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2658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docx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docx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画像石(砖):

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5.C形玉雕龙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6.泥塑女神像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7.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

③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

8.饕餮纹①也叫兽面纹②是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种青铜器纹饰。

③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

④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称兽面纹。

⑤常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

9.岩画①是用矿物质顡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壁或岩石的图画。

②我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

③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等。

10.原始瓷器商周时期出现的青釉器皿,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还于原始阶段,故称原始瓷器。

11.帛画①中国古代画种。

②因画在帛上而得名。

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③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④代表有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12.“六齐”①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②其合金成分,视用途和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这就是《周礼考工之经》所谓的“六齐”,即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

13.甲骨文①商同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②主要内容是商王室用来占卜的“卜辞”甲骨文已经具备“六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金文:

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14.失蜡法①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也称横蜡法②先用蜡雕塑成所需形后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的泥范铸铜器,可以获得精细的纹饰效果。

③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蟠虺纹铜尊是我国失蜡法的代表作。

15.青铜器①是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

②主要类型有饮器、食器、酒器、兵器等。

③青铜器艺术是夏、商、周时占主导地垃的美术创造。

此时期出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样在工艺美术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16.《人物龙凤图》①战国时期帛画②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③质地为平纹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④画面描绘了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做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引导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⑤画中人物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和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是先秦时期绘画的代表作17.《人物御龙图》①战国时期帛画②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③画中一位头戴高冠、身着长袍,腰悬宝剑、侧身向左而立的男子右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驰进人龙尾部企立着一只仙鹤,龙身下有一鱼④该画所表现的是死者之魂乘龙升天的景象⑤色彩平涂与渲染兼用,运笔劲挺优美、潇洒自如。

人物形象准确生动,揭示了人物的内在气质⑥画风古拙,装饰意味浓18.四羊方尊①商代晚期青铜雕塑的代表作②出土于湖南宁乡③方尊口沿外移,颈部高耸,四边各装饰有蕉叶纹、兽面纹和夔纹。

④尊肩四角以高浮雕形式铸出四个羊首,极大地丰富了器表的层次以及造型空间⑤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器皿和动物巧妙结合起来,整体庄重华丽,工艺高超精湛19.司母戊鼎①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②商代后期王室著名的青铜器③鼎的内壁刻有“司母戊”,意思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亲而铸④造型庄重、纹饰精工,具有气势,是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0.莲鹤方壶①出土于河南新郑②盖顶莲瓣丛中站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造型舒展灵动。

壶身附有浮雕的龙虎,气势升腾,结构不凡③突破了商周以来青铜器庄重肃穆的风格,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风格21.长信宫灯①河北满城②西汉工艺品代表作③其造型为宫女双手执灯形象,灯的设计巧妙。

灯盘可转动,灯光的光照速度和照射方向和调节,宫女的袖子和身体中燃烧的烟气可导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④达到了实用和美观的统一,是汉代工艺雕塑的典范22.马踏飞燕①又称铜奔马,是东汉青铜雕塑的代表作②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设计一匹风驰电掣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隼背上,具有强烈的运动感。

作者巧妙地让燕隼双翅张开,加强雕像支点的稳定感,同时用燕隼的疾飞之态烘托出天马的神速③取得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23.马踏寻奴①汉代霍去病群雕的主体和代表作②作者以一匹气宇轩昂的战马来象征霍去病,以战马踏翻侵略者来歌颂其抗争战争中的勇敢③作品造型轮廓准确有力,形象醒目,主题突出。

风格古朴稚拙,凝重稳练,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统一,是西汉雕刻艺术成就的标志性作品24.马王推T字形帛画①西汉时期②帛画长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③画面分上中下三段,下段展现的是死后阴域,画面描绘的神灵均为与死神相关的阴神,并且都具有死而复生的功能;中段展现的是自然天空,描写了墓主之魂乘龙升天的景象;上段为墓主最终所要到达的天堂胜境④是西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画面构图饱满,布局繁复井然,线条刚劲匀称,设色沉着雅致25.击鼓说唱俑①四川成都出土②作品塑造了一位民间说唱艺人的表演说唱艺术的瞬间,人物左手抱鼓,右手执槌,身体用力前倾,右脚高跷,表现了说唱者说到精彩之处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自我陶醉的瞬间情态,充满了活泼的气息③堪称东汉陶塑的杰作27、牛虎铜案战国时期云南江川,为一件雄健的牛,背上为案面,写实性和装饰性结合。

案尾饰一猛虎紧咬牛尾,渲染出惨烈的气氛,而牛的肢间置一小牛,却增添了一些生活的温请。

29.画像石①是用于构筑墓室、石棺、墓前祠堂和石阙的建筑石材,雕刻着不同画面。

②盛行于汉、魏、六朝和唐代。

③内容有历史人物、神仙故事、孝子烈女等。

④表现形式分阴刻和阳刻两大主类。

其作品在结构、造型、线条运用上达到了朴质雄劲的境界。

⑤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

30.谢赫《画品》写于梁代,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并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

作者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条标准“六法”,即: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

(1)气韵生动:

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

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

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

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

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

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画品》在写作上夹叙夹议,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以后中国美术历史及评论研究颇多沿此轨迹进行写作,出现了不少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

31、杨子华《北齐校书图》杨子华,北齐著名画家,擅长画贵族人物、车马、宫苑等,杨子华在当时被尊为画圣,受到北齐统治集团的重视,使其供职宫廷,非有招不得与外人画,成为御用宫廷画家。

文献记载他曾画过《斛律金像》《北齐贵戚游苑图》。

《北齐校书图》表现天保七年(556)文宣帝高洋诏令樊逊等人校堪内府五经诸史之事,画面上绘校书者坐榻校书以及侍女和牵马者。

32.釉陶①低温铅釉陶出现于西汉后期,代表了汉代陶瓷工艺取得的杰出成就。

②它以铜和铁为主要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

铜使釉成翠绿色,铁使釉呈黄褐色和粽红色。

③由于铅釉陶在低温下烧成,不宜实用,故多做丧葬用的明器。

34.张家样①萧梁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立的佛教人物画风格,被称为“张家样”。

②在“张家样”中,张僧繇吸取天竺凹凸花之绘法,一改“顾陆”以来的“秀骨清像”人物造型,首创“面短而艳”的富于立体感的形象,人物形象具丰腴美,故唐代理论家评他“得其肉”③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此“张家样”式,是张僧繇区别于其它人物画家的明显标志。

35.风俗画①中国传统绘画中,表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乡生活的作品,即风俗画。

②风俗画在宋代有独特发展且题材相当广泛。

市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如货郎、婴戏、仕女、盘车等。

③画家们在深入观察市民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的生活思想感情,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新成就。

④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李嵩的《货郎图》堪称典范。

36.顾陆①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顾恺之、陆探微。

②陆探微的人物画师法顾恺之,顾、陆二人画风皆为笔迹周密的“密体”,因而并称“顾陆”③其中顾用线“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

37.曹仲达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原为中亚曹国(今撒马尔罕一带)人,以画天竺风格的佛像著称。

据史书记载“曹之画,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世谓之“曹家祥”因其画以细劲的线描表现紧贴在身躯之衣纹,故称之为“曹衣出水”。

38.“曹衣出水”①北齐画家曹仲达所创的佛教人物形象②“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以细劲的线条表现紧贴在身躯之衣纹,故称之为“曹衣出水”,与吴道子“吴代当风”相提并论③其作品早已不存,但为克孜尔早期壁画中可以感受“曹衣出水”的风采,反映出中外艺术在当时的交流与融合。

41.六法论①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画品》中提出的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②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摹写③他把“气韵生动”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其次为用笔、形、色、构图等绘画造型技巧④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42.昙曜五窟①指云岗石窟中的第16至20窟②是云岗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窟群,规模宏伟③石窟平面大体皆为马蹄形,穹隆顶,前开拱门,门上开明窗。

窟内主要造像一般为三佛,五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像。

五个石窟造像和布局各有特色,其中第20窟露天大佛结跏跌坐,为云冈造像标志。

43.“二王”①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②王羲之,其成就首先在于变章草为今草,更重要的贡献在于变革楷书和行书,开启唐楷、行、草一代新风。

③其子王献之变羲之之法为今体,才华特别表现在行书、草书上。

代表作有王羲之《兰亭序》小楷《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王献之《鸭头丸贴》、《洛神赋》等。

44.《洛神赋图》①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是根据曹植著名诗篇《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②画卷为连续图画形式的长卷,全卷分为三部分,通过反复出现的曹植和洛神的形象以及对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描绘,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③画中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山川景物描绘上,展现了一种空间美,用笔细劲古朴,如“春蚕吐丝”,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45.《列女仁智图》①原画为东晋顾恺之所作,现存为宋摹本,该画依据汉代刘向的《古烈女传》第三卷《仁智传》而作②描绘了历史上有智谋,有远见的妇女形象,全国勾线循超逸,富有节奏和韵律感衣褶处用晕染强调质感,并通过人物的眉眼嘴的微妙差别及身姿动态地表现了人物神态情节关系。

46.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①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南朝时期砖画的重要表现题材②竹林七贤是指晋代七位名人:

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贤、向秀和王戎。

荣启期则为战国著名隐士③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出现于数座南朝墓中,但以南京西善桥大墓出土的作品最具代表性④砖画长244厘米,宽88厘米,出土时分东西两块。

⑤纯属地发挥了线条的表现能力,人物造型面相清瘦,体现了秀骨清像的审美风尚。

完美体现了对称美学,人物性格鲜明。

47.《女史箴图之修容饰性》①《女史箴图》为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②《女史箴图》之修容饰性篇描绘宫中女子正对镜梳妆,其神情娇柔矜持,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时代特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③意在劝诫宫中女史做到内外兼修48.周家样①指唐代画家周昉所画的宗教人物形象②其特征为“衣裳劲简,彩画柔丽。

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③这就是为后世广为承传的“水月观音”之体,成为广为流传的佛画样式,被称为“周家样”。

50.吴家样①指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②吴道子宗教人物画用线承张僧繇“疏体”,“笔才一二,像以应焉‐‐‐‐‐‐虽笔不周而意周也”,从而呈现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即吴带当风。

③色彩表现上,以线条为主,略加色彩的渲染,使形象有一定的立体感。

④吴家样是继张僧繇“张家样”以后的一种更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

5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彦远,字爱宾,河东(今山西临)人出身于三代宰相之家,他幼年受到熏陶,倾心于书画鉴赏,于唐大中年间广泛采集前人著述并阐发个人见解编纂整理为《历代名画记》。

此书共十卷,内容包括画学评述通论、对绘画的鉴藏、装裱临摹等方面以及远古至晚唐会昌元年(841)370名画家的传记史料,是现存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的绘画通史著作。

52.昭陵六骏①唐太宗陵墓昭陵前浮雕。

②六骏是唐太宗征战时先后骑过的六匹以骏马,即:

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代赤。

③浮雕六骏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其中,飒露紫选取战马受伤、丘行苶为其拔箭的瞬间,具有情节性。

④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运用了“起位”这一典型的浮雕创作技巧,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53.唐三彩①中国唐代多彩铅制釉陶产品的概称,②一般由黄、绿、白三种色釉组成,具有淋漓变幻的色彩效果。

制品分为俑和器皿两类,其烧制始于初唐,流行于盛唐。

③唐三彩是唐代工艺美术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

它的出现将陶塑艺术的发展推向顶峰。

54.敦煌莫高窟①坐落在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②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③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三百多个,壁画与彩塑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反映出唐代社会现实的面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55.颠张狂素①指唐代书法家张旭、怀素。

②张旭擅长狂草,书写全凭自身意气,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源流,无一点画不合规矩,代表作《古诗四贴》。

③怀素晚年精于翰墨,草书别具一格,其书势若惊蛇走龙,骤雨狂风,与张旭齐名,人称“癫张狂素”,传有《自叙贴》。

56.阎立本《历代帝王图》①为中国唐代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②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

画家力图通过各个帝王不同的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气质和性格征,虽有程式化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进步,不落俗套,个性分明。

③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遵从“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人物安排原则,以重色晕染衣纹,色彩效果凝重,人物造型准确,用线多为粗细均匀的铁线描,体现出初唐人物画的特征。

57.阎立本《步辇图》①描绘的是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描写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一事②通过人物形象,人物比例及人物间相互关系的表现,体现了禄东赞的诚恳严肃和唐太宗的雍容睿智,也体现了当时民族交流和融合的状况③作品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④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58.《游春图》①隋代画家展子虔所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②画中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自然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趋向成熟③俯瞰式构图取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

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显著提高了④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倪59.《捣练图》是唐代张萱人物画的代表,此图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从事制练劳作的生活场景。

画中的妇女大都具有曲眉丰颊,体态肥硕,服装头饰繁缛华丽的特点,故被称为“绮罗人物”,人物动作神情自然,细节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60.《挥扇仕女图》被认为是唐人物画家周昉的代表作,其以长卷形式描写了宫中嫔妃生活的哀怨。

通过四组人物活动,刻画了宫廷生活的某些侧面,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

作品以表情为衬托,将人物安排在秋日桐叶飘零、凄清哀婉的气氛中,情景交融,画中妇女体现出“周家样”的艺术特色;造型上丰腴的身体给人以温柔香软之感;用笔上,细劲流畅;设色上,鲜艳明快,浓丽典雅。

61.《五牛图》传为唐代画牛名家韩滉作品。

作品从不同的角度画了姿态各异,神形逼肖的五头牛。

近景式构图,以线勾勒,造型准确,结构处略施晕染,画面简洁,主题突出。

画家采取了适合于对象特点的表现技法,着重表现牛的健壮和既倔犟又温顺的性格,生动表现了五牛的不同神态。

62.《江帆楼阁图》传为唐代李思训作品,表现特定季节中的山水景色。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以勾斫之法表现山石树木,以石青、石绿着色。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统一在一起,从绘画风格上可以看出是李思训对展子虔青绿山水画技法的继承和发扬。

66、天津泥人张是近代天津民间彩塑艺术家的俗称。

清末民间发展起来,最早指晚清案头泥塑的代表人物天津张长林,他将天津泥塑提高到崭新的艺术境界,世称“泥人张”。

他所塑作品细致工整,健康清新,富于生活实感。

张长林以后,“泥人张”彩塑艺术经其子张兆山、其孙张景祜、曾孙张铭的数代积累更加完美,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了古代泥俑陶俑和宗教彩组艺术的优长,又吸取现代雕塑的技巧,成为近代民间发展起来的著名工艺美术流派。

它充分体现了天津的地域文化特色,它体现了民间美术发展的精致和雅化倾向。

67.南宋四家指南宋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绘画中心转向南方。

画家们致力于塑造秀丽的江南山水形象。

画风由北宋的雄壮浑厚转化为空灵雅秀,其特征在于以青奇峭拔的形象,简括的笔墨章法,截景式构图,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天地。

李唐代表作有《清溪渔隐图》,刘松年的《四景山水画》,马远《踏歌图》夏圭《溪山清远图》。

68.元四家指元代晚期的文人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生活中都有不得意的遭遇,艺术上受赵孟頫的影响,善画山水,兼工竹石,以绘画作品表现其心境和生活情趣。

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

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和“自娱”而不趋附于社会审美爱好,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和独寂。

代表作如黄《富春山居图》,吴《渔父图》,倪《君子图》,王《青卞隐居图》。

71.窑变属瓷器工艺术语,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的特有工艺。

钧窑属青瓷系统,但烧窑工人创造了以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使青瓷釉色上泛出海棠红、玫瑰紫之类色彩,鲜艳绚丽,打破了单色釉的局面,为后世红釉陶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宋代陶瓷中颇具特色的品种,这种釉色的变化称为“窑变”。

72.瘦金体又名“瘦金书”,是由北宋徽宗赵佶所创立的书法风格。

这种书法由薛稷兄弟上溯褚遂良发展而来。

其特点是:

笔画瘦直挺拔,结构内紧外展,顿挫分明,收放的致。

书体介于行、楷之间,代表作为赵佶的《闰中秋月》、《楷书千字文》。

73.永乐宫壁画指元代修建的永乐宫三清殿内的精彩壁画《朝元图》,《朝元图》以八个主像为中心,各种神祗二百八十多个,所绘人物形象生动,服饰各有不同,帝王、真人、玉女等各具气质,线描作莼,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色彩绚烂,构成场面壮阔,气势磅礴的效果,存在唐以来的壁画风范。

74.《朝元仙杖图》被元代画家赵孟頫鉴定为北宋画家武宗元作品。

图卷为壁画粉本小样,描绘道教帝君率众仙朝见最高神祗的行列。

这些人物中帝君庄严丰满,女仙端丽多姿,神将威武狰狞,男仙则有肃穆度世之风,具有类型性的表现特点。

画家通过对行列中人物疏密、高低、动作、衣裙等精心安排,使画面流动多变,有优美的韵致,亦有舒缓的节奏。

全画以莼菜条线描勾出,劲挺流利,满壁风动,可想见当时壁画效果。

75.宋四家指北宋书法家中的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米苇、蔡襄。

四人书法皆属“尚意”一派,但又各自成法。

苏轼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执笔为“侧卧笔”,其代表作如《黄州寒食诗贴》,黄庭坚擅草书,楷书自成一家,创“辐射式书体”,习惯高执笔,代表作《诸上座贴》,米苇“尚意”但多属于传统“尚法”派,擅长临摹,人称其字为“集古字”,其行书成就最高,有“八面出锋”之誉,代表《蜀素贴》。

蔡襄书法风格和平蕴藉,端庄婉丽,讲究结构,运笔严谨,很少有放纵之笔,有《自书诗卷》。

76.黄公望中国元代山水画四家之首,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富江等地的自然胜景。

他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近,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其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著有《山水决》,代表作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

77.吴门四家指明中期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文人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

四人都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淡于仕进,以诗文书画自娱,秉承元人尚意趣、精笔墨、饶士气的传统。

四人中沈、文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传统,唐和仇都曾师同臣,吸取南宋四家之长,运用元人水墨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