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冰箱性能检测试验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0169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冰箱性能检测试验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冰箱性能检测试验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冰箱性能检测试验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冰箱性能检测试验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冰箱性能检测试验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冰箱性能检测试验标准.docx

《电冰箱性能检测试验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冰箱性能检测试验标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冰箱性能检测试验标准.docx

电冰箱性能检测试验标准

电冰箱性能检测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用电冰箱的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

2引用标准

制定本规范参考了下列文件中的一些信息,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条文。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Ø好好学习社区

Ø德信诚培训教材

GB4706.1-92家用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

GB4706.13-9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家用电冰箱和食品冷冻箱的特殊要求

GB/T8059.1-1995家用制冷器具冷藏箱

GB/T8059.2-1995家用制冷器具冷藏冷冻箱

GB/T8059.3-1995家用制冷器具冷冻箱

GB/T8059.4-93家用制冷器具无霜冷藏箱、无霜冷藏冷冻箱、无霜冷冻食品储藏箱和无霜食品冷冻箱

3试验方法

3.1试验条件

3.1.1试验室

型式试验:

试验环境参数按GB/T8059.1中6.1.1规定,并补充下述要求:

试验室地面温度与冰箱环境温度规定测点处的温度之差(绝对值)小于1.5K。

出厂试验:

冰箱环境温度允许在规定值的±1.0K范围内波动。

冰箱放置在试验室地面,或放置在50mm~300mm高的涂无光黑漆木平台上。

型式试验冰箱后面放隔板(尺寸按GB/T8059.1中图3),出厂试验可以不放隔板。

冰箱侧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700mm。

3.1.2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出厂试验精度:

±0.5K

测量仪器其它要求按GB/T8059.1中6.1.4规定。

3.1.3试验包

3.1.3.1试验包尺寸和质量按GB/T8059.1中6.1.2所述的三种规定外,增加下述三种规格:

25mm×100mm×100mm,250g;50mm×50mm×100mm,250g;

25mm×100mm×200mm,500g。

其质量及成份按GB/T8059.1中6.1.2规定的要求。

3.1.3.2旧试验包允许冻结前的尺寸偏差及质量偏差。

a)“M”包及作为冷冻能力试验的冷冻负载的试验包,允许尺寸偏差-5%~+3%或±3.0mm(取绝对值大者),质量允许偏差-10%~+3%。

b)其他试验包:

允许尺寸偏差-10%~+5%或±3.0mm(取绝对值较大者),允许质量偏差-15%~+5%。

注:

除仲裁性试验外,符合本条规定的试验包均可使用。

3.1.3.3试验包表面霜层厚度超过3mm时,除霜后才能使用。

3.1.3.4允许用两个500g的试验包紧靠平放代替一个1000g的试验包。

3.2试验包的堆放、冷藏室、冷冻室测温点的布放

3.2.1试验包的堆之间的距离按试验包的标称尺寸加放宽值计算(放宽值:

尺寸25mm及50mm时为1.5mm;尺寸为100mm时为2mm;尺寸为200mm时为7mm)。

3.2.2一堆试验包最高一个的上表面与上负载界限面之间或与紧靠其上面的搁架的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28mm时,要加放125g的试验包,加放的试验包可以放在上层,也可以放在中间或下层(按对试验结果最不利的原则放置)。

中间层架下面的试验包可以与层架接触。

3.2.3按本标准3.11.2所述,确定自然负载界线。

3.2.4门架的容积算作冷冻室的有效容积时门架堆放试验包,布放“M”包,门架容积不算作冷冻室有效容积时不堆放试验包。

3.2.5本企业批量生产的冰箱按检验指导书规定的试验包堆放方法,堆放试验包,试制(改进)样机由送检人员和检测人员共同协商确定放置图,放置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3.2.6冷藏室、冷却室、测温点,布放位置的正视图根据GB/T8059.1中图4-1、图4-2、图4-3,及不同蒸发器位置确定(对后壁内蒸发器,果菜筐在下端的直冷式冰箱按GB/T8059.1中图4-2的6a正视图)。

3.2.7测温点的前后位置在测温点正视图所示位置处冰箱深度的一半[冰箱后内壁和门(关闭时)内壁之间中心位置]。

3.2.8带热电偶的铜质圆柱或铂电阻(带金属套)或“M”包应至少离开层架25mm,应悬挂或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支撑在规定位置,如果测试点位置正好在层架上,则应向上偏25mm。

3.3冰箱的调试及稳定运行状态的判定

3.3.1冰箱的调试

按附录A规定,对不同等级的试验,用对应的时间及温度指标调试冰箱。

调试、记录的方法按附录B规定。

3.3.2稳定运行状态的判断

冰箱在规定环境温度下运行,按3.3.1调试冰箱温度。

调定温控器再运行4h~6h,在此之后的继续试验期间,各“M”包和铜质圆柱(或铂电阻)在相邻控制周期相应点(时间座标上控制周期的相应点)的温度在±0.5K范围内波动,非相邻控制周期相应点处最大波动不超出±1.0K,单方向温度漂移符合附录A表A1或表A2规定。

符合上述情况,则认为达到稳定运行状态。

(温度波动或漂移正数表示温度升高,负数表示降低)。

3.4储藏温度试验

3.4.1按3.3规定调试冰箱及判断稳定运行状态。

3.4.2具有冰温室的冰箱,在各项制冷性能测试时,冰温室内按GB/T8059.1中6.2.1的规定,放置“M”包和试验包。

3.4.3调定温控器再过4h~6h后,开始观察冰箱稳定运行状态时,一个开停周期压缩机工作时间不大于3h,N型冰箱工作系数不大于80%,ST型冰箱工作系数应不大于90%,冰箱温度应符合附录A的A2.1规定。

3.4.4检测报告写:

调定温控器再过4h~6h后的试验期间所记录的温度之中较差的温度。

风直冷冰箱,冷藏室温度记录,试验期间冷藏室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平均值。

具有间隔一段时间冷藏室自然融霜的冰箱,自然融霜所在周期的平均温度应不大于5℃,检测报告除记录tm外,亦应记录自然融霜的tms。

符合3.3.2所述稳定运行状态,温度在合格范围内波动,判冰箱本项试验合格。

对于温控器点数的记录,无具体数字标明“强、中、弱”的温控器,“弱”为“1”,“弱”和“中”之间的水平位置为“2”,“中”为“3”,“中”和“强”之间的水平位置为“4”,“强”为“5”。

3.5耗电量试验

3.5.1按3.3调试冰箱,在稳定运行状态期间按附录A的A2.2记录耗电量。

3.5.2检验报告写的日耗电量按记录时间计算,温度的记录同储藏温度试验。

3.5.3冰箱在规定环境温度下运行无法达到附录A的A2.2要求,则认为冰箱温度不符合耗电量试验要求。

出现这种情况时,在工作系数不大于80%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

tfax≤-18℃,记录耗电量,供分析冰箱性能时参考,不作耗电量是否合格的判定。

温度超出国标规定的合格范围,或不能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判耗电量试验不合格。

3.6冷冻能力试验

留空放置冷冻负载的空间,委托试验冰箱按送检人提供的视图,生产抽检冰箱按设计文件规定(这些视图必须符合GB/T8059.2~8059.3的规定)。

3.7输入功率、输入电流、压缩机电机绕组温度、除霜加热发热试验

3.7.1压缩机电机绕组冷态电阻测试前12h,冰箱不通电,测试前6h环境温度变化下不超出±1℃范围(与测试时相比)。

3.7.2温控器调到连续运行(或强冷)位置,冰箱温度达到稳态条件(GB4706.13中2.2.110)时断电,断电后立即测压缩机电机绕组热态电阻。

压缩机绕组电阻温度试验可接着冷却速度试验:

对N型、SN型冰箱,冷却速度试验后,环境温度不变,继续运行到稳态。

对ST型、T型冰箱冷却速度试验后,环境温度分别升到38℃、43℃,继续运行到稳态。

3.7.3冰箱在规定环境温度(高温工况)下,空载连续运行到稳态,接着调停,压缩机重新起动后1h内记录的电能消耗除以时间作为冰箱的平均功率,作为冰箱的输入功率。

压缩机起动后3min后瞬间计算取样的电流作为冰箱输入电流。

3.7.4冰箱在规定环境温度下(ST型为43℃,N型为32℃),冷冻室按标准放置试验包,输入电压为最大额定电压的1.06倍,测试除霜加热管加热时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394℃。

3.8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试验

在压缩机电机绕组热态电阻测试后进行。

3.9冷态绝缘电阻、电气强度试验

冰箱不通电在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室内放置4h以上进行试验。

3.10潮态试验

3.10.1冰箱在恒温室内开门放置,温度补偿开关置于“通”位置。

恒温室温度升到40℃±2℃保温4h加湿,先相对湿度85%设定湿球温度,待湿球、干球温度都稳定后,再按相对湿度93%设定湿球温度。

记录湿球温度达到设定值的时间。

3.10.2湿球温度达到相对湿度为93%的设定值后,持续时间达到48h时,冰箱在恒温室内进行绝缘电阻、电气强度试验。

试验附加的连接装置的潮态电阻应大于100MΩ,电气间隙大于3mm。

3.11有效容积的测算

3.11.1冷冻室有效容积

冷冻室有效容积是指达到星级标志对应温度的储藏空间的有效容积。

确定冷冻室有效容积的依据:

a)铭牌所标的冷冻室容积;

b)负载界限(按标准规定的负载界限线或自然界限线)。

3.11.2自然负载界限的确定

自然负载界限有下述几种:

a)固定的篮框、挡板、隔板等特殊结构形式;

b)按GB/T8059.1附录A图A1b所示自然限位界线;

c)当自然限位界线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时,按最接近铭牌所标冷冻室有效容积的界线作为负载界限线。

3.11.3冷藏室(冷却室)有效容积

测算冷藏室(冷却室)有效容积时,分别测算下述几部分容积:

a)打开门(不考虑门)时的冷藏室(冷却室)毛容积:

Va;

b)冷藏室(冷却室)门(门搁架间室)去掉活动搁架后,占去的冷藏室空间:

Vb;

c)按GB/T8059.1附录,规定应减去的不能储存食品的空间:

Vc;

d)门(门搁架、门间室)的有效容积:

Vd;

冷藏室(冷却室)有效容积为:

Va-Vb-Vc+Vd。

3.11.4门(门搁架、门间室)有效容积,是指门搁架、门间室的栏杆或挡板与门内壁之间,能稳定地存放食品,并不影响门开启与关闭的空间容积。

3.11.5带有蓄冷器的冰箱的有效容积测算

3.11.5.1蓄冷器只作为蓄冷功能用,则测试时应取出,并且蓄冷器不占有效容积。

3.11.5.2如果蓄冷器只作为层架用,则测试时应放在箱内,并且有效容积应减去蓄冷器所占有效容积(蓄冷器厚度<13mm时例外=。

3.11.6总有效容积

总有效容积是下述几部分容积之和:

a)冷冻室有效容积;

b)冷冻室门搁架有效容积(冷冻室门搁架不算作冷冻室容积);

c)冷藏室有效容积;

d)冷却室有效容积;

e)其它低温室有效容积。

 

附录A(标准的附录)

试验等级及相应的调试及试验时间

A1试验等级的划分

A1.1A级试验

a)新开发设计样机鉴定型式试验;

b)新材料、新工艺或重大设计工艺更改样机的鉴定型式试验;

c)正常批量生产产品的周期型式试验。

A1.2B级试验

a)正常批量生产产品出厂检验的抽检项目的试验;

b)经过方案论证的设计、材料、工艺更改试验及一般的质量问题分析性质的试验。

表A1

等级

A

B

C

调试*

温度

(℃)

1.tfmax=-18.5±0.3

2.tm=4.5±0.3

3.tcm=13.5±0.3

1.tfmax=-18.5±0.5

2.tm=4.5±0.5

3.tcm=13.5±0.5

1.tfmax=-19±0.5

2.tm=4.5±0.5

3.tcm=13.5±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