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期末模拟试题五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1364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语交际期末模拟试题五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言语交际期末模拟试题五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言语交际期末模拟试题五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言语交际期末模拟试题五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言语交际期末模拟试题五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言语交际期末模拟试题五及答案.docx

《言语交际期末模拟试题五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语交际期末模拟试题五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言语交际期末模拟试题五及答案.docx

言语交际期末模拟试题五及答案

言语交际期末模拟试题五及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对仗中的流水对也叫串对。

(×)

2."排比就是连续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结构一致、语气相同、意思相关的句子的方法。

(×)

3."“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用的反问修辞法。

(√)

4."移觉手法也叫通感。

(×)

5."“从此,它成为一条欢乐的街”,这句话用了借喻修辞手法。

(√)

6."语体就是交际的体式,它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

(×)

7."语体不包含书面语体。

(×)

8."风格与语体有一定联系,风格与语体是同一概念。

(×)

9."“干这么点活,有房子住,有白面馒头吃着,还能说累?

”运用的是设问修辞格。

(×)

10."言语与文化背景关系不大。

(√)

11."选择词语,要适应言语环境,这是词语选择的基本原则。

(√)

12."庄子主张“文质兼备”,是指内容与形式应该力求做到完美统

一。

"×(√)

13."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

”运用的修辞格是词语仿拟。

(×)

14."在我国,将“修”与“辞”两字连起来使用的最早见于《文心雕龙》。

×(√)

15."语体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劝君莫到杏花村,此处美酒能醉人。

”(乔羽《题山西杏花村酒》)用的是(B)修辞格。

A.反语

B.跌衬

C.借喻

D.嵌字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

这句中用了(D)修辞手法。

A.拟人

B.别解

C.移用

D.通感

3.“.书籍是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用的(C)修辞手法。

A.博喻

B.回环

C.暗喻

D.拟人

4.“一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属于(B)修辞手法。

A.博喻

B.夸张

C.暗喻

D.拟人

5.“他能把这么优美动听的乐曲奏得这么难听,可真有本事”主要用了(A)修辞手法。

A.反语

B.跌衬

C.借喻

D.暗喻

6.形象性、丰富性的主要是指(A)的特点。

A.文艺语语体

B.政论语体

C.科技语体

D.专业语体

7.文雅性是(B)语体的特点之

一。

"

A.大众语体

B.女性语体

C.老人语体

D.儿童语体

8.“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包含了(D)修辞手法。

A.博喻

B.夸张

C.暗喻

D.通感

9.巾帼不让须眉包含着(B)修辞格。

A.博喻

B.借代

C.暗喻

D.通感

1

0."“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鲁迅《风波》)”用了(D)修辞手法。

A.借喻

B.回环

C.跌衬

D.拟人

1

1."“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鲁迅《风波》)”用了(A)修辞手法。

A.借代

B.借喻

C.跌衬

D.拟人

1

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这句话包含了(B)修辞手法。

A.借代

B.借喻

C.对比

D.拟人

1

3."“我祝愿贵报进一步办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

”运用的修辞格是(C)。

A.反复

B.回环

C.顶真

D.仿拟

1

4."“盲流就是有活干就‘忙’,没活干就‘流’。

”运用的修辞格是(B)。

A.反语

B.别解

C.拆字

D.借喻

1

5."豪放与柔婉;朴实与华丽;简洁与繁丰;庄重与幽默的分类所体现的言语风格是(C)。

A.时代风格

B.民族风格

C.表现风格

D.个人风格

16."选出是反问句的一项(A)。

A.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

B.看守长拿着鞭子逼问宣灏:

“这张传单是谁写的?

”C.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D.阎军又问:

“你真的愿意死?

17."下面用了排比句的是(B)。

A.卖炭得钱可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B.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D.无耻啊!

无耻啊!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1

8."选出比喻句的一项(B)。

A.他好像长得比我还高了。

B.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他一眨眼的功夫就上了房。

1

9."选出夸张的一项(C)。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D.大家都替他捏把汗。

20."选出双关的一项(C)。

A.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B.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C.我失娇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

九。

"

D.你撕得了信,撕不掉影响。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用了排比修辞格的是(BD)。

A.卖炭得钱可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B.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D.山在呼,海在啸,浪在相招。

2.下面对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BD)。

A.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水花的的颜色、形状和动态。

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天台上个高峻。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起伏而又微不足道。

D.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文章的说理更加生动。

3.下面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项是(ACD)。

A.像一座火焰山一样喷吐着烈焰的汽车,缓缓地开出了油库。

油库爆炸的危险小了,但汽车爆炸的危险却大了。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着了火的汽车燃烧的状态和高温,表现了情况的危险。

B.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

三。

"(毛泽东《十六字令·山》)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高险,表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

C.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摇荡。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自己和瀑布挨得很近,表明自己与瀑布的亲近。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春天的到来,使文章更加生动。

4.下列各句中,用比喻修辞格的是(BCD)。

A.这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书籍是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

5.下面用了比喻修辞格的一句是(BC)。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C.科学家发现了两个黑洞“流浪汉”。

D.她很文静,话很少,这一点像父亲。

6.下列各句中,用了借代修辞格的是(ABC)。

A.七斤一手捏着象牙嘴白铜斗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上。

(鲁迅《风波》)

B.六斤也趁势溜出,坐在他身边,叫他爹爹。

七斤没有应。

(鲁迅《风波》)

C.“‘没有?

——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药》),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下面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项是(ABD)。

A.人生应该如蜡烛,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人应当光明磊落地度过一生。

B.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可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强调身经百战而不受一点损失的情况。

C.春风得意染山河翠绿,日月知心织云天锦霞。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祖国山河一片生机盎然的蓬勃景象,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D.真理可能被遮掩片刻,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不可能被改变的。

8.下列各句中,用拟人修辞格的是(ABD)。

A.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片凝在地上

B.这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C.伊的曾孙女儿六斤捏着一把豆,正从对面跑来„„

D.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以下哪些修辞方法(AD)。

A.比喻

B.对偶

C.排比

D.拟人

1

0."下面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项是(ABC)。

A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月色似银。

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江南夏天夜晚的景色

B.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都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力强调山高和“遮天蔽日”山间便道的险峻。

C.5万多只迁徙渔鸥密密麻麻地占据在4650平方米的砂砾地面上,“生儿育女”,繁育后代。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渔鸥正在繁殖。

D.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祖国山河一片生机盎然的蓬勃景象,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四、分析运用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地方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请简要分析其修辞效果。

(5分)俗话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年轻人要珍惜青春年华,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上进啊!

教材146页:

比喻。

2.指出下面句子包含了什么辞格,并作简要分析。

(5分)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知识点:

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比喻”。

答题要点:

首先指出这段文字用了博喻、暗喻修辞格。

接着进行分析:

作者对白莽的《孩儿塔》给于了高度评价,以“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末的萌芽、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一连串的比喻予以赞美,形象生动,具有极好的修辞效果。

连续6个比喻,形成了博喻修辞格,同时,比喻词为“是”,又属于暗喻手法。

3.利用语境的制约功能分析下面这段话:

(5分)2003年4月12日著名演员濮存昕当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副院长,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个非同小可的工作,既光荣又艰巨。

而濮存昕的“就职演说”却是在非常平静的气氛下进行的,他说:

“我对这个剧院热爱而熟悉,对创作人员和行政人员都很信任,我们会以发展的眼光和务实的精神来建设剧院。

我没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咱们事要慢慢干,话要慢慢说。

”知识点:

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四、交际环境及其功能”答题要点:

这属于教材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的“交际环境及其功能”的知识,可以这样分析。

从著名演员濮存昕的就职演说的前言后语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严谨和务实的精神,诚恳、严谨、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

正是通过语境的制约功能,让我们看到了它能担此重任的原因。

五、综合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试从人物身份角度分析以下诗句的表达效果。

(5分)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

②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

③老夫喜作黄昏颂,面目青山夕照明。

(叶剑英)

知识点:

第三章“句子的选择”中“二、句式的选择”,第七章“言语的风格”中“二、风格的类型”

2.答题要点:

这是教材第三章的内容,在第七章“语言的风格”也有分析。

可这样回答:

上述三句诗都比较符合诗人的身份。

例①用转折句式来表现作者对命运的叹惜。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诗人,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借诗浇愁,诗中常表现出惆怅郁悒的情感,诗风委婉晦涩。

但这两句表现的是感叹年老的无奈(实际上诗人是在中年去世),这两句十分切合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②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诗句,使用了条件句,并用反问表示作者对夕阳的赞颂,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姿态。

例③是叶剑英的诗句,对夕阳的态度不仅乐观向上.而且充满激情,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大胸怀。

反映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5.试从言语交际的基本要素分析下面这段文字。

(5分)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

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鲁迅《孔乙己》)

知识点:

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三、语言交际的基本要素”

答题要点:

这属于教材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的“语言交际的基本要素”中的知识。

教材有分析。

在这段文字中,交际的要素表现为:

1.主体要素:

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即指孔乙己和来酒店喝酒的人们。

2.主观要素:

交际动机,即指众人对孔乙己的歧视和嘲笑,并以此自娱。

3.核心要素:

交际的话语和辅助手段,诸如(有人)“叫道”、“高声嚷道”、(孔乙己)“睁大眼睛”、“涨红了脸”、“争辩道”等等。

4.客观要素:

交际环境,即指孔乙己及酒店里外的人们生活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