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中考古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2897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中考古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备考中考古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备考中考古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备考中考古诗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备考中考古诗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中考古诗词赏析.docx

《备考中考古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中考古诗词赏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考中考古诗词赏析.docx

备考中考古诗词赏析

品味古典诗词

——备考2012中考古诗词赏析

教学目标:

1、明确中考古诗词赏析常见典型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

1、以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古诗词赏析典型真题解析为例,明确中考古诗词赏析常见的典型考点

2、熟悉常考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型并初步掌握答题技巧

一、考点解析

要点一:

中考古诗词赏析的能力要求、考查要求与命题特点

(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赏析的能力要求

1、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目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2011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赏析的考查要求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2、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

4、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具体为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品析诗歌语言包括整体语言风格和炼字炼句、品析诗歌意境、品析作者情感主旨、品析诗歌表现技巧及举例。

(三)命题特点    

  1、命题材料

  总体来说,主要是以唐宋诗词为素材进行考查,尤以唐诗为最。

从内容上来说,山水田园题材最多,忧国忧民题材逐步增加;从思想感情上来说,表现愁思的内容最多;从作者方面来说,则多为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的诗人词客;从体裁来说,以近体诗为主,尤以唐代的绝句为最。

  2、题型设计

  以简答题为主,填空题和选择题为辅。

  3、考查角度

中考命题的考查角度,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

 4、学习策略

  鉴于中考诗歌鉴赏的基本特点,在应试策略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丰富诗词积淀,厚积薄发。

  只有大量的阅读积淀,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明确考标要求,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

  只有熟悉考试要求,才能学有方向,提高鉴赏训练的针对性。

  (3)、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模式,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

  只有熟悉各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要点二:

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经典考点梳理及解读

从近年南京市和全国各地市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考查内容分析可知,古诗词赏析的考查材料正逐渐从课内到课外演变。

其考查要点主要可梳理为以下四大考点:

(1)、领悟情感

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对诗词情感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

   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通常会将诗歌景、人与诗歌情感结合在一起考查,如“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真题回放】“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10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查领悟诗词的主旨情感。

(2)、体会意境

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意境是诗歌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结合,意是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真题回放】“2011年兰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

船歌

第9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和体会。

(3)、赏析技巧

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表现手法的作用。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

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真题回放】“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第9题“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查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等任一种)及表达的情感。

(4)、锤炼语言

赏析诗词的整体语言风格;或从遣词和修辞的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

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

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真题回放】1、“2011年眉山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1分)

2、“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第8题“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考查诗歌词语的表现力。

3、“2011年宿迁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二、方法归纳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的解答方法可总结如下:

(一)、领悟情感

【典型例题】“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10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查领悟诗词的主旨情感。

【题目形式】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或心情。

【提问变式】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内容?

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答题技巧】

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

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尤其是名家名篇,更需要“知人论世”。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

【答题格式】:

描写了(或刻画了)什么的景色(或人物形象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示例:

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评分:

2分,意思对即可)

【题型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刻画了诗人自己的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参考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刻画了诗人在竹篱笆边上采摘菊花,无意中抬头看见南山的宁静优美的景色。

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二)、体会意境

【真题回放】“2011年兰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

船歌

第9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和体会。

【题目形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描绘图景要注意四点: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要求优美。

三是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

四是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2点:

一是描摹事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答题格式】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参考答案】示例:

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题型示例】(2011年浙江湖州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4分)

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

跟随②浦:

水边,岸边③获:

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

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参考答案】(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

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三)、赏析技巧

【真题回放】“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第9题“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查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等任一种)及表达的情感。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4、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

注意:

中考古诗词中,考查表达技巧,大多不会直接提问,而是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评分:

2分,答出一点即可)

【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

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

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

理由是:

“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

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

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锤炼语言

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典型题型有:

⑴分析语言特点、风格;⑵炼字;⑶题眼。

【真题回放】1、“2011年眉山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1分)

【题目形式】1、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或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技巧】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如: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明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

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析例句(特色语句)+析感情

【参考答案】(3)示例:

“狂”:

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

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

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题型示例】1、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

(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

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真题回放】2、“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第8题“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考查诗歌词语的表现力。

【题目形式】2、炼字、名句赏析

【答题技巧】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

释含义+描景象+点情、境

【参考答案】示例:

"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题型示例】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参考答案】: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真题回放】3、“2011年宿迁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题目形式】3、欣赏诗眼、词眼

“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

它常常成为解读诗词的钥匙。

【答题技巧】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②.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④思考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题格式】:

抓词语、释含义+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题型示例】3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示例

(一)

答:

“阔”字更好。

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

(二)

答:

“失”字更好。

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方法汇总

(一)、评价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  联描写了         (景、人、事、物),创设了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理想、志趣)。

(二)、体会意境

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诗中人物形象)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赏析技巧

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四)、锤炼语言

抓词语、释含义+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三、课后巩固练习

(略)

四、备考2012

(一)、题材内容与主旨情感:

(1)咏物诗:

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局部特征着意描摹,运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某种精神或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刘熙载在《艺概》中说: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例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王安石的《梅花》,郑燮的《竹石》。

(2)思乡怀人诗:

古人行旅在外,常有思怀之情,或羁旅之思,或故乡之思,或亲友之思,这类诗歌主要借助悲凉萧瑟的意象传达作者内心的感伤。

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

(3)送别诗:

离别是中国人的特殊情结,古人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别,因此送别诗成了古典诗歌的永恒主题。

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的淋漓精致。

此类诗歌有的是谢别之意,例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到唐代发展为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此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隐逸生活为主,表达出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5)边塞诗:

盛唐时期积极用世的时代气氛,催生了边关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这类诗歌通过对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的描写,抒发了对建立功业的渴望,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和报国无门的怨愤。

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6)怀古诗:

这类诗歌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用以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的作用。

例如杜牧的《赤壁》、《泊秦淮》,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7)闺怨诗:

哀怨之作分为“宫怨”、“闺怨”、“春怨”等几类,主要以女性的的口吻,表现对征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易逝青春的哀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例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

(8)即事感怀诗:

就是针对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生发感慨,常见的有怀亲、送友、思乡、赠别、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例如杜甫的《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熹的《观书有感》。

(9)哲理诗:

顾名思义,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歌,此类诗歌将抽象的哲理蕴含在鲜明直观的景象当中,深沉而含蓄。

例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朱熹的《观书有感》。

(二)、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葛胜冲《点绛唇》: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陆游有诗云: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论语.子罕》中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杜鹃 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李白诗云:

“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云:

“枯藤,老树,昏鸦。

猿啼 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郦道元《三峡》中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关山 关塞山河。

关,关隘;山,山河。

高道《塞上吹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羌笛 由于发音凄切,有凄凉之意。

王之涣《凉州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水 和愁丝连在一起,比喻忧思和愁绪。

李煜词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鸿雁 与雁书、鱼雁等泛指书信、音讯。

李清照词云: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月亮 对月怀人,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

李煜《虞美人》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柳树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诗云: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青鸟 传书的信使。

李商隐诗云: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艺术技巧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

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1)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

(3)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工笔、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等。

(4)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

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忧国忧民等。

(6)语言特点:

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等。

(7)语言风格:

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平淡、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等。

(8)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

(四)、锤炼语言

1、古诗的语言特点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潜的诗的特点主要是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再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2).平淡 或称质朴,其特别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是将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

平淡而有思致往往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

正如王安石所说:

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

如梅圣俞《东溪》“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于浑朴中见清秀,语言质朴、平淡。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再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句,前一联色彩清淡,形象优美;后一联则色彩绚丽,形象生动。

(4).明快 其特别是直接,明朗,爽快,泼辣。

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明快莫过于白居易。

例如他的《忆江南》。

(5).含蓄 有时也称蕴藉,其特别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再如《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一句,表面上是对桥边芍药发问,实际上含蓄写出金兵入侵的战火过后扬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