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0309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docx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docx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品味语言,感知其形象性。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难点

1.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名句欣赏。

教学过程

【导语】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

“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孙何,柳永的老朋友。

两浙转运使:

转运使,官名。

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首见于唐。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金主完颜亮读到柳永的一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差点成了千古罪人。

虽然这件事查无实据,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这就是著名的《望海潮》。

【知识链接】

1.题解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是天下景观。

调名当取其意。

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杭州繁荣、壮丽的景象,可谓:

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文体: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派别:

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作者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官至屯田员外郎(隶属工部:

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又称柳七、柳屯田。

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宋仁宗说:

“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且填词去。

”因而落榜,柳永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他通晓乐律,熟悉民间乐曲,是北宋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他继承发展了民间和文人词的优良传统,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影响深远。

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北宋著名流行音乐人)

反映都市的繁华面貌,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描写爱情生活的甜蜜,抒发离情别绪,表现不幸妇女的遭遇和失意文人的感受,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

其中有爱恋歌伎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作品,如《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临江仙引》等;写都市生活、锦绣河山的作品,如《望海潮》《抛球乐》《内家娇》《早梅芳》《木兰花慢》等;蔑视统治阶级或触犯统治阶级忌讳的作品,如《鹤冲天》《醉蓬莱》等。

词集名叫《乐章集》,流传下来的有二百多首。

3.创作背景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

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

无奈因身份悬殊,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乃一介布衣,无法见到。

于是柳永写了《望海潮》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

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

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

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投赠)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词作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

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诵读】

节奏: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提示:

上片开篇“东南”三句有总起夺势之气,朗读时要在“繁华”处升调且停顿,为下文的朗读蓄势。

下文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方面铺叙,朗读时应层层推进,逐一昂扬,至“竞豪奢”达到高潮。

下片先写西湖美景,优美清新,节奏平和舒缓,要读出心旷神怡之感;再写杭州人民祥和宁静的生活,朗读时语气要舒缓,“有三秋桂子”中的“有”是领字,朗读时要作较长停顿;最后两句是祝愿之辞,朗读时语气要诚恳,“好景”二字声音延长,语调上扬,节奏和缓。

【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堤沙()天堑()珠玑()罗绮()

菱歌()钓叟()叠()豪奢()

【答案】:

dīqiànjīqǐlínɡsǒuyǎnshē

2.写出下列音节后的汉字。

xiāo()鼓暮ǎi()今xiāo()

xiāo()条和ǎi()xiāo()遥

虎xiào()拜yè()xiāo()汉

【答案】:

箫/萧/啸霭/蔼/谒宵/逍/霄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及作用。

“云”字写堤上之树高而多;“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有色彩,有感觉;“怒”:

比拟,形容波涛翻滚的气势。

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卷”字有气势,有形象。

“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涛翻涌、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逼真,画面壮观。

天堑:

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极言钱塘江之险。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珠玑:

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极言杭州之繁华。

“重湖”:

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

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

层层叠叠的山峦。

此指西湖周围的山。

极言西湖之美。

三秋:

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②三季,即九月。

《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

三秋谓九月也。

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

亦指三年。

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嬉嬉”二字惟妙惟肖,情态毕现。

无论吹羌笛的渔翁,还是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这一画面极富生活情趣,欢洽动人。

高牙:

高矗之牙旗。

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这里指高官孙何。

极言杭州乃重镇。

凤池:

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

此处指朝廷。

点明写作目的。

二.【译文】

杭州地处东南,形势优越(美好),湖山优美,三吴的都市,钱塘(杭州)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雄壮的钱塘江广阔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遍地飘香,十里的荷花争奇斗艳。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山水烟霞的秀美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三【探究】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地方?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该地的特征?

【答案】①杭州;②三吴都会:

旧指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都会”,大城市,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称为“三吴都会”。

钱塘:

即杭州。

杭州是一座历史古城,早先春秋时代,它就是吴、越争霸之地,秦代设置钱塘县,隋朝改设杭州,五代时吴越国建都于此,发展为东南第一州。

③形胜和繁华:

“形胜”指地理形势重要、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地方。

“繁华”是指人口众多,商铺林立,罗绮珠玑尽显奢靡。

.

2.在《望海潮》一词中,柳永将精彩的笔墨放在了对哪些景致的描绘上呢?

这些景致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①景致:

钱塘江潮,都市盛状,西湖美景。

②特点:

宏伟壮观,富庶繁荣,美丽祥和。

3.《望海潮》这首词工于铺叙,善用白描,充分体现了柳永慢词的特点,试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案】 柳永长于慢词,《望海潮》可见作者的铺叙技巧。

(1)上阕,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

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

①“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②“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侧重于刻画“形胜”;③“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

(2)下阕,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

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好景”中出现的人。

①“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的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然朴实的佳言,是千古迷人的丽句。

②“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

③“千骑拥高牙”写的是州郡长官。

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4.点染,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富有层次、和谐统一的图画。

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的评点或总说,“染”即具体描写或分说,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

试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答案】

(1)上片中“东南”三句是点,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

(2)下片中“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吟赏烟霞”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描绘。

人是景中人,也是景中景。

5.前面讲到上下片的点染内容,实际上全词的“点”在最后两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