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利《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9687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群利《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周群利《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周群利《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周群利《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周群利《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群利《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析》.docx

《周群利《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群利《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群利《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析》.docx

周群利《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析》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探析

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southeasternGuangxiendangered

folkmusic

 

院系

音乐舞蹈学院

专业

音乐学

学生班级

2009级2班

姓名

周群利

学号

200908401218

指导教师单位

音乐舞蹈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庞梅

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

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析

音乐学2009级2班周群利

指导教师庞梅

摘要

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又绚丽多彩。

是桂东南地区人民宝贵的精神粮食。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电视,互联网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文化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导致民众对传统民间音乐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更没有人愿意把这些宝贵的民间音乐传承下去。

本文从桂东南民间音乐所属区域及地理环境、桂东南民间音乐的类别与内容、桂东南民间音乐濒危现状调查和对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几点建议这几个方面,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这些濒危的民间音乐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进行探析。

关键词:

桂东南,民间音乐,濒危,传承,发展

 

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southeasternGuangxiendangeredfolkmusic

MusicEducation2009-2ZhouQunli

GuidanceteachersPangMei

Abstract

SoutheasternGuangxifolkmusicculturehasalonghistory,richincontentandblew.ArethepeopleinSoutheastGuangxipreciousspiritualfood.Butalongwithsociety'sprogress,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aswellastelevision,theInternetandtheimpactofforeignculture,culturalandecologicalenvironmenthasbeenseriouslydamaged.Resultsinthechangeofaestheticideasofpeopleonthetraditionalfolkmusic,nooneiswillingtoputthesepreciousfolkmusicheritage.ThisarticlefromthesoutheasternGuangxifolkmusicbelongstotheregionalandgeographicalenvironment,southeasternGuangxifolkmusiccategoryandcontent,southeasternGuangxifolkmusicandendangeredstatusoftheinvestigationandinsoutheasternGuangxiendangeredfolkmusic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suggestionsonseveralaspectsofthis,howtotakeeffectivemeasurestoenabletheseendangeredfolkmusiccontinuetoinheritanddevelopanalysisofthe.

Keywords:

SoutheasternGuangxi,Folkmusic,Endangered,Inheritance,development

目录

前言................................................................1

一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所属区域及地理环境.............................2

二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类别与内容...................................2

(一)民歌...........................................................2

(二)器乐...........................................................3

(三)民间戏曲.......................................................3

(四)民间曲艺.......................................................4

三桂东南民间音乐濒危现状调查.......................................4

(一)传承人老龄化严重...............................................4

(二)参考史料奇缺...................................................4

(三)演出市场萎缩...................................................4

(四)队伍松散,演员收入不高..........................................5

(五)演员水平偏低,节目质量不高......................................5

(六)节目形式单一,缺乏创新..........................................5

(七)政府保护力度不够...............................................5

(八)专业艺人断层...................................................5

四对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几点建议........................6

(一)加大政府保护力度,完善保护体系..................................6

(二)将民间音乐与教育相结合.........................................6

(三)形式创新,丰富表演..............................................6

(四)设立专门机构,培养专业人员......................................6

(五)将濒危民间音乐与旅游业相结合...................................6

(六)利用媒体,传播濒危民间音乐资源..................................7

(七)以书本为载体,发行濒危民间音乐文化书籍..........................7

(八)提高艺人待遇,让艺人没有后顾之忧................................7

结语.................................................................7

致谢.................................................................8

参考文献.............................................................8

前言

桂东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同中原地区的汉族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受当地文化和习俗的渗透,其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民间音乐。

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岭南风味。

但是历史上,人们对桂东南民间音乐的研究比较晚,可参考的文献和史料几乎没有,加上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对民间音乐不够重视,研究人才匮乏,传承人缺少。

因此,桂东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基本保持着原生形态,由于发掘工作和保护工作力度不够,加上现代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桂东南地区现有的很多民间音乐都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地步。

一桂东南民间音乐所属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桂东南”,顾名思义就是指广西的东南地区。

是玉林市所辖的七个县市区以及钦州市、贵港市、梧州市、北海市的部分地区。

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水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玉林是粮食、水果、禽畜重要生产基地,容县沙田柚原产地,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桂圆之乡”、“三黄鸡之乡”、“沙田柚之乡”。

该地区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

桂东南地区与广东为近邻,而且,有着悠久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渊源。

广西西江沿岸的桂平市,其语言和广州话十分接近,和广东具有较好的人文环境,广东人进入桂东南,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桂东南是广西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区,汉族是当地的主居民族。

二桂东南民间音乐的类别与内容概况

桂东南地区的音乐类类丰富,有民歌、器乐、戏曲、曲艺等,该地区的音乐既有西北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的音乐元素,又融入了地方的音乐精华。

风格别致,独具一格。

(1)民歌

第一类是山歌。

玉林山歌是桂东南山歌的主体,它主要分为玉州山歌、陆川山歌、北流山歌、容县山歌、博白山歌,因为该地区的客家人较多,因此各地山歌均具有客家山歌的特点。

玉林山歌唱词一般为七言四句,四两句押平声韵,语言多用民间口语,广泛运用赋、比、兴手法,常用双关语,玉林民歌用玉林话发音。

陆川山歌分南北两个流派。

县北流行的山歌称大山歌式,县南流行的是客家山歌。

北流的山歌主要有叙事山歌,对口山歌和即兴山歌三类。

其内容很丰富,可分为独唱,对唱,齐唱,咏唱。

而且语多比兴,讲究韵味,诙谐幽默。

容县山歌风格多变,具有地方特色,或委婉,或高亢,或清新活泼。

容县山歌以徵调式和羽调式为主,多为五声。

博白山歌抒情性较强,以民族五声调式为主,在民间流传甚广。

第二类是“麒麟歌”。

麒麟歌是将民歌引入到麒麟表演中进行演唱的一类民间艺术形式,在桂东南地区广为流传。

麒麟代表着吉祥,每年春节或诸神寿诞,一对对的麒麟穿村过垌,四处庆贺,队伍人数不等,一人背一个纸扎麒麟,其余的敲锣打鼓,唱歌帮腔。

它的内容都是祝福、歌颂性质的,且歌词是取材于各家各户的即兴之作,深受群众喜爱。

第三类是“唱采茶”。

唱采茶是“桂南采茶戏”中的唱腔音乐,但也常作民歌单独演唱。

在博白、陆川、北流三个县市最为盛行。

博白县的采茶唱腔音乐分为《采茶》和《茶插》两大类。

《采茶》音乐多为羽调式,一段体,唱词一般为七言,中间加入“伊嘟呀”、“哪呀喂”等衬词,节奏跳跃,风格突出。

《茶插》则是小调音乐,多为徵调式,曲调结构除一段体外,有时也出现多段体。

陆川的“唱采茶”因使用不同的语言分为唱白话和唱客家话两类形式,其风格内容大同小异。

北流市的“采茶戏”有较长的历史,据说桂东南各县的唱采茶多是从北流流传过去的。

“采茶戏”表演从恭贺开始到开荒、点茶、采茶、卖茶有整套程式、称为“采茶大例”。

(二)民间器乐

玉林最出名的器乐形式莫过于“玉林八音”和“喃嘟嗬”,双双被列入玉林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八音”是自治区级的“非物质遗产”名录。

“玉林八音”是广西“八音”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民间吹打乐,有着“桂东南交响乐”之称。

吹奏乐主要是唢呐,打击乐常用的是梆筒、沙鼓,堂鼓、文锣,武锣、苏锣、大钹、小钹等。

“八音”班在演奏过程中根据需要采用“小吹”和“大吹”两类演奏形式。

“小吹”是指仅三四人的编制演奏乐曲,。

“大吹”是指用六人以上的编制演奏乐曲。

“喃嘟嗬”是一类古老的桂东南一带客家人平时在山野间自娱自乐的一类乐器,它的制作是砍一截顶部留节的竹子,靠节一端削薄厚挖一块簧舌,在另一端挖两个音孔,再用“卢古”(当地一类野生植物)在底端卷成一个喇叭口,一支原始的“喃嘟嗬”便制成了,其音色浑厚有力。

(3)民间戏曲

第一类是“桂南采茶戏”。

桂南采茶戏民间又称为“唱竹马”、“唱采茶”或“采茶戏”,根据其衬词的特点也可称为“吁嘟呀”,玉林博白县的桂南采茶戏最具影响力。

桂南采茶戏的唱腔古朴婉转,表演程式、动作和服饰装扮源于粤剧,发音以白话为主,兼用客家话和地方话。

第二类是“牛娘戏”。

牛娘戏又叫“牛娘剧”,是一类从“舞春牛”娱神活动发展起来的地方戏曲。

“牛娘戏”主要包括爆肚、唱腔、伴奏乐器、表演程式、表演行当、舞美等。

所谓的爆肚就是唱词和唱白都是随口而出,见什么唱什么。

然而,虽然这些唱词是即兴的,但是却对仗押韵,朗朗上口;其基本唱腔是牛娘调,有羽调式和徵调式两类,伴奏乐器主要是鼓、钹、锣、二胡等。

第三类是“木偶戏”。

木偶戏以古装木偶为道具,不同的脸谱木偶代表不同的角色,表情丰富,配以符合角色的服饰和道具,以突出性格。

表演以唱为主,间插道白,演唱者须用男女声腔表演不同的角色。

唱词以七言为主,演唱者随意演唱,表演的内容都是长篇历史故事。

木偶戏在桂东南地区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第四类是“鹩剧”。

鹩剧流传于玉林市全境及贵港市的港南区、桂平市,钦州市的浦北县等桂东南广大地区,以兴业县最为出名。

“鹩剧”是由民间“贺新年”活动中的一段“引凤”歌舞发展而来,以唱故事为主,唱词通俗易懂,多为抒发“春祈秋报”之意。

用地方方言念白。

具有典型的桂东南地域特色。

第五类是“粤剧”。

粤剧源于广东,流行与两广和港澳地区。

它是以明清时期流入广东的戏曲音乐为基础,吸收广东的民间音乐小调,相互融合而成的,唱腔属于皮黄系统德板腔体。

舞台角色为“六柱式”、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演唱语言是“戏棚官话”和“广东白话”。

(四)民间曲艺

桂东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曲艺是“唱春牛”,唱春牛以载歌载舞、说唱合一的形式进行表演,音乐包括“春牛调”、“采茶调”、“民歌”、和“锣鼓曲牌”。

“春牛调”是主要唱腔,以锣鼓间奏,反复咏唱。

间或也插入一些采茶调、山歌来辅助说唱。

三桂东南民间音乐的濒危现状调查

近年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05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7年1月、2008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3月、玉林市也确立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玉林八音、岑溪牛娘戏、桂平杖头木偶被列入了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遗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仍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笔者通过采风和田野调查获得了以下信息:

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传统的传承方式,基本都是采用“口传身授”的方法,有“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类方式。

家族传承是指以家族某一前辈作为传教歌师或乐师,以某一下辈来接受其传教而是民间音乐得以世代延续的一类传承形态。

“师徒传承”是指一些年轻的职业艺人,拜某位年老的职业艺人为师,行师徒之理,尽师徒之责。

这类“口传身受”的方式靠的是大脑的记忆力保存,由记住的人传给另外的人,在过去,民间音乐的传承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代代相传。

近年来,桂东南地区的音乐在各类外来音乐艺术的冲击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民间音乐的存在空间在不断缩小。

虽然目前随着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许多民间艺术受到政府重视和扶持,在政府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的资助下,桂东南地区的一些民间音乐开始复苏,逐渐出现兴盛的景象,比如在博白县客家人聚居的地区,每逢有庙会、观音诞、做社等活动时,常有民间采茶戏班走村串户进行表演,令观众大饱眼福。

但尽管如此,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的发展依然显现出危机。

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传承人老龄化严重

传统的民间音乐的传承大多靠的是口传身授,甚至有很多都是靠子承父业,而且受“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宗教影响。

如今年轻一代的人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很强烈,很多艺人的后代不愿意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以找到继承人。

也因为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这些民间音乐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二)参考史料奇缺

桂东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可参考的资料典籍几乎没有,有的曲目和曲类已经销声匿迹了。

如今许多民间艺人都年逾古稀或者相继去世了,这导致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失传。

(三)演出市场萎缩

现代流行音乐和多类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丰富多彩。

各类音像制品使听众的试听变得无限宽广,更多人的不仅仅只满足简单,直观,通俗易懂的本地音乐了。

以年轻人为主的大批观众已不再关注桂东南传统的音乐,更多人追求的是丰富的现代娱乐活动,城乡文化生活的日趋多元化这使得传统音乐的演出市场日益萎缩,很多民间音乐的风光不再,学习这些传统音乐的人越来越少,导致大多数民间传统音乐后继无人,无法传承下去,逐渐损毁、消亡乃至流失。

(四)队伍松散,演员收入不高

演员队伍不稳定,很多演员是半农半艺,使得这些团体是松散型的业余团体。

并且由于财政困难,政府对剧团人员实行差额工资制,剧团人员一般只能拿到一半的固定工资,其余部分需要靠他们自己演出补贴,他们外出表演,收入又微薄,演出场地、服装,道具、舞美等音响以及外出交流、开发新节目等没有更高要求,只能简陋。

正是这些原因使得演职人员变动较大,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民间音乐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五)演员水平偏低,节目质量不高

部分艺人的综合素养偏低,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也很少接受后期的专业培训,并且很多人的文化程度不高,这使得他们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艺的能力不强,在音乐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水平有限。

而民间艺人一般都是身兼编、导、演为一身,这些原因导致了节目的创编和表演受到局限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不强,艺术质量难以保证,无法吸引观众的眼球。

(六)节目形式单一,缺少创新

形式比较呆板、单一,艺术性不强、感染力不够,缺少创新,开拓市场的意识差,能力不够,赢得观众和市场的探索与实践不多,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缺乏拓展市场的能力,长期以来都是这类形式很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七)政府保护力度不够

政府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忽视了挖掘、保护本地民间艺术,民间音乐。

很多地方政府都没有制定切实的保护措施,光凭一些纸上空文往往很难达到实际的效果。

这也是造成桂东南民间音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走向消亡的重要因素。

(八)专业艺人断层

近年来,各类民间音乐艺术编辑、导演、演员青黄不接,出现断层。

即使新招来一些年轻演员,但他们不太懂传统的桂东南民间艺术,一些有难度的表演艺术他们无法演绎出来。

一旦那些年老的民间艺人去世就没有传承人来延续“香火”。

 

四对桂东南濒危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民间音乐文化是一类本土的,不可被复制的文化形态,它是在一类特定文化和特定的人文生态环境中发展而来,反应这一个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内涵,因此,在传承上,我们不能仅仅是做一些书面的意义上的保护,而应该采取一些活的,有效的传承方式,让这些濒危的民间音乐得以传承发展下去。

不能让属于民族的,大众的民间音乐在不经意间消亡。

对于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现在所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一些措施,来拯救当前这些宝贵的民间音乐的窘境。

(一)加大政府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

民间音乐文化面临的危机,直接反应出政府的保护力度还不够。

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来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去社会团体中调研,将一些具体方案落实到实处,可以号召地方政府加强濒危民间音乐保护文化工作,建立一些专门的民间艺术部门,积极做好濒危民间音乐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修复和保存工作。

对优秀的民间音乐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保护,开发,使其传承下去。

(二)将民间音乐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将濒危民间音乐引进高校课堂,现在有很多音乐院校中,重视西洋音乐的教学,轻视民间音乐的教学,很多学生根本不懂古代诗词歌曲和传统歌曲,甚至有的本省的学生也听不出当地的民间音乐。

如此对民间音乐不了解,又如何能在毕业后当一名合格的音乐人?

鉴于此可以在高校对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民间音乐”选修课,“民间音乐欣赏课”也可以在学校成立“民间音乐社团”,吸引社员加入,有利于普及和宣传本土文化,通过高校课堂这个平台培养一批不失民族风格的音乐人。

(三)形式创新,丰富表演

形式创新,在保持民间音乐文化传统特色的同时吸收借鉴欧洲古典音乐、中国民间音乐乃至加入现在流行音乐的元素来创编一些符合现代人口味的节目,从演出形式,演奏形式,演唱形式等方面全方位吸收、融合。

不断推出好作品,新作品。

大胆改革舞台设计,丰富表演程式,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灯光的设计也可以加以创新,增强其美感和观赏性,给观众焕然一新的感觉,从而吸引观众。

(四)设立专门机构,培养专业人员

培养专业人员,因为大多数剧团的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专业综合素养不高,对濒危民间音乐的研究和传承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成立专门的中心来培养专业人员,通过他们的艺术实践活动,向人民群众传播、“推销”濒危民间音乐是非常有必要的。

民间音乐作品只有让们人看到,听到,才能领略到其魅力。

(五)将濒危民间音乐与旅游业相结合

在有旅游景点的地方可以建立一些民间音乐作坊,在旅游区搭建一些舞台,举办旅游音乐文化节,在旅游地区安排地方性的音乐表演,大力推进民间音乐的专业化、市场化、商品化。

既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新的特色,增加人们的收入,而且能够为这些濒危的民间音乐提供一个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有利于保护和传承。

(六)利用媒体,传播濒危民间音乐资源

媒体每天都传播着大量的信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的覆盖面是相当广泛的。

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能够很迅速地传播文化,利用现代技术设备拍摄一些原汁原味的濒危民间音乐的视频传到网上,它能够很迅速地被传播出去,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样有利于大范围地传播濒危民间音乐文化。

也能为今人,后人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

(七)以书本为载体,发行濒危民间音乐文化书籍

书本依旧是很好的文化传播载体,出版部门要以弘扬民间文化为重要的任务,多编辑出版发行一些濒危民间音乐文化书籍,使濒危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八)提高艺人的待遇,让艺人没有后顾之忧

政府可以指定非物质文化传承者管理办法,设立专项资金补助给传承者,重点保护那些具有创作才能和表演能力的优秀艺人,给其每月发放固定工资,交纳社会保险等一些福利。

这样能让很多艺人安心从事濒危民间音乐的传承工作。

结语

桂东南民间音乐是千百年来汉越民族文化交融过程中产生与形成的地方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体现了地方特有的审美情趣与民间风情。

正是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文化,才使得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在丰富当地城乡人民文化生活、促进地方旅游事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中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这些民间艺术濒危之际,研究、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是一项不可松懈的任务,挖掘、整理、研究、传承和保护这些濒危民间音乐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我们应该将它发扬光大,彰显中华文明的魅力。

 

致谢

经过几个月的搜集资料和整理,我的论文终于到了尾声。

感谢玉林师范学院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在这里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做人。

感谢在这里教过我的每一位老师,在此说一声:

你们辛苦了!

感谢在写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