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2727.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5291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27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27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27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27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27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2727.docx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27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2727.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2727.docx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2727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

第一部分说明

“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

本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第二部分考查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信息世界

⒈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⒉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⒊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⒋信息技术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广东版教材)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语言的形成

⏹文字的产生

⏹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

⏹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

⏹网络化

⏹多媒体化

⏹智能化

⏹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6、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第二单元有效获取信息

一、获取信息的渠道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多渠道获取信息→保存信息

2、了解信息来源,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3、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4、理解信息的数字化表示,体验数字化信息基本格式的转换。

⏹信息的数字化过程:

利用必要的仪器设备把各类非数字化资料采集为声、光、电等物理信号(也称为模拟信号),再经过采样、量化和数字编码,转化成用二进制数字表示的数字信息,最后进入计算机保存。

⏹信息数字化后的优点:

易于表示和存储,易于处理和检索,易于传播和集成,易于获取和共享等。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数字信号是离散的。

⏹将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

一般要经过采样、量化、编码几个过程。

采样是以相等的时间间隔来测量模拟信号的物理量,完成对模拟信号的离散化提取;量化是将采样值变换到最接近的数字值,即用有限个数的数值近似表达原来连续变化的值;编码是把量化后的值用一组二进制数字代码表示。

⑴文本信息的数字化

常用的方法有:

键盘录入、手写板输入、扫描仪输入、语音识别输入等

⑵声音信息的数字化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将模拟音源从声卡的输入插口输入计算机,然后运行音频处理软件,将模拟音频转换成数字格式的音频文件;另一种是使用数码录音笔等设备录制现场声音直接生成数字格式的音频文件。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到20kHz之间。

将声音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即数字音频。

数字音频的质量取决于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和声道数等几个因素。

⏹采样频率是指1秒钟内的采样次数。

计算机音频处理中,常用的采样频率有11.025kHz、22.05kHz和44.1kHz。

⏹量化位数是指描述每个采样点值的二进制数位。

常用的量化位数为8位和16位。

⏹声音通道的个数称为声道数,是指一次采样同时记录的声音波形个数。

随着声道数的增加,存储容量也相应增大。

在计算机中,声音的制作是先将模拟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变成数字音频,存储在计算机中。

回放数字音频时,再由数/模转换器解码,将二进制编码还原成模拟的声音信号,通过音响设备输出。

⑶图像信息的数字化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利用扫描仪将报纸、杂志、照片等素材数字化;另一种是使用数码相机等设备拍照直接获得数字化图像。

将图像上每个点的颜色信息按某种规律编成一系列二进制编码的过程就是图像的数字化。

外部设备(如数码相机等)对图像的采集主要有两个参数:

采样频率和图像样本的量化等级。

采样频率反映了采样点之间的间隔大小,采样频率越高,获取的样本就细腻逼真,图像的质量越高,但同时要求的存储空间也越大;样本的量化等级是指图像样本量化后每个采样点用多少位二进制数表示,它反映了采样的质量。

同样,量级越大,图像质量就越高,存储空间就要求越大。

⑷视频信息的数字化

数字视频信号的获取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使用视频采集卡将模拟视频信号数字化后获得;另一种是用类似于数码摄像机之类的设备直接摄制。

模拟视频的数字化是指以一定的采样频率对模拟视频信号进行捕获、处理并生成数字视频信号的过程。

数字化后的视频占用的空间非常庞大,为了便于存储和传输,需要对它进行压缩。

二、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

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1、因特网提供信息的方式

⏹WWW服务

⏹电子邮件服务

⏹FTP服务

⏹BBS

⏹博客

⏹新闻组

⏹即时通讯、网络购物等

2、掌握因特网的搜索技巧

⏹什么是搜索引擎——因特网上的一类网站,专门帮助人们在因特网上快速搜集信息。

⏹掌握分类目录型检索和关键词索引型检索

搜索引擎一般提供分类目录型检索和关键词索引型检索。

分类目录型检索是将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如网址、描述主题等汇总整理,形成分类目录,用户通过逐级浏览这些目录来找寻自己需要的网址或相关内容;关键词索引型检索是用户以逻辑组合方式输入各种关键词,搜索引擎服务器根据这些关键词寻找用户所需资源的网址,然后根据一定的顺序反馈给用户包含此关键词信息的所有网址和指向这些网址的链接。

目前的发展趋势是这两种方式的逐渐融合。

⏹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的技巧(使用不同特色的搜索引擎、使用帮助信息、认真设计搜索方案、选择恰当的关键词组合等)

⏹能对常用的搜索引擎进行比较和评价

⏹理解为什么要登陆相关内容的权威网站

3、掌握电子邮件(E-mail)的使用

知道电子邮件地址由三部分组成:

“用户的注册名”+“@”+“用户的域名(通常是ISP名)”。

4、信息安全

⑴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

⏹人为的无意失误

⏹人为的恶意攻击

⏹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⑵了解常用的保护信息安全的方法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

⏹安装补丁程序

⏹安装安全防护产品

⏹提高安全意识

三、甄别信息的方法

理解网上交流应注意的问题;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网上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尊重知识产权,尊守相关的法律与道德。

信息的甄别要从三方面着手:

⏹针对性

⏹及时性

⏹准确性

辨别信息真伪的方法:

⏹不要盲目相信得到的信息

⏹根据信息来源途径判别

⏹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加以比较和分析

⏹根据原有经验判别

⏹向权威机构核实

信息道德—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第三单元科学管理信息

1、信息管理的方式

⏹手工管理方式

⏹文件管理方式

⏹数据库管理方式

2、会根据实际问题,确定需要进行数据管理的任务;会选择恰当的信息资源管理工具进行信息资源管理

3、掌握文件管理方法。

理解文件夹的树形目录结构,会创建文件夹的树形目录结构及实现按文件名访问,会设置本机共享文件夹和访问其他计算机上的共享文件夹。

4、会利用收藏夹进行网络资源管理。

5、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6、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7、认识Access数据库。

Access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型数据库以各种二维表格的形式记录管理信息;理解实体、属性、记录、字段等概念;会对Access数据库进行查找、排序、简单查询等操作。

第四单元加工表达信息

一、策划表达方式

1、能够根据任务要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图像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音频、视频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2、能够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二、制作电子作品

熟练掌握网站的规划、设计与制作。

三、尝试程序开发

1、认识HTML语言,了解HTML语言与网页设计的关系。

2、体会算法和程序设计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意义。

补充内容

一、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1、计算机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被命名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

至今为止,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计算机安全使用知识

⑴工作环境

⑵正确的启动和关闭

冷启动和热启动

热启动的方法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⒈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⑴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CPU,即中央处理器,是硬件系统的核心。

CPU与内存储器合称计算机的主机。

⑵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地图书P21)

2、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功能

⑴输入设备(Inputdevice)

输入设备的功能、常用的输入设备。

⑵输出设备(Outputdevice)

输出设备的功能、常用的输出设备。

⑶存储器(Memory)

⏹存储器的功能:

是计算机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或数据。

⏹存储器的分类:

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的特点及其分类:

随机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

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

⏹外存储器的特点、常用的外存储器。

⏹存储器的容量以字节(Byte或B)为单位,其单位换算关系为:

1Byte=8bit(比特,1比特为1个二进制位)

1KB=210B=1024B

1MB=210KB=1024KB

1GB=210MB=1024MB

⑷运算器(ALU-ArithmeticLogicUnit)及其功能

⑸控制器(Controller)及其功能

⑹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

⒊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如下图所示。

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正常工作和供用户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软件。

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中的核心软件,对计算机进行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处理机管理等工作,以提高系统使用效能和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

DOS、OS/2、Windows、Unix、Linux等。

应用软件是指某特定领域中的某种具体应用、供最终用户使用的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财务报表软件、图形处理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杀毒软件等。

它们一般都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由专业人员根据各种需要而开发。

目前,应用软件的综合性和集成性逐步增强,许多软件已不再局限于处理单一类型的任务。

硬件结构是构成计算机系统各功能部件的集合。

而软件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程序的集合。

用户、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计算机硬件的关系如图所示。

P134图8

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数据是计算机处理的对象。

这里的“数据”含义非常广泛,包括数值、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表现形式。

理解二进制数的概念,了解在计算机内部和现代通讯技术中二进制编码的应用及其应用的原因。

三、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使用

理解文件属性(文件名、类型、大小、创建和修改日期)的含义。

能熟练地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新建、命名、重命名、复制、删除、移动)。

会熟练查找文件和文件夹。

理解文件夹的树状组织结构。

能独立完成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简单管理和维护(日期/时间、显示、输入法、声音等)。

四、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通过某种通信介质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并借助网络硬件,按照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来进行数据通信,实现网络上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2、因特网

Internet的中文译名是“因特网”,它是全球性的、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也是世界范围的信息资源宝库。

Internet不属于任何组织、团体或个人,它属于网上的所有用户。

3、URL

URL是UniformResourceLocation的缩写,译为“统一资源定位器”。

URL表示网页所在WWW服务器的名称以及存放网页的路径,浏览器将根据网页的URL访问相应的服务器,打开相应的网页。

⒋网络安全

⑴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控制功能和程序,保证网络环境中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

硬件设备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信息安全和网络运行安全。

⑵了解网络安全的法律与道德,能正确对待网络资源。

⑶了解保护网络安全的措施。

⑷了解使用正版软件的重要意义。

五、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

⒈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程序。

我国在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为病毒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危害

⑴传染性

⑵潜伏性和可触发性

⑶破坏性

⑷隐蔽性

⑸不可预见性

⒊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

⑵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

⒊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⑴使用杀毒软件

⑵采取安全使用措施

⒋了解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