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湾降水方案.docx
《山阳湾降水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阳湾降水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阳湾降水方案
1、编制依据:
1.1、山阳湾安置小区工程图纸
1.2、山阳湾安置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3、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
1.4、工程现场实际情况
2、基本概况
(1)工程名称:
淮安市山阳湾安置小区
(2)地理位置:
江苏省淮安经济开发区境内;
(3)建设单位:
淮安新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甲方)
项目管理方(乙方)
(4)勘察单位:
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5)主体设计单位:
南京鼎昊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3.1项目概况
本工程相关楼栋况如下:
(1)设计高程:
本工程±0.00相当于黄海标高+11.40m,所用标高系统为吴淞绝对高程系统;
(2)目前需施工的楼号为1#、2#、3#、4#、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3#、24#、25#楼
(3)以上楼栋基槽开挖深度为1.8~3.0m。
3.2环境概况
淮安市山阳湾安置小区位于江苏省淮安经济开发区境内,宁连公路与237省道交接处东侧,(见图1.1),西邻规划山阳湾路,东邻规划丹山路,南邻规划福地路,北邻规划长乐路。
4、地质条件
根据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提供的《淮安市山阳湾安置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场区的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如下:
4.1场地地形、地貌
场地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5~14.7℃,1月平均气温-1.5~0.5℃,7月平均气温27.0~27.9℃,年无霜期217天,年平均降水量900~1000mm,降水量在时间上分配不均,汛期6~9月占年降水量的70%;平均蒸发量970mm/a,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
4.2岩土层分布及分布特征
勘察表明,拟建场地土体为第四纪全新世冲积粉土、粉质黏土、粉土夹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淤泥质黏土夹粉土和中砂,冲湖积淤泥质黏土与粉砂互层。
根据土层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及分布埋藏特征,将场地揭露土层划分为10个工程地质层和10个工程地质亚层;现将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Q4ml):
灰黄色,主要由粉土和粉质黏土组成,含植物根茎,场地中北侧(民房拆迁区)上部主要为建筑垃圾。
层顶标高7.72m~10.73m(平均值:
9.47m,下同),层厚0.30m~1.90m(0.75m);排水渠和水塘处缺失。
②1层—粉土(Q4al):
上部灰黄色、下部灰色,湿、局部很湿,稍密,局部夹软塑状粉质黏土,中压缩性,土质较均匀,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层顶标高7.30m~10.32m(8.61m),层顶埋深0.30m~2.00m(0.86m),层厚2.90m~8.30m(5.77m);场地均分布。
②2层—粉质黏土(Q4al):
灰黄色、局部灰色,软塑,夹粉土,中压缩性,土质较均匀,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层顶标高3.07m~9.69m(8.15m),层顶埋深0.30m~6.20m(1.48m),层厚0.40m~2.20m(0.85m);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1层中。
③1层—淤泥质黏土(Q4al):
灰色,流塑,夹稍密状粉土,高压缩性,土质较均匀,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局部淤泥质粉质黏土和粉土。
层顶标高0.51m~5.37m(2.77m),层顶埋深3.60m~9.20m(6.75m),层厚0.40m~4.50m(1.77m);35#和36#楼缺失,1#~3#、28#~32#、38#楼和地下车库局部缺失,34#和37#楼局部分布,其余建筑物均分布。
③2层—粉土(Q4al):
灰色,很湿~湿,稍密,黏粒含量较高,局部夹淤泥质黏土,中压缩性,土质较均匀,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含云母碎片。
层顶标高-1.35m~2.75m(1.10m),层顶埋深6.50m~11.70m(8.41m),层厚0.80m~3.80m(2.40m);1#~3#、21#、22#、27#、32#~35#、37#、38#、S1#和地下车库缺失,4#、8#~10#、13#、14#、16#、19#、20#、29#、31#和物管中心局部缺失,30#和S2#局部分布,其余建筑物均分布。
④1层—粉土夹粉质黏土(Q4al):
灰色,很湿~湿,稍密、局部中密,夹软塑状粉质黏土,单层厚5~45cm,具水平层理,中压缩性,土质不均匀,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层顶标高-2.30m~2.67m(0.74m),层顶埋深5.70m~12.10m(8.59m),部分孔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9.50m;场地局部缺失。
④2层—粉土(Q4al):
黄灰色,湿,中密、局部密实,中压缩性,土质均匀,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含云母碎片。
层顶标高-6.00m~3.33m(-1.45m),层顶埋深6.40m~15.90m(11.03m),部份孔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8.70m;场地局部缺失。
⑤1层—中砂(Q4al):
灰色,饱和,中密,含云母碎片,局部夹粉质黏土,低压缩性,土质较均匀,颗粒级配一般,局部为粉砂或细砂。
层顶标高-10.58m~-3.77m(-6.89m),层顶埋深13.40m~20.90m(16.35m),部分孔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5.75m;场地局部缺失。
⑤2层—淤泥质黏土夹粉土(Q4al):
灰色,流塑,夹稍密~中密状粉土,单层厚5~35cm,具水平层理,高压缩性,土质不均匀,摇震反应中等,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层顶标高-8.68m~-1.04m(-5.59m),层顶埋深10.10m~18.80m(14.96m),部分孔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7.70m;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⑤1层中。
⑥层—淤泥质黏土与粉砂互层(Q4al+l):
灰色,流塑、局部软塑,松散、局部稍密,单层厚0.5~10cm,具水平层理,呈千层饼状,高压缩性,土质不均匀,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层顶标高-13.19m~-7.05m(-10.12m),层顶埋深16.40m~23.40m(19.27m),部分孔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21.30m;场地均分布。
4.3水文概况
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水,含水介质主要为①层素填土,②1、③2和④2层粉土,④1层粉土夹粉质黏土,⑤1、⑦和⑨层中砂,⑩2层粉砂。
①~⑤层具潜水性质,⑦、⑨和⑩2层具承压水性质,①~④层透水性和富水性一般,⑤1、⑦、⑨和⑩2层透水性和富水性好。
潜水水位随着降水而变化,雨季水位上升,旱季水位下降,反应敏感,水位变化大,平均年水位变幅2.0m左右;从六月份雨季开始,水位上升,九月份雨季结束后逐渐下降,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系的入渗,迳流以侧向为主,排泄主要为垂向蒸发和局部人工开采。
勘探时实测潜水初见水位埋深0.60~3.00m(平均值1.84m),标高7.54~7.80m(平均值7.65m),稳定水位埋深0.50~2.85m(平均值1.67m),标高7.75~7.95m(平均值7.82m),历史最高地下水位埋深为场区地面整平后(室外地坪)0.50m。
承压水主要接受侧向补给,迳流以侧向为主,排泄方式以迳流为主,局部人工开采。
据1:
5万《淮阴市、淮安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报告》、附近勘探和抽水试验资料:
承压水水位埋深为9.50m左右、标高0.00m左右。
4.4地质参数
基坑围护结构设计采用土层参数见表2-2。
基坑支护设计土质参数表2-2
层号
岩土
名称
状态
或
密实度
平均
层厚
(m)
容重
直剪快剪
固结快剪
水平渗
透系数
垂直渗
透系数
kN/m3
C(kPa)
Φ(°)
C(kPa)
Φ(°)
×10-7cm/s
×10-7cm/s
①
素填土
松散
0.77
(18.0)
/
/
(5)
(10.0)
(900)
(700)
②1
粉土
稍密
5.93
19.5
9
28.1
8
29.8
261
192
②2
粉质黏土
软塑
0.83
19.3
17
8.0
(15)
(12.0)
(20)
(10)
③1
淤泥质黏土
流塑
1.38
17.7
16
2.8
18
7.3
2.2
1.3
③2
粉土
稍密
2.33
19.1
8
27.5
7
28.7
297
249
④1
粉土
稍密
6.65
19.1
10
27.5
9
29.5
268
189
粉质黏土
软塑
18.9
19
11.8
19
14.9
28.9
18.2
④2
粉土
中密
5.80
19.6
9
28.2
9
30.1
399
299
注:
带“()”为经验值。
5、施工现场特点
5.11#、2#、3#、4#、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3#、24#、25#楼桩基已基本施工结束,由于拟建场区土层属液化土层,在桩基施工时对土层的挤密效应使土层孔隙率减小,土层孔隙水冒出,致使施工区域地下水埋深约30cm左右。
5.2施工场地处于水塘处,土层较差。
5.3施工场地含水量特别丰富。
基于上述的工程特点,为便于施工,决定采用轻型井点方案,降低地下水,确保不影响基槽土方开挖的正常进行。
6井点降水方案
根据现场各幢楼的实际情况,现具体对每幢楼进行井点降水套数及井点管用量进行如下确定。
序号
楼号
井点套数
(套)
井点管根数(根)
井点管间距(米)
计划抽水天数(天)
抽水台班
(套天)
1
1#
2
87
1.2
24
48
2
2#
2
103
1.2
28
56
3
3#
2
103
1.2
28
56
4
4#
2
97
1.2
24
48
5
8#
3
129
1.2
30
90
6
9#
2
103
1.2
28
56
7
10#
2
103
1.2
24
48
8
11#
2
87
1.2
24
48
9
12#
2
97
1.2
24
48
10
13#
3
129
1.2
30
90
11
14#
3
129
1.2
30
90
12
15#
3
129
1.2
30
90
13
16#
3
129
1.2
30
90
14
17#
3
129
1.2
30
90
15
18#
2
103
1.2
24
48
16
19#
3
129
1.2
30
90
17
20#
3
129
1.2
30
90
18
23#
3
129
1.2
30
90
19
24#
3
129
1.2
30
90
20
25#
2
103
1.2
24
48
21
合计
2176
557
1404
1、施工工艺流程:
2、轻型井点的平面布置(见轻型井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3、主要施工步骤:
①成孔:
采用水冲法成孔,利用高压水力冲击土层形成井孔,当冲孔深度达到预定孔深时停止继续下井管,保持注水至返水变清时为止。
成孔直径≮200mm,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土层情况,土层压力可控制在500Kpa左右。
②过滤器、井点管:
当井点管较长时也可分段编号按顺序排列逐根下入,连接要可靠,确保过滤器的位置准确,井点管应成直线,避免弯曲。
下入孔中应居中,下管时仔细检查过滤器的包扎质量,避免碰撞磨损以免井点漏砂而报废。
③填砾料封孔口:
井点管下入后立即向井点管周围回填,已准备好的砾料采用手工回填,注意掌握回填速度避免中部架空。
当填砾到孔口下1米左右时,应改换粘土逐层填入捣实,填砾过程中注意井点管内返水情况,如返水情况不好,井点管应重做第①、②、③操作。
④洗井试抽:
由于井管直径较小,洗井选用注入清水~抽水~再注入清水~再抽水的反复工作,直到水清砂净为止,洗井结束后应进行试验抽水,以确定井点的制水效果。
4、井点设备按装:
地面抽水泵系统是将各井点管通过弯联管,集水总管与抽水设备连接,组合成统一的抽水系统。
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密封各连接点,逐点检查是否密封或统一安装完毕后启动抽水设备检查各部是否漏水、漏气,以确保抽水正常运行,为保证降深须在水箱竖管上设置气缸,并配置真空泵。
5、轻型井点降水平面布置示意图:
观察孔观察孔
观察孔
6、施工技术参数:
1
井点距坡顶不小于0﹒70m
2
井点间距:
1.2m
3
井点管长5m,下端滤网长1.0m
4
管径:
50mm
5
抽水泵型号:
75TSW
7、材料
(1)、井点管
用直径38~55mm钢管,带管箍,下端为长1m的同直径钻有Ф10mm梅花形孔(6排)的滤管,外缠8号铁丝、间距20mm,外包尼龙窗纱二层,棕皮三层,缠20号铁丝、间距40mm。
(2)、连接管
用塑料透明管、胶皮管,直径38~55cm,顶部装铸铁头。
(3)、集水总管
用直径75-100mm钢管带接头。
(4)、滤料
粒径0.5~3.0cm石子,含泥量小于1%。
8、井点管施工工艺程序:
放线定位→铺设总管→冲孔→安装井点管、填砂砾滤料、上部填粘土密封→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安装集水箱和排水箱→开动真空泵排气,再开动离心水泵抽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
本次降水采用单排井点,环状布置;井点管距坡顶不应小于0.7m,每套设备带5m长井点40~50根,间距1.2m,降水深2~4m。
井点管埋设,成孔用冲击式成孔,边冲边旋转、摇晃,并保持冲水管垂直,调整水压和沉管速度,保证冲孔直径为300mm,冲水压力从0.2MPa开始逐步提升。
成孔井深比井点设计深50cm,洗井用0.6m3空压机或水泵将井内泥浆抽出;井点用机架吊起徐徐插入井孔中央,使露出地面200mm,然后倒入粒径5~30mm石子,使管底有500mm高,再沿井点管四周均匀投放2~4mm粒径粗砂,上部1.0m深度内,用粘土填实以防漏气。
井点管埋设完毕后接通总管。
总管设在井点管外侧50cm处,铺前先挖沟槽,并将槽底整平,将配好的管子逐根放入沟内,在端头法兰穿上螺栓,垫上橡胶密封圈,然后拧紧法兰螺栓,总管端部,用法兰封牢。
一旦井点干管铺好后,用吸水胶管将井点管与干管连接,并用8号铁丝绑牢。
一组井点管部件连接完毕后,与抽水设备连通,接通电源,即可进行试抽水,检查有无漏气、淤塞情况,出水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检修后方可使用,如压力表读数在0.15~0.20MPa,真空度在93.3kPa以上,表明各连接系统无问题,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井点使用时,应保持连续不断抽水,并配用双电源以防断电。
一般抽水3~5d后水位降落漏斗基本趋于稳定。
管道和地下构筑物完成并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
拔出可借助于倒链或杠杆式起重机,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堵塞。
井点降水时,应对水位降低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发现沉陷或水平位移过大时,应及时采取防护技术措施。
轻型井点降水系统布置在沉井外侧,井点埋设管深入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连接,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出空气后,由离心水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以下,防止流砂现象的发生。
9质量标准
井点管间距、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组井点管和接头中心,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井点埋设应无严重漏气、淤塞、出水不畅或死井等情况。
埋入地下的井点管及井点联接总管,均应除锈并刷防锈漆一道,各焊接口处焊渣应凿掉,并刷防锈漆一道。
各组井点系统的真空度应保持在55.3~66.7kPa,压力应保持在0.16MPa.
10、成品保护
井点成孔后,应立即下井点管并填入豆石滤料,以防塌孔。
不能及时下井点管时,孔口应盖盖板,防止物件掉入井孔内堵孔。
井点管埋设后,管口要用木塞堵住,以防异物掉入管内堵塞。
井点使用应保持连续抽水,并设备用电源,以避免泥渣沉淀淤管。
附:
降水平面布置示意图
山阳湾降水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