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下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4455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语下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六语下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六语下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六语下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六语下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语下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docx

《六语下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语下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语下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docx

六语下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

宁远县莲花小学六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课  题

1.文言文两则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黄娟志

辅备人

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导入,读懂题目。

1.回忆总结,引导学法。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文言文?

对于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

2.明确学习任务,板书课题《学奕》。

3.简单了解作者孟子,释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画节奏。

2.引导归纳朗读文言文应注意的要点:

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3.学生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指正。

5.多种方式读课文:

指名读、小组读、赛读、齐读等。

三、学、议:

出示自学提示:

1.对照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再试着在组内说一说这个故事。

2.这则文言文讲谁学下棋?

向谁学?

怎么学?

学的结果怎样?

3.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四、评:

1.学生根据小组学习成果,在班内汇报交流。

老师相机点拨。

重点指导:

(1)“通国之善弈者也。

”的意思。

联系“读者、作者”等词体会“者”的意思。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的意思。

(3)“之”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2.指名汇报问题2.

3.重点领悟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4.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五、练:

1.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

意思与“专心致志”相反的四字词语:

2.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3.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学习的故事,一个人_________,另一个人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这是一个句,这句话的意思是:

板书设计:

学奕

一人惟奕秋之为听(专心致志)

弗若之矣

一人思援弓缴而射之(三心二意)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

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2.简单了解孔子生平。

3.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释题(重点理解“辩”字)

二、自主学文,组内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准节奏。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4.细读课文,思考:

(1)两小儿在辩论什么?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辩论的结果如何?

(2)学习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哪个人物?

为什么?

(3)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精讲点拨。

1.指名读文,相机指导读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画节奏。

3.指名说文言文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

重点指导: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的理解。

(2)“孰为如多知乎”的理解。

4.指名回答自学提示4第

(1)题的几个问题。

5.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明白:

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无止境的道理)

6.熟读成诵

四、当堂训练:

1.对于文中两小儿所持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

为什么?

(教师适时补充有关材料,使学生明白:

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

2.阅读《两小儿辩日》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的3对反义词,写下来。

(2)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3.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

4.写出四个打比方的成语。

如:

对答如流、多如牛毛

()()()()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

日始出时去人近(大如车盖)日中时远(如盘孟)

一儿:

日初出(沧沧凉凉)日中时近(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个性化设计

宁远县莲花小学六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课  题

2.匆匆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黄娟志

辅备人

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懂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时光的匆匆与稍纵即逝。

教学难点

对文中难懂词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点拨,激发兴趣

1.倾听时钟“嘀嗒嘀嗒”的声音,感受时间的飞逝;学生谈感受。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3.简介作者朱自清。

二、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自主学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思考:

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由什么而引发?

作者有没有回答?

如果有请找出来。

4.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试着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

  

自学后小组交流一下3.4题。

三、精讲点拨: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课件出示词语:

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确乎、头涔涔、泪潸潸、遮挽、挪移、蒸融、何曾。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3.书写词语,互查互批。

4.讨论问题3:

(1)文中“匆匆”指时间流逝快。

(2)文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重点指导“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体会排比及对比写法。

这个问题在结尾再次出现,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

(3)作者作出了回答,在文章的第三节。

5、交流问题4:

“我喜欢——,因为——。

”“我的问题是——。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叹”“悔”的心情。

四、练习:

1.按要求摘抄文中的词语,并写几个。

AA式例:

匆匆——ABB式例:

赤裸裸——

AABB式例:

轻轻悄悄——AA然例:

茫茫然——

2.读拼音,写汉字。

céncénshānshānnuó páihuái

头()泪()()移()

3.近义词填空。

爱护爱惜珍惜

(1)他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书籍的习惯。

(2)他十分()时间,一分钟也不让它白白浪费掉。

(3)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

4.形近字组词

伶()裸()碗()徘()挪()

冷()课()蜿()排()娜()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去了,有()的时候,()枯了,有()的时候,桃花()了,有()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呢?

过去的日子如(),被();如(),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自主学文,合作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后小组谈论:

1.细读第三自然段:

(1)作者怎样“叹”时光匆匆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2.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思考作者为什么而“悔”?

(2)找出这两段中的比喻句读一读,说说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

(3)找出问句读一读,从文中找答案或试着做出回答。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与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三、汇报评议:

1.汇报问题1:

(1)指名读句子。

圈出表示时间流逝的词语:

挪移、过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

体会排比及拟人写法。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时候,日子溜走了。

(4)指导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时光易逝,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2.汇报问题2:

(1)交流作者为什么而“悔”?

(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

(2)细读比喻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

b.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

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

d.“头涔涔”“泪潸潸”,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

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体会时间的特点。

(3)汇报问题3:

a.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

(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

(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b.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

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

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

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c.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

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

(4)体会本文的写作意图:

作者不愿白白走这一遭。

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这一遭吗?

那我们应该?

板书: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四、练习:

1.我会积累:

(1)表示时间流逝快的成语:

()()()

(2)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古诗句有:

()

(3)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名言有: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确乎()觉察()叹息()旋转()挪移()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

()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请你用比喻的形式写写你对时间的看法。

时间像,。

板书设计:

匆匆

叹:

时间易逝

悔:

虚度光阴

劝:

珍惜时间

个性化设计

宁远县莲花小学六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课  题

3.桃花心木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黄娟志

辅备人

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

“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谈话交流。

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

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

2.揭题读题。

3.课件出示桃花心木苗。

桃花心木长大后是怎样的?

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

我们就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走进散文《桃花心木》。

二、学:

出示自学提示,自主学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个别不懂的字和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来解决。

3.桃花心木苗是怎样的?

桃花心木是一种怎样的树?

请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

4.课文围绕着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三、议、评:

1.课件出示词语:

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语重心长、无缘无故、莫名其妙。

(1)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汲”的字音、“赖”“锻炼”“勃”的字形、比较“锻炼”与“磨练”、理解“语重心长、无缘无故、莫名其妙”的意思。

(2)齐读。

2.桃花心木是什么样的?

指名汇报。

(1)出示文中句子:

“仅及膝盖的树苗”“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指导朗读。

(2)课件对比演示。

四、练:

(一)读拼音写汉字。

wěijíyǎbóbó

枯()()水优()()生机

duànliànlàidànfān

()依()一()一()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萎( ) 汲( ) 赖( ) 旦( ) 雅( )

委( ) 极( ) 懒( ) 但( ) 稚( )

番( ) 锻( ) 炼( ) 勃( ) 忧( )

翻( ) 段( ) 练( ) 脖( ) 优( )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莫名其妙

(1)名字,名称。

(2)出名,有名。

(3)说出。

(4)量词,用于人。

2.无缘无故

(1)缘故。

(2)缘分。

(3)沿着,顺着。

(4)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桃花心木》的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大体结构和意思,现在,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和探讨这篇课文。

二、学、议: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的第4—11自然段,思考:

种树人有哪些奇怪的举动?

看到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想到了什么?

2.默读12—14自然段,思考:

种树人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做法?

作者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本文写作上有何特点?

自学后与组内同学讨论交流。

三、评:

1.交流问题1:

(1)种树人奇怪的做法:

他奇怪的是:

他越来越奇怪的是:

他更奇怪的是:

(2)作者的猜想:

①我猜想他太懒,但懒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苗枯萎了呢?

②我又猜想他太忙,但是,忙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容?

(3)种树人的做法真是令人费解,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许多个“为什么”想问问种树人,假如此时老师就是种树人,正站在你的面前,你都想问我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4)指导朗读。

2.交流问题1:

(1)重点理解种树人说的话。

a、联系上下文和种树人的话,感悟“不确定”在这里的意思。

b、这样种树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如果种树人每天按时定量给这些树苗浇水,那么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2)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对话。

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等。

如“我”的疑惑,种树人的语重心长。

令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3)换位思考:

假如你就是那棵枯萎的小树苗,你想对种树人说些什么?

如果你就是那百年大树呢?

你又会对他说些什么?

(4)听了种树人的这一番话,你们感受到什么?

请同学说说。

(5)看看作者的感悟。

(指导朗读课文的第14自然段)在读中交流和体会作者从种树人那里悟出的道理。

3.小结。

4.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四、练:

1.填入合适的词语。

( )的树( )的树苗( )的基业( )的人( )的心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枯萎——( )  依赖——( )  优雅——( )

3.在括号里写出带下划线词的反义词。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

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

4.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树是一种树形优美,高大笔直的树。

(缩句)

(2)忙人做事怎么可能那么从从容容呢?

(改为陈述句)

(3)懒人不会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

(改为反问句)

5.填空并答题。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会()。

在不确定中,就能( ),努力生长。

上述一段话是作者跟种树人谈话后的( ),借( )喻( ),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6.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借物喻人

种树 育人

(不确定)     (不确定)

会找水源      经受考验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长成大树努力成长

 

个性化设计

宁远县莲花小学六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课  题

4.顶碗少年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黄娟志

辅备人

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确并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段杂技表演的视频。

指名谈看杂技表演的感受。

2.教师谈话:

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要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看看你能从这位少年的经历中得出什么启示。

(板书课题)

二、学、议: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读准下列字词:

“座无虚席、喝彩、惊羡、歉疚、惊心动魄、不知所措、陶醉、肩胛颓丧附和”,并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我能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作者看到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提示:

默读课文并批画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填写下表)

表演场次

表演情况

观众表现

结果

少年反应

体会

5.角色反串:

(1)第一次表演失败时,少年想:

(2)第二次表演失败时,少年想:

(3)老人走上前可能说:

少年听后想:

6.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用一句话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三、评:

1.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

2.集体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

3.交流第4题,指名汇报,完成表格。

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理解)

4.交流第5题:

角色反串。

5.交流第6题:

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6.总结。

四、课堂检测

1.生字我记牢,我会注音,会组词。

()()()

颓_________疚_________胛_________

2.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附和(héhè)结实(jiējié)沉着(zhezhuó)喝彩(hèhē)

3.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目不转精()不知所错()惊心动破()坐无虚席()

4.我会填空:

()的表演()的杂技()的动作

()的乐曲()的神色()的失误

5.句子广角。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改成反问句)

(2)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稳住了碗。

(缩句)

(3)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

(仿写句子)

(4)音乐虽然能给人美的享受,但是能陶冶人的情操.。

(修改病句) 

(5)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看杂技表演。

(缩句)

(6)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十分剧烈。

缩句:

改为拟人句:

6.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失败———努力————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

个性化设计

宁远县莲花小学六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课  题

5.手指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黄娟志

辅备人

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教学准备

搜集作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

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

手指

二、学、议:

出示自学提示,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画重点语句,填写下面表格,并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

4.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评:

1.字词:

读音:

搔痒、窈窕、爱憎、附庸养尊处优、薄弱、渺小、

解词:

养尊处优、附庸、堂皇、窈窕

2.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交流五指优缺点过程中随机指导朗读及词语训练。

(1)大拇指:

优点:

最肯吃苦。

重点句:

例如拉胡琴……重东西反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a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肯吃苦?

(“死力”、“拼命”、“用劲”)

b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注意体会修辞手法;指导朗读时,用“我”替换“他”,再读课文。

C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赞美大拇指吗?

缺点:

形状不美,构造简单。

(2)食指:

优点:

能干机敏

重点句:

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哪些词句最能够体现食指的优点?

(“全”、“都”、“最多”、“必须”“终”)

缺点:

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

(3)中指:

优点:

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

a重点学习比喻句:

他居于中央……片刻不离。

b结合课文观察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