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考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1311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考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考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考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考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考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考点总结.docx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考点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考点总结.docx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考点总结

2012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考点总结

1、骨折的定义:

指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

2、特殊检查

(1)颈部

①前屈旋颈试验(Fenz征)------颈椎有退行性变

②头部叩击试验------颈椎病或颈部损伤

③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征)------神经性损害,神经根型颈椎病

④椎间孔分离试验(引颈试验)-----颈椎病根性损害

⑤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征)------颈椎病根性压迫,臂丛损伤,前斜角肌综合征

⑥深呼吸试验(Adson征)------血管受压,常见于前斜角肌综合征

(2)腰骶部

①托马斯征(Thomas征)------腰椎疾病,髋关节疾病

②支腿抬高试验----腰椎间盘突出症

③健腿支腿抬高试验----较大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④支腿抬高加强试验(足背伸试验、Bragard征)----腰椎间盘突出症

⑤屈髋伸膝试验(Laseque征)----腰椎间盘突出症

⑥屈颈试验(Linder征)-----坐骨神经受压

⑦股神经牵拉试验-----见于股神经受压,多为腰3、4椎间盘突出症

⑧骨盆回旋摇摆试验----腰部软组织劳损或腰椎结核

(3)骨盆部

①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骨盆环骨折

②“4”字试验(Fabere或Patrick征)-----骶髂关节劳损,类风湿性骨节炎,结核,致密性骨炎

③床边试验(Gaenslen征)------骶髂关节有疾患

④伸髋试验(Yeoman征)----同“4”字试验

(4)肩部

①杜加征(Dugas征)------肩关节脱位

②直尺试验(Hamilton征)------肩关节脱位

③肱二头肌长头紧张试验(Yergason征)------肱二头肌长头腱炎

④肩关节外展上举试验(“疼痛弧”试验)-------冈上肌肌腱炎

⑤冈上肌腱断裂试验-----冈上肌腱断裂

(5)肘部

①腕伸肌紧张试验(Mill征)----肱骨外上髁炎

②肘三角(Huter线/三角):

不变---肱骨髁上骨折;变----肘关节后脱位

③肘关节外展内收试验---侧副韧带撕裂,外髁骨折,内上髁骨折或桡骨小头骨折

(6)腕部

①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tein试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②腕关节尺侧挤压试验----三角软骨盘损伤,尺骨茎突骨折

(7)髋部

①足跟叩击试验-----髋关节负重部位关节面破坏,且为晚期

②髋关节承重机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

③托马斯征(Thomas征)------腰椎疾病,髋关节疾病

④下肢短缩试验(Allis征)-----一侧股骨或胫骨短缩,或髋关节后脱位

⑤望远镜试验(Dupuytren征)-----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⑥髂胫束实验(Ober征)-----髂胫束挛缩

⑦蛙式试验(Ortolani征)-----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⑧髂坐线(Nelaton线)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

(8)膝部

①浮髌试验-----

②髌骨摩擦试验(Soto-hon征)----髌骨软化症

③回旋挤压试验(MeMurray试验):

内收、外旋--内侧半月板病变;外展、内旋---外侧半月板病变

④抽屉试验:

向后施压,胫骨后移--后十字韧带断裂

向前施压,胫骨前移--前十字韧带断裂

⑤交锁征----半月板损伤或关节内有游离体

(9)足踝部

①捏小腿三角肌试验-----跟腱断裂

肌力评级标准

0级:

肌力完全消失,无活动

I级:

肌肉能收缩,关节不活动

II级:

肌肉能收缩,关节稍有活动,但不能对抗肢体重力

III级:

能对抗肢体重力使关节活动,但不能抗拒外来阻力

IV级:

能对抗外来阻力使关节活动,但肌力较弱

V级:

肌力正常

4、桡神经---垂肘、虎口区域麻木;尺神经---爪形手;正中神经--猿手

5、骨折的移位形式:

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短缩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背向移位

6、骨折的典型体征:

压痛、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

7、脱位的典型体征:

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异常活动

8、损伤的病发症

(1)早期:

①休克;②感染;③内脏损伤;④血管损伤;⑤缺血性肌挛缩;⑥脊髓损伤;⑦周围神经损伤;⑧脂肪栓塞

(2)晚期:

①坠积性肺炎;②褥疮;③尿路感染及结石;④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⑤创伤性关节炎;⑥关节僵硬;⑦缺血性骨坏死;⑧骨生长畸形(迟发性畸形);⑨关节内游离体

9、骨组织愈合:

①纤维愈合期(血肿机化期);②骨痂形成期(原始骨痂期);③骨性愈合期(成熟骨板期);④改造塑形期。

10、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①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

②局部无异常活动

③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④功能测定:

在解除外固定的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重物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性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⑤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1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11、骨折骨性愈合标准

①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

②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12、骨折治疗原则: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

13、骨折功能复位标准

对线

旋转移位

必须完全纠正

成角移位

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

日后不能自行纠正,必须完全纠正

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

日后可通过改造塑形,得到部分纠正

成人<10°

儿童<15°

对位

干骺端

≥3/4

骨干

≥1/3

长度

重叠

成人≤1cm;儿童≤2cm

分离

无分离

14、成人常见骨折愈合时间

骨折名称

时间(周)

骨折名称

时间(周)

骨折名称

时间(周)

锁骨

5-7(4-6)

腕舟骨

>12

髌骨

4-6

肱骨外科颈

4-6

脊柱

10-12

胫骨上端

6-8

肱骨干

5-8(4-8)

骨盆

6-10

胫腓骨干

8-12(7-10)

肱骨髁上

3-4(3-6)

股骨颈

12-24

踝部

4-6

尺桡骨干

8-12(6-8)

股骨粗隆间

6-10(7-10)

跟骨

4-6

桡骨远端

3-4(3-6)

股骨干

8-14(8-12)

跖骨

6-8

掌指骨

4-8(3-4)

15、骨折外固定方法:

夹板固定、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

16、骨盆骨折并发症:

①失血性休克;②腹膜后血肿;③神经损伤;④尿道膀胱损伤

17、影响骨折愈合因素:

(1)局部因素①骨折段的血液供应②骨折局部的损伤程度③骨折断端的接触④感染⑤治疗方法的影响⑥功能锻炼

(2)全身因素:

年龄和健康状况(3)药物因素

18、脊髓损伤的病理分型:

(1)脊髓震荡

(2)脊髓受压(3)脊髓挫裂伤(4)马尾损伤

19、孟氏骨折: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以儿童多见

20、克雷斯(Colls)骨折: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远端向桡侧和背侧移位,桡骨下端关节面向背侧倾斜。

可形成“餐叉状”畸形,且常合并有下尺桡关节脱位及尺骨茎突骨折。

21、盖氏骨折:

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称为盖氏骨折

22、肱骨髁上骨折分型:

屈曲型伸直型

23、肩关节脱位临床表现:

伤后患肩疼痛、肿胀、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做内收、内旋动作,仅能轻微外展、外旋。

患者喜座位,常以健手扶持患肘的前臂。

患肩呈“方肩”畸形,弹性固定于外展20~30°,肩峰下空虚,搭肩试验阳性。

24、股骨头颈血供:

一是关节囊,主要来自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臀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的吻合部至关节囊附着部,分为骺外动脉、上干骺端动脉和下干骺端动脉,进入股骨颈,供应股骨头、颈部大部分血供;二是圆韧带动脉支,有闭孔动脉发出,较细,仅能供给股骨头下部血供;三是股骨干滋养动脉支,仅达股骨颈基底部。

25、颈干角:

股骨颈与股骨干纵轴之间相交成角,称为颈干角。

(增加了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儿童151°、男性132°女性127°)

26、髋关节脱位的诊断:

有明显外伤史,伤后患侧髋部疼痛、畸形及弹性固定,患髋功能消失。

结合特有体征及X线片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髋部骨折:

致伤外力、年龄、畸形特点、X线表现等方面

27、股骨颈骨折类型:

①按骨折部位分:

类型

骨折部位

预后

头下型

股骨头、颈交界部

股骨头完全游离,血供大部中断,易于缺血坏死。

头颈型

由头下斜向颈部,常为外上斜向内下

骨折处剪应力大,骨折不稳定,远端上移,致关节囊扭曲,股骨头血供受损,骨折不易愈合,股骨头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经颈型

骨折线横过颈中段

骨折线较低,因多数关节囊动脉分支可经滑膜下供应股骨头,骨折多能愈合,坏死率低。

此型不常见,尤其老年人罕见

基底型

骨折在颈基底部

骨折断端接触面长,两端血循均良好,骨折易于愈合,股骨头一般不发生坏死

②按X线片上骨折线倾斜度分:

外展型和内收型

28、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压痛部位、侧向试验(分离试验)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回旋挤压试验、研磨试验---诊断;侧向试验、抽屉试验---鉴别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抽屉试验、侧向试验

24、颈椎病:

临床分型:

为局部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①神经根型临床表现:

首先表现为颈肩背疼痛,枕部和后枕部酸痛,并按神经根分布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

轻者为持续性酸痛、胀痛、重者可如刀割样、针刺样,有的皮肤过敏,抚摸即有触电感,有时麻木如隔布感,颈部后伸等活动时,或咳嗽、喷嚏、用力较大时疼痛加剧。

部分患者会出现手无力,沉重感或持物不稳等,要考虑有无脊髓受压;若出现耳鸣、头晕、眼花、头痛、视物不清等,可能伴有椎动脉受压症状,应进一步检查。

②脊髓型临床表现:

早期单侧或双侧下肢发紧、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打软腿或易绊倒,步态笨拙,走路不稳踩棉花感;手部肌肉无力,发抖,活动不灵活,细小动作失灵,如穿针,写小字不能持物易坠落。

重症者可以出现四肢瘫软,小便潴留或失禁,卧床不起。

患者常有头颈部疼痛、半边脸发、面部出汗异常。

25、肩周炎:

是以肩关节周围头痛,活动受限,久则肌肉萎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26、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是以肘关节疼痛,提物及前臂扭转时疼痛加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疼痛有时向前臂放射。

27、腕管综合症:

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致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证候群。

 

28、骨质疏松症:

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29、骨关节病:

又称为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多发于中年以后的最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炎,以骨关节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为特征,复杂的多因子发病机制的骨关节疾病。

30、梨状肌综合征:

是由于梨状肌变异或损伤,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的以一侧臀腿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31、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表现:

腰痛,腰酸,坐骨神经痛,可因腹压增高而加重。

腰曲变平,甚至后凸。

侧弯。

急性期时腰肌痉挛,活动受限,后伸困难;但慢性期时,前屈和向患侧侧弯困难。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阳性。

神经根所支配区域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肌萎缩。

CT检查弯腰加重

诊断:

1腿痛重于腰痛并呈典型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或伴有麻木,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及屈踝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3具有肌肉萎缩,运动无力,反射减弱,感觉减退4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4支持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影像学改变

鉴别诊断:

腰椎结核,梨状肌综合征,腰椎管狭窄

治疗原则:

以非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手术适应症:

1.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2.神经损伤症状广泛,甚至持续恶化,疑有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出至椎管者3.中央型腰突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4.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者

32、股骨头坏死病因病理:

创伤性、激素、酒精中毒。

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指由于不同的病因,导致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以骨细胞为主的股骨头内活性成分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疾病。

骨弊,骨蚀

33、骨关节病病理特点:

软骨表面破碎,垂直裂隙,晶体沉积和血管入侵,以及修复的标志--骨赘形成,最终软骨全部脱失,软骨下骨硬化及局灶性骨坏死。

34、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7条符合4条可诊断):

1.晨僵至少1小时(≥6周)2.三个或三个以上区域关节肿胀(≥6周)3.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对4.称性关节肿胀(≥6周)5.类风湿结节6.类风湿因子阳性7.放射性改变(手和腕关节有骨质侵蚀或关节周围骨质疏松)

35、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中的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引起骨的感染,可以多部位同时发病。

跗骨疽。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其次为链球菌。

36、慢性骨髓炎治疗:

①三个基本要点:

彻底清除病灶,积极修补缺损,局部应用抗生素。

手术指征:

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

37、化脓性关节炎:

病因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病理:

分为浆液性渗出期、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期、脓性渗出期

38、 脊柱结核病因病理:

分为中心型和边缘型两种。

中心型:

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好发于胸椎。

病变多位于椎体中心,以骨质破坏为主,易产生小骨腔和空洞,椎体很快被压缩成锲形,一般只侵犯一个椎体。

边缘型:

多见于成人,以腰椎居多。

病变为于椎体上、下缘,易侵犯椎间盘致椎间盘狭窄。

39、骨肿瘤外科分期:

外科分级G,外科区域T,转移M,按照G.T.M所组成的外科分期可以反映肿瘤总体的良恶性程度。

G反映肿瘤本身的良恶性程度。

G0属良性,G1属低度恶性,G2属高度恶性。

T是指肿瘤侵袭范围,以肿瘤囊和间室为分界。

T0为囊内,T1为囊外间室内,T2为间室外。

M是肿瘤有否转移。

M0为无转移,M1为有转移。

40、骨软骨瘤临床表现有症状者常见于肿瘤引起的滑囊炎或压迫症状,X线平片可见干骺端的骨性突起,CT可显示骨质有否破坏,软骨帽钙化和周围软组织病变。

 骨肉瘤临床表现:

①主要症状为疼痛,多为持续性,逐渐加剧,夜间尤甚。

②肿块生长迅速,局部皮温升高,表浅静脉怒张,伴明显压痛。

③肢体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受限。

④溶骨性骨肉瘤因皮质骨破坏而出现病理性骨折。

⑤逐渐出现全身恶病质表现。

⑥X线可见成骨性或溶骨性破坏,骨膜反应表现为codman三角或“日光放射”现象。

CT,MRI可见骨破坏及周围软组织侵蚀情况。

⑦生化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