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362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1.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共4篇文章,围绕“爱国”这一鲜明的主题。

其中2篇是诗歌,一是现代诗歌,一是古诗。

还有2篇是中外名人爱国的故事。

“爱国”理应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学生的指南针。

学习这些课文,能够点燃他们的爱国激情,在喜与悲的精神碰撞中,产生一种为国奋发向上的责任感。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

《郑成功》一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

全文依循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歌颂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英雄”的气节、品格。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三篇课文。

本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怀着亡国之恨流亡异国他乡,在国外他不忘国耻,投入到音乐创作之中,在他弥留之际,他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

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

古诗《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

当时的南宋遭受金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沦陷,从此江山破碎,不复统一。

陆游伤心悲愤,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金兵未成的遗恨,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4、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6、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7、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8、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9、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10、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1、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本单元重点、难点:

1、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2、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6、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大部分学生活泼开朗,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能按时完成课内和课外作业。

但是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上课小动作较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更有一小部分同学从低年级起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存在懒惰心理,厌学﹑怯学,学习习惯较差,有待于在本学期对这些同学加强培养。

在课堂上,优生对课文的理解较深刻、透彻,对老师提的问题回答的很到位,并能灵活地将在课文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日记或习作中去。

中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但不能自觉地应用。

学困生在阅读、理解都比较吃力,不能主动积累,甚至连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都成问题。

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是本单元教学重点,我校从三年级就开始的自主作业《快乐语文》就有这收集资料这项训练,但大多数学生仅仅只是从教辅材料中抄下来,并没有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因此,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所要突出的。

其中《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比较好的训练点。

近几年来由于我校重视双基的落实,从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和期中阶段性检测中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

但阅读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作为最好的示范阅读文章,应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

悟情、悟景、悟得。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爱国”这一鲜明的主题,并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让学生去了解中外名人爱国的故事,去积累爱国的名人名言。

3.单元教学评价措施:

六年级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shēnyuānbālíwūjǐshuòɡuǒnónɡzhuānɡdànmǒ

(深渊)(巴黎)(屋脊)(硕果)(浓妆淡抹)

kāituòzhēbìzhùjūnliándāokānɡkǎijīánɡ

(开拓)(遮蔽)(驻军)(镰刀)(慷慨激昂)

二、给带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面画“”。

(5分)

A:

载歌载舞(zài)横行霸道(héng)犁耙(bà)

B:

(1)这道菜很地道[dìdào],不愧出自特级厨师的手笔。

(2)在战争期间,河北人民发明了地道[dìdào]战的战术,大大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三、用“望”字扩词,并填空(不重复)。

(4分)

1.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张望)。

2.每当你忧愁烦恼的时间,来到大自然,(仰望)蓝天白云,俯看花草树木,你就会明白生活依然十分美好。

3.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远望)。

4.他(盼望)着有一天能和失散多年的亲人们团聚。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3分)

1.当()跳出(),()依然是();

当()还是(),()早已()。

2.“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请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使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3.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包括(修造船只)、(筹备粮草)和(操练海军)。

郑成功建设台湾主要是指(发展生产)和(兴办教育)两件事。

我们之所以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打退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并且加强了汉族与(高山)族的联系。

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还有(岳飞)、(林则徐)、(戚继光)……由此你联想到的表示爱国的成语有:

(赤胆忠心)、(精忠报国)。

(请写出两个

4.肖邦是(波兰)(国家)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作品有(圆舞曲)等。

我还知道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聂耳)、(贝多芬)……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诗史”。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平息)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

全诗体现了一个()字,从(),()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6.《示儿》是(南宋)朝诗人(陆游)的绝笔,以遗嘱的口吻告诉孩子,他为(用自己的话回答)而(),叮嘱孩子(),()(填诗句)。

表达感情。

这两首诗的相同点:

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不同点:

第一首是通过“”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五、修改语段:

(共八处错误)(4分)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教育帮助下,刘强端正了学习态度。

能按时完成作业,错别字也大大进步了。

他还积极参加文愉活动,在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们参加的儿童节联欢会上扮演节目,有详有略地朗读了作者是著名作家鲁迅写的《草原》。

1、去掉“教育”2、“进步”改“减少”3、“文愉”的“愉”错了。

正:

“娱”4、将“和少年队员们”删掉5、“扮演”改“表演”6、“有详有略”改“绘声绘色”7、“朗读”改“朗诵”8、去掉“作者是”。

六、阅读理解:

(24分)

(一)课内部分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

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

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

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

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

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

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

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①解释文中“[]”里的字,把意思写在后面的括号里(角落)、(样子)(2分)

②从划“---------”的句子中我体会到(2分)

③用“……”划出描写敌人表现的句子。

(2分)

④根据下面提供的一些词语,想象一下,当时的敌人还会有哪些表现。

试着写几句话。

(2分)

丧家之犬漏网之鱼心惊胆战哭爹喊娘闻风丧胆魂飞魄散丑态百出

(二)课外部分99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

望着她那与我越来越像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

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

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

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

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

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或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

孩子每次拿了94分或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

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

(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

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

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

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

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

怎么办好呢?

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

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

(2)(走冲迈)进门来了:

“爸——爸——!

”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

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

她往椅子上一瘫:

“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

“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

我看连90分都难得。

”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

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

“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

“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

“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

“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

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

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

想当年,你找对象:

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摇了半天,拣了个傻瓜。

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

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括号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只填序号)(4分)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缓减。

D,99分引起的风波。

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是()。

2.第一自然段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

)。

(2分)

3.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在正确的选项下面画横线。

(从括号内选)(2分)

(1)于是就有(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走冲迈)进门来。

4.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

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

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

(3分)

孩子的苦恼:

_______________

“妈妈”的苦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苦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2分)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恼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6.看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受?

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3分)

七、习作:

(30分)

××,请听我解释

提示:

1.生活中,我们难免有被人误会的时候,你被谁误解过?

请在题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2.要交代清楚你被误会的来龙去脉,把事情写具体。

重点要写好你对他(她)的解释。

附送:

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I)

班级姓名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táocíwūjǐkāituònúyìkāngkǎiliándāo

()()()()()()

róngqiàyōulǜ nónɡzhuānɡdànmǒ héngxíngbàdào

()()()()

二、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和汉字。

(6分)

屋脊(jíjǐ)盛满(chéngshèng)瞭望(liáoliào)

涕泪(tìdì)却看妻子愁何在(zizǐ)光洁绚丽(xuànxùn)

哈(蜜密)瓜银(装妆)素裹淡(装妆)浓抹

(住驻)军云雾(飘漂)渺九(州洲)

三、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

(6+3=9分)

负()顽抗横行()道喜极而()欣喜若()

归心似()与世长()悲愤()绝一()热血

喜出()外惊()万状波()壮阔风帆()空

其中,表示高兴的词语有:

贬义词有:

四、句子练习。

(5+6+2=13分)

1、填关联词语: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政府绝不允许任何人分裂台湾。

(2)()“台独”分子千方百计搞分裂,()大多数同胞不会支持他们。

(3)()全国军民万众一心,统一祖国的大业()一定能实现。

(4)()唉声叹气,()振作精神迎头赶上。

(5)你()答应过他,()该跟他一块去。

2、大家都在援助灾区人民,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改成陈述句)

3、郑成功把荷兰侵略者赶出了台湾。

(改成“被”字句)

4、我喝了一口古井里的水,真甜啊,。

(补写句子)

5、小草微微笑,请您走旁道。

(写同样主题的广告语)

6、根据不同的读音给“照应”造句。

zhàoyìng

zhàoying

5、对国家之爱,就是蔺相如的,岳飞的,

祖逖的,勾践的(填成语)。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6分)

1.当                       ,            依然是                         ;当                      ,            早已                           。

(3分)

2.“民族英雄郑成功           、            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

请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使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3分)

3.肖邦是         (国家)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作品有                、等。

我还知道中外爱国音乐家有            、        ……( 3分)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代诗人    的作品,被前人称为“             ”。

全诗体现了一个“”字,从 “” “”       “”    “”。

  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4分)

6.《示儿》是    朝诗人     的绝笔,以遗嘱的口吻告诉孩子,他为(用自己的话回答)而“       ”,叮嘱孩子“                 ,               ”(填诗句)。

这两首诗的相同点:

均表达了诗人                                             之情。

(3分)

六、阅读课文片断,然后答题。

(一)《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2分)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靄。

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

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

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

“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

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1、“疾”字的音序是,音节是,“疾”在字典里的意思有:

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为下列词语重的“疾”字选择解释。

(2分)

疾驰而去()疾恶如仇()疾风劲草()人间疾苦()

2、这段话描写了肖邦离开祖国时的三个感人的场景,请你把下面概括的三个场景小标题补充完整。

(3分)

3、“特殊礼物”指的是。

(1)

4、埃斯内尔为什么要将这个“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2)

5、这个感人的场面让你想到了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句?

请你写出两句。

(2)

(1),。

(2),。

(二)世界地图(2+4+1+3+1=11分)

某日,一位德国朋友到我画室参观,当他看到我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时,竟高声地叫起来:

“天啊!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子的世界地图,是不是画错了?

我问他原因。

“我所见过的世界地图都是德国在中间,为什么你的地图却是中国居于中间呢?

”他回答。

“我们最好也找一张美国印的世界地图来看看。

”我说。

随即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美国出版的有关地理的书籍,并翻到世界地图的那一页。

这就更奇怪了为什么这张地图又是美国在中间呢他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虽然这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有的幅员狭小,有的广袤万里;有的遍地黄沙,有的一片沃壤;有的天寒地冻,有的四季如春;但是每一个人都认为他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最为重要,并居于中心的位置。

我说:

“不过也确实如此,我们从自己的国家出发,绕世界一周之后,不又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吗?

不论我们现在置身何处,总是来自祖国,我们的眼睛也总是以自己的国家为中心哪!

1、给加线部分文字加上标点。

2、读画“”句子,回答问题。

(1)这个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

(2)每个句内的两个短句,结构,意思。

(3)再续写一个性质、形式都和上面句子一样的句子。

3、德国朋友认为我画室里的地图画错了,是因为:

后来又惊奇地发现美国出版的地图是。

4、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国家放在世界地图的中间,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1)。

(2)。

这个现象说明的道理是:

5、默写一句爱国名言:

十一习作:

(25分)

               ,请听我解释!

提示:

1.生活中,我们难免有被人误会的时候,你被谁误解过?

请在题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2.要交代清楚你被误会的来龙去脉,把事情写具体。

重点要写好你对他(她)的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