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1744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docx

《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docx

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性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了解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方法对拒绝化疗、放疗、手术或不能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9例,随机分为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治疗组31例和生理盐水注射液组28例。

监测治疗前和每个疗程结束后患者原发病灶、转移灶、血尿肝功能以及AFP等,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改善变化。

结果治疗组31例,改善20例,稳定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

对照组28例,改善9例,稳定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43%。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着性。

两组治疗前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AFP差异无显着性,治疗后两组虽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和改变,但差异无显着性。

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单用或手术治疗同用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早期有明显疗效并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意义大。

【关键词】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原发性肝癌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rapeuticeffectofimmuneribonucleicacidforprimarylivercancerbyobservingthetherapeuticeffectofprimaryhepaticcancer 59patientsdividedrandomlythePHCpatientswhorefusedtotreatbychemotherapyorradiotherapyoroperation,orthePHCpatientswhocannottreatedbyoperationintotwogroups;oneisthegroupwith31PHCpatientswhotreatedbyanti-livercanceriRNAandtheotheristhegroupwith28PHCpatientswhoinjectedjustbyphysiologicalsalinesolution.Theprimaryfocus,metastaticfocus,hematuria,liverfunctionandAFPetcwereinspectedbeforetreatmentandaftereachperiodoftreatmentintwogroups.Inthemeantime,thechangeofsignsandsymptomofpatientswere IntheiRNAgroup,thesignsof20patientsturnedtobebetter,4patientsstabilityand7patientswereinefficacy,thetotalefficiencywas78%.ButinthePSSgroup,only9patientsturnedtobebetter,3patientsstabilityand13patientswereinefficacy.Andthetotalefficiencywasjust43%.Thedifferenceofcurativeeffectbetweenthesetwogroupsweresignificant.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bloodroutine,urineroutine,liverfunctionandAFP.Althoughtherewaschangeinvaryingdegreesinthetwogroupsaftertreatment,buttherewasnostatisticalmeaning.ConclusionThetherapeuticeffectandthequalityoflifeofthePHCpatientswhotreatedonlybyanti-livercanceriRNAorcombinedanti-livercanceriRNAwithoperationearlywouldturntobe significanceofthetreatmentwasgreat.

【Keywords】anti-livercancerimmuneribonucleicacid;primaryhepaticcancer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仍然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使患者发病后生存期延长、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提出的肿瘤治疗的生物反应调整理论,建立了肿瘤治疗继手术、放疗、化疗后针对肿瘤免疫疗法的第四种新的治疗途径模式,又称肿瘤生物学治疗。

多年来研究发现,PHC的发生与发展,与宿主的细胞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紊乱,如肝癌细胞基因突变[1~3]等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应用针对性、特异性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免疫刺激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方法,改善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提高重建或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功能,达到控制或抑制和杀伤癌细胞,免疫治疗法治疗肿瘤方法成为热点。

本研究中我们应用本研究室制备的抗肝癌免疫核糖核酸[4];针对性治疗中晚期PHC患者观察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9例中晚期PHC患者均按《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有关标准诊断。

对拒绝化疗、放疗、手术或不能手术的中晚期PHC患者,随机分为抗肝癌iRNA治疗组31例和生理盐水注射液组28例。

治疗组男28例,女3例,年龄27~73岁,平均岁,手术后9例,其中AFP30μg/L9例,30~400μg/L5例,AFP400μg/L17例。

对照组中,男26例,女2例,年龄29~76岁,平均岁,手术后7例,AFP30μg/L8例,30~400μg/L5例,AFP>400μg/L15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着性,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本研究室制备的抗肝癌iRNA4mg,加入生理盐水1ml溶解后;行腹股沟淋巴区皮下注射;隔日1次,以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对照组腹股沟淋巴区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同等量黄芪35g,白花蛇舌草50g煎服;每日1剂。

以及给予高蛋白低脂肪、新鲜多维生素饮食,必要时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酸中毒、贫血、抗感染等支持、对症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改善:

肿块或转移病灶缩小;稳定:

肿块或转移灶无变化;无效:

肿块或转移灶扩大或出现新的转移灶。

另外,治疗前后还分别观察患者WBC数、肝功能、AFP及影像学等变化,以及观察患者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等症状及体征改变。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运用软件进行分析,以为差异有显着性。

  2结果

治疗组31例中,症状改善20例,稳定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

肿块或转移病灶变化情况:

改善9例,稳定14例,无效8例,近期有效率74%。

对照组28例,改善9例,稳定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43%。

肿块或转移病灶变化情况:

改善3例,稳定11例,无效14例。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着性。

另外,两组WBC数﹑肝功能和AFP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变化,但差异无显着性。

3讨论

通过59例中晚期PHC的临床治疗,我们观察到抗肝癌iRNA对中晚PHC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抗肝癌iRNA主要通过调动、补充、刺激或激活患者体内生理生物免疫功能反应机制延缓或杀灭PHC细胞而延长PHC患者的生存期与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自从Pilch[5]首先应用抗癌iRNA治疗癌症以来迄今20多年;经过基础与临床实践研究证明了抗癌iRNA具有抗癌的作用[6,7]。

而抗肝癌iRNA是针对PHC免疫治疗的制剂,是从用人肝癌组织经免疫的健康山羊肝脾淋巴结中提取的制剂[4],它具有较高的特异选择性或针对性对PHC免疫治疗或直接毒性作用;刺激T、B细胞及抑癌基因等的应答致敏或激活作用,而抑制肿瘤恶化或抑癌基因表达可能,恢复宿主免疫系统活力功能,直接对肝癌细胞抑制或杀伤作用。

曹雪涛教授实验室发现:

经大鼠或兔肝动脉、门静脉及脾动脉注入抗肝癌iRNA,可显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可见,抗肝癌iRNA可从用人肝癌组织免疫后的羊或其他动物的肝脾淋巴结中提取抗肝癌iRNA,可使未致敏感的免疫淋巴细胞抗癌基因转异性,且不受动物种属的影响,又不存在使用抗肝癌iRNA的配型及排异问题等而受到重视,成为针对性治疗PHC的潜在方法之一。

其次,抗肝癌iRNA进入患者机体后,通过补充、刺激传递免疫功能信息方法和抑癌基因信息可能,及其有较高的专一性、选择性、识别作用特点,以不损伤宿主或很少损伤宿主的正常细胞情况下,针对PHC患者所特异免疫或抑癌基因低下或缺失的抗癌抑癌免疫功能,通过补充刺激提高PHC患者体内特异免疫系统功能或抑癌基因应答可能;产生提高体内免疫功能而抑癌或直接杀灭癌细胞和抑癌基因表达可能。

目前,普遍认为PHC患者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紊乱或失调,使抑癌基因失去活力;或是遗传的先天抑癌系统缺损或失灵,或是外界进入体内的致癌物引起部分基因突变[1~3]或抑制了抑癌基因的功能,变异的癌细胞逃避抑癌基因的控制而造成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同时进行手术治疗时均有免疫损伤和抑制,特别是抑癌基因低下、缺失、缺损或失灵时,病情恶化程度尤为明显。

因此,应用针对性抗肝癌iRNA来补充改善或刺激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抑癌基因状态可能,恢复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抑癌基因调节作用可能,而产生抑癌或杀灭癌细胞作用,对提高宿主修复和激活体内的抗癌抑癌基因作用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卢欣教授实验室于2001~2003年发现了抑癌基因家族ASPP,迄今,ASPP家族是已被证明的抑癌基因p53有最积极的激活能力;在治疗癌症方面最有实用价值的抑癌基因,且每个人体内都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而抑癌基因的功能就是在体内寻找坏的细胞,把它清除掉。

给予针对性抗肝癌iRNA治疗PHC后,不仅能改善肝癌病人的症状,而且可使患者瘤块生长停止或缓慢,或缩小,生存期延长,抗肝癌iRNA有刺激和激活患者免疫功能外,或还有激活抑癌基因可能等。

再次,抗肝癌iRNA具有生物反应调节剂作用,既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应答的效应机制,又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8]。

使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系统与肿瘤细胞间失衡状态;通过生物免疫治疗,达到调节机体内自身的生物反应,从而抑制和消除肿瘤,达到改善患者的症状。

最后,抗肝癌iRNA制剂可以不经过血液循环,经淋巴结区域皮下注射;直接进入淋巴系统而达到最佳的直接刺激、调节和增强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以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或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能力,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又无毒副作用。

可作为PHC,尤其是PHC术后的辅助治疗,近期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由于本疗程所限,其生存期等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江文枢,陆启民,潘国章.肝细胞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的研究.中华外科杂志,1998,9:

531-535.

2江文枢,陆启民,潘国章.抑癌基因p53突变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8,7:

316-317.

3江文枢,陆启民,潘国章.肝细胞癌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8,11:

326-328.

4陆启民,江文枢,孟刚.山羊肝脾淋巴结免疫核糖核酸的制备.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

75-76.

5PilchY ofcellcarcinomaandmelanomapatientswithimmune ExpPathol,1987,3:

501-514.

6雷静,舒晓红,杨顺蓉.抗癌免疫核糖核酸对肿瘤化疗增效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肿瘤研究与临床,2004,16:

257-259.

7唐天华,姜国胜.免核糖核酸治疗肿瘤的研究.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0,17:

16-19.

8叶胜龙.肿瘤生物治疗的临床评价.实用肿瘤杂志,2000,15:

295-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