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帅府小志愿者讲解词课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0633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氏帅府小志愿者讲解词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张氏帅府小志愿者讲解词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张氏帅府小志愿者讲解词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张氏帅府小志愿者讲解词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张氏帅府小志愿者讲解词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氏帅府小志愿者讲解词课件.docx

《张氏帅府小志愿者讲解词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氏帅府小志愿者讲解词课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氏帅府小志愿者讲解词课件.docx

张氏帅府小志愿者讲解词课件

张氏帅府博物馆小志愿者讲解词

第一部分

第一展厅:

模拟沙盘

这里就是张氏帅府的模拟沙盘。

张氏帅府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上世纪初北洋政府国家元首、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和他的长子伟大爱国者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

帅府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

帅府是由中院、东院、西院和院外几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构成。

中院是1914—1916年由张作霖修建的具有传统式风格的三进四合院,是张氏帅府的早期公馆。

东院由小青楼、大青楼、帅府花园构成的。

小青楼是1918年张作霖为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所修建的,在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后,抬进小青楼一楼会客厅内,并在这里去世,只有54岁。

大青楼是1922年建成的仿罗马式青砖结构大楼,楼高22.45米,是当时奉天城内最高的建筑之一。

西院是1928年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主持修建的办公场所,共有6栋,据现有历史照片显示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已基本建好,但张学良并没在此办公和居住过。

在帅府的东院外有一座日式的二层小楼,这就是赵四小姐楼,1929年至1931年间赵四小姐在此居住过。

在此楼前面的就是1930年修建的张家的私家银行,边业银行。

它当时是东北最大的一家银行之一,不仅拥有储蓄权,还拥有发行权。

在边业银行前边的这座小楼是1925年修建的,是帅府的办事处,又称为帅府舞厅,当时很多重大的舞会都是在这里举办的。

张氏帅府博物馆小志愿者讲解词

第二部分

三进四合院

一进院东厢内帐房

我们大家现在来到的这个院落就是三进四合院的一进院,是帅府工作人员办公及休息的场所,东厢房是内帐房,专门掌握帅府的一切开支,内账房由主事、管饰、钱房、九式先生等人组成,他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一进院西厢承启处

内设文武承启官,负责帅府的接待和通禀工作,当年来帅府公干的人员都要经过承启处的通禀才能受到张作霖的召见。

承启官又分为文承启和武承启。

我们迎面看到的正是武承启在引领一位东北军军官去见大帅的场景。

一进院垂花仪门

在我的身后有一个屏门,这就是著名的垂花仪门,也是张作霖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

平时紧闭有卫兵把守,当有重要客人和中外使节来访时,张作霖出迎携客人进入二进院,而平时帅府内的工作人员和家眷等都要从回廊两侧绕行进入二进院。

今天来帅府参观的都是我们的客人,请大家随我通过仪门直接进入二进院。

二进院东、西厢房

大家现在所在的这个院落就是二进院。

这里是张作霖早年居住、办公的地方,是三进四合院的核心部分。

东厢房是秘书长的办公室及内收发室,内收发室是专门处理一些机密文件的,西厢房是一般秘书工作的地方,正房分别是张作霖的卧室、办公室、会客室、及书房。

在我们前面的门楼上有一块额匾,上面写了“望重长城”四个大字,这是一些乡绅送给张作霖的,意思是说张作霖的威望重于长城。

二进院正房复原陈列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二进院正房,是张作霖1916年到1922年工作及生活的重要场所。

这间就是张作霖当年的办公室。

办公桌前张作霖的塑像是我们请天津泥人张制作室,依照大帅当年的照片特制的。

最里面一间是张作霖的卧室,也是他小憩的地方。

我们迎面看到的这幅其自撰行书“智深须有忍,将勇贵能谋”,正是张作霖走上他人生第一个权力高峰后的内心读白。

现悬挂在张作霖办公室的行书条幅“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之口,正是张作霖这一人生的写照。

这间宽敞明亮,气势恢宏的房间是张作霖当年的议事厅。

最后一个房间是张作霖的书房,张作霖出身贫寒,读书很少。

但从他启用文人,对待文化的态度上可以印证张作霖喜欢文化,重视文化。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扩建东北讲武堂和创办东北大学。

三进院西厢、正房、东厢简介

穿过二进院正房的中厅,我们就来到了三进院。

这里是张作霖几位夫人居住的地方。

正房分别是张作霖的二夫人和三夫人的居室,东厢房是四夫人居室,我国海军参谋长张学思将军出生后就曾在这里生活。

三进院西厢房是1916至1922年间张学良、于凤至夫妇及其子女居住的地方。

 

张氏帅府博物馆小志愿者讲解词

第三部分

大青楼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大楼叫大青楼。

它始建于1918年,建成于1922年,是仿罗马式建筑,因为采用青砖建成称为大青楼。

大青楼总建筑面积是2460平方米,共有地上3层,地下1层,整座楼高22.45米,与沈阳故宫凤凰楼一样,成为当时奉天城的最高点之一。

东北政务委员会办公室:

这里就是东北政务委员会办公室,原张作霖时代的第一会客厅。

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初期的成员为13名,张学良是主席。

东北政务委员会作为东北地区的最高政治、军事决策机关。

老虎厅: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房间就是赫赫有名的老虎厅。

它原是张作霖时代的第二会客厅,因当年曾摆放过两只东北虎标本而得名。

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在老虎厅将父亲时代的老臣杨宇霆和常荫槐处决,史称“杨常事件”。

宴会厅:

这里就是宴会厅,它是张家聚餐和宴请重要客人的地方。

值得说明的是宴会厅这幅《秋收图》堪称是所保留下来的大青楼内最大、最精彩的一幅壁画,在长3米,宽1米的画面上,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东北农村秋收的繁荣景象,是不可多得的绘画珍品。

木枋后的这两只烟塌,是张作霖用来招待客人吸食鸦片的,在奉系军阀统治期间,上层人士吸食鸦片十分盛行。

张作霖办公室:

这间是张作霖的办公室。

1922年,大青楼建成后,张作霖把办公场所由二进院迁至大青楼。

张作霖卧室:

这间是张作霖的卧室,墙上的这幅照片是张作霖的五位夫人。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张作霖时代宣告彻底结束。

从此,张学良子承父业主政东北,大青楼也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接下来请大家到二楼参观。

张学良与于凤至起居室:

这间就是张学良与于凤至夫妇1928年——1931年生活起居的场所。

这枚小小银元与杨常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下决心铲除杨常前,张学良曾与于凤至在卧室里用抛掷银元的方法来占卜杨常的生死。

占卜结果最终促使张学良枪杀杨常于老虎厅。

张学良办公室:

这里是张学良1928年——1931年的办公室。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年轻的他励精图治、全身心地投入到东北政治、经济、军事建设之中。

为此,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并在《奉天公报》上长时间登载。

这是张学良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后的办公照。

张学良与于凤至卧室: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第一位夫人。

1898年生于吉林省梨树县。

其父是梨树县有名的富商于文斗。

1915年秋,张学良、于凤至二人奉父命完婚。

于凤至与张学良共生有一女三男,其中闾琪幼年夭折。

这是闾瑛、闾珣、闾玗的合影。

 

张氏帅府博物馆小志愿者讲解词

第四部分

小青楼

我们看到的面前这幢位于帅府花园中心、中西合璧式的二层小楼就是小青楼。

它是1918年张作霖为其最庞爱的五夫人寿氏修建的。

一楼是五夫人的会客室和卧室,一楼西屋是当年的会客厅,在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后抬进此楼一楼会客厅内,并谢世于此。

东屋是五夫人的卧室,当时日本人为探听张作霖的生死,派驻奉总领事林久治郎夫人以看望五夫人的名义来探听虚实,五夫人身穿红色衣服象平常一样接待了领事夫人。

这样避免了日本人乘虚而入挑起战端,为张学良返回帅府主持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赵四小姐楼

在帅府东院外有一座赭红色的二层日式小楼,因1929年至1931年赵四小姐在此居住,而得名“赵四小姐楼”,又名“赵一荻故居”。

赵四名绮霞,字一荻,在家中她排行老四,家人习惯地称她“赵四小姐”。

她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赵庆华,在北洋政府时期官至交通部次长。

赵四小姐从小在天津长大,曾就读天津著名教会学校—中西女校,接受西方教育.

1926年赵四小姐同张学良将军在天津蔡公馆的一场舞会上相识,此后,在不顾家人的反对下随张学良来到奉天,在北陵别墅居住。

聪明贤慧,心胸宽阔的于凤至感念赵四对张学良的一片真情,所以决定买下这栋小楼,并且亲自督工设计,送给赵四小姐。

他和张将军唯一的儿子张闾琳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

赵四小姐楼占地547平方米,建筑面积428平方米,一楼有门厅、琴房、舞厅、衣帽间、外厅。

二楼有会客厅兼书房、卧室、佣人房、卫生间。

赵四小姐楼装饰豪华,这里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描金彩绘,又有欧式雕塑廊柱,是中西艺术的完美结合。

张氏帅府博物馆小志愿者讲解词

第五部分

备注:

本部分讲解词需要家长在家里带领孩子自行学习,并能了解其意思,知道相关历史名称及经过!

附加内容:

三进院《百年张学良业绩展》

第一部分关东骄子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190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

这个在马车上诞生的小男孩就是后来数次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张学良!

儿时的张学良活泼好动,这个玉手球就是他幼年时最喜欢的玩具。

张学良的父亲是北洋军阀末代国家元首、赫赫有名的“东北王”张作霖。

这是张学良与生母赵氏的合影,可以看出,他昂首挺胸,自幼就表现出不凡的气质。

这是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1915年,张学良遵从父命与年长自己3岁的于凤至正式结婚,并育有一女三子共四个孩子。

张学良自幼天资聪颖,作为长子,张作霖对他宠爱有加,寄予无限厚望,遍请名师为其启蒙讲授《四书》、《五经》及英文、法文,使张学良深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双重熏陶。

这两位就是张学良的国文老师,关东名流白永贞、著名金石史志学家金梁。

1915年,张学良参加了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张学良在此结识了普赖德、端纳、阎宝航、余日章等友人。

1915年,刚刚步入社会的张学良就参加了反对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运动。

少年张学良以一个“爱国狂”的姿态步入了社会。

请看版文:

“我做梦也没想到当军人,我希望学医,成为救人的医生,结果倒成了杀人的军人”。

1919年,原本立志从医的张学良遵从父命,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在这里他结识了战术教官郭松龄。

郭松龄是一位具有极强的民主主义思想,张学良将其视为良师益友。

1920年,张学良以优异的成绩从讲武堂毕业,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此后,张学良追随其父张作霖南征北战,先后参加了两次直奉大战,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

长期的内战征伐,使张学良目睹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生灵涂炭、民间生活苦难深重的惨景,产生了强烈的“息兵罢战”思想。

这是张学良、于凤至夫妇在北京顺承王府“护国佑民”影壁前的合影。

北伐战争开始后,张学良追随父亲对抗北伐。

在北伐军的强大攻势下,奉军节节败退,张学良劝父亲张作霖“息争罢战”。

1928年5月9日,张作霖在张学良的极力劝说下,发出息争“佳电”,退守关外。

这是奉军由京汉线撤退的情景。

由于张作霖在返奉途中被炸身亡,年未而立的张学良子承父业,主政东北。

请看下一个部分。

第二部分主政东北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退守关外的张作霖。

这就是当时的炸车现场。

6月17日,张学良乔装改扮成一名伙夫,从滦州返回奉天后于21日正式对外公布张作霖逝世的消息。

为父发丧后,年仅28岁的张学良被推举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从此开始了他主政东北的政治生涯。

1928年12月29日,东三省在同一天换下了象征张作霖时代的五色旗,升起了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这是奉天、吉林、黑龙江易帜的情形。

这里复原的是张学良在奉天宣誓就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的场景,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长达16年的军阀混战和长期分崩离析的局面彻底结束,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受命于危难之时的张学良面对内忧外侮、国难家仇,时刻不忘经济建设,发出了“急起直追”的呐喊,亲自主持倡导了“东北新建设”,他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东北的夹缝与抗衡中,整军经武、振兴实业,开垦农业、修筑铁路、建筑港口,极大地推进了东北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东北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十个第一。

张学良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实业,振兴民族经济,形成了自建铁路、自建煤矿和重工业工厂为基础的独立的工业体系。

当时,东北有一批民族产业居全国之首,这是中国第一家机器陶瓷制造工业企业——肇新窑业公司。

这是由辽宁迫击炮厂生产制造出来的国第一台载重汽车——民生牌汽车。

奉天纺纱厂是东北地区最早、最大的具有现代工业意义的民族棉纺企业,1931年1月,该厂产品获国民政府工商部国货展览会金质奖章。

这是张学良主持修建的葫芦岛港筑港开工典礼时的盛况。

张学良通过多年的实践,深刻体会到“建设第一需要人才”,为此,他出资扩建了东北大学,不惜重金招聘名流学者,实行专家治校,还亲自担任东北大学第三任校长。

同时他还捐资修建了许多中小学,形成了完备的教育体系,这就是张学良资助建立的同泽男中、同泽女中和海城同泽中学。

张学良本人十分喜爱体育,他倡导体育教育,主张“健身强国,抵御外侮”。

由他出资修建的汉卿体育场,是国内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

这位就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1932年,张学良资助刘长春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成为中国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始。

正当张学良意欲大展宏图,努力建设东北之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政府派和以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北平国民政府派挑起了新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爆发后,拥兵关外的张学良成为各方极力拉拢的对象。

1930年9月18日,不忍同胞再遭罹难的张学良发表拥护中央、呼吁和平的“巧电”,明确表示支持南京国民政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从而避免了国家再次卷入内战的漩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军一夜之间占领了沈阳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东北大好河山全部沦丧、三千万东北同胞落入日寇的铁蹄下。

这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给东北军的电文,电文中要求“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这是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相继沦陷的情景。

1933年2月,日军进犯热河,张学良率东北军将领发表通电誓死保卫热河。

热河抗战由于守将汤玉麟临阵脱逃,动摇军心,加上南京政府并未给予有效的支持,热河很快失陷。

热河失陷后,全国舆论大哗,一致谴责张学良为“不抵抗将军”。

张学良代蒋受过引咎辞职。

辞职后,张学良以极大的毅力戒除了毒瘾,带着家人前往欧洲,寻求救国之路。

请看下一部分:

兵谏救国。

第三部分兵谏救国

1934年3月1日,张学良接受蒋介石任命,就职豫鄂皖“剿总”副司令。

此时,张学良积极追随蒋介石,坚决执行“先安内后攘外”政策。

1935年10月,蒋介石宣布在西安成立“西北剿总”,张学良任命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

从此张学良与他的东北军被蒋介石推向“剿共”的最前沿。

这是亲任西北“剿总”总司令的蒋介石与受命为代总司令职的张学良合影。

初到西安的张学良对此次“围剿”充满信心,却不料东北军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在劳山、直罗镇等战役中惨遭失败,不仅两个师一个团被歼,而且蒋介石又拒绝给死亡将士抚恤。

这极大地打击了张学良,眼见复土无望的张学良思想产生了极大波动,逐渐产生了“联共”抗日的思想,为寻求解决之道,张学良秘密只身前往上海,会见了东北爱国人士李杜和杜重远,希望通过他们同中共取得联系。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和周恩来在肤施天主教堂正式会面,双方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同时张学良提出联蒋抗日的主张,得到中共的理解和赞同。

面对日寇的大举进攻,蒋介石仍然顽固地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而张学良、杨虎城所部在剿共行动中的不做为,逼的蒋介石多次飞抵西安督师“剿共”。

这时的张学良为劝蒋抗日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6年10月,张学良借在洛阳为蒋介石祝寿之机,劝蒋抗日,却遭到了蒋介石的严辞拒绝。

同年12月,张学良又亲自到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苦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样遭蒋严辞拒绝。

1936年12月7日,张学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再次赴临潼晋见蒋介石,声泪俱下痛陈“剿共”利害。

蒋介石始终不为所动。

在多次劝谏、苦谏乃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基于爱国主义义愤,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以及南京方面代表宋子文、宋美龄也飞抵西安。

经过张杨、中共和宋氏兄妹的三方会谈,在蒋介石答应以他领袖的人格担保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后,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决定亲自送蒋回南京,并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这是他临上飞机前给东北军各军长的手谕:

“弟离陕之际,万一发生事故,切望诸兄听从虎臣、孝侯指挥,以杨虎臣代理余之职。

”果然,到达南京后,背信弃义的蒋介石马上组织军事法庭判处张学良十年徒刑,交军委会严加管束。

张学良从此失去人身自由。

请看下一部分:

幽禁岁月。

第四部分幽禁岁月

这是张学良将军被幽禁时辗转流迁的路线图。

从南京-奉化-黄山-萍乡-郴州-沅陵-修文-贵阳-开阳-桐梓-重庆,最后到达台湾的新竹井上温泉,共经历了12个地点、7个省市,辗转了大半个中国。

这是张学良在凤凰寺送子殿壁上的题诗:

“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惟有春风今又还。

”当时正值全国抗日怒潮风起云涌,张学良将军作为一名爱国将领,不能参加抗日,心里无限感慨,因此写下“雪仇”和此诗,以此抒发自己不能抗日的悲愤心情。

1946年11月,张学良被转移到台湾新竹井上温泉,开始了在台湾的幽居生活,山中的幽居生活虽艰苦却也丰富,种菜、写日记、研读明史、听收音机等。

1959年,蒋介石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

在台湾幽居的漫长岁月里,张学良在宋美龄的指引下皈依基督,并同张大千、张群、王新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经常组织聚会,被外界称为“三张一王转转会”。

1964年,张学良征得于凤至的同意后,与于凤至正式离婚,同陪伴他度过幽禁岁月的赵一荻女士正式结婚。

1975年,蒋介石在台北病逝,张学良私挽一联:

“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张学良与蒋介石几十年的恩恩怨怨尽在不言中。

1990年6月1日,由国民党元老张群先生发起的张学良将军九秩华诞寿宴在台北圆山饭店隆重举行,这是张学良夫妇在祝寿会上的留影。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将军第一次飞离台湾前往美国探亲访友。

张学良在美期间接受了“美国之音”的采访,再次表达了他的和平统一思想,他说:

“我衷心希望两岸能够和平统一,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并明确表示“假如双方敌对的问题没有了,我就可以回家乡。

1994年张学良、赵一荻正式定居夏威夷。

这是他们的寓所——夏威夷希尔顿公寓。

这是2000年5月,张学良旧居陈列馆等多家单位前往夏威夷举办“庆祝张学良将军百岁华诞祝寿活动”的情景。

2001年10月15日,走过了人生风雨百年的张学良将军在夏威夷磕然长世。

这是将军的长眠地——夏威夷神殿谷。

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

“复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亦必复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