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考教师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2220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模拟考教师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期末模拟考教师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期末模拟考教师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期末模拟考教师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期末模拟考教师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模拟考教师卷.docx

《期末模拟考教师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模拟考教师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末模拟考教师卷.docx

期末模拟考教师卷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2015级

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

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第Ⅰ卷(30分)

一、(共4小题,共12分)

1、些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対的一项是()

A、沁(qìn)园春强劲(jìn)青荇(xìng)百舸(gě)争流

B、颓圮(pǐ)河畔(bàn)浸渍(zì)否(pǐ)极泰来

C、绯(fēi)闻火钵(bō)滂(pāng)沱殒(yǔn)身不恤

D、作揖(yī)纤(qiān)细漫溯(sù)潭柘(zhè)寺

答案:

C(A、强劲jìngB、河畔pànD、纤xiān细)

2、些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风致惆怅长篙正经危坐

B、寥阔倾泻嘶叫九霄云外

C、闲暇慷慨拾掇苍海一粟

D、渔樵寒暄守拙责无旁贷

答案:

D(A、正襟危坐B、寥廓C、沧海一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透彻,解释得那么轻松。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合语境,应为“不负众望”;B项“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搭配不当;C项“渐入佳境”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渐浓,不合语境。

成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

另外还要注意适用范围和对象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地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D.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

对病句的考查,湖北试卷一向表现得中规中矩,两个病句涉及语法,一个病句涉及逻辑。

病句类型典型,语境切合考生实际。

A项主语“自然与人”,谓语“生长”,两者搭配不当。

C项成分残缺,“像以前那样的”的后面缺谓语动词“有”。

D项词语赘余,应将“费用”去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民族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构建了不同的社会。

在文明初启之时,世界蒙昧,很少对话和交流,因此,各种文明之间有着重大的差异。

至今世界上存在许多文明体系,共处在一个地球上,有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佛教文明等。

多元文明的并存和差异是历史形成的,是客观存在。

正是文明的差异显示了世界的丰富斑斓,精彩纷呈。

失去了差异,世界就会变成简单的同一,就会走向僵化和寂灭。

但是,文明的差异也会导致摩擦,冲撞,对抗,以至战争。

自古以来,由于经济利益的冲突和文明的隔阂对立引发了无数次战争,毁灭了大量的生命和财富,造成了人类的悲剧。

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速拉近了各个国家和各种文明的距离,文明之间的接触和交往越来越频繁。

异质文明之间由于彼此不熟悉不理解,不能相互适应,就会产生矛盾和冲撞。

人们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并存的多元文明,将决定世界的未来:

是通过文明对话,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还是坚持冷战思维,猜疑、歧视、挤压其他民族,最后爆发战争?

令人欣慰的是,多元文明的对话正在全世界人民中成为强烈的共识。

各国的领袖和人民大众应该推动文明对话的趋势,使各国人民之间有更深的相互理解、更多的相互宽容、更好的相互学习,使得构建和谐世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

和谐世界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多元文明固然有其差异性,但也有其同一性。

文明不同于野蛮,它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中凝聚的历史智慧和美好理想。

各种文明的深层结构中都包含着对人的热爱、关怀和宽容。

西方文明中的“博爱”,中国文明中的“泛爱众”;佛教文明中的“慈悲为怀”,伊斯兰教义中说,“你觉得什么是痛苦,就该想到对所有人都是痛苦”,都证明了各种文明中的这些核心内容可以联结,可以相通,可以携手共进。

多元文明既是互异的,又是趋同的,实现文明对话,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战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所谓和谐世界,至少有以下几点内容:

维护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通过对话解决矛盾,不采取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世界各国应平等相待,反对大国主义与霸权主义;经济上相互合作,互利双赢;承认和鼓励多元文明的共存,每个国家都有维护发展自己文明的权力,每种文明都有值得学习和欣赏的精华;追求天人合一,即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文明强调“和谐”,“和谐”的本质是理解、包容、尊重,是和睦共处,和而不同。

今天的中国已经和世界连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中国的复兴离不开世界的帮助。

世界的稳定、繁荣也需要中国的参与。

中国人民真诚愿意通过文明对话,将一个开放的、和平的、友好的中国展示给世界。

5.下列关于“文明多样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世界各民族由于生活在不同地区,因而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明,构建了不同的社会。

B.人类历史上无数次的战争主要是由于文明的隔阂而引起的,战争造成了人类的悲剧。

C.文明的差异性显示了世界的丰富斑斓,若失去了差异,世界就会走向僵化和寂灭。

D.在文明初启之时,世界蒙昧,加上缺少对话和交流,各种文明之间有着重大的差异。

答案:

B【解析】“主要”原文无据,原文第二段中还提到有“经济利益的冲突”。

6.根据原文,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拉近了各个国家和各种文明的距离。

B.多元文明的趋同性,为人类实现文明对话,避免对抗和战争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C.不同的文明虽然有其差异性,但其深层结构中都包含着对人的热爱、关怀和宽容。

D.构建和谐世界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多元文明的对话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

答案:

D【解析】第三段中提到“多元文明的对话正在全世界人民中成为强烈的共识”,把未然说成已然。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异质文明之间由于彼此不熟悉不理解,不能相互适应,就会产生矛盾和冲撞,所以维护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不能采取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B.文明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中凝聚的历史智慧和美好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人类的文明程度达到一个高度,就不会发生对抗和战争。

C.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追求各民族和睦共处,追求各宗教间的和而不同,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世界的最高目标。

D.在中华文明强调相互理解、包容、尊重等和谐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凡事总是讲究一个“和”字,“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答案:

D【解析】A. 推断绝对 B.强加因果 C.内容概括不全,见文章第五段。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共9分)

毕再遇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

父进,建炎间从岳飞护卫八陵,转战江、淮间,积阶至武义大夫。

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

孝宗召见,太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

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

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为备。

再遇曰:

“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

”孝庆从之。

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

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

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

“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

”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

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

辞曰:

“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

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

”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

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

“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

”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曰:

“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

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营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

”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

“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

”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

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也”。

遂遁。

诸军发灵壁,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

诸将问:

“夜不火,火今日,何也?

”再遇曰:

“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

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金兵七万在楚州城下,三千守淮阴粮,又载粮三千艘泊大清河。

再遇谋之,曰:

“敌众十倍,难以力胜,可计破也。

”乃遣统领许俊间道趋淮阴,夜二鼓衔枚至敌营,各携火潜入,伏粮车间五十余所,闻哨声举火,敌惊扰奔窜,生擒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

嘉定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

卒,年七十。

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招抚司克日进兵      克:

严格限定(日期)

B.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旋:

不久,很快

C.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次:

驻扎

D.乃遣统领许俊间道趋淮阴间:

秘密地,暗中

答案:

(D.间,从小路)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毕再遇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

②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

③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

④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

⑤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御之

⑥敌众十倍,难以力胜,可计破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

答案:

B(①说明再遇入仕的方式和超人的武艺;③说明再遇不计名利,一心为国)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代名将毕再遇,不仅善于运筹帷幄,在战场上是果敢骁勇,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B、在攻打泗州时,毕再遇巧用计谋,“声东击西”,收到奇效,先拿下泗州东城,西城不战而克。

C、毕再遇觉得自己的任务是攻打徐州,如果死在灵壁南门,会被郭倪认为是不按预定路线行军,违背军令。

D、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毕再遇火烧敌人的粮车,断其给养,这一策很像《三国演义》中曹操夜袭乌巢。

答案:

C(毕再遇的意思是宁肯死在抗金的战场上,也不死在逃跑的路上)

第Ⅱ卷(120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3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坚决推辞不接受,不久被任命为环卫官。

(2)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

(3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宿州虽然没有取胜,但是兵家胜败无常,怎么能这么快挫败自己锐气!

(3)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4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秦地可以全部占有而称王了。

参考译文:

毕再遇,字德卿,是兖州人。

他父亲毕进,在建炎年间跟随岳飞守卫皇家陵园,转战长江、淮河之间,一步步地升到武义大夫。

再遇以恩庇补官,隶属侍卫马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武艺超人。

宋孝宗召见他,见后很高兴,赏赐给他战袍和金钱。

开禧二年,皇帝下诏北伐,让殿帅郭倪招安山东、京东一带,派毕再遇和统制陈孝庆攻打泗州。

毕再遇请求选用新征的敢死军作先锋,郭倪将八十七人给了他。

招抚司限定期限进军,金人听说后,关闭边境的市场,堵上城门,作好准备。

毕再遇说:

“敌人已知道我方增派军队的时间,兵以奇取胜,应当提前一天出击,出其不意。

”陈孝庆同意他的想法。

毕再遇犒赏士兵,用忠义激励他们,发兵逼近泗州城。

泗州有东西两城,毕再遇让人将兵器、旗帜、船只摆在石屯下,装作要攻打西城的样子,却亲自带领部下从陟山直至东城南面的城墙下,自己先登上城,杀死几百死人,金人大败,守城的开北门逃走。

西城还在坚守,毕再遇竖起大旗,高喊:

“大宋的毕将军在此,你们都是中原的百姓,赶快投降。

”很快有淮平县令用绳子从城上下来,请求投降,于是两座城都攻克啦。

郭倪来犒赏士兵,拿出皇帝授的刺史牙牌授予毕再遇,再遇推辞说:

“国家黄河以南失陷了八十一个州,现在攻下泗州两个城就得到一个刺史,按这样下去再拿什么来奖赏?

再说您从朝廷那里得来几个牙牌啊?

”坚决不接受。

不久被任命为环卫官。

郭倪调李汝翼、郭倬攻打宿州,又派陈孝庆等作后援。

命令毕再遇用四百八十个骑兵作先锋攻打徐州,到了虹地,遇到郭、李的士兵负伤败回,问他们,回答说:

“宿州城下有大水,我军不利,统制田俊迈已被敌人捉住。

”毕再遇领兵紧急前往,驻扎在灵壁,遇到陈孝庆屯兵在凤凰山,将带兵返回,毕再遇说:

“宿州虽然没有取胜,但是兵家胜败无常,怎么能这么快挫伤自己的锐气!

我奉招抚的命令攻打徐州,经过这里,宁可死在灵壁北门外,也不能死在南门外。

”碰巧郭倪发信给陈孝庆,让他班师撤军,毕再遇说:

“郭、李两人溃败,敌人一定追赶,我们应当伏击他们。

”金军果然用五千骑兵分两路追来,再遇让敢死队二十人守住灵壁北门,自己领兵冲入敌阵。

金人看见他的旗帜,喊到“毕将军来啦”。

于是逃跑。

各路军马离开灵壁,毕再遇独自留下没动,估计大军走了二十多里,就火烧灵壁。

诸将问他:

“夜间不点火,今天白天点火,为什么?

”再遇说:

“夜间能照见虚实情况,白天看不见烟尘,他们已经败逃不敢追赶,军队就可以安全行进,没有危险啦。

你们哪里知道军队前进容易而撤退困难啊?

金兵七万屯驻楚州城下,三千人守卫淮阴的粮食,又载着三千船粮食停泊在大清河中。

再遇谋划说:

“敌人比我军多十倍,难以用武力取胜,可以用计打败他们。

”于是派统领许俊抄小路前去淮阴,夜间二更天衔枚到了敌营,各自带着火潜入,伏在五十辆粮车间,听到哨声点火,敌人惊慌逃走,活捉了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

嘉定十年,从武信军节度使任上辞官。

去世时,享年七十岁。

追任太尉,后又追任太师,谥号忠毅。

12、阅读唐诗完成后面两题。

(共6分)

齐安郡晚秋①

杜 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

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概括。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

(2)对比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

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0分)

(1)歌曰:

“桂棹兮兰浆,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_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4)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5)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

(6)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氓》)

(7)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

(《采薇》)

(8)《鸿门宴》节选自《》,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屈原的《》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10)《》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灯下白头人

袁 鹰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近年常常吟味司空曙这两句诗。

它曾被诗评家赞誉为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10个字烘托出飘零的感喟和老境的凄清,看似淡淡写来却经过精雕细刻凝成一幅画面:

窗外潇潇秋雨,吹打着黄叶纷纷脱落的枯树,窗内一灯如豆,静坐着一个或一双白发苍苍的老人,咀嚼如烟如梦的年华。

在欣赏者眼中,这里也许蕴含着几分宁静,几分寂寞,也许还有几分温馨。

但是从历史风雨中走过来的人,坐在灯下沉思,几十年岁月的步履,如此低迷而沉重。

世事沧桑,是非成败,都像江水缓缓流逝;人情冷暖,酸甜苦辣,一次次涌上心头。

多少堪称英才俊彦的师友,多少曾经朝夕过从的故人,一个个远去了。

近些年来,每当收到一份讣告,听到一个噩耗,先是惊愕,接着就引起一番感慨,有时竟抑制不住潸然泪下。

他们之中许多人是我同辈、同龄人,有的比我年轻,还是满头青丝黑发,满腔壮志豪情,突然竟成为折断了凌空羽翮的雄鹰。

如果他们不曾在一次次风暴中遭逢厄运,戴着一顶顶荆冠,流徙江湖,辗转沟壑,以致弄得心劳神瘁,百病缠身,他们不是完全可以干自己的事业,在书斋里潜心著述,直到从容安详地远行吗?

如果没有那应该诅咒的黑色的10年,许多人会抛却钟情的一切,抛却家庭儿女,毅然决然地匆忙离去吗?

恶风刚起时,我的师友中,就有儒雅温文、才华横溢的老报人、历史学家邓拓,风华正茂、下笔如神的文艺评论家、杂文家陈笑雨(马铁丁),因横遭诬陷凌辱,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老伴儿的一位好友、好领导,40年代同反动官僚家庭决裂投身革命,50年代又同被错戴“右派”帽子的丈夫“划清界限”的女共产党员陈琏,同样不堪诬陷凌辱,毅然从上海一座高楼纵身一跃而下。

如果没有那10年,许多正直、善良的人是绝不会在突如其来的狂风恶浪中无可抗拒地被淹没的。

自然,历史绝不可能有“如果”,所有的“如果”都是不存在的。

如果每一个“如果”都是事实,那还成为历史吗?

人都有一种惰性或劣根性,不仅不愿意正视过去,还常常有意无意地做一些粉饰和回避,穿过长长的时空隧道,总爱定格在最美好的一刻,而不敢去看一看那些苦涩的、难堪的、甚至血淋淋的情景。

其实,那是回避不了的,粉饰更是徒劳。

20年前,巴金老人就在我们前面做出表率,他凭着正义和良知,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冷峻地正视现实,也无情地剖析自己。

在150篇《随想录》里,他一次又一次拷问自己已经受到严重创伤的灵魂,大声疾呼要从那黑色的10年中吸取教训,千万不能让那旷世悲剧重演。

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情意殷殷,几乎是垂涕而道,痛切陈词。

我们报社的老上级李庄几年前曾经对我说过,退下来的这些年,他一直在“闭门思过”。

所谓“过”,一是过失的“过”,二是过去的“过”。

他说,很需要冷静想想自己几十年中有些什么过失和失误,说过些什么昧心之论,干过些什么违心之事,而这些“过”又是从何而来?

谁应该负主要责任?

古人说:

“行年五十,当知四十九年之非。

”我也早过了“知非”之年。

“闭门思过”,回顾来时路,需要想、值得思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反思并不完全是轻松愉快的事。

严肃的、深刻的反思,必定伴随自责的痛楚。

审视、剖析自己灵魂、思想和感情中已经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抛弃其中一部分,不痛楚是不可能的。

然而,一颗为正义、良知和忧患意识驱使着的心灵,无法拒绝这种痛楚。

青年女作家叶弥的中篇小说《成长如蜕》,细致地写了一个满腔抱负而又不合时宜的青年如何从理想主义还原为务实而世俗的缓慢、沉重的过程。

作家写道:

“阻碍他成长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他的成长就不可能是某时某刻的‘顿悟’,必定如动物蜕壳一般难受而迟缓。

”比起女作家笔下80年代的青年人,我们这些进入老年的人蜕壳过程更加难受,更加沉重,更加迟缓。

有的人蜕掉了一层层的壳,得到了解脱,得到了自由;有的人正处于蜕壳的过程中,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一直在努力蜕壳,努力革除思想观念和灵魂深处那些同历史过程不相适应的旧意识残余,绝不愿像有的人那样至今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紧裹在壳内,不愿意丢掉那裹了几十年的硬壳,成为20世纪的套中人,或许还将带着它走入新的世纪。

雨中黄叶,腐烂了又复渗进泥土,成为来年新枝新叶的丰富营养,它的生命以新的形式循环延续。

白头老人灯下怀旧反思,如春蚕吐丝,化为锦绣,给人以启迪、智慧和美感。

这样看来,“灯下白头人”未尝不可以说是人生长途上一道别致的风景,一番清新的境界。

从青春年少到鬓发如霜,人生百年间,“从俗浮沉,与时俯仰”,转眼都成明日黄花。

尽管已经到黄昏时分,漫漫长路,还得继续上下求索。

我不敢奢言什么“超越自我”之类的话头,只求能够多保持几分清醒。

“朝闻道,夕死可矣”。

闻道,也是一种清醒。

感受着古代哲人这种执著豁达的襟怀,推窗遥望浩渺幽邃的星空,顿觉心平如水。

14.本文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开头,有何好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