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0028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docx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

1、绪论(考道单选,道多选,题共分)

.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广义(实验的心理学):

应用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代名词)。

狭义(心理实验学):

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

用以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即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心理活动的方式),进而达到“控制”行为。

3.实验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容易出多选)

、可以创造实验条件使事件产生。

、可以重复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验证。

、可以系统变化实验条件来考察事件的变化。

、可以得出因果关系。

强调对各种变量的严格控制

.实验法的局限性

、有些复杂心理活动还难以使用实验法

、有些特定心理现象(如违背伦理道德)不能使用实验法。

、实验条件的人为性等因素导致实验结果缺乏实用性。

5.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

发现问题、查阅文献、理论思考、提出假设、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统计、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理论进行讨论、

撰写实验报告、发现新问题

6.几个重要的人以及其贡献

费希纳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用量化思想联系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表明可以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

、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对现代实验心理学具有深远影响。

奠定了心理测量学的基础。

后人为弥补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缺陷而发展出信号检测论。

冯特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倡导以心理现象(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非“灵魂”。

、提出必须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并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促进科学心理学在国际内传播。

艾宾浩斯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证明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记忆),预示所有心理现象都可以用实验法来研究。

、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发明无意义音节)。

、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定方法,解决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发明节省法来测定记忆效果)。

、通过实验建立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2、心理实验的设计(考道名解,道单选,道是非,道多选,道应用,共分,重中之重!

1.名词解释

自变量:

由研究者选定的,在实验中由主试所操纵的,预计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因变量:

依据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现象变化的变量,需要选择适宜的反应指标对其变化表现出来。

相关变量:

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无关变量:

凡是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额外变量:

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为自变量,不用来研究的为额外相关变量。

内部效度:

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外部效度:

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交互作用(交互效应):

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组合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即一个自变量的各水平在因变量上的差异需结合其他自变量的水平不同而有表现出不一致。

*实验设计:

即实验有两个自变量,每个各个水平,共个处理。

(实验设计的名词解释设计,几个相乘几个自变量,自变量水平即字母代表的数字,个实验处理,如就有一个变量个水平,一个个水平,个水平。

主效应:

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由单个自变量(不同水平的改变)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

(实验设计中有个自变量就对应有个主效应。

简单效应(单纯主效应):

[交互作用显著时,则需考虑]一个自变量各水平在另一个自变量每个水平上的因变量的变化。

(两因素实验设计有个简单效应)

被试间设计:

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被试内设计:

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

混合设计:

既有被试间设计,也有被试内设计的实验设计。

举个例子,被试间:

即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其中一个自变量有个水平,另一个自变量有个水平,共个处理,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自变量混淆现象:

当额外变量没有控制使得它与自变量共同作用于因变量,这种结果不一定由自变量引起的实验结果不真实、失败的现象叫做自变量混淆现象。

(课堂上老师口头补充的)

 

2.单选,多选,是非题知识点整理

、指标无效特例

天花板地板效应:

由于任务过于简单,各组被试的成绩都非常高低,不能真实反应出因变量的变化,这种反应指标不敏感的现象叫做天花板地板效应。

、对额外变量的控制

)排除法:

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缺点:

缺乏推论的普遍性;适用面较窄。

)恒定法:

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

缺点:

结论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上去。

以上两种属实验操作环境控制的方法

)抵消平衡法:

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中的效果互相抵消。

主要作用是控制序列效应。

缺点:

适用面有限制;对于较复杂的实验其实施可行性较差(处理次数随自变量水平的增加呈几何级别增长)

)随机化法:

根据概率原理,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组中。

缺点:

根据概率原理,仍有机率使得各组不同质而干扰实验。

)匹配法:

对于前测并配对,使各组被试的特点相等。

缺点:

理论可取,但实际难度较大,并不常用。

通常采用的方式是:

在部分简单匹配(如男女比例相当、年级人数相当等)的条件下,进行随机化。

以上三种属实验设计程序控制的方法。

)统计控制法:

实验过程中容许额外变量的存在,事后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该额外变量。

(即对额外变量进行前测,在事后统计中作为协变量,运用协方差分析等方法来加以控制,属于实验分析统计控制)

缺点:

要学好更多的心理统计学知识。

3、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是非题)

内部效度低,外部效度必定低;外部效度低,内部效度不一定低

4、真实验的特点

()研究者能够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

()研究者能够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控制。

()研究者能够操纵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单因素实验设计与多因素实验设计

单因素实验设计中根据自变量水平的多少区分为:

双组设计、多组设计。

根据各被试组的类型不同区分为:

独立组设计、相关组设计(包括配对设计、被试内设计);对应于随机化设计与区组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中根据各自变量的相应类型区分为:

被试间设计(默认为独立组设计)、被试内设计与混合设计。

 

6、多因素实验设计优于单因素实验设计的地方(多选题)

.实验效率高;.能考察交互作用;.更有利于干扰变量的控制;.更接近于现实情形。

、随机分配(独立组设计)

优点:

.被试接受实验的时间短,减少其厌烦或疲劳;.避免了序列效应;.相对设计与操作简易。

缺点:

.各组被试整体上仍有小的可能会存在差异;.被试利用率低,实验需要更多被试;.统计效率不高。

、(等组)匹配:

①人为配对;②自然配对

优点:

.可控制某些干扰变量,使各组尽量同质;.避免了序列效应;.被试接受实验的时间短,减少其厌烦或疲劳;.从组内效应中区分出区组效应,统计效率高。

缺点:

.前测与匹配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被试利用率低,并且有些匹配不上,实验需要更多被试;.前测过程可能会引起练习效应;.有些变量无法进行前测,因此也无法使用匹配设计。

、重复测定(被试内设计)。

前两种设计被试只接受某一种处理,而重复测定则要求被试接受该自变量所有水平的实验处理。

优点:

.确保各组被试(在特征上)同质;.被试利用率高,节省被试;.从组内效应中区分出被试效应,统计效率高。

缺点:

.被试接受多个实验处理,时间长,易导致其厌烦或疲劳;.序列效应的存在导致有些实验不能采用重复测定(顺序的不可逆)。

“匹配”与“重复测定”均属于相关组区组设计

10、关系图

独立样本相关样本

随机分配匹配设计重复测量

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

、有关概念的辨析

.随机抽取选择被试;随机分配分派被试(随机分组)

.无特别说明时,“被试间设计”(即“组间设计”)又可默认为“独立组设计”“完全随机设计”;“被试内设计”(即“组内设计”、“重复测定设计”)又可默认为“相关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而“匹配设计”属于“被试间设计”、“相关组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即“相关组设计”)可包括“匹配设计”与“重复测定设计”

*、五道改错题例子与答案(改错的措施需结合题目具体设计)

.有位心理学家提出一个理论:

随着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程度的加深,小组的工作效率会逐渐提高;当工作效率达到一个临界点时,会开始轻微下降。

这一下降(“蜜月期结束”)会发生在小组成员停止高度合作行为,而开始争夺权力的时候。

为了检验这一理论,他选取了素不相识的被试组成小组,让他们完成一系列任务。

研究使用了五个任务,每个任务需要分钟完成,两个任务之间有分钟的休息时间。

结果显示,小组的工作效率在第五个任务之前一直上升,但在第五个任务上出现明显的下降。

据此研究者宣称他的理论得到了支持。

错误:

也有可能是先练习效应,后疲劳效应导致

改错:

设置对照组方法:

独立样本检验

.有个研究者选取了位相信占星术的被试,根据占星术推算各个被试前一天的遭遇,让他们在一个点量表上评定这一推算的准确程度,点量表的范围从“极其准确”到“极不准确”。

所有位被试都报告这一占星术推测有一定程度的准确性。

因此该研究者得出结论,认为占星术是准确的。

错误:

选择被试不应只选取相信占星术的

有可能是一般事件的基线概率,不能证明为占星术

改错:

选取一般被试、设置对照组方法:

独立样本检验

、最近报导称“凉烟糖影响孩子”,还认为买过凉烟糖的孩子比没有买过的孩子更有可能学会吸烟。

这个调查指出,在七年级的学生中,买过至少两次凉烟糖的学生要比那些从没买过的学生更可能去尝试真正的香烟。

这个清晰的研究结果让很多学校希望能够禁止这种凉烟糖的销售,他们担心这种凉烟糖会引起青少年的吸烟行为。

该调查还指出,如果父母亲至少有一方在家抽烟,孩子就会更倾向去购买凉烟糖,并且会在某些场合尝试吸烟。

错误:

因果关系不正确,导致儿童吸烟的真正原因是父母吸烟

改错:

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方法:

独立样本卡方检验

 

、研究已证实,当动物被剥夺食物后,食丸作为强化物的作用显著增加。

研究者希望了解,对儿童进行社会剥夺与社会强化时,是否也会出现相同结果。

被试是岁儿童,随机分配。

社会强化的作用是通过一种弹珠游戏进行测量。

游戏使用一种有个孔的箱子,被试每次往其中的一个孔投入弹珠。

在开始的分钟里,主试只观看儿童游戏;随后的分钟,当儿童将弹珠投入前分钟里比较少用的那个孔里时,主试给予口头强化,如“好”、“真棒”等。

实验的因变量是从前分钟到后分钟两个区间儿童投入研究者预期的孔中的弹珠增量。

自变量为三个水平:

①社会剥夺组,被试在游戏之前先与主试相处分钟不交流;②对照组,立即开始游戏;③社会满足组,被试在游戏之前分钟既有玩具耍,又与主试有交流。

结果显示,社会剥夺组的增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对照组的增量也高于社会满足组。

据此,研究者支持了事先假设成立。

错误:

除自变量外还有其他干扰变量,实验组多给了玩具耍

改错:

都给玩具或者都不给方法:

独立样本方差分析

5、有个研究者假设海马与复杂的思维加工有关,而与简单思维加工无关。

他切除了只随机取样的大鼠的海马结构,让其中的只学习一个非常简单的迷津,让另外只学习一个非常复杂的迷津。

第一组大鼠通过次尝试就都学会了走迷津,而第二组大鼠则需要至少次实验才成功。

根据这些实验结果,他认为该研究假设得到了证实,切除海马的大鼠在学习复杂任务时比学习简单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