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741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命题学校:

宝安中学命题人:

林敏王大全张然娜审题人:

曾国贤丁秋武甘太祥 李德文

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N:

14Cu:

64Pb:

207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若细胞被台盼蓝染液染色,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

B.若黑藻细胞中叶绿体在运动,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

C.若细胞中线粒体被健那绿染色,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

D.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

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都是自由扩散出细胞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

C.胞吞和胞吐的共同点是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D.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始终呈正相关

3.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病原体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

下列分析与推测最合理的是

A.该病原体与金链花之间为竞争关系

B.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属于植物激素

C.可尝试用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来解除金链花的顶端优势

D.正常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细胞分裂素过低

4.科学家们发现青蒿素可与一种Gephyrin蛋白相结合,能激活GABA受体(活细胞信号的主要开关),引发胰岛A细胞一系列的变化,使得胰岛A细胞也能产生胰岛素,从而转变为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蒿素的新发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不同胰岛细胞的基因不同导致产生不同的激素

C.注射结合了青蒿素的Gephyrin蛋白可能治疗糖尿病

D.胰岛A细胞转变为胰岛B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5.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有多种方法,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方法,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

B.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可以研究血糖调节的机制

C.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D.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6.甲硫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

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种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MS处理决定了水稻的进化方向

B.使用EMS浸泡种子可以提高染色体变异的频率

C.EMS的处理可使DNA序列中的G﹣C转换成A﹣T

D.获得的变异植株细胞核DNA中嘌呤含量高于嘧啶

29.(8分)细胞自噬是依赖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异常的蛋白质和衰老的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

被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部分过程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衰老的线粒体可在自噬体内被降解,该过程利用了溶酶体中的酶。

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验证“自噬体中的酶来自于高尔基体”,则实验现象应为。

(2)研究表明,若抑制肝癌发展期大鼠的细胞

自噬,其肿瘤的体积和数量都比没有抑制细胞自噬的对照组小,说明在肝癌发展期,细胞自噬会(填“促进”或“抑制”)

肿瘤的发生,结合图中自噬过程,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30.(9分)一项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最新研究发现,乳酸并不仅仅是缺氧情况下的代谢产物,它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一样,是关键的能量软体,甚至比这些主要功能更重要。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时,乳酸的产生场所是。

无氧呼吸(填“主要在第一阶段”“只在第一阶段”或“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生成少量的ATP。

乳酸的增加对血浆pH影响不大的原因是。

(2)研究人员发现小鼠在禁食状态下,除大脑以葡萄糖作为主要能量物质以外,其他组织细胞中参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几乎为零,而乳酸等物质则约占一半,由此说明。

(3)在适宜的条件下,分别用等量的葡萄糖和乳酸为能源物质的细胞培养液分别培养等量的肺癌细跑,一段时间后,统计两组中,以探究葡萄糖或乳酸是肺癌细胞的主要营养来源。

31.(10分)神经细胞的活动有两个重要的指标:

第一个是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第二个是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

科研人员希望通过光来检测和控制神经细胞的活动。

(1)当膜电位变化时,细胞膜上镶嵌的许多蛋白质分子都会改变形状,这类随膜电位改变形状的蛋白分子叫电压敏感蛋白。

科研人员将电压敏感蛋白A的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连接,构建融合基因。

转入融合基因的小鼠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膜电位变化引起蛋白A的形状改变,引起CFP的改变,发光特性也随之改变,从而可以观察到膜电位变化。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当兴奋沿轴突传递到时,细胞膜上的Ca2+通道打开,Ca2+进入细胞与钙调蛋白结合,使钙调蛋白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向突触前膜的定向移动,释放。

若希望通过绿色荧光来观察神经细胞内Ca2+含量的变化,可构建钙调蛋白基因与荧光蛋白基因的融合基因,转入小鼠受精卵细胞,观察并比较。

(3)为通过光来控制神经细胞的活动,科研人员分离出光敏通道蛋白C。

当蛋白C吸收光子后,阳离子通道打开,导致神经细胞兴奋。

随后,科研人员将蛋白C基因表达在果蝇与翅相连的胸肌细胞上,一种可以观察到光能否控制神经细胞活动的方法是。

32.(12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常染色体的基因受到性激素的影响,在不同性别中表达不同,称为从性遗传。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l)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Y染色体既有同源区段(基因同时存在于X、Y染色体上),也有非同源区段(基因只存在于X或Y染色体上)。

果蝇的刚毛(A)对截毛(a)为显性。

若实验室有纯合的刚毛与截毛雌雄果蝇(XAY、XaY均视为纯合),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判断A、a这对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2)鹌鹑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羽毛颜色栗色(B)对白色(b)为显性。

一只白羽雄鹌鹑与一只纯合栗羽雌鹌鹑交配,产生的F1中雄性全为栗羽,雌性全为白羽。

有人认为这是伴性遗传,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是从性遗传,基因型为Bb的个体雄性表现为栗羽,雌性表现为白羽。

请利用F1设计最简便的杂交实验予以证明,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37.【生物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如图是筛选抗链霉素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及相关图解。

实验步骤:

①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接种在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1的表面,进行培养。

②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二上,随即再影印到含链霉素的培养基3上,进行培养。

③在培养基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将其挑选出。

请分析回答:

(1)配制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除了满足基本的营养条件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和的要求。

若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则培养皿中长出的菌落颜色为。

(2)从功能上看,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3属于。

(3)由上图可知,原始菌种接种到培养基1的方法是。

(4)对培养基2和培养基3上的菌落进行比较,在培养基2上找到培养基3上相应的菌落。

挑取其中一个菌落,接种到(含链霉素/不含链霉素)培养基4上。

经培养,发现有较多的菌落。

则发生抗链霉素基因突变发生在(填“接触到链霉素之前”或“接触到链霉素之后”。

(5)3中的菌落比1,2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

38.【生物一选修3:

现代生物技术】(15分)

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含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

下图表示从基因文库提取胰岛素基因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基因结构分析,与基因组文库中的基因相比,cDNA文库中获得的目的基因少了等结构(至少写两个)。

(2)将获得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受体菌内,并在受体菌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在基因工程中称为。

(3)过程⑤需将纤维素膜上的细菌裂解,释放出,再用32P标记的作为探针进行杂交。

依据杂交结果,应选取培养基上(填字母)菌落继续培养,才能获得含有胰岛素基因的受体菌。

(4)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从大肠杆菌中获得的“胰岛素”未能达到期待的生物活性,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5)与从基因组文库获取目的基因相比,图示方法获得的目的基因在受体菌中更容易表达,原因是。

 

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

生物参考答案

1-6ADCCDC

29.(每空2分,共8分)

(1)水解被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物质)依次出现在高尔基体、溶酶体、自噬体中(其它答案合理也可给分)

(2)促进癌细胞可利用自噬过程的降解产物作为自身细胞代谢的原料,以满足其持续增殖和生长的需要。

30.(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9分)

(1)细胞质基质(1分)只在第一阶段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存物质

(2)禁食状态下大多数葡萄糖通过转化为乳酸的形式参与细胞呼吸

(3)肺癌细胞的数量

31.(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空间结构

(2)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

小鼠神经细胞兴奋前后细胞内荧光强度的变化(2分)

(3)Na+内流

切断果蝇头部和身体的神经联系,把光打到果蝇身体上,观察果蝇翅膀是否扇动(2分)

32.(12分)

(1)用纯合的刚毛雄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2分)

如果子代雌雄果蝇都是刚毛,则A、a这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2分)

如果子代雌果蝇都是刚毛,雄果蝇都是截毛,则A、a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2分)

(2).用F1的雌雄鹌鹑相互交配,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2分)

若子代(无论雌雄)都表现为栗羽︰白羽=1︰1,则证明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2分)

若子代雄鹌鹑表现为栗羽︰白羽=3︰1,雌鹌鹑表现为栗羽︰白羽=1︰3(或“子代表现为栗羽雄鹌鹑︰白羽雄鹌鹑︰栗羽雌鹌鹑︰白羽雌鹌鹑=3︰1︰1︰3”),则证明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分)

37.(15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1)特殊营养物质pH氧气(每空1分)

黑色

(2)选择培养基

(3)稀释涂布平板法

(4)含链霉素接触到链霉素之前

(5)低频性

38.(15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1)启动子、终止子、内含子

(2)转化

(3)DNA(1分)目的基因(或胰岛素基因)a

(4)受体菌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对基因表达获得的蛋白质进行加工

(5)cDNA中不含有内含子,转录出的RNA不需要经过加工,可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赠送试卷:

2019届高三理综高考压轴冲刺卷一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1.下列与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肽链合成所需的酶常附着在生物膜上

C.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在生物膜上进行D.细菌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定义的含义,必须是在细胞内的膜结构;二是明确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特别是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解读,例如用分泌蛋白的实例解读生物膜之间存在的间接联系。

【详解】生物膜指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的统称,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肽链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而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肽链合成所需的酶没有附着在生物膜上,B错误;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因此其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不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掌握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一些化学反应。

2.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证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C.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A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应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史中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的实验,包括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突触小泡中只有一个乙酰胆碱分子

B.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

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每一个突触小泡内有许多乙酰胆碱分子,A错误;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使突触前膜面积增大,B错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C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的向地性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D.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而受到抑制;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详解】A.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从而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现象,A正确;

B.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B正确;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C错误;

D.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顶端优势的理解,需要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和判断。

5.5.科技人员对某风景区内的植物进行丰富度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样地

海拔

(m)

土壤含

水量(%)

光照(%)

物种数目

灌木

草本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50

29.8

20.9

3.1

3

5

16

1140

34.1

34.6

5.9

2

17

6

1160

7.9

28.3

15.8

1

9

20

1160

9.4

15.4

0.5

2

3

6

 

A.调査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

B.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C.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D.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①研究对象:

同一时空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②研究问题:

物种组成(即丰富度和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问题。

【详解】统计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B错误;据表格数据可知乔木层的丰富度为(3+2+1+2)/4=2;灌木层的丰富度为(5+17+9+3)/4=8.5;草本层的丰富度为(16+6+20+6)/4=12。

因此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C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分布的对象是群落而不是种群,而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的分布对象是种群,因此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点睛】本题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为素材,考查了群落丰富度的调查、影响群落物种数目的因素、群落的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6.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时,常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

B.三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

C.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若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柱头上,四倍体植株(44条)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22条染色体,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11)结合,形成含有22+11=33条染色体的合子。

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理论上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

【详解】利用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时,在二部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A正确;由分析可知,三倍体无籽西瓜含有33条染色体,其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的,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含有66条染色体,而不是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正确;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因为是无性繁殖,还可以保持三倍体无籽西瓜的优良性状,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课后的练习题的变式应用,课后的练习题往往是精选的一些习题,甚至一些高考题就是课后练习题的一个变形,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课后习题精研、吃透。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多倍体育种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

7.7.下图为人口腔上皮细胞中某双链核酸分子的一小段核苷酸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一个核苷酸。

(2)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合成该类核酸的场所有__________。

有些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__________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性。

(3)假设该核酸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

将其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则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__个G。

(4)若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__________;判断图示核酸在细胞中分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氧核糖

(2).4、2和3(3).细胞核、线粒体(4).核孔(5).选择(6).1200(7).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8).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

【解析】

【分析】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分为两大类: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A、G、C、T,核糖核苷酸的五碳糖为核糖,碱基为A、G、C、U。

【详解】

(1)据图可知,图中核苷酸链中含有的碱基是A、T、C、G,说明其是脱氧核苷酸链的一部分,即组成该链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含有的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分子4(磷酸)、一分子2(五碳糖)、一分子3(含氮碱基)构成。

(2)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及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核酸,但人体无叶绿体,因此核酸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

mRNA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核膜上的核孔转运到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核孔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性,比如mRNA可以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运输到细胞质中,而细胞核中的DNA则不能通过核孔。

(3)由题意知,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40%,则C+G占60%,C+G=1000×60%=600个,则C=G=300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分子。

其中第二次复制完成后,产生4个DNA分子,第三次复制完成后,产生8个DNA分子,从第二次复制完成到第三次复制完成,增加了4个DNA分子,因此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G碱基为300×4=1200个。

(4)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由于甲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