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2537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常规检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血常规检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血常规检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血常规检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血常规检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血常规检查.docx

《血常规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常规检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血常规检查.docx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

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目录

  1血常规介绍

  2血液检查

  3出血性疾病检查

  4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5情况有异常时的表现

  6血常规复检的重要性

  血常规介绍

  主要是血液方面的问题,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

这个要根据您的病情,结合血常规检查判断。

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最多,在针尖大小的一点血中,可有几百万个,形状扁圆,中央稍呈凹陷。

细胞内含有一种红色的能携带氧和二氧化碳的特种蛋白质,称为血红蛋白,红细胞的功能就是输送气体。

红细胞数量增减与血红蛋白增减基本一致,两者计数、计量低于正常,就是通常俗称的贫血。

贫血涉及许多因素,做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就是最基本的检查,这两项检验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警惕,及时发现与营养、消耗、遗传以及贫血有关的因素。

例如,不久前遇到一个熟人,见他肤色苍白,就建议验个血常规,结果发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明显低于正常,医生作了一系列进一步检查,发现粪便隐血强阳性,从而找到了贫血的原因是消化道慢性失血,同时查出了出血的原因是结肠肿瘤,遂及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病人现已康复。

这种由简易的检验发现重大隐患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几乎每位医生都有这样的经验。

这也就是时至今日,国内外各大医院仍然十分重视这两项检验的原因。

白细胞有围剿入侵微生物的能力。

白细胞基本检验为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俗称“白分”。

白细胞数量仅为红细胞的0.l%一0.2%,如果把大量的白细胞收集起来,呈乳白色。

白细胞在外周血中分五类——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它们都参与不同的防御免疫任务。

直接投入搏斗的是大量的中性粒细胞,例如阑尾炎时,要投入大量的中性粒细胞,不仅是局部大量聚集,而且在血液中可见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增加,绝对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所以白分是一项与炎症有密切关系的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也是白血病的一项基本检查,一般更重视白细胞的分类,特别注意是否出现各种有关的尚未成熟的幼稚细胞。

当然不是所有白血病都有白细胞增加,并见幼稚细胞。

有一种称为非白血性白血病,通常白细胞数反而减少,且不见幼稚细胞。

白细胞增多不一定是白血病,白细胞减少也不一定不是白血病,那让人如何来判断呢?

作为病家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现在医生鉴别诊断白血病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白细胞减少似乎不大令人注意,其实这一项目持续低于正常也是某种危险的信号,最严重的是因化学或药物诱发的白细胞缺乏,可使身体失去防御功能。

通常肿瘤病人接受化疗要定期检测白细胞计数,一旦低至某一水平,就不可继续化疗。

所以,白细胞计数是一种最简单的监控手段。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尤其是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比例明显减少,应考虑免疫系统是否存在问题。

嗜酸粒细胞是参与变态反应的白细胞,其量增加可见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寄生虫病、皮肤病等,其量减少则见于: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伤寒、传染病病情严重者等,也见于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等。

随着生食海鲜热的兴起,一些罕见的寄生虫病时有报道。

发现原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增多,应是一条重要线索。

血小板计数一般不包括在血常规之内,而半自动或全自动仪器检查则包括这一项。

它是参与止血和凝血的重要细胞,一旦某处血管破损出血,首先赶来参与堵漏的是血小板,它本身含有多种与止血,凝血有关的因素,故现在越来越重视对血小板的研究,并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

  血液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

4.0~5.5×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

3.5~5.0×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

6.0~7.0×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

②破坏增多:

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

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男:

120~160g/L(12-16g/dL)。

 女:

110~150g/L(11-15g/dL)。

儿童:

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

4~10×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

15~20×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0.3~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B0.00~0.01(0~1%)

  淋巴细胞L0.20~0.40(20%-40%)

  单核细胞M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的9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300×10的9次方/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

  [正常参考值]

  纸片法:

1~5min。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3、凝血时间测定(CT)

  [正常参考值]

  活化法:

1.14~2.05min;试管法:

4~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1:

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

4~10),(单位:

10^9/L)

  2:

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

3.5~5.5),(单位:

10^12/L)

  3:

血红蛋白浓度(HB)(参考值:

120~160),(单位:

g/L)

  4:

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

40~48),(单位:

%)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

80~97),(单位:

fL)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

26.5~33.5),(单位:

pg)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

300~360),(单位:

g/L)

  8:

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

100~300),(单位:

10^9/L)

  9:

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

17~48),(单位:

%)

  10:

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

4-10),(单位:

%)

  11: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

43~76),(单位:

%)

  12:

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

0.8~4.0),(单位:

10^9/L)

  13:

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

0.3~0.8),(单位:

10^9/L)

  14: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

1.2~6.8),(单位:

10^9/L)

  15:

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

11~14.5),(单位:

%)

  16: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

9~18),(单位:

%)

  17: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

7.4~12.5),(单位:

fL)

  18:

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

10~50),(单位:

%)

  情况有异常时的表现

  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据是最关键的,也是准妈妈必须认真观察的。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就是携带氧分子,血红蛋白的正常浓度范围在110~150g/L,如果准妈妈的血红蛋白的浓度大于150g/L时,准妈妈有可能出现血液中的含氧量不足或脱水的情况。

当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同时减少时,准妈妈有可能出现贫血的现象,如果是轻度贫血,那对准妈妈及分娩的影响不大,重度贫血则会有引起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后果的可能。

  主要是判断准妈妈是否贫血,其判断标准在国内和国外是有区别的。

在国内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100g/L,低于100g/L为轻度贫血,低于80g/L为中度贫血,低于60g/L为重度贫血。

而在国外血色素正常值为110g/L,低于110g/L为轻度贫血。

低于90g/L为中度贫血,低于70g/L为重度贫血。

  白细胞:

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4~10]×109/L。

如果增多准妈妈可能就会表现为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等,但在孕期是不同的,孕期是可以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的。

白细胞的减少,常表现为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按百分比分类计数可分5类:

  1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着表明准妈妈可能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但减少也不是好兆头,表明中性白细胞增多

  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准妈妈可能患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这一数据对准妈妈的影响不大

  5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白细胞偏高的定义,应该联系中性粒细胞来一起观察。

单纯的白细胞偏离没有一个绝对值。

如中性粒细胞正常,且没有身体感染炎症的表现,仅白细总数升高有时甚至达20×109/L一般也不能说明有什/厶问题。

  血小板:

血小板正常值的范围为PLT(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低于100×109/L,会影响准妈妈的凝血功能。

  准妈妈的正常值范围与正常人正常值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占正常血液的0.3%左右,只要检查达到正常值的范围即为属于正常。

  血常规复检的重要性

  一、为什么要复检?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理虽有不同,但它的各种项目的阈值是人设定的,而且是固定的,可是病人血细胞变化是千姿百态,有部分细胞难以识别或认错干扰其它细胞计数,如有核红细胞可影响白细胞计数;细胞碎片、血小板聚集可影响血小板计数等。

尤其是白细胞形态学分类与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有本质上的不同,三分群仅仅是根据细胞大小来分而己,即使先进的五分类也与形态学也有很大差异,又如中性粒细胞毒性病变、变异淋巴细胞、疟原虫等临床需要的指标无法显示;有的幼稚细胞、有核红细胞也不能区分;各参数之间有时还存在互相干扰。

总之,血细胞分析仪的结果仅仅是属于过筛而己,不能完全代替人工镜检。

  根据1987年我赴日本考察时,日本对三分群仪器白细胞分类是不收费的,而且每一例仍然需要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重新分类后才能报告。

1989年Coulter公司制定了复检标准,调查了11个床位及性质不同的医疗单位,它们均使用该公司的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根据该公司的复检标准,其复检率为15%~60%,平均为40%,使手工分类减少40~85%,平均减少了60%,也就是说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好好为40%需要分类的病人服务。

  最近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报告,他们用SysmexXE-2100(五分类)仪器的总复检率为32.3%。

再次证明当前最先进血细胞分析仪也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检查。

  由于没有复检而产生的漏检白血病、异常淋巴细胞、疟原虫,还有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降低等己引起的医疗纠纷,应该引起我们深思。

  二、复检内涵尚待统一

  有人认为“复检”就是要在镜下重新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而己,这是偏面的。

复检内涵应包据:

  1.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的全部结果进行评估,必要时包括原标本重查,或重新用人工复查等。

因此血常规手工操作不能丢

  2.进一步验证直方图或散点图的异常发现是否正确,提示复检时应特别注意

  3.血细胞分析仪对红细胞、血小板的内部结构不能进行细微观察和鉴别,如异形红细胞中靶形红细胞、点彩红细胞等,血小板形态的变异和聚集等,都可以在涂片观察中得到证实和发现

  4.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尚不能反映中性粒细胞核象左移、右移、胞内毒性病变等;也不能真正区分变异淋巴细胞、幼稚细胞、有核红细胞等,只有镜下仔细观察和分类才能发现和区分。

  所以,复检的范围应该是全面的,并非单纯显微镜下作白细胞分类计数。

应该把复检作为全血细胞分析(CBC)一项很重要的质量控制,也是最后一道关。

复检是减少差错,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复检是向病人负责的具体表现。

  三、指导复检的原则

  一般书本上和说明书都曾提出:

⑴结果中有关项目出现的的异常情况;⑵仪器报告各参数间出现的矛盾;⑶检测结果出现警示(Flag)符号;⑷直方图或散点图出现诊断明显不符合情况;⑸临床医师指定要求镜检等情况下需要复检。

以上原则在操作时较难,应该进一步具体化。

  四、制定复检标准的步骤

  ⑴首先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如仪器性能和机型、人员水平、病人和医院的特点,提出一个初步拟定血细胞复检的规则和方案;⑵提交大家讨论修改并准备作科学测试;⑶坚持进行双盲试验,收集500~1000例,分别作好记录,累积资料;⑷根据数据统计,制定出本单位的复检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