、用药关,劳逸结合,适度活动,这样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过一个健康愉快的节日。

6、过节,别把血糖吃高了

⑴甜点:

过节哪能少了糖果、糕点、水果,看到花花绿绿的甜食人人都会眼馋。

过去认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但新的营养学理论认为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糖,但要讲究吃法,比如吃了糖果、甜点等含糖高的食物,就必须相应地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保证饮食总热量不变。

注意:

糖尿病患者不宜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含糖食品,如冰淇淋、奶油雪糕、炼乳、奶昔等,不宜饮用果汁、加糖咖啡、可乐等。

⑵食量:

过节毕竟是过节,餐桌上的菜肴自然会比平日多。

品种花样一多,就有可能吃过量。

为了减轻胰岛的负担,使胰岛素合理分泌,糖尿病患者每日应至少进食3次,定时定量,早、中、晚的食量分配应为1/5、2/5、2/5。

每餐都应有主食(碳水化合物)、副食(提供蛋白质食物、脂类和无机盐)、蔬菜(提供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应控制饮食量(每日总热卡摄入),合理搭配。

有的糖尿病患者误认为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只是控制主食量,只要不吃饭或少吃饭,多吃点菜关系不大。

其实不然,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必需严格控制脂肪摄入,因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脂血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此糖尿病人应适当降低脂肪的摄入量,少吃猪油、奶油、全脂奶、巧克力、冰淇淋等,提倡多吃高纤低脂的食物,比如蔬菜。

控制油脂的摄取量,烹调方式避免油煎、油炸等。

⑶饮酒:

逢年过节,没有一点酒,感觉气氛不热烈,所以酒就成了节日里必不可少的佳品。

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可以在吃饭时喝点,但不要空腹或睡前饮酒,这样易诱发血糖升高。

饮酒量以一天干红葡萄酒不超过3两,或白酒不超过一两为限。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饮酒,尤其是注射胰岛素和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时更加不应饮酒。

注意:

上述的饮酒量每份相当于25克大米的热量,所以饮食中应相应减少这部分热量的摄入。

节日千万不要放弃平日的饮食原则,暴饮暴食不仅会使血糖升高,甚至可能导致急性并发症。

7、糖尿病患者外出进餐应注意什么?

⑴到饭店进餐或朋友聚餐时应尽可能保持原有的饮食习惯,千万不要放松。

⑵有意识减少食用高能量、高脂肪的食品,可选择蔬菜来代替。

⑶尽量少喝酒精类饮品,可用矿泉水来代替。

⑷如果不确定菜肴中是否有加糖,要询问餐厅服务员。

⑸必须饮酒时应注意按照酒类的热能表来适量饮用,切忌不要过量,不要空腹饮酒。

⑹外出用餐时不要忘记携带降糖药物,按时服用。

⑺最好选用清汤,而不要喝淀粉多的稠汤,避免食用淀粉多或裹了面粉与面包渣的食品,必要时可减少相应的主食量。

8、冬日糖尿病患者须注意饮食

冬日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病的季节,他们在日常饮食中须注意一些事项:

⑴每日进食不要任意增减,但食物种类可以在总热量范围内互换。

当活动量增加或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可根据情况适当加餐。

⑵食物品种的多样化是获取丰富营养素的必要条件,应做到粗细粮搭配、荤素食搭配。

牛奶中含有较高的钙和维生素B2,这正是我国膳食中比较容易缺乏的营养素,如条件允许,最好每人每日进食1瓶(约250毫升)新鲜牛奶。

⑶称量糖尿病患者食物重量时,应将根茎等不可食的部分重量除去。

⑷黄豆类制品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及植物油,可以适当食用。

花生米中含有亮氨酸、精氨酸,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每日可少量进食,山药、番瓜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以使尿糖减少,可用来代替部分主食。

⑸进食含淀粉较多的食物如土豆、芋头、莲藕时,应将主食适当减量。

烹饪时常用的调味品如葱、姜、蒜、胡椒、味精、花椒、酱油、醋等可以随意使用。

⑹不可随意加食其他食物,如想吃少量水果,则应按量减少主食量。

对单糖、双糖、糖果、糕点和甜食要严格限制。

⑺饮食治疗中应坚持适量体育活动,糖尿病患者最好戒烟、酒。

此外,糖尿病患者中的肥胖者和合并心血管并发症者,饮食中应减少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尽可能不吃肥肉,不用动物油烹调。

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每日胆固醇的食入量应严格限制在300毫克以下,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有动物的肝、肾、脑、鱼子、蛋黄等。

高血压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防止糖尿病性高血压的发生,还应减少食盐的摄取量,不宜过咸,以清淡为宜。

9、糖尿病人冬季保健注意啥?

冬季,是糖尿病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较多的季节,专家提醒:

糖尿病人在冬季更应加强自我保健,除了常规的控制饮食、增强运动和注意保暖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护理方法:

⑴饮食要更注意饮食搭配,多吃蔬菜水果,摄入足够维生素。

多吃些天然具有红色的食品,如红椒、胡萝卜、西红柿、山楂等,它们能补充冬季容易缺乏的营养物质,起到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抗感冒的作用。

⑵喝水冬季干燥,多喝水能保证人体的需要,并起到利尿、排除体内废物的作用。

另外,糖尿病人还要养成冬季多喝汤的习惯,鸡汤、排骨汤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可溶性高,易于吸收,可以有效增强抵抗力。

⑶护脚穿宽松的鞋,经常换袜子,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每晚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分钟,有助于防寒保暖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同时要防止跌伤,积极治疗足癣,避免用手撕脚上的皮和挠脚趾止痒,防止皮肤破损招致化脓性细菌感染。

⑷预防感染呼吸道、皮肤、尿路感染等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且在冬季高发。

故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要适量洗澡;皮肤破损、疖肿、毛囊炎应及时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患有牙病的患者应及时治疗;积极治疗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以消除发生肺炎的隐患。

10、糖尿病人冷天穿戴有讲究

寒冬,室内外和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尤其是每次寒流袭击前后温差变化更为急剧,使血管的舒缩功能和血液的流变学性能发生急剧改变,易诱发中风。

因此,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寒冬要注意保暖。

谈到保暖,这穿衣戴帽可是有一定讲究的。

⑴穿衣:

寒冬应穿轻便、宽松、质地柔软、具有良好保暖性能的丝棉衣、羽绒衣,外出时还应外加大衣,以避免风寒袭击。

⑵戴帽:

常言道“冬天戴顶帽,胜过穿棉袄”。

人的头部血管丰富,容易散热。

当外界气温15℃时,头部散热量占人体散热量的30%;外界气温0℃时,头部散热量占人体散热量的60%。

寒冬外出不戴帽,头部遭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因此,寒冬时节外出时应戴上柔软、宽松、暖和的帽子。

⑶围巾:

外出时脖子系上一条柔软、轻便、暖和的围巾,可保护颈部免受寒冷刺激。

⑷领带:

颈部有人体血压调控的重要器官—颈动脉。

若领带系得过紧,会压迫颈动脉,造成血压骤降,突然发生眩晕、恶心、面色苍白、心率减慢、呼吸快、晕厥、甚至猝死。

所以,若非社交需要,最好勿扎领带,更不能系得过紧。

⑸腰带:

血压较高或又有中心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腰带不要扎得过紧,以免引起腰部以下血流受阻,加重心脏负荷,引发血压进一步增高,最好穿背带式裤子。

⑹鞋袜:

“足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寒从脚下起”,因此,病友寒冬呵护双足很重要。

应穿松软、略大、保暖性能良好的软底防寒棉鞋,穿柔软、保暖的棉袜或毛袜,袜口要松,不宜紧,以免妨碍足部血液循环。

11、糖尿病人如何对付冬季瘙痒?

一些糖尿病患者到了冬季,身上瘙痒难忍,想挠又不敢挠,苦不堪言,这是糖尿病代谢障碍引起的糖尿病瘙痒症,一般先发生于病人双下肢外侧,冬季气候干燥,特别容易引发。

糖尿病人身上的瘙痒多是并发症所致。

健康人皮肤汗液排出后,与皮脂混合形成一种乳脂状膜,有保护皮肤的作用。

糖尿病人因微循环障碍,神经功能紊乱,汗液分泌减少,皮肤表层乳脂状膜无法形成,皮肤角质层就失去保养,本应柔润的皮肤表层,变得干燥粗糙,皮肤保护功能减弱,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容易诱发皮肤瘙痒。

同时,代谢物不能随着汗液排出体外,堆积在表皮细胞内外和神经末梢,刺激神经末梢,也会引起瘙痒。

医生提醒,糖尿病人即使身上发生瘙痒也不能挠。

抓挠会使皮肤出现血痕,严重的还有可能引起皮肤感染和淋巴管炎症。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减轻和预防瘙痒呢?

首先,要控制好血糖。

65岁以上病人血糖低于8mmol/L,65岁以下病人血糖低于6.1mmol/L,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就会减少,并可避免皮肤的瘙痒发生。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控制血糖,限制饮食,不吃粮食,只吃肉类和蔬菜,这是不正确的。

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品种丰富:

主食每天要控制在4~7两左右;每天可以吃煮熟的瘦肉2两左右;还可以吃一个鸡蛋和半斤牛奶;尽量多吃蔬菜。

其次,保持皮肤清洁。

沐浴时,要用中性洗浴液和肥皂;不能用过热的水洗脸、洗澡,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穿纯棉的、透气性好的内衣;皮肤干燥时,可涂抹CW外用药膏、润肤乳等,减少皮肤干燥,避免引起瘙痒。

如果瘙痒实在难以忍受,可以使用一些针对皮肤瘙痒的药物。

“塞庚定”和“抗敏止痒霜”均有止痒的作用;中成药“二妙丸”,有凉血镇静的作用,也可以缓解瘙痒。

12、糖尿病病友可以饮酒吗?

我国1997年发表的中国居民健康指南中提出“若饮酒,应限量”,而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我们主张除非不得已,不宜饮酒。

因为首先饮酒会影响正规膳食,不利于饮食控制;其次酒精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请注意:

并不是增加胰岛素分泌,并且吸收代谢都比较快,容易出现低血糖——请注意:

并不是降血糖,而是容易发生危险的,尤其是在注射胰岛素或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时候更容易发生;此外,白酒中的有毒成分甲醇可以直接损害神经末梢而加重神经病变的症状,因此,建议病友们最好不饮酒,而改用矿泉水或无糖的饮料代替,如果某些场合无法推托,也应当注意尽量不饮白酒而选择含酒精量较低的啤酒、黄酒、葡萄酒,并且一定不要空腹饮酒。

在饮用这些酒精度低的酒时一定要计算酒所含的热能,而减少对应的主食摄入量。

一般来说,1瓶啤酒(640毫升)约相当于1两半(75克)粮食的热量;2两葡萄酒约等于半两(25克)粮食的热量;1两“二锅头”约等于1两粮食的热量。

当然也有报道说红酒中含有一些多酚类物质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等有益成分,每天饮用50~100ml对心血管有好处,但未见到对糖尿病有直接益处的报道。

13、糖尿病患者喝粥有讲究

最近,有几位糖尿病患者说,他们早上想喝粥,但是医生却不让喝。

这是为什么呢?

以前,北大医院营养部早餐每周给患者供应2~3次粥,有大米粥、小米粥、玉米糁粥等。

普遍使用快速血糖监测仪以后,患者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变得既方便又准确。

医生开始给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每天查5次血糖,简称“5点血糖”,即早餐前空腹时、3餐后2小时、睡前半小时。

不久,医生和病人都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只要一喝粥,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就会升高。

原来,粥含水分多,比米饭和馒头容易消化吸收,而且粥熬的时间越长,越黏糊,越好喝,升高餐后血糖就越快。

这是因为食物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则血糖指数越高。

粥熬的时间长,大米中的淀粉就部分分解成了短链的碳水化合物,如糊精,糊精比淀粉更易消化吸收,在人体很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后,直接升高血糖浓度,即升高餐后血糖。

研究发现,大米粥血糖生成指数为69.4,牛奶血糖生成指数为27.6,远远低于粥。

所以早餐最好吃牛奶、豆浆或酸奶。

当糖尿病患者发烧、胃肠不适或有感染、手术等其他情况,不能吃普通饭时,也可喝些粥、面片汤、鸡蛋羹或烂面条。

但是,粥不要熬的时间太长、太黏。

愿意喝粥的病友可以把粥放在饭后喝,这样粥与其他食物混合后,吸收的速度就减慢了。

当然,粥的热量也要算在一天的总热量内。

14、入秋以后夜长昼短,秋季当心低血糖找麻烦

入秋以后,夜长昼短,如果晚饭或晚点不能维持整个夜间所需能量,就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要警惕。

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降糖药物,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剂量过大,或服药时间不当;②吃饭时间太迟或进食量不足,引起空腹和饥饿性低血糖;③剧烈运动或运动量过大,但未增加进食量;④空腹过量饮酒;⑤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使用磺胺药以及上了年纪者对降糖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容易发生低血糖。

此外,晚上睡觉前使用中效胰岛素的患者,如睡前未加餐,则容易出现夜间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预防低血糖在生活中应该注意:

①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并遵从医嘱,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特别要避免反复发生低血糖。

②定时、定量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

③准时就餐。

若不能按时进餐,应在进餐时间吃点水果、果汁或饼干等。

④不宜空腹运动。

运动前要吃些点心,并保持运动量适当、恒定。

⑤外出时,一定要备些饼干、糖果,出现低血糖先兆时及时食用。

⑥随身携带糖尿病信息卡(包括个人信息、联系方式等),并注明在意识不清时,请将口袋内糖果放入口中或立即送医院急诊室抢救。

⑦养成良好习惯,戒烟,如饮酒应少量,禁忌空腹时饮酒。

⑧为预防夜间低血糖,睡前建议选择食用含能量缓释系统的碳水化合物食品,比如一杯酸奶或低脂牛奶、一份水果、3-5块饼干等。

一旦发生低血糖,应及时自我处理,主要处理方法如下:

有条件的患者应立即用血糖仪进行测定,血糖小于3.8毫摩/升者,应迅速补充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半杯甜果汁、半杯糖水、1汤匙蜂蜜、3-5块饼干、3-4块方糖、2-3块糖果等。

10至15分钟后,若症状还未消失可再吃一次。

若症状消除,但离下一餐还有1个多小时,则加食一份主食,如1片面包、一个馒头、3至5块饼干等。

如出现神志不清、突发昏迷等,家属应及早将患者送往医院。

15、餐前饥饿警惕糖尿病

有的糖尿病病人说,他们最早的症状不是“三多一少”,而是餐前饥饿难忍,有时下班骑车回家,还没到家就饿得心慌出汗,必须在街上买点儿吃的,否则就到不了家了。

到了家就得赶快打开冰箱找点儿吃的填填肚子,否则就满身冷汗,心慌难忍。

确实是如此,不少患者都曾有过这种症状,不过有的人比较小心仔细,从这种蛛丝马迹中发现了糖尿病,而多数人则不当回事,没去检查罢了。

造成餐前饥饿感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迟缓,与血糖的高低不同步。

正常人血胰岛素的升降与血糖几乎同步,血糖升上去了胰岛素分泌马上增多,使血糖回到正常范围;血糖下降了,胰岛素的分泌也立即下降,这样就不会造成低血糖。

在糖尿病的早期或者糖尿病前期,胰岛素分泌的量没有明显减少,但分泌开始变得迟缓而与血糖水平不一致,餐后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不出来,致使血糖升得过高;下顿餐前血糖降下来了,胰岛素分泌反而达到高峰,这样就造成了低血糖,引起餐前饥饿难忍;以后随着病情的进展,胰岛素分泌越来越少,这种餐前低血糖就不再发生了。

在此提醒有上述症状者及时到医院检查,以防病情在不知不觉中发展。

16、嗜睡可能是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征兆

据报道,以往普遍认为,白天过于困倦是睡眠紊乱或睡眠不足的主要迹象。

但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指出,不管一个人睡眠如何,白天困倦很可能是抑郁症或糖尿病的标志。

科学家们在宾夕法尼亚州中部地区随机抽取了1.65万名成人进行调查,发现其中8.7%的人在白天感到过度困倦。

研究者考察了多种导致白天过度困倦的原因,发现过度困倦与抑郁、肥胖、新陈代谢等因素的关系更密切,其次是与呼吸障碍有关。

而抑郁症可能是白天过度困倦的主要诱因。

在承认自己接受抑郁症治疗的人当中,白天感到过于困倦的几率是正常水平的3倍。

调查还发现,白天过度困倦与糖尿病关系密切。

正在治疗糖尿病的人声称自己白天过度困倦的几率是未接受糖尿病治疗者的近2倍。

体重超重也会增加白天过度困倦的可能性。

研究者说,白天过度困倦在30岁以下和75岁以上的人群中更常见,前者可能是睡眠不足或者抑郁所致,后者则与疾病和健康问题有关。

17、肥胖可引起多种慢性病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报告,成年人超重可增加患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于1986年至1996年对“美国护士健康研究”和“健康职业随访研究”的人群进行了为期10年的随访,评价超重与危害健康的关系。

结果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发生糖尿病、胆结石、高血压、心脏病和卒中的危险均随超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与体质指数(BMI)18.5~24.9的同性别、同等地位人群相比,BMI大于35.0的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约增高20倍。

其中女性相对危险(RR)为17.0;男性RR为23.4。

超重但非肥胖女性(BMI25.0~29.9)发生慢性病的危险也显著增高,其中患胆结石的RR为1.9,高血压RR为1.7,高胆固醇血症RR为1.1,心脏病RR为1.4。

男性与女性相似。

研究者认为,在10年的随访期间,男女超重者的糖尿病、胆结石、高血压、心脏病、结肠癌和卒中(仅限男性)的发生率均随超重的程度而增加。

超重但非肥胖者(BMI25.0~29.9)发生慢性病的危险也显著增加,且BMI与慢性病危险呈量的依赖关系,即便是体重处于正常上限者(BMI22.0~24.9)亦如此。

该研究结果提示,成年人应将BMI维持在18.5~21.9,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病危险。

18、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确诊为糖尿病之后,的确会给人带来一系列情感上的影响,如恐惧、悲伤等等。

你可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接受这个事实,糖尿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它并不是死刑判决。

糖尿病对你来说,可能是伴随终生的一种挑战,但只有将血糖控制到正常,你就会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许多人试图掩盖自己的消极情绪。

但实际上,悲伤、愤怒或失望等情绪有时也是人之本性。

我们不可能只知道快乐而不知道忧伤。

糖尿病人应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并接受它们,一旦你超脱了各种消极的情绪之外并开始审视它们时,你就会找出对付它们的策略,从而帮助你渡过这段最困难的时光。

勇敢的面对人生

人在受到重大打击后的最初反应通常就是否认,拒绝接受现实。

我们的大脑首先会让我们确信所发生的一切都不是真的,以便腾出时间来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

这种现象就是“否认”,即我们假定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否认是一种正常的本能反应,但长时间拒绝接受身患糖尿病这一现实,就会延误对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有许多人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患上了糖尿病。

是的,这是不公平的。

虽然你没有做任何坏事而不应受到这样的惩罚。

父母常常为孩子患上糖尿病而充满内疚,但父母也不是引发糖尿病的原因。

你应该从自己身上或其他方面寻找原因,要知道“否认”仅仅是一种短期的正常反应,时间应该让我们认识到糖尿病的现状:

它既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也是能够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