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病句修改大全期末备考小学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956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病句修改大全期末备考小学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病句修改大全期末备考小学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病句修改大全期末备考小学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病句修改大全期末备考小学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升初语文病句修改大全期末备考小学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病句修改大全期末备考小学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docx

《小升初语文病句修改大全期末备考小学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病句修改大全期末备考小学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病句修改大全期末备考小学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docx

小升初语文病句修改大全期末备考小学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

期末备考:

小学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

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小升初语文:

病句修改大全,归纳十种常见病句类型

2015-05-2209:

40:

20 来源:

互联网

 

一、常见的病句,归纳起来有以下十种:

(一)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个成分,使表达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

例如:

1、“下课了,()在操场上玩游戏。

”这句话缺少了“谁”这个主语部分,谁在操场上玩游戏呢?

意思不明白。

2、“我们学校书法竞赛活动。

”这句话中因“做什么”这个谓语部分不完整,所以意思不完整。

3、“老师在认真地为我们批改()。

”这句话中的后部分“为我们批改”不完整,缺少了与“批改”这个中心词搭配的宾语,使人不明白老师为我们批改什么。

解析:

(1)缺主语,句

(2)缺谓语,句(3)缺宾语,这三种现象都犯了成分残缺的毛病。

 

(二)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就是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用的不恰当,或褒贬不当,或大小不当,或轻重不当,或近义词错用而造成的一种病句。

例如:

1、在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2、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儿也不(武断)。

3、隔着雾,眼前的景物(糊糊涂涂)。

解析:

这三个句子中的“成就”“”武断“糊糊涂涂”都用得不恰当,句子的意思都不清楚,都犯了用词不当的毛病。

 

(三)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多指主谓搭配或动宾搭配不恰当,使句子意思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

1、“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北京是季节”,“北京”是地名,“季节”是指时间,“北京”不是“季节”。

这个句子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

2、“我们要改进学习态度。

”“改进”的意思是“改变原来落后的情况,使之有所进步”,多与“方法”“技术”等搭配,不能与“态度”搭配。

这句话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四)词序混乱:

词序混乱,指句子中的词语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想要表达的意思排列,以致出现歧义或混乱现象,使句子的意思表达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

1、“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必须仔细检查并认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而原句颠倒了词语的顺序,使句子表达不明白而造成了语病。

 

(五)重复累赘:

重复累赘,是指句子中重复使用了意思相同的词语,显得多余累赘的一种语病。

例如:

1、“我们正在观看优美漂亮的舞蹈。

”这个句子中的“优美”和“漂亮”是意思相同的两个词语,在一个句子中重复使用,就显得罗嗦了,只要选用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明白了,而重复使用两个,反而使意思不清楚了。

 

(六)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使句子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

1、“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这个句子中的“肯定”和“可能”是互相矛盾的,“肯定”是确定不移的;“可能”是也许能够,或许能够的意思。

这两个意思显然是矛盾的,使人看了不明白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究竟是哪一个。

 

(七)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用上了代词(如“你、我、他、她、它、这、那”等等),但是指代什么,使人无法确定所指代的对象,造成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

例如:

1、“小芳和小丽是邻居,她经常到她家玩。

”这个句子中的“她”,究竟是指“小芳”,还是指“小丽”呢?

要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令人费解。

 

(八)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客观事实的一种病句。

例如:

1、“夕阳的朝晖洒满了湖面。

”夕阳散发的是“余晖”,而“朝晖”是朝阳散发的,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合事理。

 

(九)归类不当:

归类不当,是指句子里根本不是属同一类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造成归类不恰当的一种语病。

例如:

1、“妈妈买了冬瓜、茄子、扁豆、猪肉等许多蔬菜。

”这个句子把“猪肉”归属到蔬菜类,显然是错误的。

 

(十)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是指前后两个分句和使用的关联词之间关系不协调。

例如:

1、“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这个句子中的关联词“只有”不能和“就”搭配,改为“只有……才”或“只要……就”才能将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

 

二、病句修改的原则

修改病句要把握一条原则。

这条原则是:

不能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

否则,就不是修改病句,而是另造新句。

因此,修改病句,一定要弄懂“病句”本身要表达的意思,要照着它的意思去改正。

 

三、修改病句的三个步骤

修改病句要按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要读懂句子,弄清它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是修改病句最重要的一步,自由读懂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才能发现它的毛病,照着原句的意思去改正。

许多病句只要弄清楚它要表达的意思,这个病句也就修改好了。

例如:

“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读了句子之后,想一想:

是谁在会上纷纷发言?

这个句子没有主语,应该加上主语“同学们”或“大家”,这样,句子的意思就表达清楚了,句子也就改对了。

 

第二步,在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后,再回到原句上查找,什么毛病影响了这个句子意思的表达。

例如:

“小明改进了上课爱做小动作的缺点。

”这个句子要说的是“小明改正了上课爱做小动作的缺点。

”原句中的“改进”与“缺点”不能搭配,“缺点”只能说“改正”,不“改进”换成“改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第三步,在查到句子的毛病后,照着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地修改。

一个病句的修改,常常不只一种改法,要选择不但最能准确表达原意的,而且又是最简便的改法。

例如:

“这苹果的味道又香又脆。

”应改为“这苹果又香又脆。

”如果改成“这苹果的味道很香,吃起来很脆。

”固然也对,但改法不简便。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

语文常见易错字汇总

2015-12-1110:

23:

21 来源:

互联网

001、爱带(戴)002、白晰(皙)003、爆乱(暴)004、报筹(酬)005、暴炸(爆)

006、卑却(怯)007、辩析(辨)008、恶耗(噩)009、材华(才)010、喝采(彩)

011、翱游(遨)012、娘两(俩)013、更叠(迭)014、恰商(洽)015、起迄(讫)

016、沾辱(玷)017、中裁(仲)018、雕彻(砌)019、陷井(阱)020、劈谣(辟)

021、明片(名)022、梦餍(魇)023、缈视(藐)024、募然(蓦)025、蓦捐(募)

026、通辑(缉)027、杂踏(沓)028、奕棋(弈)029、疏峻(浚)030、吉详(祥)

031、肖象(像)032、开消(销)033、撕杀(厮)034、膺品(赝)035、贮立(伫)

036、绉纹(皱)037、躁热(燥)038、肿涨(胀)039、羁靡(縻)040、描模(摹)

041、遨翔(翱)042、振撼(震)043、呕气(怄)044、亵赎(渎)045、恢谐(诙)

046、渲泄(宣)047、宣染(渲)048、延申(伸)049、奢糜(靡)050、毗临(邻)

051、骠悍(剽)052、永决(诀)053、欧打(殴)054、座落(坐)055、幅射(辐)

056、拥带(戴)057、煤碳(炭)058、编篡(纂)059、按磨(摩)060、爆躁(暴)

061、蜇居(蛰)062、下功夫(工)063、显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