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侯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0088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侯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鄂侯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鄂侯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鄂侯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鄂侯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侯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docx

《鄂侯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侯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侯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docx

鄂侯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

鄂侯——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

鄂侯位列商朝的“三公”之一,又是西周的重臣,曾叱咤风云于天下,如何与随县安居“结缘”?

湖北简称“鄂”,与古之鄂国,有何关系……一个个历史之谜,在安居古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中,逐步得到答案。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居古遗址,更证明了这些历史遗迹的珍贵价值。

        商代鄂侯的犯颜强谏

          鄂侯的知名度不算高,但历代鄂侯的兴衰存亡,却与中国历史上知名度颇高的几个暴君相关。

          暴君之一是商纣王。

          

        《史记·殷本纪》载有:

“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九侯有好女,入之纣。

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

鄂侯争之瞗,辨之疾,并脯鄂侯。

          位极人臣,身为三公,但“伴君如伴虎”,在暴君纣王的身边,这“三公”没有一个能躲过厄运。

          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本来想讨好纣王献给了他,但这美女 

        “不解风情”,与喜欢淫荡的纣王不配合,纣王一怒之下便杀了她;这还不解恨,又把九侯也施以醢刑,剁成肉酱。

          而鄂侯呢?

为救九侯而犯颜强谏,乃至言辞激烈,结果鄂侯也遭到脯刑,被杀死制成肉干。

          一个被剁成肉酱,一个被杀死制成肉干——对国之重臣尚且如此,纣王的残暴可见一斑了。

          

        西伯姬昌闻见此事,暗暗叹息。

崇侯虎得知,向纣王告发,纣就把西伯姬昌囚禁在里。

西伯姬昌的僚臣闳夭等人,以美女奇物等献给纣王,纣王才释放了西伯姬昌。

西伯姬昌从监狱里出来之后,向纣王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随后才能回到了自己的西部封地,并积蓄力量,为其子周武王灭亡商纣打下了基础。

          纣之三公,彰显了暴君治下的三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样板和生存形态。

          而商之鄂侯“瞗”的基因,显然被后世鄂侯以另一种悲情的形式所继承。

          因为他遇上了另一个暴君——周厉王。

        末代鄂侯的悲情宿命

          

        公元前878年至前841年在位的周厉王,是西周第十位国王。

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召公谏厉王止谤》的文言文进入了中学教材,使两三千年之后的我们,对其“事迹”有所了解。

如,周厉王暴虐无道,听说老百姓对其暴政有怨言,便发怒了,找来卫国的巫师,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并将他们杀掉。

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遇见,只能以眼神示意。

这时,周厉王才高兴了起来。

而大臣召公劝告他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话及厉王止谤的故事,则流传了下来,成为千古长鸣的警钟。

          鄂侯驭方遇上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暴君。

          我们从青铜礼器《噩侯驭方鼎》铭文记载中已得知,周王南征角夷,噩侯驭方亲往祛地恭候迎接,献礼设宴。

周王也亲赐驭方很多财物。

          但这种君臣融洽的场景,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宋代和1942年在陕西扶凤出土的两件形制、铭文基本相同的青铜器《禹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铭文记载:

大约在噩侯驭方恭迎周王并受周王赏赐之事后不久,噩国与周王室的关系出现了逆转。

噩侯驭方率南淮夷、东夷叛周,并一度取胜,这一行动引起了周王室朝野的恐慌。

          鄂侯驭方为什么要 

        “叛周”?

是先世鄂侯“瞗”的基因发挥了作用,想先下手为强,以避免先祖被杀制成肉干的厄运?

还是从周文王(西伯姬昌)积蓄力量、周武王举兵灭商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强大到可以代周而立?

这些,已无从考证。

但鄂侯驭方与周武王举兵的结局,却是天壤之别的。

          

        鄂侯驭方的力量是强大的,虽然还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南淮夷和东夷部落的出兵响应,已足以证明鄂侯驭方的影响力,鄂侯与淮夷东夷联军,声势浩大,气势凶猛,一直打到东都成周(今洛阳市东白马寺一带)附近。

          

        而此时的西周王朝,虽说国力日渐衰弱,但却腐而未朽。

周厉王动用了他的精锐部队西六师与殷八师平叛。

这场战争打得相当艰苦,未能很快获胜,故后来又命令武公派遣禹率百乘之师前往督军助战。

鄂侯驭方的反叛,使周厉王恼羞成怒,《禹鼎》铭文中两次强调了周王“扑伐噩侯驭方,勿遗寿幼”的命令。

          结果,鄂侯驭方被生俘,并招至灭国之灾。

从此,鄂(噩)国、鄂(噩)侯驭方不再见于史籍了。

          西周灭了鄂(噩)国,而西周早年分封在随的姬姓随(曾)侯,于是取代了鄂侯的位置,逐步成为显赫一方的“汉东大国”。

        东鄂西鄂的正本清源

          鄂(噩)国灭亡了,但周厉王“勿遗寿幼”斩尽杀绝的命令,似乎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

这就为后来的“东鄂”“西鄂”之争,埋下了伏笔。

          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在《随州安居鄂侯青铜器群的新发现与西周早期鄂侯国新探》一文中认为:

噩的地望,历来有西鄂和东鄂之争论;安居羊子山的此次发现,加之先前此地曾出土噩侯弟季器,已可基本确定西周早期的噩国中心地区在今随州一带;噩是西周早期周人经略南土的重要据点,噩侯器的发现和噩地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据西周晚期(厉王时)器禹鼎铭文,噩侯驭方率夷人反周,井叔禹擒获驭方,噩势力可能就此消亡。

          

        噩国被灭后,其中一部分南逃,成为后来楚国的东鄂土人(今湖北大冶鄂王城);一部分北迁,后来成为申国的私属,也就是申国之下的西鄂(今河南南阳北石桥镇西),南阳出土的鄂侯墓群,就是鄂侯驭方的后裔墓地。

还有一部分噩族人连同部分国土被曾国兼并、同化。

作为噩国的邻国曾国,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冲突,其经过不得而知,但从曾国国祚得以延续的事实,表明曾国取代噩国成为汉东大国。

          西周晚期,曾国的中心一度迁徙至安居一带。

          

        今安居遗址有方形夯土城圈。

内城东、西、北三面墙基保存较好,南部城墙被民房占压覆盖。

外城大都已毁弃,只在内城外西北方向一千米处发现有多处夯土,判断为外城基址。

城内采集到春秋至汉代的遗物标本,发现有包含汉瓦的地层和汉墓打破城墙的情形,说明该城在春秋前后曾长期使用,进一步判断为古代噩国或稍后曾(随)国都城遗址。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少华说,安居羊子山出土的鄂器,实际上就是我们湖北省简称为鄂的源头。

          

        2012年,河南南阳“夏饷铺考古”出土文物500多件(套),其中一批带铭文的“鄂侯”青铜器,确定年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比我市安居羊子山出土的西周早期鄂侯青铜器,晚了数百年,而器物的形制与精美程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说明流落到河南南阳的鄂人,尽管在某种范围或某种级别上保留了“鄂侯”的称谓,但实力与影响,已难望其先祖于项背了。

           于是,一些南阳网友由此惊呼:

“南阳人的祖先在哪里?

”“以后不要骂湖北人是蛮子了!

你要找自己的祖先吗?

          

        而大冶鄂王城,早在1976年就因修建水库而发现,同样是抢救性的发掘,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物,主要有陶器、嵌金鸟纹戈、铭纹戟、铜弩矢、铁刀、铁鼎以及楚国的金币等。

说明南逃到此的鄂人,此时早已在楚国之“鄂王”的治下了。

          

        东鄂、西鄂,鄂国究竟在哪里?

谁是老子谁是儿子孙子?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争得不可开交。

我市安居羊子山的考古发现,使鄂国、鄂侯、鄂人的兴衰迁徙、繁衍融合的脉络清晰起来。

正是这样的迁徙、交流、融合,才使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渐变得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任重道远的文物保护

          

        安居城址现为耕地,保存尚好。

1983年,随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成功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子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使一段深藏于地下的历史,逐步露出其真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但同时,稀世之宝的不断发现,也引起了犯罪分子的觊觎和铤而走险。

尽管成立了专门的保卫机构,采取了人防为主、技防为辅的方法,地下文物的安全仍一刻也不能松懈。

          

        在我市建立随州大遗址片区的计划中,将编制《安居城址及羊子山古墓群保护规划》,在做好遗址保护和管理工作,制定全面系统的保护措施,确保大遗址安全的基础上,恢复古墓群原有历史风貌,建成科学展示遗址原貌、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的公益性展示园区——“鄂国文化考古遗址公园”。

从而,彻底改变保护片区内的文物安全严峻形势,并合理利用文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厚泽:

安居羊子山出土的兽面纹鼎、噩方彝,在西周时期就铸造这么精美的铜器,实在是了不起。

 

周厉王曾派精锐军队攻打鄂国并未对其斩尽杀绝

核心提示:

鄂国从此不再见诸史册,也没有青铜器出土。

学者们依据禹鼎认为,鄂国就此灭亡,其贵族也被斩尽杀绝。

直到夏饷铺鄂国贵族墓地被发现,学者们才知道“勿遗寿幼”的屠杀令并没有完全执行。

也许发生了什么曲折动人的故事,让暴虐的周厉王收回了成命

本文摘自:

中新网,作者:

姚伟,原题为:

《周厉王曾派精锐军队攻打鄂国并未对其斩尽杀绝》

鄂国是突然出现的,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两千多年前的鄂国讯息突然呈现在南水北调渠道内,让人惊愕不已、错愕不定。

北上的渠道过南阳市区后折而向东,在丰山古柏处穿越白河,行经夏饷铺村北,在这里与古老的鄂国不期而遇,至少四代鄂侯——生活在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四代鄂侯的墓葬,出现在渠道内。

南阳的商周古国众多,但国君墓却是第一次发现,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鄂,甲骨文、金文写做“噩”,古代与“咢”、“愕”、“谔”通用。

有人考证,“咢”指“大口”、“大嘴巴”,加言字边表示“大声辩解”,引申为直言不讳,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或许是巧合,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第一位鄂侯,的确以直言不讳闻名,面对残暴的殷纣王,他也敢仗义执言。

据《史记》记载,鄂侯与九侯、西伯(即后来的周文王)同为商末三公。

纣王无故残杀九侯,鄂侯“争之瞗,辩之疾”,就是眼珠不转地盯着纣王,跟他激烈争辩,结果惹怒纣王,被纣王残杀。

西伯听说此事,“窃叹”,就这一声叹息,竟然也被人告到纣王那儿,西伯因此被囚禁在羑里城。

幸亏他的手下“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他才得以逃脱牢笼。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西伯隐忍积蓄力量,后来他的儿子周武王灭了殷商;鄂侯刚猛被杀,鄂国也因此被迫南迁。

甲骨文、金文关于鄂国的讯息不少,但这个古国到底南迁到哪儿,却长期成为历史悬案。

据1942年出土的西周禹鼎,西周中晚期时,鄂侯驭方策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叛,结果被周厉王打败,鄂国也被灭掉。

而夏饷铺的发现表明,直到西周晚期和春秋前期,鄂国依然存在,这不能不引起学术界浓厚的兴趣。

全标段停工为考古

2012年4月15日,南水北调工程文物巡护员范学强像往常一样,沿渠道步行巡查,走到夏饷铺段,他意外发现挖掘机翻出的泥土中有青膏泥和木板。

范学强是个细心负责的人,他立即走下渠道查看,果然是青膏泥!

这是一种非常细腻的泥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以及钙、镁、钠、钾等氧化物,黏性大,分子紧密,有很强的防腐效果,古墓中常用来保护棺椁。

意识到不同寻常,范学强当即打电话汇报。

南阳市文物考古所研究室主任王伟等人闻讯赶来,在高高的土堆上发现木漆皮痕迹,感觉很重要,但当时天色已晚,没法认定。

第二天他们一大早赶去,认定为早期古墓,已遭严重破坏,他们让工程队暂停施工,一面向当地派出所报案,一面向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汇报。

省局当即指示先保护起来,然后安排抢救性发掘。

经协调,4月17日整个标段停工为考古工作让路,南阳考古所进入现场正式开始发掘。

已遭破坏的墓被定名为1号墓,清理时发现很多青铜器残片,令人痛惜不已。

尽管如此,发掘还是渐渐引起考古队员们的浓厚兴趣。

这是一个竖穴土坑墓,距地表10余米深,有大型木质棺椁,椁外有大量的青膏泥,厚约1米,十分罕见。

从墓内填土和挖出的土堆上清理、拣选出一批青铜器、玉器、漆木器,很精美,但破坏严重,有的青铜器仅剩残片。

整理后,考古队发现有7件青铜鼎形制一样,纹饰相同,应为一套列鼎。

按照规制,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墓主人应是诸侯级别!

如此规格的墓葬,南阳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发现!

在7件列鼎中,6件有“鄂侯夫人”铭文,墓主人身份基本可以认定,她来自在历史迷雾中时隐时现的鄂国。

既然有“鄂侯夫人”,那么鄂侯墓在哪儿?

考古队在1号墓周围渠道内勘探,又发现古墓葬19座,陪葬坑1座。

这20座墓葬,在渠道内分为南、中、北三排,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向为南北向。

随后的发掘表明,5号墓和6号墓、19号墓与20号墓、7号墓与16号墓,均相距一两米,应为夫妻异穴合葬墓。

出土的青铜器也分别有“鄂侯”、“鄂姜”铭文。

由此考古人员认定,夏饷铺鄂国贵族墓地至少葬有四代鄂侯。

因渠堤已修好,加上渠堤外有便道和砂石料场,无法勘探,仅在料场外进行勘探,确定还有30多座古墓葬。

在已发掘的20座墓葬中,5、6号墓时代最早,推断为西周晚期晚段。

而《禹鼎》铭文,鄂国已于西周中晚期被灭掉,周厉王甚至下了灭族令:

“勿遗寿幼”!

周厉王为何如此痛恨鄂国?

又为什么西周晚期乃至春秋初期仍有鄂国存在呢?

鄂侯叛周声势浩大

周厉王时的鄂侯叫驭方,以前有两件出土青铜器与他有关,分别是鄂侯驭方鼎、禹鼎。

但奇怪的是,前者表明驭方与周厉王关系颇亲密,后者则表明这俩人反目成仇。

鄂侯驭方鼎的铭文说,周厉王率军征伐南淮夷,班师途中,鄂侯驭方恭候迎接,献礼设宴,又陪同周厉王行射礼。

而周厉王显然也很重视鄂侯,亲自赏赐给他玉、马、矢。

驭方以此为荣,特意做了这件宝鼎,让“子孙永宝用”。

禹鼎是一个叫井叔禹的人为记伐鄂之功铸的鼎。

其铭文说,鄂侯驭方发动的反叛战争声势浩大,他率领南淮夷和东夷,从东、南两个方向进攻周王,一度取胜,抵达“厉内”,令周王室一片恐慌,惊叹“呜呼哀哉!

用天降大丧于下国”。

周厉王在位37年,鄂侯驭方鼎、禹鼎铸造的时间应相距不很久,这期间,一定发生了重大变故。

但到底是什么变故,如今已无从索解。

当时周厉王动用最精锐的西六师、殷八师,下令“扑伐鄂侯驭方,勿遗寿幼”。

尽管如此,周军并不能获胜,双方陷入僵持,于是又派这位井叔禹率兵车百乘前去助战,经过激烈战斗,打败鄂国,并俘获驭方,然后铸宝鼎以记战功。

鄂国从此不再见诸史册,也没有青铜器出土。

学者们依据禹鼎认为,鄂国就此灭亡,其贵族也被斩尽杀绝。

直到夏饷铺鄂国贵族墓地被发现,学者们才知道“勿遗寿幼”的屠杀令并没有完全执行。

也许发生了什么曲折动人的故事,让暴虐的周厉王收回了成命。

平定鄂国叛乱后,为了替代其屏藩南疆的作用,厉王将其舅舅的申国改封在南阳。

研究者认为,从夏饷铺墓地看,厉王没对鄂国赶尽杀绝,却也把其迁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

站在南水北调水渠边,指着不远处的夏饷铺村,主持发掘的王伟主任说:

“鄂国都城很可能就在这个村庄下面。

汉代曾在南阳北边设西鄂县,大科学家张衡就是“南阳西鄂人”,大约当时对鄂国的历史尚存记忆。

历史上还有东鄂,大约有一支鄂国人东迁此地,隋朝因此设鄂州,其州治武昌后来成为湖北省会,因此鄂成为湖北简称。

XX百科

鄂国

夏周时代,鳄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

一个以捕鳄为生,且以鳄为图腾的部落,便以鳄为部落名称,在商代时形成了鄂国,地点在今山西乡宁县

商周诸侯国编辑

商时,黄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今山西乡宁县),夏商时为诸侯国。

商末,鄂侯在朝中为大臣,与西伯姬昌、九侯并列为三公 。

商纣看中了九侯的女儿,娶为妃子。

但九侯的女儿性情端庄,不愿陪伴纣王作那些荒淫无耻的勾当,纣王一怒之下,杀死了九侯父女,还把九侯做成肉酱。

鄂侯见九侯死得冤枉,便同纣王拒理力争,结果也被杀死。

西周初年,鄂国的故地被晋所并,遗族南迁到河南南阳北,仍叫鄂国。

因受楚的威胁,于西周中叶,又南迁到今湖北鄂州市城区东,仍叫鄂国。

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63年),为楚王熊渠所灭。

鄂国亡

楚封国编辑

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63年),楚王熊渠灭鄂国,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

都城在今湖北鄂州市城区东。

熊渠卒,熊红嗣位,仍居鄂;传六王至熊咢犹居于此,为楚之国都。

前770——前476年,春秋时为楚之别都。

楚共王熊审封其三子子皙为鄂君。

前323年(楚怀王六年),怀王封其弟启为鄂君。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废灭楚,废封国置鄂县

考古编辑

河南省南阳市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鄂国贵族墓群出土100多件青铜礼器,其中有38件刻有铭文,最长的铭文20多字,为解读西周晚期鄂国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和文字资料。

在第一阶段发掘的20座墓葬中,至少有四代鄂侯埋葬在这里。

一桩历史悬案由此解开:

可以确定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鄂国并未消亡,而是存在于南阳,还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鄂国地望(指名门贵族所特有的标志其身份的籍贯)就在南阳。

南阳出土鄂侯青铜器确认“鄂国地望在河南南阳”

南阳古墓群考古获重大突破:

    青铜器铭文“锁定”四代鄂侯

    鄂国墓群现身历史悬案终结

 

您所在的位置:

新华网河南频道|文化·考古·收藏

分享到:

新华微博

南阳出土鄂侯青铜器确认“鄂国地望在河南南阳”

2012-12-26 来源:

大河网

 

 

南阳古墓群考古获重大突破:

    青铜器铭文“锁定”四代鄂侯

    鄂国墓群现身历史悬案终结

    出土的编钟上有铭文:

鄂侯作。

    出土的铜鬲(古代煮饭盛粥炊器)

    铜鬲上有铭文:

鄂姜作行鬲。

  新华网河南频道12月26日讯大河网报道:

 今年4月26日、6月26日本报对南阳夏饷铺发掘出西周晚期古墓群的消息进行了报道。

昨日,从南阳市文研所传来消息,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在第一阶段发掘的20座墓葬中,至少有四代鄂侯埋葬在夏饷铺;一桩历史悬案由此解开:

可以确定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鄂国并未消亡,而是存在于南阳,且还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

目前,相关部门准备将该项目申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重大突破】多件刻有铭文的周代铜器出土

    夏饷铺鄂国贵族墓葬群位于南阳新区新店乡夏饷铺村北1公里处,今年4月份,南水北调干渠施工中,该墓葬群被发现。

在第一阶段的考古工作中,南阳市文研所发掘出西周至春秋早期的古墓葬20座,出土青铜器、玉器、漆木器等数百件重要文物。

    记者在南阳市文研所文物清理现场看到,1号墓中出土的一套共7件的青铜列鼎,其中6件上有“鄂侯夫人”铭文,2件铜簋盖上有“鄂侯夫人”铭文,3件铜鬲上有“鄂侯夫人”铭文,2件铜方壶盖上有“养伯”铭文;6号墓出土的一套6件的铜编钟上有“鄂侯”铭文;5号墓出土的2件铜簠、2件铜鬲上有“鄂姜”铭文;16号墓出土的铜鼎上有“鄂伯”铭文;19号墓出土的铜簋、铜匜上有“鄂侯”铭文;20号墓出土的铜簠上有“鄂姜”铭文。

    “在南阳考古史上,一次发现这么多刻有铭文的周代铜器实属罕见。

”南阳市文研所文物专家崔本信说,结合墓葬的布局、结构、形式推断,1号墓为鄂侯夫人墓,5号墓和6号墓、7号墓和16号墓、19号墓和20号墓均为异穴夫妻合葬墓,由此推断,夏饷铺鄂国贵族墓葬群至少埋葬有四代鄂侯。

这为研究鄂国历史(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以及鄂、养、郡等古国关系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解决悬案】鄂国地望就在河南南阳

    据史料记载,鄂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方国,夏商时鄂国为诸侯国,十分强大。

商末,鄂侯在朝中为大臣,与西伯姬昌、九侯并列为“三公”,颇具声望和实力。

当时的鄂国,位于黄河以北。

商末,鄂侯劝谏被纣王杀害后,鄂国、鄂族不再见于文献记载。

此后的鄂国踪迹成为史学悬案,学界未有定论。

    “可以确认,在西周晚期,鄂国地望就在河南南阳。

”南阳市文研所文物专家说,“此次出土的大批西周晚期鄂国青铜器等文物,不仅为‘鄂国地望在河南南阳’这一学术观点提供了实物依据,同时也解决了两个历史悬案:

春秋早期,鄂国地望在河南南阳,而非他地;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鄂国不仅未消亡,而且是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方国。

    记者获悉,夏饷铺考古发掘第二阶段近日也已启动。

鉴于夏饷铺鄂国贵族墓葬群重大的史学、科学艺术、经济和社会价值,相关部门已经在整理资料,准备将该项目申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