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物杂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2721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物杂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物杂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物杂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物杂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物杂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物杂佩.docx

《长物杂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物杂佩.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物杂佩.docx

长物杂佩

长物杂佩

  古砚之一  宋砚大抵不发墨。

近年竭江以取下岩之石。

日蕉叶白者。

发墨如泛油。

则知传世宋砚本非良材。

砚取发墨。

非止易浓。

《渌水亭杂识》

  松花江石小砚。

色淡绿如洮石。

腹有御书砚铭八字云。

以静为用。

是以永年。

《香祖笔记》

  砚之发墨者必费笔。

不费笔则退墨。

二德难兼。

《东坡小品》

  方城砚。

出方城县葛仙公岩内。

石如玉。

莹洁鉴光。

著墨如澄泥。

发墨生光如漆如油。

有艳不渗。

岁久不乏。

常如新成。

《升庵外集》

  桂未谷藏林佶人所制蕉白石砚。

形制质朴。

铭文古雅。

其辞曰离汝一生则俗。

依汝生奚福。

不得不藏汝于柜。

《水曹清暇录》

  凡砚池水不可令干。

每日易清水。

以养石润。

磨墨处不可贮水。

用过则干之。

久浸则不发墨。

《考般余事》

  清歙县人梅禀。

好古嗜砚。

精辨端州诸坑石。

曾重金购得水岩绝品具鸲鹆眼者。

适得百一之数。

颜其书斋日百一鸲鹆砚寮。

《蓄墨小言》

  砚受墨渍污。

以麦炭磨洗。

则石色如新矣。

《墨池编》

  

  砚石青坚不可破者,以耳垢少许弹入。

便砚细如泥。

《岩栖幽事》

  清词人陈其年有歙砚。

上列七星。

色白而突出。

磷磷如钉。

贮墨三日不干。

背写镌六字日陈迦陵填词砚。

《清稗类钞》

  晚明董小宛藏一蝉形歙砚。

石质坚细。

色黄如蜜。

砚背亲琢八字铭:

砚田笔耕。

终身伴侣。

下镌姑苏白三字印。

《名人与歙砚》

  明人李日华有一紫端砚。

上有火捺纹形如大桃。

发墨极佳。

故名其斋日紫桃轩。

《槐西杂志》

  李日华藏元人张雨写经砚。

腰形。

右上方圆坎。

旁屈曲沟道。

通左砚池。

道墨汁蓄坎中。

下方一方沼贮清水。

可渍笔。

制度极有思致。

砚背右刻伯雨二字。

方寸许。

严整有法。

左刻项墨林珍秘五字。

盖此砚曾入天籁阁中者。

石质温润。

有一眼。

色晕甚淡。

旁挟小点五六。

重名之日淡月疏星砚。

《六砚斋笔记》

  皖泾县某人藏一澄泥古砚。

红白青翠。

斑剥错落如珠玑。

上有建业文房印。

或日为秦阿房宫沟。

宫人倾粉泽脂水所成。

《眉庐丛话》。

  元人柯九思书画砚。

石长三寸余。

淘二寸五分。

淡紫色。

叩之铿然。

墨锈绕额上下。

背镌竹两三枝。

刻丹丘外史章。

《味水轩日记》

  紫端蟾蜍溪石砚。

无眼正紫色。

腹有古篆书五字;玉溪生山房。

宋代收藏家云是唐诗人李商隐遗物。

砚盖有苏东坡小楷铭文。

数百年之物也。

后为北宋内府御藏。

《春渚纪闻》

  ?

管夫人砚。

绿石。

径五寸。

横半之。

厚如横。

池子与面若两环互抱。

而面浸十池。

其蚀锈黝泽。

往往四射。

《西河合集》

  ?

宣和红丝砚为天下名砚之冠。

质莹甚。

而朱纹隐起。

如红羽下。

如丹叶。

故又名朱雀琼花。

  ?

清人李元鼎藏有古瓦砚。

五瓣如梅花状。

质如黄玉。

杂翡翌丹砂。

累累纹起。

云是灌婴庙瓦所制。

古色斑斓。

(同上)

  ?

清吴中人干岫君制砚。

刀法缕细。

一时争宝之。

尝制镜砚。

琢手精妙。

石质亦细润又有一进出观。

砚背刻牧童牵牛。

细如发丝而神气宛然。

弥见功力。

《听雨闲谈》

  ?

玉溪生像砚。

石为绿端。

像面微侧。

幅巾半身。

袍背镂花。

作红色。

曾为常熟沈石友收藏。

吴昌硕题诗云是明人陆治所刻。

《清稗类钞》

  ?

清人朱彝尊藏有玻璃砚。

大如小儿手掌。

晶莹剔透。

四侧刻铭识殆遍。

俱镶以金。

底边隐隐似水纹。

传为钱谦益旧物。

(同上)

  ?

黄易小像砚。

端石。

砚背浅刻黄易三十四岁小像。

线条简洁。

像高八厘米。

有清人饯钻篆书题铭。

为黄易唯存世之像。

曾是老舍先生旧藏。

《砚影录》

  ?

碧玉砚。

砚堂雕大灵芝一。

微凹。

砚池雕小灵芝。

略深。

若水盂状。

砚足雕数小灵芝及根茎。

砚呈深碧色。

似幽谷仙芝。

翠色欲滴。

为明松江人张容川旧物。

容川乃清书法家张照之父。

  ?

今人叶恭绰日琢砚之法。

俗工往往只求细巧。

而不知细巧非最重要也。

昔人尝云。

石本瘦硬之物。

良工须做到肥润灵活。

方为妙手。

《遐庵谈艺录》

  -清人得古砚。

边呈八角。

琢制古雅。

砚背有铭文日心太平庵。

据传此砚为宋陆放翁之物。

池北偶谈》

  ?

江西太湖石。

向不著司。

清人钱直卿偶拾得枚。

大仅三寸。

宛如秋后残荷。

遂制为小砚。

五事为福斋随笔》

  ?

南唐李后主尝宝一砚山。

径长尺余。

前耸三十六峰。

皆大犹手指。

左右别引两坡陀。

而中凿为砚。

及国破。

砚流落士人家。

后为米元章所得。

  ?

元高士张雨有玉恩堂砚山。

峰峦起伏。

岩壑晦明。

高可径寸。

广大盈握。

  ?

明米万钟以五百金购得砚山一座。

上有七十二峰。

洞墼奇绝。

每天欲雨则水出。

欲霁则燥。

真奇物也。

  ?

三国魏武铜雀台瓦皆阳字。

铭纪建安十三年造。

其瓦甚大。

  片可制为四砚。

《老学丛淡、

  ?

明清江苏宝山滨海为长江八海处。

产佳泥。

可制澄泥砚。

颇有名。

然略伤笔。

  端州所产玉带生砚。

石质虽非上品。

然石上有白线一痕。

如烟如雾。

极有画意。

故名下带。

  ?

沈周书画砚。

唐寅刻砚铭。

又有清书画家程邃为徽州人汗栗亭补铭。

《黄宾虹年谱》佳墨之二

  ?

倪云林藏有唐宋名墨十二丸。

名之日烟云十二仙。

选金钱豹皮多纹者。

制上一囊之。

《清贤记》

  ?

李日华曰:

精墨乃松液所成。

又经化炼轻升。

滓浊尽去。

如膏如露。

濡毫之余。

间用吮吸。

灵气之气。

透八窍穴。

久久自然变易骨节。

澄炼神明。

谓之墨仙。

《因树屋书影》

  ?

元代姑苏伶人吴国良。

以善吹箫游于贵卿之门。

偶得造墨秘法。

虽略亚名家李文远。

然颇可用也。

《至正直记》

  ?

唐高宗镇库墨笏。

重二斤许。

质坚如玉石。

上有铭曰:

永徽二年镇库睾。

而不著墨工名氏。

  得古日佳墨。

必以住砚磨之。

墨乃细而无渣。

粗劣之砚断不可用。

《画说》

  明人制墨。

以罗小华为第。

方正邵次之。

方于鲁又次之。

小华制墨。

以鹿角胶为E上品。

龙柱次之。

华山松又次之。

《茶余客话》

  明程孟阳古松煤墨。

阳刻程孟阳小像。

阴刻铭文。

制者为嘉禾沈圭。

尝待来黄山。

取古松煤。

杂朱漆滓烧之。

绝佳之物也。

《漫堂墨品》

  民国年间。

北京琉璃厂有明代众妙斋带彩圆墨。

装锦盒。

锭一千元。

为当时明清旧墨售价之冠。

  茶叶见日而味夺。

佳墨见日而色灰。

《眉公笔记》

  芗雨楼书画墨。

于清墨之中。

可称为上上品。

《天慵庵笔记》

  和墨一两。

八金箔两片。

麝香三十文。

则墨熟而紧。

造墨。

用秋水最佳。

试墨点黑漆器中。

与漆争光者。

绝品也。

《夜航船》

  清初周亮工有墨癖。

尝蓄佳墨达万种。

盛以小锦囊。

悬之屋梁间。

每岁除作祭墨会。

以涌浇之。

吴伟业曾赋长诗纪其事。

《吴梅村全集》

  文玩之三

  古玉笔洗。

式长圆。

径尺。

高寸许。

玉色红润。

周镂交波浪纹。

工致可爱。

底镌德寿殿三字。

知此笔洗曾为南宋内府御藏之物。

《破铁网》

  清人何梦华为阮元购得柴窑片。

镶作墨床。

色亦葱倩可爱。

而光彩殊晦。

疑为均窑混真。

日可价二十金。

《两般秋雨庵随笔》

  清人徐印香收藏一柴窑小水盂。

色鲜碧。

质莹薄。

人司罕有。

《清稗类钞》

  晚明黄宗羲书新篁臂搁。

竹高八寸二分。

阔二寸四分。

字高三寸三分。

阔二寸二分。

新篁二字为黄庭坚《经伏波神祠》墨迹中摹得。

上有清末张廷济行书七言诗。

《清仪阁题跋》

  竹臂搁。

雕竹石兰草。

极为精雅。

铭又亦好:

执以管。

颖以兰。

笔事已矣。

湘东三不律。

勿乃太侈。

唯墨沾臂须此物。

落款素君。

疑是名妓薛素素旧物。

《味水轩日记》

  清人潘西凤字桐冈。

人呼为老桐。

居扬州。

精刻竹。

其竹刻菊花图臂搁。

极精。

款署老桐二字。

《扬州竹枝词注》

  清人钱松刻对竹扇骨。

一片刻梅花。

镌叔盖二字印。

一片刻,江南无所有,聊增一枝春。

落款钱松。

镌松字印。

书画刻三者,皆疏朗有致。

《人物和集藏》

  近人叶恭绰藏一象牙臂搁。

一面刻佛像。

款日南羽。

一面刻老梅树。

题日童二树。

为潘西凤所刻。

《遐庵谈艺录》

  明制竹笔筒。

上绘刻一裸尼卧芭蕉叶上。

有题诗云莫笑绿天陈色相。

谁人不是赤身来。

款署无我。

或曰尼为陈圆圆。

又日为尚可喜宠妃。

原为蔡哲夫、谈月色旧藏。

《民国篆刻》

  清内府藏有天然树根笔筒。

中函石子。

可转动而不可出。

洵为逸品雅玩之物也。

《水曹清暇录》

  元人张伯雨藏汉代铜洗。

有人贻以白石。

因种小蕉其上。

蓄水养之。

名日蕉池积雪。

《六砚斋笔记》

  柳如是青田石书镇。

长二寸余。

广二寸。

刻山水亭树。

款日仿白石翁笔。

小篆颇工致。

面镌崇祯辛已畅月柳蘼芜制。

《冬青树馆集》

  镇纸亦谓压尺。

铜瓷玉皆有之。

亦多肖生物者。

《陶雅》

  印色池以瓷为佳。

而玉亦未能胜也。

且有长六七寸者。

最佳。

《遵生八笺》

  尚勋其人。

生卒名号均不详。

约为嘉庆年间福建人。

善于刻竹。

刻笔筒尤以浅雕见长。

古雅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