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关于省教育厅改革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283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科技学院关于省教育厅改革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黄河科技学院关于省教育厅改革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黄河科技学院关于省教育厅改革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黄河科技学院关于省教育厅改革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黄河科技学院关于省教育厅改革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河科技学院关于省教育厅改革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

《黄河科技学院关于省教育厅改革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科技学院关于省教育厅改革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河科技学院关于省教育厅改革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docx

黄河科技学院关于省教育厅改革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黄河科技学院关于省教育厅教育改革发展情况

调研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的出台,使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极大的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宏伟目标。

经济发展,教育先行,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序列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高级阶段,直接关系着人才的质量,关系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现将黄河科技学院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积极配合教育厅的本次调研,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尽绵薄之力,为建设中原经济区贡献一份力量。

一、黄河科技学院近五年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做法和经验

(一)近五年来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情况和成效

近五年来,学校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状况,结合河南省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实际,共增设了网络工程、动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摄影、金融学、表演、建筑学、药物制剂、车辆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和临床医学等16个本科专业和数控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投资与理财、新闻采编与制作、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音乐表演等8个专科专业;此外,还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在已有专业基础上增设专业方向。

如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分为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等四个专业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增设体育新闻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增设综艺娱乐主持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增设文艺编导方向,音乐学院增设声乐演唱、器乐演奏、钢琴演奏、流行音乐、音乐教育、理论作曲、钢琴调律与维修、舞蹈编导、体育舞蹈等十余个专业方向。

这些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的开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

如2007年,我校音乐学院男声合唱团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2009年以来,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演讲等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奖励120项,其中一等奖23个,省级奖励136项;护理学专业2009届、2010届毕业生国家护士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分别为97%和98.7%(全国平均通过率54%,中西部地区平均通过率35%);数控技术中心把技能培训引入教学,毕业生一专多能,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多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黄河科技学院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高,敬业精神好,职业技能和创新意识强,被称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

(二)近五年来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成效

1、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学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明确定位,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集成融合、提高内涵”的要求,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始终坚持加强基础、发展应用,强化优势、支持重点,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分层建设,整体推进。

学校把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作为本科教学最核心、最主要的工作,先后出台了《黄河科技学院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黄河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办专业建设的意见》、《黄河科技学院重点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办法》和《黄河科技学院重点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学科专业的建设。

学校依据社会需求,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遴选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英语、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护理学、音乐表演等专业进行重点建设。

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专业建设。

一是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师资队伍建设。

比如,聘任重点专业的学术带头人;遴选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派出教师赴国内外进修。

二是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建设。

比如,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有省内高校先进水平的工程实训中心;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有数字化演播厅和小播室;对音乐表演专业,建有音乐厅;对工商管理、英语等专业,扩建了图书资料室,增加了专业图书和期刊。

三是加大对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

通过几年的建设,目前机械工程类、电气信息类、工商管理类、音乐艺术类、新闻传播类、外语类等学科(专业)已形成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发展势头良好。

学校现有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郑州市地方高校示范性专业3个——音乐表演专业、艺术设计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郑州市地方高校重点专业5个——艺术设计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护理学专业。

2、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按照“本科学历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本科课程体系改革。

2006年以来,学校多次派出专业负责人和教学管理干部到其他高校学习,在充分吸收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我校本科教学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重新设置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规范教学要求,丰富教学方式。

同时多次组织专业负责人和教学管理干部学习、研讨课程体系改革问题,提出了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

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会立项的“十一五”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和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和育人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其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学校教学改革实践中,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改革起到了指导作用。

2009年8月完成了《2009级本科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体现了以下四个显著特点:

一是打通学科平台,发挥多学科优势,促进资源共享;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三是扩大选修课比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四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强调基础,强化应用,择优提高,因材施教。

为巩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果,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学校积极鼓励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学校修订了《黄河科技学院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管理办法》,对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给予1:

1的经费配套支持,2006年至今相继投入47.9万元用于教学改革项目建设。

学校2008年实施课程改革工作(《关于组织申报课程教学改革立项的通知》(院[2008]112号)),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评估体系改革研究”等36项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给予每项1500元经费资助,这些课程改革项目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办法)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与实践为重点,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研究、双语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等为主要内容,对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探索和推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学校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和“高年级研讨课”,目前学校“新生研讨课”和“高年级研讨课”分别达94门次和53门次。

这种教学模式改革有效开启了我校研究型课程教学改革新局面,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有较大影响。

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涌现了一些具有学校特色的阶段性的教学成果,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项,其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专业中增设工程设计与工程分析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研究》和《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和育人模式改革的综合研究与实践》,其研究成果顺利通过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鉴定,并得到实践应用,效果良好。

3、以精品课程为切入点,推进整体的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落实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历来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制订了《“十一五”课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建设重点、基本措施,推进了课程建设,深化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学校组织力量对本科课程教学和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做了专项调研,发现了问题和差距,为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建设性的意见。

学校建立了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应用平台。

积极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引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课程资源,深化教学手段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和河南省精品课程的评审,从2006年开始,开展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给予每门立项课程5000元的经费资助,同时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制定《黄河科技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对精品课程的申报、评选和网上发布形式以及网上教学资源的更新、维护等提出了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进一步规范了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近年来,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上投入经费达26万元,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导论》等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CI设计》、《工程力学》等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

学校建成了《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建筑CAD》、《工程力学》、《版式设计》、《汉语写作》等100门网络课程,《数字电路技术》、《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市场营销》、《广播播音与主持》、《CI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32门精品课程。

4、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施了“实践教学建设工程”。

学校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积极支持有关学院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与技能竞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先后出台了《黄河科技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条例》、《黄河科技学院实验室工作条例》、《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黄河科技学院关于大学生创新实践与学科竞赛实施办法》等,成立了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目的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其主要包括基础实践模块(军训、入学教育、基础实验、认知实习),专业实践模块(见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模块(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职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实践模块(开放实验、第二课堂、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

“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专业基本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技术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

一是重视制度建设,为实践教学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充足的保障,先后出台了《黄河科技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条例》、《黄河科技学院实验室工作条例》、《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黄河科技学院关于大学生创新实践与学科竞赛实施办法》等,成立了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有共建产学研合作企业77家。

三是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将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计入总学分。

学校2008年起推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数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被评为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技术实验室被评为市级重点实验室,组织评选了2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制订了《关于大学生创新实践与学科竞赛实施办法》,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推动本科学生开展自主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和课外科技竞赛的覆盖范围和获奖层次。

学校积极组织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科技实践训练计划,支持各类科技协会,开展校级“挑战杯”科技竞赛、“挑战杯”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软件设计、英语竞赛等各种类型的科技创新竞赛,建立了较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为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搭建平台。

近年来,课外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成果丰硕。

如2009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8人,二等奖17人,三等奖39人,优秀奖108人;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天华杯”全国大学生电子专业人才与设计竞赛、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等竞赛中,荣获2个全国二等奖,3个全国三等奖,11个全国优秀奖,7个河南省一等奖,5个河南省二等奖,11个河南省三等奖。

为了表彰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学校在专项基金以外拿出9万元用于奖励。

5、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育高水平师资

学校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引进培养为重点,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了“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以满足教学需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扩大师资队伍数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专任教师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注重提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择优聘任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外聘教师。

根据我校师资规划印发了《黄河科技学院引进博士、硕士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修订和完善了“伯乐奖”制度;印发了《黄河科技学院人才引进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对引进人才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选派武迎春等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学进修。

学校通过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师标兵等评选活动,引导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自觉提高教学水平。

五年来,先后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文明教师5人,省教育厅学术科技带头人14人,郑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郑州市教学新秀11人。

学校表彰校级师德标兵5人,校级优秀教师标兵5人,校级优秀教师60人;遴选确定邹景超等36名同志为我校本科专业学术带头人。

为鼓励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树立一批优秀教师的楷模,学校于2005年启动“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共评选了20名校级教学名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校实施校、院两级教学团队建设,2008年2月,学校印发了《关于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的意见》并组织了教学团队申报评定工作,2008年5月经各教学单位推荐,专家组评审,批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十九个教学团队为黄河科技学院校级建设教学团队。

6、试行“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重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2007年实施了“教学管理质量标准与评价工程”,建立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开展了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2009年,探索和试点“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即通过教学和学生之外的第三方(其他高校或行业组织等)评价教学质量。

即通过教师和学生之外的第三方(其他高校或企业、行业等)评价教学质量,按照“教考分离”的原则,随机抽取20%的本科生参加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的“三基”测试。

2011年,学校邀请郑州光维新电子有限公司、宇通客车、世纪精信、中国邮政储蓄、苏宁电器以及河南生茂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六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企业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剖析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配合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研究。

学校将企业的反馈结果与现有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随机抽取360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送校外专家评审。

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三)近五年来在提升科研水平、创新能力上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科研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我校一贯重视科研工作,继2008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2009年提出申硕的发展规划,实施科研优先发展战略。

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营造学术氛围、凝炼学术特色、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水平,科学研究工作硕果累累。

一是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着力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在学科队伍的汇聚、学科方向的凝练等方面的作用,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目标,加大创新团队建设力度;同时实施青年教师助推计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不断充实后备科研力量。

二是加强科研基础建设,改善科研工作环境。

2008年兴建理工实验大楼、建实验室、购置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改善科研工作环境。

目前建立民办教育研究所、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等科学研究所6个,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努力夯实科研发展基础;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强化对科研平台的重点支持,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不断增加科研平台对科研创新的支撑能力,大力构建知识创新体系。

三是全面实施以激励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着力推进科研管理创新。

科研奖励政策、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科研项目申报奖励等等,实施绩效管理,确保效益优先,进一步完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和人事分配制度;强化规范管理,确保部门协调;加强科学管理,购置科研管理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实现科研数据信息共享,提高科研管理现代化水平。

(四)近五年来加强产学研结合和提供社会服务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学校重视校企合作,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坚持“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确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合作理念,把学校发展与河南的省情、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产业政策、人才需求状况等结合起来,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职能部门,制定相关规程,明确合作目标,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切实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以及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种“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校企合作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实施“订单式”。

学校与用人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订单协议,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单位就业。

进行人才联合培养,是我院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为企业提供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职业定位与就业机会,有利于学校招生工作,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举措。

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以及学校本专科学生签订了三方人才定向培养协议,联合组建“宇通重工班”,共同培养适应市场和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按照协议,学生第一学期在校进行理论学习,在学校原定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宇通重工协助学校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派专业工程师到校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

第二学期,学生到宇通重工进行定岗生产实习,使学生一走向工作岗位就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宇通重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总监孟庆一说,公司每年都面向社会招聘,但仍然缺乏面向一线的专业性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与黄河科技学院牵手,学校可以更直接地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企业可以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的实践基地。

学校与河南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在第八学期到学校选择学生,同时,公司派来工程人员来校讲课,老师也到公司实践。

今年我校工学院建筑系的学生有60多人去公司实习,其中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留在公司。

学校与苏宁电器联合,开设“工程师班”和“营销班”,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校提供基础和潜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学习班,苏宁派人对之进行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等环节的教育培训。

合作细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学校从大二和大三学生中挑选优质学生组成学习班,苏宁提供培训力量和培训内容,学校其他教学活动基本不变;第二种模式与第一种模式的区别在于,课程由双方共同开发。

专业设置,校企共同论证。

在专业设置之前,学校深入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认真参考企业意见。

通过调研,熟悉专业设置应具备的软件和硬件要求,掌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同时调研的结果和信息对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持。

学校到河南生茂光电有限公司、宇通客车、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医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单位走访交流,虚心听取专家意见,反复论证,最终我校光电信息工程、车辆工程、临床医学等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为2011年新专业。

这些专业的设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利地推动了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

校企结合开展“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发展的必然。

第三方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

2009年以来,我校探索和试点“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即通过教师和学生之外的第三方(其他高校或企业、行业等)评价教学质量,按照“教考分离”的原则,随机抽取20%的本科生参加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的“三基”测试。

今年,学校邀请郑州光维新电子有限公司、宇通客车、世纪精信、中国邮政储蓄、苏宁电器以及河南生茂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六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企业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剖析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配合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研究。

企业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能力。

通过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社交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通过笔试,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学校将企业的反馈结果与现有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师资培养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方面。

学校从企业、新闻媒体、医院、金融机构等单位引进了一批既有学术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如工程师、医师、护师、营养师、建筑师、经济师、会计师、律师、电台电视台技术负责人、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记者、金融分析师等。

目前,我校机械、电子、计算机、建筑、医学、新闻、会计、法学、艺术设计等学科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40%。

学校对于引进的非高校教师系列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组织他们参加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使其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从而保证“双师型”教师适应教学需要,胜任教学工作。

学生普遍反映,“双师型”教师专业水平高,教学中能紧密联系现实问题,实现了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结合,教学效果好。

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源于行业,评于行业。

毕业设计与企业实际问题进行结合,能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并应用于实际。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较好适应工作的能力,也有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我校工学院机械专业的学生设计团队和信源重工进行技术合作,为信源重工16吨吊的关键部件,四级伸出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为了提高结构强度,将伸出结构设计为八棱结构(原信源重工为四棱或六棱结构)。

并对此设计各部分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保证了设计的安全可靠性。

目前,新设计的16吨起重机械已经在信源重工投入使用。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在毕业设计上开创的设计与企业、产品、市场相结合的模式,将过去的“老师出题,学生设计”改变为“企业出题,老师选定,学生设计,最终由市场检验”,最终实现作品被企业采用、学生成功就业的合作双赢。

其先后与三虫雕塑艺术传播公司、王守义十三香、衡昊装饰工程公司、河南裕华上联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河南秀吧服饰有限公司、郑州市万福家园酒店、河南威晟广告有限公司、郑州赛百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河南省千业经贸综合发展公司、富贵人生酒业、圣狮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征集了上千个毕业设计课题,大部分课题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学生设计的作品“永达食业VI设计、广告设计”、“王守义十三香形象整合”、“三虫雕塑画册”、“安徽省家牌木地板视觉识别设计标志”等均被相关企业采用。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与河南生茂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拟定毕业设计题目时,结合企业研发生产实际,以揭示有关LED电子工程技术规律、解决现有或潜在的具有该学科领域前展性问题为目标,并与企业技术总工程师互相交流,听取他的意见。

学生通过四个多月在企业实际课题的毕业设计,都获得良好的成绩,全部被生茂光电公司转为正式职工,并且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