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0435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片区

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设内容:

一、农田水利建设工程51件。

其中:

1、改造三面光沟渠1件,长4公里。

 2、新建100m3旱浇池50口。

二、改扩建乡村公路2件,长4公里。

项目建设目标:

新增灌溉面积650亩,改善灌溉面积980亩,确保年人均增粮40公斤以上,产业结构调整后人均纯收入由1240元提高到1950元以上。

改扩建乡村公路4公里,改善XX片区450户1844人的交通运输困难问题。

项目建设时间: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

项目总投资:

210万元。

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210万元。

 

 

1.基本情况

1.1XX镇基本情况

1.1.1地理位置

XX县XX镇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XX县城所在镇,处于滇川两省三市州(XX市、XX市、XX州)三县(XX县、XX县、XX县)结合部。

金沙江流经XX镇的XX村、XX村、县城、XX村、XX村,流入XX县XX镇境内,流径30km。

属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由于西、北两面受金沙江的切割,形成断头山地丘陵地貌,造成境内山高谷深、群峰环抱、基座相连,地形复杂,坡耕地多,形成典型的山区立体农业气候。

全镇辖XX等11个村委会316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107个居民小组,全镇22835户76230人,国土面积245.97平方公里。

1.1.2气候、水文、土壤

1.1.2.1气候

XX镇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100毫米,其中旱季(1—5月)降雨量仅为120—190毫米,属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18.7℃,最热月平均气温28.3℃,最冷月平均气温8.2℃,日照时数大于1000小时,有效时光比在83—89%,有效积温5100—6200℃,无霜期达330天,干冷同存、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小,高温时间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相对湿度79%。

1.1.2.2水文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降雨存在着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春冬干旱少雨,夏秋洪涝多雨,江边雨少旱情严重,二半山多雨成涝,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100毫米之间,年平均蒸发量700—800毫米,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全镇水资源分布与降雨分布基本一致,除蒸发损失外,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73.4万立方米,全镇水资源总量为1.8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3300立方米。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全镇水资源与降雨量分布呈现海拔高的南部多,海拔低的北部少。

1.1.2.3土壤

主要成土母岩为砂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等,主要土壤有黄、褐色土壤;受地形地貌影响,用地条件差,坡度较大。

受成土母岩影响,土壤存在瘦、酸、薄等突出问题,跑水、跑土又跑肥,俗称“三跑地”。

全镇粮食平均亩产量仅210公斤,仅能解决口粮问题。

1.1.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1.3.1人口及劳动力

2008年末,全镇总人口76230人,其中农业人口56375人,有农村劳动力30178人。

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8450人。

1.1.3.2土地利用现状

全镇国土面积245.97平方公里,有耕地70424亩,其中:

水田1626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3.1%,全年播种面积139942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7322亩。

总体上全镇耕地开发利用程度低,二半山以上区域因光热条件限制,粮食作物产出率较低,江边河谷地区因水利化程度低,土地利用率低,尤其是随着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大量沿江高产农田被淹没。

农业种植主要以传统农、经作物为主,近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逐步发展了果蔬、竹、魔芋、品芋等特色农业。

由于土地负债过重,导致土壤瘦薄、地力下降,粮食产出率较低。

1.1.3.3农业生产水平

农业生产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以传统耕作技能为主的生产方式上,农业生产条件差,耕作方式粗放,投入多、产出低。

2008年,全镇粮食总产量16643吨,平均亩产不足250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98公斤,全镇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粮、猪”结构为主,竹、茶、魔芋、果蔬产业和劳务输出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1.1.3.4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与农民收入

2008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1.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17.15元,粮食总产量1664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98公斤。

1.1.3.5社会发展现状

——人口素质。

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生产效率低。

劳动力中是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相当大的比例,短期内无法实现从“体力型农民”向“知识型农民”转型,导致科技推广利用的瓶颈限制,长期停留在传统的经验型种养方式上,经济结构单一,增值收益不高。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一是基本农田建设滞后,高稳产农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

全镇高稳产农田12800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1%,且多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下的沿江坝区,随着向家坝水电站的建成蓄水,绝大部分良田沃土将被淹没。

二是水利化程度低。

现有蓄水工程477件,其中小

(二)型水库1件、旱浇池476件,总容积53.01万立方米,有效蓄水不足20万立方米;有引水渠工程392件,长度467.16千米,其中三面光渠道总长仅213.07千米。

——交通条件。

境内乡村公路覆盖率低,没有形成公路网络,交通不便,增大了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制约着农业产业化进程。

——其它薄弱环节。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城镇化建设进程缓慢,市场发育不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闲置;农村电力、通讯建设相对滞后,边远偏僻山区市场信息获取难;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农业科技的教育、培训和推广还停留于以“粮、猪”为主的低层面,没有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系统化、特色化、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农村群众掌握使用先进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不高。

1.2.项目区基本情况

XX-XX片区位于XX县县城以西7公里,涉及XX镇大沙村6、7、8组和XX镇农业村12、13、14、30组共7个村民小组,有国土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0亩,林地面积480亩,果园地面积765亩(其中柑橘115亩、枇杷300亩,半边红李子300亩,皮球桃50亩),已建成大棚蔬菜基地200亩,区内海拔410米至520米,相对高差110米。

实施综合治理1.95平方公里,有农业户450户1844人,劳动力1125人,耕地面积1680亩,其中:

水田664亩,旱地1016亩。

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薯类、豆类等,主要经济林为桃、李、枇杷等。

2008年末实现粮食总产量30.8万公斤,平均亩产208公斤。

现已种植枇杷300亩、皮球桃50亩、半边红李子300亩;建设大棚蔬菜基地200亩,人均耕地0.91亩,人均有粮食167公斤左右,人均纯收入1240元。

区域内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户104户426人。

土壤以紫色页岩发育而成的紫色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3-1.2%之间,氮、磷、钾等元素含量相对较少,主要成土母岩为砂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等,受地形地貌影响,用地条件差。

受成土母岩影响,土壤存在瘦、酸、薄等突出问题。

1.2.1基本农田

大田-XX片区的耕地总面积1680亩,其中水田664亩,旱地1016亩,因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灌溉困难,产量较低。

1.2.2农田水利

项目区现有旱浇池14口、土坯沟渠2件6000米,渗漏严重,水流量小,水利化程度极低,无法满足农业灌溉需要。

现有管引工程1件,管道长9500米,农户多数饮用地窖水。

由于项目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缺乏持续发展后劲,同时也制约该片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1.2.3交通

项目区现有二条总长4公里土坯公路,路面凹凸不平,覆盖面窄、路况差、晴通雨阻,公路等级低,群众生产生活资料靠人背马驮,农副产品销售困难,由于县乡财政严重不足,对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交通建设滞后,交通不畅成为制约该片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

1.2.4项目实施目标

计划在该项目区实施农业综合治理1.95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

一、农田水利建设工程51件。

其中:

1、改造三面光沟渠1件,长4公里,起点为龙孔湾,止点为XX。

2、新建100m3旱浇池50口。

二、交通工程2件,长4公里。

改扩建乡村公路2条,一条是锦鑫页岩砖厂至余家坝,长2公里;另一条是火炮仓库至大沙新村委会,长2公里。

三、工程效益

1、沟渠和旱浇池建设。

将新增灌溉面积650亩,改善灌溉面积980亩,增粮7.5万公斤,每公斤粮食按市价1.8元计,增收13.5万元;由于改善了灌溉条件,765亩水果每亩增收300元,可实现年增收23万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再发展经济林果630亩,按每亩水果增收1500元计算,630亩水果可增收94.5万元,三项合计可增收131万元。

粮食单产也将增加,人均有粮从167公斤增加到207公斤,人均增粮40公斤以上;

2、改扩建乡村公路。

实施两段共长4公里的乡村道路改扩建,将有480户1844人受益。

公路建成后,能进一步改善和加强项目区的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加速农村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人均纯收入可从1240元增加到1950元,人均增收710元。

大田-XX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将对该片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护、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将极大改善区域内的交通运输闭塞、农业灌溉困难的现状。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大田-XX片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综合建设有利于鼓励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改扩建乡村公路和水利设施建设已成为项目区内群众的迫切愿望。

第一、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XX镇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缺乏持续发展后劲。

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升区域内水利化程度,改善土地灌溉条件,增加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率,对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随着向家坝电站和新县城建设的推进,海拔381米以下的果蔬基地将随着电站库区水位的上涨而被淹没。

根据县委的“三县”建设目标及打造XX镇“活力XX、实力XX、和谐XX”的奋斗目标,项目区农民积极响应号召,决心通过三年的努力,在现有果园765亩基础上,新发展630亩,达到1395亩,在XX大田-XX片区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格局。

第二、有利于促进片区资源开发和商品流通。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打破农村地区自然封闭状态,有效地促进农村资源开发,使项目区丰富的矿产、经济林果以及旅游等资源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片区群众生产生活运输成本,增加群众收入。

第三、有利于改变片区运输方式。

农村公路是农村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既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四、有利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业人口多和劳动力剩余量大是XX镇重要镇情之一。

由于人口逐年增加,加之移民安置后人均耕地减少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全村剩余劳动力将会逐年增多。

实施公路改造工程,对发展片区二、三产业,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劳动力过剩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五、有利于生态保护。

项目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