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优势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2671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优势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习优势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习优势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习优势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习优势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优势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ocx

《学习优势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优势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优势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ocx

学习优势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学习优势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陈强易晓明

摘要: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学习优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该领域研究局面较为混乱的现状,提炼出学者达成基本共识的三个研究成果:

学习优势的范畴、学习优势的特征和学习优势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

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中国教育现状,对学习优势理论的应用领域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学习优势、认知风格、学习方法、个性化教育

一、引言

尽管学习优势这个术语是近些年在教育心理学兴起的一个新名词,但是它已经被誉为“现代教育学的真正基础”。

学习优势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强调不同的学习者有自己最擅长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

学习优势的应用研究发现,如果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优势并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就能够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学习者。

而教师如果能够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优势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与当前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作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学习优势研究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多领域学者的关注。

尤其是国内的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系统的引进西方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学生的世纪情况进行本土化研究至今,学习优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鉴于该领域研究的混乱局面,本文在回顾西方和国内的主要学习优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领域中一些重要的并且已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同问题进行提炼和阐述。

同时,我们通过近期一次对上海中学生及其家长有关学习优势的调研数据为依据,对学习优势理论在中国实践者眼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简单的总结,对其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二、理论背景

现代学习优势理论来源于以学习为中心的“风格”研究,是从探讨认知方式的研究者早期所从事的研究中分离出来的,最早由美国学者Thelen于1954年首次提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习优势理论的研究者与教育家都意识到学习优势对现代化教育研究的重要价值,开始以此为视角研究学习环境,研究课堂中和个体差异以及教学主题之间和教学主体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从而将心理学中的学习优势与现代教育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

安会云,吕琳和尚晓静总结西方的学习优势研究,认为有一条三阶段的发展轨迹: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的早期研究侧重从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以及不同的认知风格上来研究相应的学习优势的特征;20世纪70到90年代中期的近期研究出现整体转向分化的趋势,偏重于用科学试验的方法对学习优势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以揭示它们对学习优势的影响;二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现代研究则注重将学习优势的研究成果应用与教学时间中,用于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而中国对学习优势的研究则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系统地引入西方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探索本土化的研究。

近些年来,学习优势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开始转向实证研究。

纵观国内外的学习优势研究,一个显著的特点是:

研究局面比较混乱,基本概念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同,存在多个相对完整、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的概念和研究模型。

因此,本文试图提炼出一些得到学者共识的研究成果,以便今后的学习优势研究能够朝着一个整合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同时,我们也指出在这些课题上存在的不同结论。

三、学习优势研究中的共识

1、学习优势的范畴

尽管bello说“学习优势的定义差不多与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者一样多”,使得我们无法明确的指出学习优势“是什么”,但是前期的研究已经告诉我们学习优势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因此我们至少可以指出学习优势“不是什么”。

这里我们将学习优势与最容易混淆的两个相关概念进行区分。

首先,学习优势不是认知风格,而是一个包含认知风格的更完整的体系。

认知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组织、加工信息过程中具有的个性化和一贯化的方式。

有学者认为学习优势包含认知风格,如Keefe认为学习优势包括三个要素,其中就有认知风格,指学习者的接受风格、概念化与保持风格。

我国学者谭顶良认为学习优势包括五个部分,其中学习优势的认知要素部分有:

知觉风格、信息加工风格、记忆风格、思维风格和解决问题的风格等。

也有学者强调认知方式和学习优势的互相独立性。

比如认知“洋葱模型”为了区别认知方式和学习优势,把学习优势置于学习偏好和认知方式之间;而Grigorenko和Sternberg则认为认知方式和学习优势是同一研究领域-风格研究的两个不同方向。

不管认知方式和学习优势之间的具体关系究竟是独立还是包含,学者们都共同认为,学习优势不等同于认知风格。

其次,学习优势不同于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方式是日常教学中最常见的说法。

但是,学习优势与学习方法存在本质的区别。

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或者步骤。

一些学习方法可以随着学习的情景和内容而发生适应性的变化。

比如,我们一般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数学和语文。

并且一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往往具有通用性。

比如,大声的朗诵是学习英语通用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是,学习优势却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行为和心理。

它不会随着学习情景和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同时,学习方法也仅仅是学习优势中的一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优势还包括了稳定的、个性化的学习倾向,即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的偏爱。

2、学习优势的特征

不同的学者对学习优势有不同的定义,但是探究这些定义的内涵,我们发现它们都包含了对学习优势一下几个特征的强调:

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综合性)和过程性。

我们首先看几个对于学习优势的定义。

Keefe将学习优势定义为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感知和认知,以及对学习环境做出的反应和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具有趋向性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Reid认为,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的技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习惯的和自然的,不会因为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Dunh和Price认为学习优势包括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选择、情堵、对集体的需要以及生理的需要,具有稳定性。

Schmeck(1988)认为学习优势是采取某个具体学习策略的一种倾向性,Merriam和Caffarella(1991)认为学习优势是人们在学习环境下处理信息、感情和行为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James和Gardner(1995)认为学习优势是复杂的方式和条件,人们在某些条件下以复杂的方式有效的感知处理存储和记忆他们的学习内容。

尽管有不同的措辞和强调重点,但是上述对学习优势的定义都蕴涵了对其独特性、稳定性、复杂性和过程性的肯定。

学习优势的独特性是指不同个体具有各自的学习优势,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具有完全一样的学习优势的个体者。

这是因为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对环境的不同认知和不同反应模式。

学习优势的稳定性,或者持久性,是指学习优势不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发化,即使有也是量变。

这是因为学习优势深受到家庭环境、文化、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沉淀、内化而形成的。

学习优势是一种倾向,或者“习惯成自然”,是学习者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自发的、甚至无意识的行为和心理反应学习优势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也是导致学习优势概念的多样性和模糊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习优势包含个体的生理特征、认知特征、性感特征、行为特征等等,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复杂的有机系统。

这一点也可以从学习优势的要素研究中得到佐证。

比如,Dunn在20世纪70年代的早期研究中将学习优势分为四大类24个要素,即环境类要素、情绪类要素、社会类要素、生理性要素。

他们在80年代增加了第五大类要素—心理性要素。

谭顶良则认为学习优势有五个部分三个层面,即认知要素、情感要素、意志行动要素、生理性要素和社会要素部分。

其中前面三个部分构成学习优势的心理层面,后面两个部分分别构成学习优势的生理层面和社会层面。

最后,学习优势的过程中强调学习优势是学习者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动态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表现出来的。

尽管认识并利用学习优势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但是对学习优势的研究本身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效果。

换句话说,我们对学习效果的重视是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和改进来体现的,而不是通过对学习效果本身的评价或者奖惩来实现。

3、学习优势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

虽然学习优势的理论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但是它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却是在理论发展之初就得到了心理学领域和教育学领域专家的一致认同。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教学互动的过程,这需要教育者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认知和关注,这就是教育的个别化。

个别化教学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教改的主要趋势之一,主要包括诊断、计划、教学和评价四个阶段。

诊断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也是关键的一步。

教育者通过诊断可以发现学生发展的特征、学习优势及学习历史。

其中的学习优势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但却是最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参与学习并监控着整个学习过程,为教师全面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学习提供了重要依据。

学习优势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还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学习优势的实证研究的支持。

比如,Oxford发现学习优势是决定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从四个维度产生影响:

感知偏好、个性类型、分析性一综合性和场依存和场独立。

张晓美发现学习优势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效果,倾向于个体型、听觉型和视觉型的学生大多数在课堂参与上表现消极而且安静,而倾向于动觉型、触觉型和团体型的学生则表现得活泼和积极。

陆根书则发现工科大学生的学习优势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联系,采用意义导向的学习优势的李生,其GPA成绩要显著高于采用再现导向和情景导向的学习优势的学生。

四、学习优势研究在中国的应用

1、学习优势实践者对其应用价值的评价

尽管学习优势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理论证明和数据支持,并且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不同的学生样本和不同的课程的个案研究都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但是,作为学习优势研究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学生、家长以及老师对此的看法又如何?

在这里我们首先报告我们于2004年7月对上海的中学生、家氏及其老师的访谈结果。

整个访谈过程分为学生和家民的焦点小组讨论、问卷调查和专家的深入访谈三种方式,调查学生、家长和老师对学习优势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价值的认识。

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和访谈的内容发现,我们发现,家长认为学习优势对教育的主要应用价值在以下儿点:

(1)提供学习技巧的指导;

(2)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知识点与学习方法相联系;(3)提倡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4)提高学习成绩;(5)提高学习效率;(6)教会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7)帮助学生调整心态;(8)注重对心理素质的培养;(9)使孩子轻松学习。

学生认为学习优势的价值在于:

(1)对学习起辅助作用;

(2)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习成绩;(3〕能够找回学习过程中的乐趣;(4)使我具各自主学习的能力;(5)对学习产生兴趣。

而老师对学习优势在教学领域的价值评价却比较分散,有的认为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有的认为理论本身很具有吸引力,但是如何运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并产生效果,是难点。

还有的则坦言学习优势对学生学习也许是有帮助的,但对考试无益。

从这个访谈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方法理论的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对其应用价值的态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将学习优势简单地等同于学习方法,甚至学习技巧。

尽管我们在访谈前和问卷上多对学习优势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但是大多数被访者还是将学习优势简单地视同为学习方法。

2)、对学习优势的应用价值评价态度带有鲜明的应试教育的痕迹。

不论是家长和学生对学习优势对学习成绩的作用的多次提及,还是老师对“考试无益”的担心,都反应出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

盲目强调学习结果,却忽略学习过程,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恰恰是学习优势理论所反对批判的,也是有违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精神。

3)、家长、学生和者师都对学习优势的具体应用方式存有疑虑。

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在当前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

但是在近期,由于受历史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很大的难度。

2.学习优势理论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

将学习优势理论具体应用到中国的教育领域,首先要认清几个问题。

第一,尽管学习优势理论支持个性化教育,但是个性化教育弃示意味着一对一教育。

个性化教育并不刻板地要求一位老师教一位学生才能实现个性化教育,它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

它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动机和需求给予关注,对学生的不同课堂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对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设计,对学生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效果即学习成绩的关心。

第二,尽管现有的研究主要针对学校教育,但是学习优势强调的是所有学习环境而不仅仅是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延伸学习优势的应电须域,将家庭教育环境、学生自学环境纳入这个系统之中,充分认识到家长和学生在认识学习优势、提高学习效率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学习优势理论本身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很难通过一个定义或者一个个案就让家长、学生和老师充分的认识并重视它的价值,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我们的访谈调研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因此,将学习优势理论在教育领域进行有效的应用,必须提供一个学习环境,通过各种途径让老师、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并理解学习优势的丰富内涵和应用潜力。

在这一点上西方国家的案例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

比如,新加坡教育部将Dunn的学习优势理论作为指定培训课程,以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使用学习优势理论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学习优势理论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应该体现在整个教学系统的改良上,也就是学校、家长和学生三个中体的自我学习和互动学习。

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也是学生学习环境的主要塑造者。

学校里的老师是学习优势理论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可以通过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模式设计在一定程度迎合学生的学习优势。

家长作为家庭学习环境的主要塑造者,是对学校主体的重要补充。

更重要的是,学校学习环境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优势,比如对食物、光线、声音等环境要素的具体偏好,但是这些环境的改变在家庭环境中都可以实现。

学生作为学习优势理论的直接实践者和受益者,更应该意识到学习优势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认识自己学习优势的学生在以下方面表现突出:

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环境的适应性,设定务实的学习目标以降低自己的劣势提高自己的优势。

如何扬长弊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学习环境,动用自己最擅长的认知方式,采用自己最适合的学习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学习者。

3、对学习优势理论应用的几点建议

第一,实现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密切合作。

可以通过教师进修、专家讲座以及市场化的培训机构等途径将系统的、新鲜的研究成果及时传递给学校、家长和学生,让实践者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理论,从中挖掘山可用于实践操作的价值。

同时,将实践领域遭遇的失败教训或者获得的成功经验及时反馈给研究领域,将这些失败或者成功经验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加工,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普及到其它领域,从而避免更大范围内的失败,加快成功经验的普及。

第二,充分调动老师、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让老师将学习优势理论具体应用于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让导生的积极参与和家长的主动配合成为产生效果的催化剂。

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可以为学生全方位地利用学习优势理论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学习效果的评估提供系统、连贯的科学评价。

第三,充分认识学习优势理论应用效果的长期性。

将学习优势应用于教学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就像学习优势的形成过程一样,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一朝一夕的改变,不会立刻在学习效果上得以表现。

同时,正因为学习优势系统的独特性、复杂性和过程性,它的最终效果也是因入而异。

因此,实践者应该用一个氏远且动态的眼光来审视在教学中应用学习优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安会云、吕琳、尚晓静,学习优势研究综述,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4期,4-7

【2】陈洁,文化对学习优势的影响,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6卷第2期,27-30

【3】DunnR.,LearningStyles:

StateoftheScience,TheoryintoPractice,1984,32

(1):

11-19.

【4】蒋娟,杨敏,浅谈学习优势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creazyEnglishteachers,28-30.

【5】Keefe,J.W,SchoolApplicationsoftheLearningStyleConcept:

StudentLearningStyle,Reston,

VA:

[9]NationalAssociationofSecondarySchoolPrincipals,1979

【6】Kinsella,K.,UnderstandingandEmpoweringDiverseLearnersinESLClassroom[A]

【7】李燕,关于“学习优势”研究的若干思考,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6月,第26卷第3期,62一64

【8】刘霜,大学生英语学习者个人学习优势调查分析与启迪,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l7卷第3期,71-73

【9】李寿欣,周颖萍,试论认知方式与学习优势的关系,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9卷第4期,125-130

【10】李涛,一项关于学生感知学习优势的调查,基础英语教育,2004年第6卷第2期,1l-16

【11】陆根书,学习优势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44-48

【12】王新菊,学习优势的个体差异与教学对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340一341

【13】OxfordR,,LearningStyleOrientationScaleforLanguageLearning,UniversityofAlabama,1991;

【14】Riding,R.J.andStephenWigley,TheRelationshipbetweenCognitiveStyleandPersonality,inFurtherEdudationsStudents,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1997

【15】谭顶良,学习优势论,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16】吴兰花,连榕,当代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优势的研究,心理科学,2005年第28卷第4期,872-876

【17】杨勋,从认知风格的个体差异浅析个性化成才教育,教育探索,2005年第6期,103-105

【18】张倩、祖林,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与外语教学,中国电力教育,2004年第4期,132-133

【19】张晓美,学习优势是否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效果?

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6-69

【20】左志宏、王敏、席居哲,McCarthy学习优势的分类及其4MAT教学设计系统,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

10月,63-66

作者简介

陈强:

逸思EAS国际教育咨询机构高级咨询师,新加坡认证‘学习优势”培训师

易晓明:

逸思EAS国际教育咨询机构高级顾问咨询师,新加坡认证“学习优势”培训师,

上海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