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第二单元电子教案b.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0255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第二单元电子教案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品第二单元电子教案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品第二单元电子教案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品第二单元电子教案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品第二单元电子教案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第二单元电子教案b.docx

《精品第二单元电子教案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第二单元电子教案b.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第二单元电子教案b.docx

精品第二单元电子教案b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二组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安排了《爬山虎的脚》《蜜蜂》《玩出了名堂》《找骆驼》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本组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内容。

四篇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爬山虎的脚》写对植物的细心观察与发现;《蜜蜂》讲的是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的是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找骆驼》讲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

教学目标

1.认识23个字,会写41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语言,体会作者具体描写的方法。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具体表达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难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留心观察、连续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建议

1.学习本组课文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3.教学时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做到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4.“口语交际”和“习作”两部分内容要提前布置进行观察,为交流和习作提供素材。

课时安排

11课时

编写者

朱继芹

执教者:

时间:

2013.3.7

课题

5、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3.背诵全文。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老师重点把握学生发言中有关爬山虎的信息来导入。

2、导入:

是啊!

爬山虎与其他攀爬植物不同,它有许多特别的地方。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爷爷的《爬山虎的脚》,去领略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读后交流:

(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

从文章叙述的内容中体会到写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做到条理清楚。

第一自然段: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第二自然段:

爬山虎的叶子。

第三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

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

(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3、交流爬山虎叶子的美。

A、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美:

颜色美:

嫩红——嫩绿。

B、长大了的叶子的美:

句子一: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等词的准确性和“那么……那么……”用法的独到之处。

句子二: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引导学生: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体会“漾”字的妙处。

4、作者观察的爬山虎的叶子多仔细,让我们美美地读一下吧!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2、背诵第二段。

3、导入:

爬山虎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

但文章却不以爬山虎的叶子为题,而是以爬山虎的脚作为题目,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有什么更特别、更吸引我们的吗?

二、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

1、默读第3、4、5自然段,思考:

爬山虎的脚的独到之处?

2、汇报交流。

(1)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A、结合多媒体,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B、出示文中的句子。

在“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

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C、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

(2)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A、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

(动词:

触、变成、巴住、拉、贴)

B、想一想,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C、出示句子: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这样”是指什么?

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

“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攀爬的精神)。

D、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3)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A、出示句子: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拿下爬山虎的根茎。

B、抓住词语“相当、要是、休想”来体会爬山虎的巴墙的牢固。

?

?

C、指导朗读。

3、小结,并全班感情朗读第3、4、5自然段,再次感受爬山虎的脚的神奇。

三、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感情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2、交流归纳写法。

A、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B、作者很有耐心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地非常深入。

四、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练习背诵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植物(如:

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板书设计

      5、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

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

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

牢固 萎了   

 

首先,讲爬山虎叶子这段,我主要让学生在读中去领悟叶子的没,通过朗读把叶子的美读出来。

其次,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了解爬山虎叶子和脚之前,先让同学观看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再读课文体会。

编写者

朱继芹

执教者:

时间:

2013.3.11

课题

6、蜜蜂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进一步学习作者的具体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明确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到的是教学重点;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是教学难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

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

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

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

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

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

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

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

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

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

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五、作业

1、进一步搜集关于密封的知识和其他具有不同本领的小动物的资料。

2、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板书设计

6、蜜蜂

提出问题辨认方向?

捉周到仔细

法布尔验证问题做善于观察

等善于思考

放实事求是

得出结论有能力!

 

学完了第一段,引导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在做这个试验前,法布尔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并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会有一些疑问,比如二十只蜜蜂,为什么最后只有十七只飞回,那三只呢?

等等。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这样,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会解惑答疑。

最后老师可以向孩子们提出了那个问题,并引导孩子们进入了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编写者

朱继芹

执教者:

时间:

2013.3.13

课题

7、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宇,会写15个生字。

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