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完整版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6814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进制完整版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二进制完整版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二进制完整版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二进制完整版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二进制完整版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进制完整版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

《二进制完整版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进制完整版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进制完整版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docx

二进制完整版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教学目标

通过对二进制数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中信息表示的方法,从而对信息的数字化有所认识。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善于钻研,力争为计算机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内容

什么是二进制、十进制

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

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

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法

教学准备

计算机,投影,教案

教学过程

一、数制

(一)数制的概念

师:

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最早学习的数字与运算法则是什么?

生:

0、1、2——9的数字,法则是加法……

师:

对,我们最开始学习的就是十以内的加法,之后是两位数的加法,在两位数加法的学习中,老师是不是经常会说,要注意逢十进一?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别忘了进位。

像这样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记数的方法叫做进位记数制。

“进位记数制”简称为“数制”或“进制”。

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就是十进制了,那么,大家想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进制呢?

比如说,小时、分钟、秒之间是怎么换算的?

生:

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师:

那我们平时会不会说我做这件事情用了130分钟呢?

我们一般会说,我花了两个小时零10分钟,也就是说逢六十进一,这就是60进制。

由此也可以推断出,每一种数制的进位都遵循一个规则,那就是——逢N进1。

由此可以总结数制的概念就是:

数制是用一组固定的数字和一套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目的方法。

(二)数制特点

1、使用一组固定的数字表示数值的大小;

如:

十进制的表示数字是0、1、2、3、4、5、6、7、8、9。

2、统一的规则:

逢N进一;

如:

十进制逢十进一。

(三)数制的要素:

基数和位权。

这里的N叫做基数。

所谓“基数”就是指各种进位计数制中允许选用基本数码的个数,比如,十进制中用0——9来表示数值,一共有10个不同的字符,那么,10就是十进制的基数,表示逢十进一。

则二进制的基数为二。

什么是位权?

师:

下面我们再引入一个新概念——“位权”。

大家看一下这个十进制数215

215=2*102+1*101+5*100

2的数量级为百—102;1的数量级为十—101;

5的数量级为个—100

其中102、101、100为权,每一位数字乘以其相应的权就是该位数的数值。

每个数码所表示的数值等于该数码乘以一个与数码所在位置相关的常数,这个常数叫做位权。

其大小是以基数为底、数码所在位置的序号为指数的整数次幂。

这就叫做按权相加法。

也就是让每一位上的数字字符乘以它所代表的权。

二、为什么计算机都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

(计算机就其本身来说是一个电器设备,为了能够快速存储、处理、传递信息,其内部采用了大量的电子元件,在这些电子元件中,电路的通和断、电压高低,这两种状态最容易实现,也最稳定、也最容易实现对电路本身的控制。

我们将计算机所能表示这样的状态,用0,1来表示、即用二进制数表示计算机内部的所有运算和操作。

  二进制数运算非常简单,计算机很容易实现,所以计算机内部都用二进制编码进行数据的传送和计算。

三、数制转换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中采用的是二进制,但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时对数值的输入输出通常使用十进制,这就有一个十进制向二进制转换或由二进制向十进制转换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必须把输入的十进制数转换成计算机所能接受的二进制数;计算机在运行结束后,再把二进制数转换为人们所习惯的十进制数输出。

这种将数由一种数制转换成另一种数制称为数制间的转换。

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讲解一下。

1、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把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就是用“按权相加法”,把二进制数首先写成加权系数展开式,然后按十进制加法规则求和。

例:

把二进制数110.11转换成十进制数。

(1011.11)2=1*23+1*21+1*20+1*2-1+1*2-2

2、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大家看一下前面我们讲的按权相加法中,权的值在小数点左边和小数点右边是不一样的。

所以,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时,整数和小数的转换方法也不同,一般我们先把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转换后,再加以合并。

我们先来讲一下转换的方法,再结合实例来看一下。

(1)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采用"除2取余,逆排序"法。

具体做法是:

用2去除十进制整数,可以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再用2去除商,又会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如此进行,直到商为零时为止,然后把所有余数按逆序排列,也就是把先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低位有效位,后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高位有效位,依次排列起来。

这就是所谓“除2取余,逆序排列”。

例:

将一个十进制数25转换为二进制数。

25

2

得到:

0

(25)10=(11001)2

 

(2)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进制小数

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小数采用“乘2取整,顺排序”法。

具体做法是:

用2乘十进制小数,可以得到积,将积的整数部分取出,再用2乘余下的小数部分,又得到一个积,再将积的整数部分取出,如此进行,直到积中的小数部分为零,或者达到所要求的精度为止。

然后把取出的整数部分按顺序排列起来,先取的整数作为二进制小数的高位有效位,后取的整数作为低位有效位。

例:

将一个十进制数0.375转换为二进制数。

*2

得到:

(0.375)10=(0.011)2

例将一个十进制数35.375转换为二进制数。

最后得到转换结果:

(35.375)10=(100011.011)2

大家要好好记住这一点,整数部分是将所得的余数逆序排列,而小数部分则要将所提出来的积的整数按顺序排列。

好了,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了,下面,我们来就这些内容做一些练习,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了。

(3)练习7分钟

1、(1010101.1011)2=()10

解:

(1010101.1011)2=26+24+22+20+2-1+2-3+2-4

2、(105.625)10=()2

(4)、计算机可以帮你转换数制:

“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查看”→“科学型”

四、课堂小结

在中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二进制和数制转换是一个非常基础、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都能记住计算机中所有的的信息是用二进制表示的,并且会将二进制和十进制熟练地转换过来。

(五)作业

1、将下列数字用按权相加法展开

(568.3)10=5×102+6×101+8×100+3×10-1

(101.1)2=1×22+0×21+1×20+1×2-1

2、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01.1)2=1×22+0×21+1×20+1×2-1=(5.5)10

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数

(173.8125)10=(10101101.1101)2

课题名称:

物质的分类

(1)

1、教学时间:

45分钟

2、授课人数:

60人

3、课时:

1课时

4、课型:

新授课

5、授课班级:

高中一年级3班

6、课题出处:

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

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

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

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

趣,并培养学生成功的喜悦。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1、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

2、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

第一步: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

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

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第二步:

授新课—物质的分类以及分类方法(30分钟)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

[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

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

SO2、CaO酸:

HCl、H2SO3碱:

KOH盐:

Na2SO4)

(固体:

CaO、KOH、Na2SO4气体:

HCl、SO2液体:

H2SO3)

[讲]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

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讲]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板书]1.交叉分类法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讲]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板书]2、树状分类法

[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投影]

[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

(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小结]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过]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

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

请大家阅读课本P25最后一段。

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板书]二、分散系(dispersionsystem)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分散系:

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和分散剂:

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讲]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的溶剂是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

并举例。

[投影]

[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讲]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的,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重要,水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在分散体系中,分散相的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体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的特性。

第三步:

学生练习(3分钟)

[练习]下列物质中:

①Na2SO4②Ba(OH)2③NaHCO3④NaBr⑤Fe3O4⑥H2O⑦HNO3⑧AgNO3⑨H2SO4中,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

第四步:

课堂小结(5分钟)

[讲]:

化学物质的分类方式分为两种,交叉分类法以及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的优点是可以全面的把物质所属的类别表现出来。

树状分类法则是可以更好的表现从属关系。

分散系就是一种“大环境”这个大环境中含有两个小体系,一个是分散剂,另一个是分散质。

分散剂中含有分散质,这样理解可以较为清楚的分清这三个概念的关系。

第五步:

布置课外作业(2分钟)

课本P291,2,5题

《日知录》三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书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2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设疑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一名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这话谁说的?

(梁启超)出自哪?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清末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将顾炎武这段话,归纳成八个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认为,朝代的更替是君与臣统治阶层的事,国对他们而言,代表着君臣权力与地位,以及对财富分配的规则。

保天下,保的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权力,以及民族文化伦理的延续,那是民族中每一个布衣匹夫的权力和责任。

《日知录》是顾炎武从青年时代开始积累资料,花了30多年心血完成的读书笔记。

集中反映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作品,去领略其中的真味。

二、顾炎武及《日知录》的相关介绍:

顾炎武自题《日知录》曰:

“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

其有不合,时复改定。

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

积三十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

”(所谓子夏之言,即《论语•子张》中子夏的一句话: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顾炎武(1613—1682),昆山(今属江苏)人。

初名绛,清兵破南京,更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

早年参加复社,清兵南下时,积极参加抗清斗争。

明亡后,曾游历山东、河北、山西诸边塞,考察山川形势。

晚年定居华阴,卒于曲沃。

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

三、研习

无稽(jī)之言剿(chāo)袭奸佞(nìng)庶(shù)民命途多舛(chuǎn)菑(zī)畲(shē)装潢(huáng)潦(lǎo)水襟裾(jū)摭(zhí)谈

(一)第一则“文须有益于天下”

1、朗读、疏通文意。

2、分析内容:

①如果划分层次,可划分为几层?

(有益之文、无益之文)有益之文:

明道、纪政事、察民隐、乐道人之善无益之文:

“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

②小结:

先从正面立论,一口气说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之间”的四个理由。

后从反面申述,对无益之文,也从四个方面列举其弊端。

(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③参考译文: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

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好处啊。

如果涉及那些怪异、斗狠、悖乱、鬼神之事,写无从查考的话,抄袭别人的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像这样,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祸害啊。

(二)第二则“著书之难”

1、朗读、了解大意。

2、分析内容:

①为什么说“著书之难”?

如何理解“后人”“成书太易”?

“难”是高标准严要求著书难在自成一家之言

③你认为提倡的著书原则是什么?

可以用文中语句回答。

④小结:

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书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

⑤参考译文:

子书除《孟子》《荀子》以外,像《老子》《庄子》《管子》《商君书》《申子》《韩非子》,都自成一家之言。

至于《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体系了,所以选取诸子的言论,汇集成书,这是子书的一大变化啊。

今人的作品,(观点)一一都出于自己之手,必然不是很多,大抵是像《吕氏春秋》《淮南子》之类(汇编而成)的。

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吧?

宋朝人的著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用一生精力完成的,才成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书。

然而这些书中小的差错和遗漏,还是不能避免。

像后人的书,越多错漏就越多,(著述)越快就越不能流传。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

第二课时

(三)第三则“文人之多”

1、朗读、疏通文意。

2、分析内容:

①研读“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

”并体会其情感。

假“文人”多,正是要揭示真“文人”少

②小结:

这则文字,引用古人论述,核以当时社会风气,对唐宋以下文人泛滥,世风浮华表示了极大的忧虑,融入了他对于立身处世的深沉思考,总归于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

(当时文人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要端正创作态度)

《文人之多》内容探究

真正文人:

识经术,通古今

韩愈诗:

经训乃菑畲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经训是学问根本,博古通今是治学基石)

刘挚训:

以器识为先(重器量见识,轻文采华章)

扬雄、黄庭坚:

仅赏其文辞,则助长华而不实的风气

陆文裕所记言:

刘健重义理、典故,轻诗歌创作

欧阳修语:

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对政事的关心,要经世致用)

③参考译文:

唐、宋以后,文人何其多啊!

固然有不懂经学,不通古今,而自以为是文人的啊。

韩愈《符读书城南》有诗句说:

“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

雨水横流无根源,早晨满地夕已尽。

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衣襟。

行事立身陷不义,何能希望多名誉。

”而宋朝的刘挚训诫子孙,常说:

“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了‘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的地方了。

”如此来看以“文人”身分在世上出名,哪里值得称道呢!

这就是扬雄所说的“拾取我的文辞而不研究我的义理”啊。

黄庭坚说:

“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是用文章提拔奖掖后学,所以华而不实。

”本朝嘉靖年间以来,也有这样的风气。

而陆深记载的刘健告诫庶吉士们的话,李梦阳对此大为不平。

《宋史》说,欧阳修与学人晤谈,不曾涉及文章,只是谈吏政,认为文章只能滋润身心,政事可以惠及百姓。

(四)总结:

课文节选的《日知录》三则,并见于该书卷十九,集中体现了他关于作文、著述及立身处世的观点,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一以贯之”的经世致用思想。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三则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益之文(正面立论)(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无益之文(反面申述)

第二则“著书之难”

“后人”“成书太易”

(著书贵在独创)

著书原则

第三则“文人之多”

假“文人”多,真“文人”少

(思想观念出问题——要端正创作态度)

忧虑(唐宋以下)文人泛滥,世风浮华

7、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外、席、吃、井、村、远、时、亲、放、士”10个生字,会写“井、是、村、吃”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准确地用量词填空。

4、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5、能流利正确地读对话。

6、能用我觉得说一句完整的的话。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外、席、吃、井、村、远、时、亲、放、士”10个生字,会写“井、是、村、吃”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准确地用量词填空。

三、教学难点

1、认识“外、席、吃、井、村、远、时、亲、放、士”10个生字,会写“井、是、村、吃”4个生字。

2、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3、能用我觉得说一句完整的的话。

四、教(学)具:

课本和课件

五、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外、席、吃、井、村、远、时、亲、放、士”10个生字,会写“吃、井”2个生字。

2、正确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1、2句。

4、完成课后选字填空。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毛主席是什么人吗?

(教师简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2、展示:

出示毛主席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毛主席的课文

3、板书课题:

7、吃水不忘挖井人,齐读课题。

4、认识生字“吃、井”,并指导书写吃、井。

吃:

左右结构,口字旁,口字旁的大部分写在左上格。

撇的起笔在竖中线右侧。

“横折弯钩”在横中线上起笔,折笔沿着竖中线写。

井:

出示水井的图片,认识井,指导书写井。

5、再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质疑:

(1)“挖井人”是谁?

“吃水人”是谁?

(2)为什么要挖井?

二、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看看课文有几句话?

(课文有五句话)2、出示词语:

村子、村口、乡亲、亲人、叫声、叫好、主人、主席、草席、瑞金、沙洲坝、江西、领导、革命、战士、战友。

(1)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3、出示生字:

外、席、吃、井、村、远、时、亲、放、士

(1)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4)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交流识字方法。

加一加:

外、村、远、时、放

组词:

主席、乡亲、战士

四、再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