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9239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docx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简史习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docx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

原始社会至西周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中国古代教育从_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_止。

2.西周官学制度以___________为标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分。

3.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以___________为载体,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家教育思想争鸣,涌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教育家和标志性教育理论专著___________。

4.汉代经学教育确立了___________的文教政策,开始了___________的时代。

5.隋唐教育制度的特点是完备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相结合。

6.宋明时期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学术活动中心的___________教育。

7.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教育思潮特点是反对___________、批判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

8.西周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是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

9.西周时期的小学教育主要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尤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类德行的培养,以为造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未来统治者打下基础。

10.西周时期教育领域,大学入学年龄通常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学业。

大学场所设在___________,天子的大学四周环水叫___________,诸侯的大学半周环水叫___________,表现出___________。

11.西周大学实行分科教学,以___________为重,___________次之,___________又次之。

12.六艺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科,起源于_________,发展于_________,完善于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学科。

二、选择题

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阶级性B.有组织性C.有等级性D.无目的性

2.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

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3.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

A.大学和小学B.国学和乡学C.官学和私学D.上学和下学

4.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B.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

C.是西周的乡学D.是西周的一种私学

5.西周时期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

A.辟雍B.泮宫C.瞽宗D.庠

6.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

诗、书、礼、乐、易、春秋

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

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三、简答题:

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西周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学在官府”。

西周已形成这种“学在官府”、“官安学业”的局面,政教一体,官师合一,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

西周建立了两大系统的学校,即国学和乡学。

“国学”是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的,设在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乡学是按照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设立的,规模比较简单,只有小学一级,设在都城以外的地方。

“国学”又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

小学设在王宫内。

大学设在都城郊外,天子所设的大学叫辟雍,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宫。

西周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

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

“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

“礼”和“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其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

“乐”则陶冶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

“射”即拉弓射箭的技术。

“御”即驾驭战车的技能。

“书”是读书、写字。

“数”是计数。

“六艺”体现了西周教育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中国封建社会私学教育状况

一、填空题

1.私学兴起于___________,繁荣于___________,大盛于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开创的私学规模最大、课程最充实、教学最优异、育才最多、影响最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儒家私学,还有适应小生产者需要的___________、具有反社会和避世倾向的___________、干预现实政治方面最为成功的___________、主张“并耕而食”的___________、关注“名实之辨”的___________、依赖兵法谋略解决政治问题的___________、传授辩证诊治方法的___________等。

4.真正讲学授徒的书院起源于___________,最初为___________性质。

5.___________为民间私人所办,是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启蒙和基础教育的教育组织,其教师多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任。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

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

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

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

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A.楚国B.燕国C.齐国D.秦国

4.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

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

C.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

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5.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

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

三、简答题:

1.简述私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私学兴起的原因:

(1)封建私有制在奴隶制的母胎里发生发展,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在一些诸侯国里取得了政权,这就促进了奴隶制解体,于是“学在官府”的垄断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支柱和政治依据,造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2)原在周王宫里的一批有文化知识的人,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和职守,其中一部分人变成了一批靠着自己过去掌握的“六艺”知识来自谋生活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原来秘藏于官府中的典籍文物、礼器乐器带到了民间。

这就是出现了“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

(3)养士之风盛行,进一步促进了私学的发展。

以齐鲁为发祥地,很快向各地发展,在这个潮流中,孔子起到了开辟道路的作用。

私学兴起的意义:

(1)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

(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3)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

(4)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2.分析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地位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史上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1)稷下学宫的性质:

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①稷下学宫由齐国官方出资举办,始终不改变养士、用士的基本目的。

从其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稷下学宫是官学。

②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教育机构,它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讲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其教学与学术自由,体现出私学的性质。

③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

(2)特点:

①学术自由,表现在:

稷下学者“不治而议论”,拥有相当的独立和自由;来者不拒,包容百家;欢迎游学,来去自由;学术论辩,相互争鸣及吸取。

②待遇优厚,包括给予“不治而议论”的政治待遇及优厚的物质待遇。

(3)历史地位:

①促进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②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③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它所独创的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办学形式,集讲学、著述、育才与咨政为一体的职能模式,自由讲学和自由听讲的教学方式、学术自由和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尊重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都显示了它的成功之处。

④留给后人的思考:

稷下学宫尊重贤士,尊重学术,其思想学术、文化教育的成功却未带来齐国政治的成功。

3.宋代书院产生的原因,办学特色及其意义是什么?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

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1)造成北宋书院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

士人求学需求很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

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

宋初提倡文治,但国家一时又无力大量创办官学,故朝廷对书院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这些支持无疑是促进宋初书院兴盛的直接动因之一。

第三,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

佛教出于僻世遁俗、潜心修行的宗旨,多选择环境僻静优美的山林建立寺庙。

佛教禅林集藏经、讲经、研经于一体,也对书院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如:

书院的讲会制度就是借鉴了佛教的讲经方式。

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

书籍不再是珍藏品而是公众都可以拥有的,才有可能使书院拥有丰富的藏书,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学研究场所。

(2)书院具有以下教育特点:

第一,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书院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学术研究基地,同时,许多书院还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和有影响的印刷出版机关。

书院的创建者,主持人大多是一方有名的学者,他们担任主讲时,一般都是讲自己的学术心得。

第二,教学形式多样。

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质疑问难、学友相互切磋、会讲等。

第三,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

书院教学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互相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

第四,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

书院强调学生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

(3)书院产生的历史意义:

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

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

一、填空题

1.孔子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___________的主张,认为在实现充分的劳动力、保障人民丰足生活前提下,必须施行___________,使其知伦理、守本分。

2.孔子坚持___________的办学方针,主张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3.孔子继承六艺教育传统,亲自整理古代文献,形成被后人称为“六经”的六种教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教师,孔子深得为师之道,以___________自许,以之为教师的最基本素质要求,同时相信“后生可畏”,鼓励学生___________,有师生平等、互学思想,开创了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

5.孟子以___________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形成以内发为特色的教育思想。

6.孟子认为人类的本质、人类的生活特点表现为___________,即五对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推导出五种道德规范——“五常”,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荀子主张,教育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改善粗陋的天性,于是“涂之人可以为禹”。

8.荀子认为,由于人的天性不会自美,所以学习与教育最有效、最方便的途径是___________。

9.董仲舒依据儒家___________思想论证了汉代统一集权政治的天经地义和皇权至上,建议各种___________都予以禁绝,以保障思想统一。

10.唐代儒学大师韩愈倡言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以卫道者自居,立志将自认为是从___________后就中断的___________重新振兴,而___________通过论述教师问题表达了他的这一志向。

11.宋代理学教育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他继承“外铄说”的教育观,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教学过程思想,还归纳了六条读书法,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明代中叶的学者___________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他继承“内发说”的教育观,提出___________的学说,将“格物”理解成___________,要求把私念私欲一一追究、搜寻出来,同时要求懂得___________是合一的,一个不善念头的发动就是恶行,故须除恶于未萌之时。

二、选择题

1.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

A.利B.仁C.德D.信

2.“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的概括。

A.教育对象B.教育目的C.教育作用D.教育任务

3.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

()

A.礼B.乐C.数D.易

4.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

()

A.持志养气B.立志乐道C.克己内省D.改过迁善

5.被封为“亚圣”的是()

A.庄子B.老子C.荀子D.孟子

6.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础是()

A.性恶论B.性善论C.性三品D.素丝说

7.孟子认为人人天生都有的四个善端是()

A.仁、义、孝、礼B.信、爱、敬、惧

C.仁、义、孝、忠D.仁、义、礼、智

8.首先提出“明人伦”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9.第一个提出“化性起伪”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0.荀子提出的教育目标是()

A.大丈夫B.仕人C.鸿儒D.大儒

11.唐代被称为“振兴儒学的卫道者”的思想家是()

A.柳宗元B.韩愈C.王安石D.王充

12.韩愈的代表作是()

A.《劝学》B.《师说》C.《论衡》D.《春秋繁露》

13.朱熹担任洞主,亲自掌教的书院是()

A.东林书院B.白鹿洞书院C.嵩山书院D.岳麓书院

14.以下几个书院中,哪一个性质与其余几个不同?

()

A.应天府书院B.白鹿洞书院C.东林书院D.集贤殿书院

15.朱熹担任洞主,亲自掌教的书院是()

A.东林书院B.白鹿洞书院C.嵩山书院D.岳麓书院

16.在教育内容上,王阳明的主张是()

A.六经皆史B.博习百家C.提倡儒学D.反对读书

三、简答题:

1.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个:

①编订“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②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其教育思想丰富而详实,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1)孔子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是“仁”、“礼”:

孔子把“仁”视作最高的道德规范,其要义就是“爱人”。

他的“仁”的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上积极要求实施“德政”,缓和阶级矛盾;另外一个是“忠恕”的观念中,这是要求人积极帮助别人,对人要忠,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人。

孔子的“礼”是就政治而言的,其精神集中表现在“正名”思想中。

“正名”思想认为,君臣和父子都应严格恪守各自的名分和尊卑长幼的次序,应当“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群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所以要求统治者提倡礼教。

(2)孔子对教育作用的论述包括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

①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为政以德”,他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通过文化教育工作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当中,这样就会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但是教育工作并不就等于政治工作,它是通过传播文化、培养人们的道德,对政治施加影响。

同时,孔子还阐述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

从三者排列看,孔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有这三个条件:

首先要有较多的劳动力;其次,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中的吃、喝、穿、住的问题,只有在先庶、先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

②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

孔子承认人的成长教育起了决定作用,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中。

孔子虽然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但也不是教育万能论者。

孔子提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命题。

(3)孔子对教育对象的论述是一种创举。

孔子认为教育对象应当“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

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

“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

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不仅把教育扩展到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4)教育目的: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从理论上概括了孔子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意是:

为官者已尽职尚有余力,应致力于学问;为学者有了丰富的知识还有余力,应去做官。

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可见孔子教育的目的是仕途,要培养的是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5)孔子的教学思想

首先,在教育内容上,孔子承袭了西周的传统,以“六艺”为教学内容,但是根据现实的情况作了调整,提出他的“六艺”的教育即:

《诗》、《书》、《礼》、《乐》、《易》、《春秋》。

其中他特别注重《诗》、《礼》、《乐》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其缺陷在于忽视自然知识的传播、鄙视生产劳动和知识技能。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他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归结为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即掌握知识、进行思考、见诸行动,简称学、思、行。

基于对教学过程的这种认识,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①因材施教。

这项原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资质、性格、才能、志趣等方面差异,以实现共同目标。

实现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准确掌握学生的特点。

②启发诱导。

这一原则主要是解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间的矛盾的,二者缺一不可。

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孔子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

就是说,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

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

③学思并重。

这项原则主要是解决学习与思考或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

孔子重视学,也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

他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由博返约。

这项原则主要解决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矛盾,或者说解决知识的广博与专一的矛盾。

孔子主张学生学习的知识要广,但知识面广又必须做到不能杂乱无章,必须有一个中心加以统帅。

(6)有关道德教育思想:

道德教育思想是孔子教育理论的核心。

其中,“仁”是最高的道德概念,即各种道德准则的基本精神。

其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大体是以“孝悌”为本,以“礼”为规范,以“忠恕”为一贯,以“中庸”为准则。

此外还提倡智、勇、信、义等道德。

其道德教育原则有四点。

第一,立志乐道。

“立志”就是要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找到前进的动力;“乐道”就是要要决心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政治信心心甘情愿为之奉献。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远大理想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政治理想与物质享受的关系。

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学生能经受磨练,有恒心。

第二,克己内省(自省自克)。

在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中,有一个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别人的问题,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主张重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他把这称之为“克已”。

另外,在处理客观的道德准则与主观的道德思想的关系时,重视积极开展主观的思想分析活动,强调自觉地进行思想监督,把被动遵守变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而不受外来强加的限制,他把这种主观的思想活动,称之为内省。

内省是靠自觉性来监督的,不自觉就难于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

第三,身体力行。

道德教育有知的问题,也有行的问题,这也就是道德的认识与道德行为问题,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的。

孔子对于这两方面的关系,着重强调的是道德的行动,他提倡身体力行,要求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他认为道德认识的真假与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就可以证实。

第四,改过迁善。

在处理过失和改过的关系方面,孔子强调改过,他把道德修养过程也看作是改过迁善的过程。

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过错,也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过错,要容许别人犯错误,对别人过去的错误采取谅解的态度。

(7)关于教师的论述:

第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强调教师要尽职尽责。

第二,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

第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

第四,教学相长。

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

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进行学问切磋。

不但教育了学生,也提高自己。

是教人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孔子以自己一生的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对教育的社会作用和个人作用的肯定,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观,打破了贵族子弟对教育权的垄断,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的独到见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启示;同时还给人们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成为教育史上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然而,由于受到历史时代的局限,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能超出封建思想的界限,其根本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民主性,并且,其思想中明显地透露出对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鄙视,这可以从其教育内容中看出,因而,我们在宣扬孔子的积极思想的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局限,扬长避短。

2.孟子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