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不住的钢铁洪流二战参战各国著名坦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339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挡不住的钢铁洪流二战参战各国著名坦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挡不住的钢铁洪流二战参战各国著名坦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挡不住的钢铁洪流二战参战各国著名坦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挡不住的钢铁洪流二战参战各国著名坦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挡不住的钢铁洪流二战参战各国著名坦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挡不住的钢铁洪流二战参战各国著名坦克.docx

《挡不住的钢铁洪流二战参战各国著名坦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挡不住的钢铁洪流二战参战各国著名坦克.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挡不住的钢铁洪流二战参战各国著名坦克.docx

挡不住的钢铁洪流二战参战各国著名坦克

挡不住的钢铁洪流,二战参战各国著名坦克

1.德国坦克

一战结束以后,德军被禁止拥有坦克,然而魏玛时代的德国国防军却暗地里同苏联合作,着手研制自己的坦克。

二十年代末,德国专家到苏联喀山的试验基地秘密测试了英国劳埃德4型坦克,并购买两辆回国,这就是后来德国Pz1型坦克的原型。

1931年,古德里安出任国防军摩托运输部队总监,开始大力发展坦克。

他设想的德军装甲部队,将拥有两种坦克,一种是装备反坦克炮的中型坦克实现突破,一种是装备大口径压制火炮的中型坦克提供炮火支援,这其实就是后来的Pz3型和4型坦克。

但是当时的德国军火工业没有设计制造先进坦克的经验,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还不能指望外援,只能白手起家。

德军急切需要坦克训练装备部队,因此只好因陋就简、降格以求了。

1932年,德军军械署提出一种轻型坦克的设计要求,最后奔驰的车体和克虏伯的底盘分别中标,组合起来就成了“装甲战车1型”坦克(PanzerkampfwagonI),简称Pz1型。

Pz1型坦克

Pz1型坦克重5.5吨,乘员两人,装甲厚度6-13毫米,这个厚度勉强可以抵挡轻武器射击。

武器是两挺MG13机关枪。

引擎是一台克虏伯MG305汽油发动机,功率60马力。

Pz1型坦克高仅1.72米,还不及一人高。

跟同时期的欧洲其它国家的现役坦克相比,这款坦克简直象个玩具,然而德国国防军却毫不嫌弃,大量订购,而最初的德军装甲部队就是在这些微型坦克里磨炼技术的。

Pz1型坦克从1934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39年停产,一共生产了1,500辆。

不过德军军械署也清楚Pz1型坦克的诸多缺点,1934年提出了Pz2型坦克的性能要求,克虏伯的设计中标,次年开始批量生产。

Pz2型坦克的乘员增加到3人,重量增加到9吨,正面装甲厚度15毫米,后来增加到35毫米,武器是一门2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机枪,并排装在炮塔上。

20毫米机关炮射速每分钟280发,使用穿甲弹时500米的距离上能够击穿10毫米的装甲,勉强具备了攻击轻型坦克的能力。

德军统帅部下令大批生产,到1942年停产时,共生产了1,800辆Pz2型坦克

Pz2型坦克

1937年,西班牙内战爆发,nacui德国派遣陆空军支援弗朗哥政权,空军便是著名的“秃鹰军团”,而陆军包括“第88坦克营”,总共有200辆Pz1型和2型坦克,指挥官是冯托马少校(WilhelmRittervonThoma),此人后来成为隆美尔手下的一员悍将。

88坦克营的任务主要是训练弗朗哥军队,并没有参战的任务,但不甘寂寞的冯托马还是争取到不少实战机会。

德国坦克部队在西班牙收获颇丰,发展出反坦克炮和坦克协同歼敌的“剑与盾战术”,并首次使用88毫米高射炮攻击坦克,效果惊人地理想。

注意坊间不少战史作品以讹传讹,说隆美尔1940年在西线首次用88高炮打坦克。

西班牙内战中苏联支援了共和军数百辆坦克,苏德坦克首次同场竞技,而苏联T-26坦克让德国人大吃一惊。

T-26是和德国Pz2型同一级别的轻型坦克,重9吨,正面装甲也是15毫米,但装备一门45毫米L/46(指炮管长度是口径的46倍)加农炮,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38毫米装甲,这样猛烈的火力德国坦克直到1940年以后才赶超。

事实上三十年代末期,苏军已经装备了比T-26更先进的BT系列快速坦克和T-28中型坦克,著名的T-34和KV坦克原型正在测试,可以说苏联坦克的研发已经远远领先德国。

西班牙共和军并不懂得怎样有效使用坦克,因此大批T-26坦克被弗朗哥的北非部队缴获,冯托马最后用苏联坦克组建了4个连。

1939年,冯托马回国述职,在报告中称Pz1、2型坦克为“沙丁鱼罐头”,认为它们根本不适合现代的坦克战。

然而德军军械署置若罔闻,依然大量生产装备这两款轻型坦克

Pz3型坦克

古德里安心目中的两款主战坦克终于在1937年定型生产。

Pz3型坦克将充当德军装甲部队的突击箭头,因此必须具备较好的防护、反坦克火力、和优异的机动性。

德军军械署的性能要求是重量不超过24吨,最高时速达到35公里,结果奔驰的设计中标。

Pz3型坦克高2.5米,重量22吨,正面装甲先是15毫米,很快改为30毫米,西线战役爆发前再加厚到50毫米。

Pz3型使用扭杆悬挂系统,梅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300马力,公路时速最高可达40公里。

Pz3型坦克直到苏德战争初期都是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1943年停产时共有6,100辆出厂。

古德里安要求Pz3型坦克装备50毫米反坦克炮,但军械署则认为KwK36型37毫米L/45加农炮是德军制式反坦克炮,数量充裕,补给方便,应该采用。

最后的折衷方案是先采用37毫米炮,但将炮塔设计的宽敞一些,为将来换装50毫米炮留有余地。

1940年西线战役以后,希特勒下令给Pz3型坦克换装50毫米长身管火炮,军械署再次自作主张,没有按要求装60倍身管炮,而是装了一门43倍身管炮。

次年希特勒生日庆典上,他检阅坦克部队时发现Pz3型坦克炮管不够长,当场大发脾气,结果军械署急忙给所有的3型坦克紧急换装L/60加农炮。

装备50毫米L/60加农炮的Pz3型坦克

古德里安的装甲战构想中,Pz3型坦克将作为攻击箭头,一马当先击溃敌方的装甲部队,而它们身后的Pz4型坦克则提供炮火支援,摧毁敌方的步兵工事,因此Pz4型装备一门75毫米L/24低初速火炮,主要以高爆、破片弹攻击软目标。

Pz4型坦克几乎就是3型坦克放大一个尺寸,但炮塔设计硕大无比,这个特点使其日后能够不断提升火力,与时俱进。

Pz4型坦克重25吨,高2.7米,正面装甲到1940年已经加厚到50毫米,使用和3型坦克一样的悬挂系统和发动机,公路最高时速37公里。

Pz4型坦克是二战德国产量最高的坦克,总共有9,000余辆出厂。

Pz4型坦克

然而到战争爆发前夕,德军坦克不用说质量,就是数量也无法满足装甲集群战术的要求,这个窘境迫使德军到处搜罗能用的坦克填充部队。

1938年,德国吞并捷克,捷克的军工企业闻名欧洲,设计生产的几款轻型坦克相当不错,其中就包括CKD38t型。

38t型坦克全重10吨,高2.3米,装甲厚度25毫米,后来增加到50毫米,装备一门37毫米L/48加农炮,两挺机枪,六缸汽油发动机功率15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42公里。

38t坦克是轻型坦克,战斗效能近似Pz3型,但只有一半重,因此机动性很好。

不过38t的装甲是铆钉接合的,而不是焊接而成,中弹时铆钉会被震落,在坦克内部横飞,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这款坦克对德军来说无疑雪中送炭,波兰战役前有4个装甲师全部装备Pz38t。

后来38t坦克又参加了1940年西线战事,德国入侵苏联,北非战事。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隆美尔著名的第7装甲师有一半的坦克是38t,隆美尔就是用这些早已过时的武器连续击败装备精良的英军。

Pz38t坦克

1940年,德军装甲部队如同镰刀一样扫过西欧,击败法国,重创英国,从此德军“闪电战”闻名世界。

如果比较一下交战双方坦克的数量和质量,我们会看到德军创造了怎样的一个奇迹。

德军在西线总共投入2,439辆坦克,其中包括1型坦克523辆,2型坦克955辆,3型坦克349辆,4型坦克278辆,捷克38t坦克334辆。

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德军坦克是过时的微型和轻型坦克,即使是3型和4型主战坦克,在战斗效能上也跟英法装备的主战坦克差距明显。

下面我们来看看德军坦克在西线的对手。

2.英法坦克

1940年5月,英法荷比军队在西线一共集结了136个师,250万军队,数量上和德军相当。

但是在最重要的坦克方面,英法军队远胜德军,拥有4,000辆坦克,其中包括一批相当先进的中型坦克。

法军号称欧洲最强陆军,到开战前有现役坦克3,500辆,其中1,500辆部署在德法边境。

法国的3千多辆坦克里面,轻型坦克有2千多辆,主要型号是雷诺R-35和哈奇开斯H-35/39;中型坦克萨摩亚S-35有243辆,重型坦克夏尔B1有313辆

哈奇开斯H-39坦克(HotchkissH-39)是同德国Pz2型同级的轻型坦克,战斗全重12吨,正面装甲40毫米,装备一门37毫米L/33加农炮和一挺机枪,一台六缸汽油发动机功率12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36公里。

H-39坦克的装甲防护比德国2型坦克要好,37毫米炮的威力也大一些。

这款坦克法军装备了790辆。

雷诺R-35坦克(RenaultR-35)战斗全重10吨,正面装甲40毫米,装备一门37毫米短身管火炮和一挺机枪,一台雷诺四缸汽油发动机功率82马力,公路最高时速20公里。

R-35坦克跟德国Pz2型相比,装甲防护较好,火力就差一些,穿甲能力不如的后者的20毫米机关炮,而且动力不足,速度较慢,但对付德国1型坦克绰绰有余。

雷诺R-35是法军装备最多的坦克,战争爆发前夕共有1,035辆。

哈奇开斯H-39坦克

雷诺R-35坦克

索摩亚S-35坦克(SomuaS-35)在三十年代中期开始装备法军骑兵部队,这是当时设计最先进的坦克,炮塔和车体是钢铁铸造而成,具有优美的弧度,无线电对讲机是标准设备,这些独特设计影响了后来的美国谢尔曼和苏联T-34坦克。

S-35坦克战斗全重将近20吨,乘员3人,炮塔正面装甲厚度55毫米,车身装甲厚度40毫米,最薄弱的后部也有20毫米,防护效果相当不错。

S-35装备一门47毫米L/40加农炮,这是西线战场威力最大的坦克炮。

动力系统是一台八缸汽油发动机,功率19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40公里。

法军一共有超过400辆S-35坦克,但只有243辆装备部队,其余的都停在仓库里面。

S-35坦克跟德军的对手Pz3型相比,火力和防护都胜过一筹,只有动力稍逊。

夏尔B1坦克(CharB1)是二战初期罕见的重型坦克,这个级别的坦克在德军中根本没有对手。

夏尔B1坦克战斗全重32吨,乘员4人,装甲最厚达65毫米,武器装备是一门47毫米反坦克炮,装在炮塔上,另外还有一门75毫米短身管压制火炮,装在车身前方右侧。

动力系统是一台八缸汽油发动机,功率307马力,公路最高时速28公里。

法军一共装备了313辆这种坦克。

德军初次遇到夏尔B1坦克,只能用“震撼”一词来形容士兵的感受,因为德军制式的37毫米反坦克炮根本无法击穿这种坦克的装甲,唯一的机会是瞄准侧面的一个小通风罩,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夏尔B1坦克的机械性能不太稳定,经常抛锚,而且需要4名乘员高度协作才能充分发挥战斗力,法军当时非常缺乏这样训练有素的坦克手

A13巡弋坦克

西线英国远征军(BEF)装备有450辆坦克,比较突出的型号是A13巡弋坦克和A12“玛蒂尔德”步兵坦克(A12MatildaInfantryTank)。

A13巡弋坦克是一种轻型坦克,突出机动性能,战斗全重14吨,正面装甲厚14毫米,装备一门40毫米加农炮和一挺机枪,发动机功率34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达50公里。

A13巡弋坦克的战斗效能与德国Pz3型坦克相当,防护能力稍逊。

英国远征军共装备了250辆A13巡弋坦克。

A12“玛蒂尔德”步兵坦克A12“玛蒂尔德”步兵坦克是德军士兵的又一个噩梦。

所谓步兵坦克,其实是为步兵进攻提供移动火力支援的坦克,特点是装甲极厚,行动缓慢。

玛蒂尔德坦克战斗全重27吨,正面装甲厚达78毫米,装备一门40毫米加农炮和一挺机枪,动力系统是两台六缸汽油发动机,总功率19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24公里,英国远征军总共装备了75辆。

玛蒂尔德坦克的机械性能要优于法国的夏尔B1,因此在后来的北非战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40年西线战场上,以及1942年的北非战场上,德军面对玛蒂尔德坦克的攻击,只能调88毫米高炮来对付。

英法拥有如此强大的装甲力量,依然在西线战役中一败涂地,这就只能从装甲部队的组织和战术上找原因了。

法军有7个装甲师,总共装备1,300辆坦克,另外还有25个独立坦克营,分散配属给各个步兵部队。

法军坦克是步兵的奴仆,是步兵战术的组成部分,坦克部队除了提供一线火力支援,基本上没有单独的机动战术训练。

法军坦克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分散部署在漫长的法德和法比边境,因此在德军装甲部队的突击点上通常只有几十辆隶属不同作战单位的坦克进行微弱抵抗。

战役期间绝大部分的法军坦克部队未发一炮就成了俘虏。

英军坦克部队的表现稍微好一些,但数量有限,根本支撑不住千疮百孔的防线。

3.苏联坦克

虽然苏联坦克起步不算太早,但进展神速,到三十年代已经在坦克研发和装甲战理念方面领先世界,这应该归功于时任苏军总参谋长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图哈切夫斯基的“纵深攻击”理论,提倡以装甲集群为核心的混成大兵团高速切入敌军防线,截断敌人的后勤补给线,创造巨型包围圈歼灭敌军。

这个思想比古德里安的装甲战理念还要超前,因此遭到苏军保守势力布琼尼、伏洛希罗夫等人的反对。

1931年,图哈切夫斯基着手改革苏军,次年创建装甲军编制,并努力使苏军实现正规化、职业化。

可惜图哈切夫斯基壮志未酬身先死,1937年大清洗中被处决,而他组建的装甲军遭到解散,坦克被分散配备给步兵部队。

不过1940年苏芬战争中苏军坦克部队表现低劣,迫使斯大林恢复了装甲军的编制。

苏军的装甲军编制有两个师,各辖两个坦克团共400辆坦克,外加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和自行炮兵团。

到当年底,苏军已经组建了9个装甲军,并计划到1941年秋天再组建11个装甲军

1940年,苏军拥有坦克两万辆,多过欧洲其他国家坦克的总和。

这两万辆坦克中绝大多数是陈旧过时的轻型型号,比如T-26轻型坦克有12,000辆,BT系列快速坦克8,300辆,T-28中型坦克只有600辆。

但这一年T-34和KV-1等先进坦克的研制已经完成,开始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BT系列的代表型号:

BT-7型快速坦克。

BT-7坦克1935年定型,战斗全重14吨,装甲厚度6-13毫米,这些指标跟德国Pz2型坦克相仿。

火力方面,BT-7坦克装备一门45毫米L/46加农炮,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38毫米厚的装甲,威力可观。

BT系列坦克使用美国克里斯蒂底盘,独特之处是上公路时可以拆卸履带直接用负重轮行驶,加上一台M-17T汽油发动机提供450匹马力,BT坦克公路最高时速可达86公里,机动性非常突出。

到1940年为止,苏军一共装备有BT-7坦克5,328辆。

T-28坦克是世界第一款中型坦克,定型于1931年。

T-28的设计理念类似英国的步兵坦克,苏军称之为“突破坦克”,其作用主要是带领步兵冲锋,提供一线火力支援,因此具有装甲厚,行动缓慢,压制火力强的特点。

苏联设计师研制T-28时明显误入歧途,搞了个多炮塔的落后格局,幸好后来设计T-34时迷途知返。

T-28除了主炮塔以外,在车前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机枪炮塔,另外还有一挺机枪在主炮塔后面,火力可谓强劲。

T-28最后的改进型战斗全重28吨,装甲厚度40-80毫米,装备一门76.2毫米L/28火炮,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61毫米钢甲。

动力系统是一台M-17L汽油发动机,功率500马力。

因为动力充足,T-28的公路最高时速可达40公里,对于中型坦克来说相当不错了。

1939年苏军反击日本关东军的诺门坎战斗里,BT-7和T-28坦克是朱可夫坦克兵团的核心,表现不俗。

到1940年,苏军总共装备了503辆T-28坦克。

4.名不符实的最佳

1940年欧洲战场的最佳坦克,当属法国的索摩亚S-35,在防护、火力、机动性三方面都做得不错,而且首创铸造装甲这个影响深远的设计。

然而西线战场坦克数量最多、质量最佳的法国,却如此不堪一击,令人深思。

1940年西线战事,证明了战术的决定性作用。

古德里安有句名言:

“KlotzennichtKleckern”,大概意思是“别用巴掌拍,要用拳头打。

”德军装甲集群战术正是贯彻了这个宗旨。

西线英军战地观察员发回报告,称“德军坦克部队像是钢铁洪流,见不到一个人影。

”一个德军装甲师通常是3型坦克打头阵,后面紧跟4型坦克提供火力支援,而轻型坦克1型2型38t型稍稍坠后组成两翼,这样组成一个楔形。

德军在突击方向集中投入装甲部队-比如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的攻击面不足20公里宽-加上德国空军精确的俯冲轰炸开路,往往如摧枯拉朽一般撕开法军防线,迅速向纵深突进。

德军的装甲集群战术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坦克质量和数量上同对手的差距。

1941年夏天德军集结3,300辆坦克入侵苏联,但考虑到德军战线长达2,000公里,而对面苏军装备了24,000辆坦克,这无疑对德军战术能力的一大考验。

结果在战争的头三个月里,德军推进千余公里,击毁缴获苏军坦克13,000辆,俘虏苏军360万人,再创奇迹。

虽然战果辉煌,德军装甲兵们却越来越惶恐不安,因为他们很快发现苏军坦克不但源源不断地涌现,而且技术性能都远胜德国坦克。

这个势头继续下去,苏军夺回战场主动权是迟早的事情。

于是东线战事引发了一场苏德之间的坦克军备竞赛,造就了一批二战最具传奇色彩的坦克。

苏德交锋的东线无疑是整个战争中装甲战规模最大、战术水准最高的战场。

交战双方为了赢得战场主动权,你追我赶飞速提升各自的坦克装备,在短短三年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坦克型号。

相比之下,其它战场的装甲战水准就差了一个档次。

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英美两国的坦克装备发展就缓慢许多。

M4谢尔曼坦克在1942年的北非战场还优于德国坦克的各种型号,两年以后诺曼底登陆时就已经落伍了。

诺曼底战役中盟军惊骇地发现,德军坦克无论性能还是战术能力都远远超过自己。

这也难怪,经过东线战场磨炼的德军装甲部队已经百战成钢,装备的主战坦克、突进炮、和歼击坦克都远胜盟军的同类,而盟军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数量优势和空中打击。

苏联T-34/76和KV-1型坦克

T-34/76坦克,注意坦克的斜面装甲

早在1936年,苏联就开始研制一种新式坦克,可以轻易取得战场上的压倒优势。

这一年,米哈伊尔·柯希金(MikhailKoshkin)出任哈尔科夫兵器中心坦克设计局局长,组织了一批专家开始设计一款通用坦克。

1938年8月,柯希金在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上陈述自己的革命性理念:

“这将是一种通用坦克,比轻型坦克装甲更厚、火力更强,比重型坦克机动性更好,既可以用于支援步兵,也可以用于装甲集群作战。

”斯大林非常欣赏这个理念,下令全力研制。

1940年9月,T-34定型,开始实地测试,然而柯希金却因过分劳累感染肺炎去世。

后来为了和1943年出现的改进型区分,这款坦克又称为T-34/76型,而改进型称为T-34/85型。

T-34/76坦克战斗全重26吨,乘员4人,仍然属于中型坦克范畴。

苏联集中工业力量大规模生产T-34坦克,到1945年总共生产了25,522辆T-34/76型坦克。

T-34构造简单,普通拖拉机厂都可以制造,许多厂家缺乏加工设备,产品做工非常粗糙,但性能方面丝毫不受影响,充分体现了T-34设计的返朴归真。

T-34坦克粗糙的做工

T-34坦克无论在装甲、火力、还是动力方面都堪称举世无双。

著名设计师塔西诺夫为T-34设计了车身,采用了革命性的斜面装甲,大大提高了防护能力。

T-34的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国的3、4型坦克相当,但是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

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侧面也是45毫米,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从正面看几乎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斜面装甲有两点好处,首先炮弹击中以后容易反弹,威力大减;其次根据三角原理,一枚水平射来的炮弹,击中斜面装甲以后,需要穿过的钢板厚度相当于三角型的斜边,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54毫米。

这样的正面装甲,1941年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离上都无法穿透T-34坦克的线条,再次体现斜面的特点

火力方面,当欧洲各国的坦克炮还停留在40-50毫米口径的水平时,T-34从一开始就装备了一门76毫米L/30.5加农炮,到1941年又换装了76毫米F-34型L/42加农炮。

F-34型加农炮使用普通穿甲弹时,5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69毫米均质钢板,1,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61毫米钢板,当时的德国坦克没有一样能够抵挡这样猛烈的火力。

F-34加农炮还可以发射高爆和破片弹攻击软目标,因此具备支援步兵进攻的能力。

一辆T-34坦克通常备弹77发,包括19发穿甲弹,53发高爆弹,和5发破片弹。

1943年的改进型T-34/85容弹量增加到100发。

动力方面,苏联设计师莫罗佐夫特地为T-34研制了著名的12缸39升V2柴油发动机,功率500马力,使T-34的公路最高时速达到55公里。

V2柴油发动机的另外一个优点是省油,T-34坦克油箱60升容量,车身两边各挂一个容量39升的后备油箱,航程可达540公里。

相比之下,德国4型坦克的航程只有160公里,而虎式坦克跑100公里就得加油。

不过柴油发动机的缺点就是废气排放浓烟滚滚,坦克无法隐蔽。

T-34坦克和先前的BT-7型一样,使用美国专利的克里斯蒂底盘,这种底盘的负重轮轴上面装有巨型减震弹簧,可以承受剧烈的上下颠簸。

T-34的履带将近50公分宽,而德国坦克的履带通常只有30公分宽。

以上优点使T-34具有超强的越野机动能力,这是苏军装甲部队大纵深攻击战术的硬件基础。

在冰天雪地的东线战场,T-34坦克可以在雪深一米的冰原上自由驰骋,被德军称为“雪地之王”。

1947年,美军考虑到在东欧同苏军交锋的可能性增加,专门测试了M26“潘兴”坦克的雪地越野能力,发现在雪深30英寸(76公分)的行驶条件下,潘兴坦克的发动机很快过热,不得不停机

和T-34坦克的研制同步进行的是KV-1重型坦克,1940年定型生产。

KV-1坦克重43吨,车身和炮塔正面装甲厚达100毫米,装备一门76毫米L/42加农炮,三挺机枪(车身前方一挺,炮塔前后各一挺),动力是一台V2K柴油发动机,功率60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35公里。

苏联在整个战争期间总共生产了超过3,000辆KV-1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

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时,苏军已经拥有T-34坦克967辆,KV重型坦克639辆。

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几个月,希特勒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让来访的苏军代表检阅德军坦克部队。

苏军代表回去以后一口咬定希特勒在放烟雾弹,因为他们怎么也不能相信区区Pz4型居然是德军最重型的坦克。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初次遭遇T-34坦克是明斯克战役,此役30万苏军、2,500辆坦克被围歼。

德军坦克手发现,他们发射的炮弹象爆竹一样在T-34坦克装甲上纷纷弹开。

7月初,第18装甲师缴获两辆完好的T-34坦克,古德里安专程前往观看,深感震撼,立刻要求德军军械署加紧研制一款新式坦克以抵消T-34的优势,这就是著名的豹式坦克。

1942年6月德军颁布的《东线部队同T-34坦克作战指南》中这样写道:

“跟我们的3型和4型坦克相比,T-34速度更快,越野机动能力更强,装甲更厚,76毫米炮的穿甲能力也强过我们的50毫米和75毫米炮,其斜面装甲使我们的穿甲弹很容易弹飞。

我们的50毫米坦克炮只能近距离从侧面和后面击毁T-34坦克。

此外用高爆炮弹和机枪子弹射击炮塔底座,有时会使炮塔卡住而无法转动。

另外用穿甲弹瞄准射击T-34的炮塔弹盾,也可以震裂焊接缝而导致贯穿。

”实战条件下这些战术的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T-34坦克只是给人以震撼而已,那么KV-1坦克无疑是德军士兵的噩梦。

战争爆发3天以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就开始遭遇这些庞然大物。

8月13日,一个加强了100辆坦克的德军步兵团遭遇一队KV-1坦克,德军坦克根本无法阻拦KV的冲击,数十辆坦克被击毁,其中几辆捷克38t坦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