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堂教学备课教案语文.docx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堂教学备课教案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堂教学备课教案语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堂教学备课教案语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堂教学备课教案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知道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
好!
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
(板书:
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2、提示“厌”、“百”的意思。
厌:
满足。
日:
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4、明确句意:
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
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
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
于是,他写了-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
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
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2、教师指点:
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教师指点:
我们小学牛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1贝下面的图
1、图上是谁?
在干什么:
是怎么做的: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
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方法:
用修改符号修改。
六、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
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
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
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请同学们一句-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
再渎修改以后的。
想一想:
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
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
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
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
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
2、总结谈话:
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
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八、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
(生答:
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
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初步观察第2-3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
三、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1、指导观察第2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
2、指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
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
(左图是两位同学正在用电脑打字,右图是两位同学在聚精会神地收看电视讲座)
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
4、指导观察第3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节-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
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
(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
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
(2)指导学生说图意。
提示:
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
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
三、小结:
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渠道学语文,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
四、继续观察插图
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2)教师小结:
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
2、观察第3页的图。
(1)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
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
(2)逐一说出图意。
(3)教师小结:
高尔基说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沦学习哪-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
阅读课外书刊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
只要学生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励)
3、总结:
“处处留心皆学问。
”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
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
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
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
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谁来读题。
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
还可以怎么读?
你为什么这么来读。
(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
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
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
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
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
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
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
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
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
袍、裸:
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
鼠:
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
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
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
(板书暗示:
语言——情韵)
2、师:
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
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之一:
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
如言:
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
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
品赏体会:
“踏”春风?
意韵:
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
植树的意义1、课文中写了几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
品赏:
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
两段能交换吗?
(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
(划出有关词语)(板书: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
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2.暖流
教材分析: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江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与他们亲切交谈的事,反映了江主席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关怀。
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典诗词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江主席却不是很熟悉,给学生补充一定的知识。
让学生读出对话时的语气,体会江主席对大家的关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图
教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暖流”是什么意思?
本文中的暖流是指天气情况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江泽民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
)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心情十分激动)为什么会这么激动?
(江主席看望师生员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再读生字词。
2.讨论识记方法。
3.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2.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拼音,写词语。
和蔼抑扬顿挫沉浸阅览致意视察
2.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第二段,思索:
江主席来到了南开,主要做了什么?
(具体写了江主席与王辉等同学交谈)
2.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怎样回答的。
3.结合课文谈感受。
(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
平易近人:
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
……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
中秋》。
(2)分组朗读、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程序:
分角色读——说感受——再次有感情朗读。
4.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但并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
提问:
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
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佩服之情。
四、朗读全文
1.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
(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反复朗读。
五、作业
1.熟读《滕王阁序》、《水调歌头?
中秋》
2.小练笔:
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
2暖流
兴奋喜悦
平易近人关心青年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3《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材分析:
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生机勃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5-9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作用。
4、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作用。
2、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出示春天的画面)
2、谁知道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
”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
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
在她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
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
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相机教学生字词。
四、围绕“行”字理思路
1、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五、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练习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围绕“儿童多处行”学1——4自然段。
过渡: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
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
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读:
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的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
读读。
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
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学生畅谈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
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
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三、学习5、6自然段
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
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这两段话: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
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
用一个词说说。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再读读。
3、想象读。
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指名描述。
课件:
展现海棠树图。
小结:
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
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课件出示:
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齐读)
四、学习第7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
小结:
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
板书:
冰心奶奶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
五、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
1、出示第8自然段
2、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
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
3、指导朗读。
谁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
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板书:
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引读最后一段。
朋友,春天在哪里?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
进行句式变换。
4、回顾全文。
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
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
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
)
六、拓展,运用语言
出示课件(春天的图)让学生用语言描绘。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课后搜集阅读以下作品。
作品一:
《纸船》——体现爱母亲
作品二:
《片段》——体现爱大海
4.《早》
教材简析: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文章以真挚朴实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全文既没有慷慨激昂的文字,也不见感人肺腑的语言,字里行间充溢着古朴与凝重。
三味书屋古色古香,所有陈设摆放有序;蜡梅花的清香、颜色、形状惹人喜爱,令人赏心悦目;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力透纸背,不绝于目,梅花冰清玉洁的韵致与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以及鲁迅一生的人格品质相得益彰。
全文借物喻人,饱蘸着浓厚的文化意蕴。
作者由游览三味书屋的所见、所闻、所感联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借以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使得叙述、描写、说理巧妙地融为一体。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起期待
1、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露一手,行吗?
(师板书篆书“早”),想说什么?
2、激情: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的确是一个“早”字,这“早”和“梅花”、和“花苞”有联系,你信吗?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明白的。
3、齐读课题。
二、范读引路,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好的句子多练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酿”读“niànɡ”,不读“liànɡ”“蔬”读“shū”,不读“sū”
4、联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5、集体交流。
(1)屏示生字:
酿屋蔬朴寿默瓣
(2)自主交流,鼓励创意表达。
6、分小组赛读课文,每人读自己读得好的句段。
四、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词语、句子或文章内容),认真思考,小组探究。
2、汇报:
学生质疑,学生解答,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
《早》是一篇文化蕴味十足的课文,文中有些词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比如“诗云”、“子曰”、“对课”等。
特别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学生即使阅读了相关的注释,也未必能准确地理解,需要教师讲清、讲透。
)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师适时板书:
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早”字的来历)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蒙胧中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屏示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
三、自主交流,加深体验
交流的过程完全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师跟着学生走,还学生自主的天空,帮助学生冲破思维的束缚,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评读醉“清香”
(1)激情导读:
同学们,作者还没进门就已经闻到了纯净疏淡的清香,可见,这“清香”诱人啊!
我们读文章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谁能把这股“清香”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