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0129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备课.docx

《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备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备课.docx

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备课

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数一数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内容。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学生的数数活动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各种图片各10个等

学情分析: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

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教学安排:

1课时

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各种图片各10个等

学情分析: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

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兴趣的产生

谈话:

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

(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在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自主探索 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

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

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1)提问:

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充分体验,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意义,发现数数的美.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

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

1个……学生接:

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

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

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

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

为什么?

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

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

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

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

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

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

过渡:

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先让学生自己数,教师再引导学生有序数数,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

谈话: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

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教后反思: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最佳学习状态。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

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

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指导学生有序观察,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者是引导学生从物体的类型:

植物、动物、建筑物等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有意识的观察,最后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数量上由多至少数数、排序。

 

第二单元   比一比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

   比多少 比长短 比高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创设“动物乐园”这一童话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一个层面是体验“同样多”的含义,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第二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辨析易错概念;第三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唯一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

最后,还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深化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4.在操作中发现数学的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学情分析:

   通过合作操作的数学活动,体验比较方法。

先看一看情境图怎样比,自己用学具做一做,利用教室里的实物进行较多的比较活动。

体会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投影

学具:

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学情分析:

   通过合作操作的数学活动,体验比较方法。

先看一看情境图怎样比,自己用学具做一做,利用教室里的实物进行较多的比较活动。

体会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实物投影

师:

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

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

(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在此时间内主要是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景转化成内心的影像.

2.讲故事。

生1:

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

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

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

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

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

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

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

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把数学知识变成一个个可以叙说的有趣的故事,孩子们愿听,也愿意接受知识,学起来就比较轻松.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

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

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

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

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

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

你们记住了吗?

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

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

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

老师,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

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

木头多,小猪少。

师:

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

木头比小猪多。

生2:

小猪比木头少。

师: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课题:

比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得越多越好,说得越充分越好.

三、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在上面,一个摆在下面。

讲解时就要考虑全面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师:

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

数一数,标上数。

生2:

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

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

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

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

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少。

生3:

我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同样多。

……

师:

同学们说得这么多,这么好,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比谁聪明。

a.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b.小组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1组:

用数的方法:

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

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

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

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

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师:

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

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

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后反思: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

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

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做到了学中有用,用中促学。

解法多样化落到了实处,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本节课关键是让学生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的体现,在用学具操作时,不论横向摆还是纵向摆,都要体现一一对应。

 第二课时    比 长 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材分析:

   《长短》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

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作了必要的准备。

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枝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

做一做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

练习一中的第5、6题,渗透比较的其他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首先让学生观察学具袋中的物品,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可能说纸条有不同颜色等,教师在巡视中加以指导或提示。

然后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

比长短的方法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

a.看出来的。

B.第二根两头都比第一根少一点,所以第二个短。

B.把一端对齐比出来的……只要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体验出物体有长有短就行,表达不一定非常准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再出示两枝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的铅笔,说明长短是比出来的,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比长短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学生对长短概念的认识。

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提示学生:

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与学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学情分析: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初步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安排的一组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

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

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

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纸袋里的学习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好奇心被激发起来的情况下学习新知,学生会很积极的。

2.交流、汇报。

a.问:

你发现了什么?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

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

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

一根是红色,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

d.引导学生说出:

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

cháng长、duǎn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a.看出来的。

b.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c.两头儿都不对齐。

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了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然后同位两个分别用手中的物体展示比一比的方法,并会说出方法。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

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后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全课小结

 教后反思: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分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长短的比较学生只要掌握好一端对齐,比另一端就可以了。

第三课时   比  高  矮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10页,及练习一的第6、8题。

教材分析:

   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我将它们放在一个课时处理。

这部分知道无论从内容设计还是从呈现形式上都给我和学生带来全新的感觉,针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标准》的精神,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整堂课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实际操作,感知以小组合作形成“长短”、“高矮”的概念。

实行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互相交流,培养学生乐学,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这节课力争突出以下特点。

1.设悬念,引发兴趣。

一个精美的纸袋里是什么?

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他们的注意力在一下子就会集中在纸袋上。

可能有的学生会用手摸,或用闻的方法猜测里面是什么。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他们会带着问号进入下一个环节。

2.人人参与。

整堂课以小组合作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发现比长短的各种方法。

特别是比蛇和鳄鱼长短时,学生都有自己比较长短的一套方法,且方法多样。

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多种活动,多种收获。

在诸多活动中,使每个同学都学有所获。

“长短、高矮”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感知上述概念,探索比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1.15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3.教学所用的实物图。

学情分析: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的内容,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置入具体活动情境教学的新理念。

老师按《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一个个教学活动。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教学过程:

一、教学长短

1.引导学生观察。

师谈话:

今天,程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

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

2.交流、汇报。

a.请各组说一说:

你们的纸袋里有什么?

b.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花色;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红色,三根彩带,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色,一根是白色。

c.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提问:

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

长短)

3.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a.请学生说一说:

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

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c.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①看出来的。

②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③两头都不对齐,如图:

也能比出物体的长短。

d.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师强调: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者把彩带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长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也就是说,比较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e.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4.反馈练习。

a.比长短游戏

①让学生可自由结合,自己选择的长短的“对象”告诉学生:

你们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②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哪些物体的长短和比的结果。

b.出示教科书第12页第6题。

教师谈话:

你看蛇和鳄鱼也在为谁长谁短争执起来。

请小朋友来做裁判,好吗?

学生观察并交流。

根据学生的正确判断,及时表扬:

你们真聪明,没有被卷曲的迷惑。

二、教学高矮

1.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

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贴的一朵红花。

怎么着,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贴的红花。

这时,教师轻松地将红花拿下来。

此处,设置摘红花的情景引入“高矮”教学内容,自然有趣。

问:

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朵红花?

生:

因为老师个子比这个小朋友高。

师:

这位小朋友为什么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

生:

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指出:

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a.引入研究内容。

师:

谁愿意和这位小朋友比一比高矮。

请一位和他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或者是选择两名身高相差比较大的同学到前面展示比高矮引出课题。

师:

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

不容易看出来。

b.请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c.小组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

①脚跟并拢,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来了。

②还可以靠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3.反馈练习。

a.独立完成第12页第7题。

b.排队游戏。

师:

请第三小组同学从1报数……请这七位小朋友上台按高低排成一排。

(师观察,学生在站位置时,都与其他人进行了比较。

有个别的同学两个人高矮不相上下,学生也注意从鞋底的厚薄、鞋跟的高低来区别。

排队游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学生把一些细小环节考虑在内,想出不同的方法让7位同学排成一排

教后反思:

   长短与高矮有本质上的相似点,可以把两个内容融在一起,长短的比较方法掌握了,高矮的比较很容易理解。

本节课设计一个悬念,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纸袋上,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组长带领大家参加活动,促进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