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2397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过程与方法

1、认识探究活动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探究,勤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习用品】

酒精灯坩埚钳烧杯简易自制灭火器小气筒爆炸装置火柴玻璃片小石头小木片纸张煤块铜片热水白磷碳酸钠稀盐酸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着火点是指,白磷的着火点是。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

2、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清除,隔绝,以及使温度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3、常见的灭火器分为:

、、,其中用来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的失火应选用灭火器。

4、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而引起。

这种爆炸是变化的。

二、合作学习

(1)燃烧的条件

1、分组实验

编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条件)

用坩埚钳分别夹取玻璃片、小石头、纸条、木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能燃烧,不能燃烧。

燃烧需要:

点燃两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其

中一支。

烧杯罩住的蜡烛没有罩住的蜡烛。

燃烧需要:

将一根火柴和小煤块放在铜片上,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火柴(能、不能)燃烧,

煤块(能、不能)燃烧,

 

燃烧需要:

结论: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分析课本P128实验7-1,完成P129“讨论”

3、补充改进实验

编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分析

 

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热水中。

讨论:

(1)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红磷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怎样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发挥你的想象,方法越多越好。

(4)怎样使试管中的红磷燃烧?

(5)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要引燃纸盒火柴?

(2)灭火的原理

1、小组完成课本P129讨论题

2、小组讨论:

如何熄灭蜡烛?

编号

方法

分析(原理)

3、演示课本P130图7-8的实验。

4、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阅读P131表7-2)

演示自制简易灭火器熄灭蜡烛。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引起的原因:

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

了解H2、CH4、CO的爆炸极限。

3、观察P132[实验7-2]并进行分析

现象

 

分析

 

4、结合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事实及上述实验,总结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5、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

P133

三、自主检测

1、在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是因为()

A、散热快B、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C、使木材和空气充分接触D、木材是可燃物

2、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纸不是可燃物B、没有与氧气接触

C、没有达到着火点D、水能灭火

3、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境内有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的消防救援人员在灭火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井灭火的是()

A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B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

C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

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_____,

木船的温度怎样达到的着火点______________,

东风所起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酒精灯不慎碰倒在实验桌时失火写出(灭火方法下同);

6、家中电器失火;

7、将下列灭火措施采用的原理填在横线上。

(1)森林着火后铲出一条隔离带;

(2)家里煤气起火时,应先关闭阀门;

(3)厨房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4)用尘土盖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5)用扇子扇灭然着的蜡烛。

8、为什么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

那为什么扇烛火一扇就灭呢?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丙由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B.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3种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2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称龙葵碱,它对人体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并有溶血及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

发芽土豆的芽眼芽根和变绿的部位含量更高,人吃了会有咽喉痒、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重者会死亡。

龙葵碱的化学式为C45H73O15N,下列有关龙葵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龙葵碱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67g

B.龙葵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

1

D.龙葵碱是由45个碳原子、73个氢原子、15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

3.将6.05g的铁、锌混合物中加入到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

A.0.1gB.0.15gC.0.2gD.0.25g

4.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B.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消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白色固体变白色浆液,放热,水沸腾

C.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D.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

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6.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B.可燃物燃烧时温度一定达到着火点,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一定能燃烧

C.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D.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7.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X

CO(NH2)2+H2O,X的化学式为()

A.NH3B.N2H4C.HNO3D.NH3•H2O

8.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B.t2℃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

C.从t2℃降至t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

9.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作燃料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用来炼铜

C.液氮用作制冷剂D.过氧化氢用于制氧气

10.下列各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用肥皂水区分蒸馏水和硬水

②用水区分NaOH和NH4NO3固体

C

①花香四溢,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② 热胀冷缩,说明微粒大小发生改变

B

①用灼烧闻气味区分羊毛线与棉线

②用甲醛溶浸泡海鲜食品来保鲜

D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A.AB.BC.CD.D

11.通常状况下,乙烯(

)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乙烯属于有机化合物

C.X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2.下列认识或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借助酚酞试液可完成稀盐酸、NaCl溶液、NaOH溶液、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溶液间的鉴别

B.细铁丝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的方法是加入过量的铁粉,再过滤

D.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选用CaCO3粉末将含有盐酸的CaCl2溶液的pH等于7

13.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H2CO3中均含有氢分子

B.KClO3、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

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14.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

①图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碳酸钾溶液至过量

B.

②图加热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

C.

③图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并充分反应

D.

④图向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镁粉至过量

1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验证铁丝能在

氧气中燃烧

验证与氧气接触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鉴别NaCl、NaOH和

稀盐酸三种溶液

实验

方案

A.AB.BC.CD.D

二、填空题

16.国家发布的“限塑令”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市售塑料袋有的用聚乙烯[(CH2CH2)n]制成,有的用聚氯乙烯[(CH2CHCl)n]制成,请回答:

(1)聚氯乙烯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通过点燃的方法可以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如果塑料购物袋点燃时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这种塑料购物袋可能是由_____制成.

(3)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意义是_____(可多选,填序号)

A节约资源B避免滥用塑料袋C保护生态环境D提高生活水平

17.有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灰水和酚酞溶液6种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

Na2CO3和CaCl2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1)若两溶液混合,溶液呈红色,则其中一种溶液一定是_____.

(2)若两溶液混合,有气体生成,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将上述

(1)和

(2)的混合溶液再次混合,有白色固体生成,则最终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

(4)若两溶液混合时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第三种溶液,有白色固体生成,则两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若A、B、C、D和E分别是上述6种溶液中的一种.B是A、C反应的产物,E是D、C反应的产物.B、C、E溶液中溶质可能是_____.

18.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_____;

(3)已知锂(Li)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化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在反应4HNO3

4NO2↑+2H2O+X↑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三、简答题

19.如图是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溶解度曲线图可获得的主要信息是(写2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们熟悉的物质中,符合图中a的溶解度曲线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40℃时,将30gB物质放人50g水中,充分搅拌,此时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精确到0.1%);现将该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_________g。

20.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软化水。

(2)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_____________的作用。

(3)人体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

人们常食用的富硒大米,其中硒元素属于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4)铁制品容易生锈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稀硫酸除铁锈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实验室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步骤

①计算:

需氢氧化钠固体_____g,水_____mL(水的密度是1g/cm3)。

②称量:

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作称量容器,托盘天平上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应放在_____盘。

③溶解:

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用_____搅拌,使氢氧化钠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

④装瓶: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盖并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

请在装有所配制溶液的试剂瓶(如图)标签上标明相应的信息。

_____

(2)在配制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小于4%的可能原因是_____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氢氧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氢氧化钠固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B只有①②④⑤C只有①②⑧D只有②③④⑤

五、流程题

22.碳酸亚铁(FeCO3)是生产补血剂的原料。

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利用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和泥沙等)制取碳酸亚铁的实验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

(2)加入过量稀硫酸前要将铁矿烧渣粉碎的目的是_____滤液I中含有的溶质是:

FeSO4、_____(填化学式)。

(3)滤液Ⅰ中加入铁粉后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①Fe+Fe2(SO4)3=3FeSO4

②_____。

(4)加入碳酸铵得到碳酸亚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

六、计算题

23.取一定量的氯化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一定量的水配成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稀盐酸,直至恰好反应,共消耗稀盐酸50g。

反应后得到83.5g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

求:

(1)加水的的质量。

(2)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4.向53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

已知:

O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

BD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请回答:

(1)53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___g。

(2)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3)B点横坐标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下同)。

(4)假设C点横坐标为54.75,计算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

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七、探究题

25.(10分)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

(一):

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

(二):

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三):

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四):

废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

(一)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

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1)为验证猜想

(二),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于是小强认为猜想

(二)正确。

小强的实验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

(二)的正确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小丽为验证猜想(三),选用大理石做试剂。

若猜想(三)是正确的,验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验证猜想(四)是否正确,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②氯化钙溶液③稀盐酸④氯化钾溶液

(拓展与应用)

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HCl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_______________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此方法的缺点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C

A

B

C

A

C

C

A

D

B

B

D

A

二、填空题

16.聚氯乙烯ABC(全选者也可)

17.

(1)酚酞溶液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NaOH、NaCl、酚酞

(4)Ca(OH)2+2HCl=CaCl2+2H2O

(5)NaOH、Na2CO3、NaCl或NaCl、Na2CO3、NaOH

18.AlH2OLi2OO2

三、简答题

19.随着温度的升高,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3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硝酸钾33.3%5

20.煮沸乳化微量潮湿的空气Fe2O3+3H2SO4=Fe2(S04)3+3H2O

四、实验题

21.960左玻璃棒NaOH溶液4%D

五、流程题

22.漏斗使铁矿烧渣与硫酸充分反应,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H2SO4、Fe2(SO4)3Fe+H2SO4=FeSO4+H2↑FeSO4+(NH4)2CO3=FeCO3↓+(NH4)2SO4

六、计算题

23.0g;38.5%

24.3Na2CO3、NaCl、NaHCO336.5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1g

七、探究题

25.[讨论与交流]在溶液中Na2CO3和HCl不能共存;[实验与结论]

(1)不能;溶液中若有HCl,遇AgNO3溶液也能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2)CaCO3+2HCl=CaCl2+H2O+CO2↑

(3)②③[拓展与应用]蒸发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SO2:

“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

“2”表示两个钠元素

C.

“+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S2﹣:

“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2.下列探究实验应用的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探究影响铁生锈的因素

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C.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D.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3.眼镜图中所标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铜螺丝B.塑料脚套C.钛合金镜腿D.玻璃镜片

4.某同学对已学过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

B.将硝酸铵溶于水,液体温度会明显降低

C.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氧化物,可证明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D.可燃物燃烧还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液体温度升高

说明该反应放热

B

向装有适量水样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后静置

有大量泡沫产生

该水样属于硬水

C

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

将用水润湿一半的紫色石蕊纸花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广口瓶中

紫色石蕊纸花干燥的一半不变红,湿润的一半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A.AB.BC.CD.D

6.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B.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

3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7.一定条件下,某装置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60

1.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33

x

24

3

A.x的值等于0.5

B.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

1

C.乙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8.达菲是治疗甲型HIN1流感的有效药品之一,其主要制作原料是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莽草酸的含碳质量分数约为48.28%

B.莽草酸由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

C.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克

D.莽草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

10:

5

9.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

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稳定B.是一种混合物C.具有导电性D.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10.只经过一次实验就能将H2SO4、BaCl2、NaCl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A.纯碱溶液B.稀盐酸C.硝酸银溶液D.石蕊试液

11.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可燃性

B.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5

D.一个分子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

12.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aO(K2CO3粉末)

加足量的水

搅拌、过滤

B

CO2气体(HCl气体)

硝酸银水溶液

通过洗气瓶

C

Zn粉末(FeCl2粉末)

加足量的水

溶解、过滤

D

CuSO4溶液(稀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