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方案 初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820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方案 初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开发方案 初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开发方案 初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开发方案 初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开发方案 初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发方案 初步方案.docx

《开发方案 初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方案 初步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发方案 初步方案.docx

开发方案初步方案

铅锌多金属矿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初步方案

 

有限责任

二○一○年十月

第一节矿区地质概况3

一、区域地质4

二、矿区地质5

(一)地层5

(二)构造6

(三)岩浆岩8

(四)围岩蚀变8

(五)赋矿层位8

三、矿体地质特征及化学成份9

第二节资源/储量11

一、工业指标11

二、资源量11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13

一、水文地质13

二、工程地质13

三、环境地质16

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17

二、不良物理地质现象17

三、地质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17

四、采矿对地质环境影响预测18

第四节开采利用初步方案18

一、项目建设条件18

1、交通18

2、供电、供水18

4、矿工建设环境18

二、开采规模18

三、开采方式19

四、开拓方案:

19

五、采矿方法19

第五节基建工程量及投资估算20

一、基建工程量20

二、投资估算依据20

三、项目建设投资20

第六节矿山服务年限21

一、计算依据21

二、设计可采资源量21

三、设计采出资源量21

四、服务年限21

第七节初步经济效益分析22

一、估算依据22

二、成本及费用估算22

三、财务效益分析22

四、财务效益指标23

五、结论24

 

第一节矿区地质概况

铅锌锑多金属矿普查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香格里拉县160°方向,平距约50Km处,属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镇土官村管辖。

探矿权地理坐标(极值):

东经99°58′00″--99°59′00″,北纬27°22′15″--27°24′00″。

探矿权面积3.81平方公里

图1-2矿区交通位置图

根据地质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结合探矿权证面积本身很小,仅3.81平方公里,此次划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2-2

划定矿区范围坐标

拐点编号

直角坐标(54坐标3°带)

地理坐标

直角坐标(80坐标3°带)

X

Y

N

E

X

Y

矿1

3032150.049

33595630.57

99.5801

27.2353

3032088.549

33595538.88

矿2

3032149.975

33596920.1

99.5848

27.2352

3032088.475

33596828.41

矿3

3031484.726

33596920.12

99.5847

27.2331

3031423.226

33596828.44

矿4

3031484.044

33596832.24

99.5844

27.2331

3031422.544

33596740.56

矿5

3030520.545

33596839.86

99.5844

27.2259

3030459.045

33596748.18

矿6

3030521.169

33596920.15

99.5847

27.2259

3030459.669

33596828.47

矿7

3029819.896

33596920.1

99.5847

27.2237

3029758.396

33596828.41

矿8

3029819.93

33596473.1

99.5831

27.2237

3029758.43

33596381.41

矿9

3030557.554

33596467.37

99.5831

27.2301

3030496.054

33596375.69

矿10

3030551.171

33595642.95

99.5801

27.2301

3030489.671

33595551.26

标高3259一3195m

面积2.297km2

一、区域地质

铅锌锑多金属矿区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段东部,地处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东缘,印支期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总体近北北西向展布(图2-1)。

该区出露上古生界和三叠系。

上古生界中泥盆统至下二叠统基本属地台型浅海相碳酸盐建造与砂泥质建造;上二叠统为一套半深海相的复理石建造,含放射虫硅质建造以及与之伴生的具枕状构造的基性火山岩建造,厚达3500m。

下、中三叠统以浅海相碳酸盐建造为主,局部夹有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厚1500-2000m;上三叠统是一套复理石建造和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厚逾万米。

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中期,该区全面卷入松潘-甘孜地槽系。

晚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使地槽全面褶皱回返。

伴随地槽发展中的中酸性火山喷发活动,沿格咱河断裂带形成了浅成的中酸性岩体,主要岩石类型有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斑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

形成了我省最好的斑岩铜矿(普朗铜矿)。

伴随燕山运动本区再次发生了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同时形成了较好的铅锌钨锡矿化。

该区的印支期构造形变,以发育一系列轴向北西-北北西的紧密线状褶皱和走向逆冲断裂为特征。

北部地区褶皱完整,背、向斜相间排列;中部和南部地区褶皱多被断裂破坏而不完整。

二、矿区地质

(一)地层

本区出露地层为:

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第三系始新统美乐组;中生界三叠系上统哈工组、王吃卡组,三叠系中统曲嘎寺组,三叠系下统布伦组;古生界二叠系上统P2b、P2a,二叠系下统P1,石炭系上、中统、石炭系下统、泥盆系上统。

现由新至老简述如下:

一、第四系(Q)

1、全新统(Qh):

为坡积、冲积、洪积,冰碛砾石层夹砂砾,粘土层,厚度0-61m。

与下伏Qpgl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更新统(Qpgl):

为冰积砾岩、砂砾岩、砂粘土夹泥岩。

厚度0~>305m。

与下伏E2m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第三系(E)

始新统美乐组(E2m):

为紫红色砂岩、含砾长石岩屑砂岩。

厚度>1121m。

与下伏T3h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三叠系(T)

1、上统哈工组(T3h):

为灰绿色、黄灰色泥岩夹砂岩、砂砾岩、灰岩。

厚度3133.90~3539.70m。

与下伏T3wn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上统王吃卡组(T3wn):

为灰、黄灰色泥岩夹砂岩、灰岩、安山岩含放射虫硅质岩。

厚度810.20~3568.30m。

与下伏T2q2呈整合接触。

3、中统曲嘎寺组上段(T2q2):

上部浅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下部深灰色灰岩、泥质灰岩。

厚度>967.50m。

与下伏T2q1呈整合接触。

4.中统曲嘎寺组下段(T2q1):

灰绿、紫红色砂岩、板岩夹灰岩、玄武岩,为本区重要的含矿层位。

厚度>728.10m。

与下伏中统T1b呈整合接触。

5.下统布伦组(T1b)紫红色泥岩、砂岩夹灰绿色泥岩、灰岩,底部为玄武质、铁铝质砾岩。

厚度1083.60m。

与下伏P2b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四、二叠系(P)

1.上统(P2b):

灰色结晶灰岩夹板岩、安山玄武岩、凝灰岩。

厚度798.70m。

与下伏P2a呈整合接触。

2.上统(P2a):

灰绿色片理化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夹结晶灰岩。

厚度4513~1034.90m。

与下伏P1呈整合接触。

3.下统(P1)灰绿色板岩夹灰岩,英安岩。

厚度>605.40m。

与下伏C3呈整合接触。

五、石炭系(C)

1.上统(C3):

深灰、灰白色结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凝灰岩。

厚度416.10~2838.50m。

与下伏C2呈不整合接触。

2.中统(C2):

灰白色结晶灰岩。

厚度373.70~994.60m。

与下伏C1呈整合接触。

3下统(C1):

深灰、灰白色结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厚度193.20~2004.70m。

与下伏D3呈整合接触。

六、泥盆系(D)

1、上统(D3):

白色砂糖状结晶白云岩夹结晶灰岩。

厚度245.30~1547.60m。

与下伏D2呈整合接触。

2、中统(D2):

灰、深灰色沥青质灰岩夹礁状灰岩、结晶灰岩、白云岩。

厚度645.20~2320m。

(二)构造

矿区构造主要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发育。

见于矿区西南部的土官村断裂,规模较大。

褶皱构造为轴向北西一南东的向斜。

矿区规模较大的断层主要有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及次一级的构造:

F1:

位于矿区西南部,为土官村断裂在矿区的一部分。

走向近北西-南东向,为一压性断层,断裂倾向南西,倾角70°-80°,断裂上盘(南西盘)岩性为上二叠统(P2a)灰绿色片理化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夹结晶灰岩,断裂下盘(北东盘)岩性为中三叠统曲嘎寺组下段(T2q1)灰绿、紫红色砂岩、板岩夹灰岩、玄武岩。

岩石强烈破碎,具摩擦镜面及擦痕、断层崖、小揉皱、石香肠构造发育。

为一压扭性逆断层,为矿区的导矿断裂。

F2:

位于矿区的中部,走向近东西向,为一走向平移断层。

断裂上盘(北盘)向西平移,断裂下盘(南盘)向东平移。

该断裂错断了矿区的矿化层(体),以及见于沿岩层层面所产生的层间挤压滑动构造。

此层间挤压滑动构造一般宽0.5~1.50m。

沿途见碎裂岩及断层泥。

为张性平移正断层。

F3:

位于矿区中部,走向近南北向,为F1的次一级断裂,为一压扭性逆断层,断裂倾向90°-130°,倾角65°-75°,断裂两旁的岩石较破碎,铅锌锑矿(化)体赋存于该断裂破碎带内。

沿途硅化带发育,见断层崖、断层泥。

褶皱(ZZ1):

位于矿区东部,走向近南北向,为克都向斜的次一级向斜在矿区的一部分。

核部为中三叠统曲嘎寺组上段(T2q2)灰岩、白云质灰岩,两翼为中三叠统曲嘎寺组下段(T2q1)砂、板岩夹灰岩、变质基性火山岩;西翼倾角较陡,为50°-80°,东翼较缓为30°-50°,为一紧密线状褶皱。

矿权区位于向斜褶皱的西翼,为总体向东倾斜的单斜岩层,地层走向近SN向,倾向东,倾角35°--70°铅锌锑矿(化)体位于向斜的西翼,受F3断层构造控制。

(三)岩浆岩

区内出露岩浆岩为喜山后期花岗斑岩岩脉(q)。

弱绢(白)云母化,具斑状结构、基质霏细状及微嵌晶结构。

斑晶成分为:

更中长石18~20、石英5、正长微纹长石5、蚀变黑云母1~2。

基质成分为:

以碱性长石为主、石英次之、占52~57。

酸性斜长石5~8、次生矿物为绢云、白云母。

(四)围岩蚀变

该区主要围岩蚀变主要表现为构造热液蚀变,其中硅化、黄铁矿化较普遍,其次有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

黄铁矿化:

分布在裂隙内及边部,黄铁矿主要呈细脉状、细粒状、它形晶状。

硅化:

分布在裂隙内及边部,石英呈脉状、条带状。

表现为微粒石英集合体沿岩层层理分布形成石英条纹和燧石条带,局部为石英细脉沿岩石裂隙充填,脉厚一般0.1~10mm,与铅锌矿化关系较密切。

碳酸盐化:

主要以脉状、不规则脉状、团块状产出,与硅化相伴产出。

绢云母化:

分布在裂隙内及边部,由砂粒胶结物泥质物结晶而成。

绿泥石化:

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及破碎带内。

(五)赋矿层位

矿权区铅锌锑矿体赋存于中三叠统曲嘎寺组下段(T2q1)地层中,该地层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岩性变化不大,主要为灰绿、紫红色砂岩、板岩夹灰岩、玄武岩。

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有一定的起伏,总体走向北西,北部倾向东,南部倾向南东,倾角70°左右,厚度2571m。

矿区有两个矿体。

底板为板岩夹砂岩,顶板为板岩夹灰岩、玄武岩。

该区铅锌锑矿体基本连续,矿体形态为似层状,有工程控制的矿体长约160—240m,矿体厚度变化不大,控制矿体厚度2.08—5.16m,平均品位Pb7.26%-13.94%、Zn5.08%-8.64%、Sb0.83%-0.90%。

三、矿体地质特征及化学成份

铅锌锑多金属矿区铅锌锑矿体赋存于中三叠统曲嘎寺组下段中部(T2q1),共圈定2个矿体。

矿体主要受断裂控制,顺层产出。

Ⅰ号矿体:

位于矿权区北部,地表矿体出露连续,矿体出露标高3240m—3254m。

地表由3个剥土工程(BT1、BT2、BT3)控制,深部由3个坑道工程(PD1、PD2、PD3)控制。

矿体沿层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走向348°,倾向东,倾角67°。

出露走向长约200m,最小厚度2.08m,最大厚度5.16m,平均3.70m,矿体厚度地表较厚,沿倾向方向变薄;Pb品位8.26%—15.46%,平均11.98%,Zn品位6.18%—9.50%,平均6.44%,矿体品位地表低,沿倾向方向变富。

矿体厚度变化系数28%,Pb品位变化系数13.3%,Zn品位变化系数14.8%。

矿体规模小,形态简单,构造影响程度小,厚度稳定,Pb、Zn品位均匀。

估算332+333铅锌矿石资源量128745.96吨,铅锌金属量25605.39吨,其中,铅15638.35吨,锌9967.04吨;伴生铜231.74吨,银15.45吨。

Ⅱ号矿体:

位于矿权区南部,地表矿体出露连续,矿体出露标高3044m—3082m。

地表由4个剥土工程(BT4、BT5、BT6、BT7)控制,深部由4个坑道工程(LPD1、PD4、PD5、PD6)控制。

位于Ⅰ号矿体南约1100m。

矿体沿层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走向26°左右,倾向南东,倾角70°。

出露走向长约280m,最小厚度2.16m,最大厚度3.84m,平均3.17m。

矿体厚度地表较厚,沿倾向方向变薄。

Pb品位3.26%—5.59%,平均4.54%,Zn品位2.19%—4.29%,平均3.44%,Sb品位0.65%—0.98%,平均0.87%,矿体品位地表较低,沿倾向方向增高。

矿体厚度变化系数20%,Pb品位变化系数11.2%,Zn品位变化系数12.3%,Sb品位变化系数2.6%。

矿体规模小,形态简单,构造影响程度小,厚度稳定,Pb、Zn、Sb品位均匀。

估算332+333铅锌锑矿石资源量161919.15万吨,铅锌锑金属量26939.32吨,其中,铅14525.12吨,锌10998.51吨,锑1415.69吨;伴生铜291.45,银19.43吨。

矿区矿石类型主要为硫化矿,据本次采集的剥土及坑道矿石组合样分析结果,综合表4-1,得出以下结论:

①铅锌锑矿矿石化学成份复杂,为多组份矿石,主要有用组份为Pb、Zn、Sb;②矿石中伴生的有益组份Cu、Ag较高,除Cu、Ag外,均不能综合回收利用;③矿石中有害元素As含量很低,对矿石质量影响不大,矿石总体质量较好。

矿石有益成份主要以Pb、Zn、Sb为主,矿石平均品位:

Pb10.38%、Zn6.48%、Sb0.87%。

无有害组分。

根据矿石组合分析结果(表4-1)伴生元素为Cu、Ag,组合分析样Cu0.15-0.20%,平均0.18%;Ag102-138g/t,平均120g/t。

矿体厚度沿倾向、走向方向变化为20%-38%,铅品位沿倾向、走向方向变化为2.3%-24.3%,锌品位沿倾向、走向方向变化为5.3%-16%,锑品位沿倾向、走向方向变化为1.9%-3.3%。

矿石有用组份均匀。

第二节资源/储量

一、工业指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附录,确定本矿区铅锌锑矿床工业指标,具体如下:

一、边界品位(Pb、Zn、Sb质量分数):

0.5%、1%、0.5%;

二、最低工业品位(Pb、Zn、Sb质量分数):

1%、2%、0.8%;

三、最小可采厚度:

1m;

四、夹石剔除厚度:

2m;

五、伴生组份的工业指标为:

Cu0.06%、Ag2g/t。

二、资源量

本次普查工作探获332(控制)+333(推断)铅锌锑矿资源量(矿石量)29.07万吨,Pb平均品位10.38%,Zn平均品位7.21%,Sb平均品位0.87%。

铅锌锑矿资源量(金属量)52545吨,其中,铅30163吨,锌20966吨,锑1416吨;伴生铜523吨,银35吨。

矿区矿体资源量估算结果见表2-1。

该资源量已评审备案,《关于〈铅锌锑多金属矿普查报告〉评审意见书》(云国土资矿评储字2010-302),(铅锌锑多金属矿普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云国土资矿评储备字2010-344)。

 

表2-1   资源量估算总表

矿体号

分类编码

矿石量

平均品位(%)

金属量(吨)

伴生元素资源量333类(吨)

备注

(万吨)

Pb

Zn

Sb

Pb

Zn

Sb

Cu

Ag

 

332

8.76

12.46

7.88

 

10914

6898

 

平均品位0.18%

平均品位120g/t

333

4.12

11.47

7.45

 

4725

3069

 

小计

12.88

12.14

7.74

 

15639

9967

 

332

11.33

8.81

6.69

0.87

9989

7582

990

333

4.86

9.34

7.03

0.88

4538

3417

426

小计

16.19

8.97

6.79

0.87

14527

10999

1416

合计

332

20.09

10.4

7.21

0.87

20901

14480

990

333

8.98

10.32

7.22

0.88

9262

6486

426

332+333

29.07

10.38

7.21

0.87

30163

20966

1416

523

35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

矿区位于区域向斜西翼之逆向斜坡地带,地层结构及构造条件较为简单,地质构造形态为单斜,岩层总体向东倾,倾角60°~75°,沟壑较发育,地形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地表除季节性溪流外无其它地表水体,矿床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或间接充水含水层属裂隙弱~中等富水层,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矿区断裂不甚发育,主要断层F1呈压扭性阻水性质,其余断裂规模小,岩层结构基本正常,但F3断裂及层间破碎带发育,使探矿坑内掘进时有较明显的涌水及垮塌现象,涌水量一般0.2~0.5L/s,坑口总涌水量1.5~2.5L/s。

本次勘查矿体资源储量估算的最低标高2994m,位于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区属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二、工程地质

(一)工程岩组分类

1、工程岩组分类

依据矿区出露地层岩性、结构及其力学性质,将各类岩土层划为下列工程地质岩组:

①第四系松散土类软弱岩组(Qdl)

由坡残积、冲洪积物组成,主要分布于缓坡沟谷,一般厚度0-25m,粘土与砾屑混杂,结构松散,稳定性差。

该层在矿区东侧边缘因受坡脚沟谷侵蚀切割、前期采矿活动及公路修建切坡等的综合影响,出现局部蠕动型滑坡,为浅层松散堆积层小型滑坡。

该滑坡导致山坡开裂,公路路面变形,且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对当地交通及农民生产生活构成了一定影响,有关部门特竖立滑坡警示牌,提醒和告诫人们注意预防。

该滑坡距本次勘探矿体位置较远,对矿床开采没有直接影响。

②中三叠统曲嘎寺组上段(T2q2)坚硬灰岩、白云质灰岩岩组

岩性主要为上部浅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下部深灰色灰岩、泥质灰岩。

分布在矿区东部。

该岩组位于矿床间接顶板岩层,层理及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硬,但远离矿层,对矿床开采没有直接影响。

③中三叠统曲嘎寺组下段(T2q1)坚硬砂岩、灰岩夹软弱板岩岩组

岩性为灰绿、紫红色砂岩、板岩夹灰岩、玄武岩。

分布于矿区中部,节理裂隙及层间破碎带较发育。

该岩组是铅锌锑矿(化)层的含矿层,岩石软、硬不均,在探矿坑中,风化带及层间破碎带易片邦、顶板塌落,局部地段有矿坑涌水,稳定性较差,一般均需采取支护措施,对矿床开采具有直接的影响。

经室内试验分析,铅锌锑矿石的饱和抗压强度Rb为56.7~67.4MPa,平均值为61.6MPa,属坚硬岩,抗拉强度Rt为4.6~5.7MPa,内聚力c为11.0MPa、内摩擦角φ为40°53/,软化系数KR0.86,矿石围岩砂岩的饱和抗压强度Rb为52.1~62.8MPa,平均值为57.2MPa,属半坚硬岩,抗拉强度Rt为3.6~4.3MPa,内聚力c为18.5MPa、内摩擦角φ为39°55/,软化系数KR为0.78,板岩的抗压强度经验值一般为5~8MPa,属软弱岩。

④二叠系上统(P2a)半坚硬玄武岩夹坚硬灰岩岩组

岩性为灰绿色片理化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夹结晶灰岩。

分布于矿区西部,大部分岩性属坚硬岩石,距矿体分布远,对矿床开采无影响。

⑤二叠系下统(P1)软弱板岩夹坚硬灰岩岩组

岩性为灰绿色板岩夹灰岩、英安岩。

分布于矿区西南角,岩层软、硬不均。

(二)构造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矿区总体为向斜构造之西翼,地层构造形态主要为单斜层,局部有断裂构造,其中位于矿区北西部位的F1断裂规模较大,次为中部的F2断裂和近东西向的F2。

F1:

位于矿区西南部,为土官村断裂在矿区的一部分。

走向近北西-南东向,为一压性断层,断裂倾向南西,倾角70°-80°,断裂上盘(南西盘)岩性为上二叠统(P2a)灰绿色片理化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夹结晶灰岩,断裂下盘(北东盘)岩性为中三叠统曲嘎寺组下段(T2q1)灰绿、紫红色砂岩、板岩夹灰岩、玄武岩。

岩石强烈破碎,具摩擦镜面及擦痕、断层崖、小揉皱、石香肠构造发育。

矿体分布在断裂东盘,距矿体分布远,对矿床开采无直接影响。

F3:

位于矿区中部,走向近南北向,为F1的次一级断裂,为一压扭性逆断层,断裂倾向90°-130°,倾角65°-75°,断裂两旁的岩石较破碎,铅锌锑矿(化)体赋存于该断裂破碎带内。

沿途硅化带发育,见断层崖、断层泥。

受该断裂的影响,矿体围岩中小断裂及层间破碎带发育,岩层完整性和稳定性差,对矿床开采具有直接的影响;

F2:

位于矿区的中部,走向近东西向,为一走向平移断层。

断裂上盘(北盘)向西平移,断裂下盘(南盘)向东平移。

该断裂错断了矿区的矿化层(体),以及见于沿岩层层面所产生的层间挤压滑动构造。

此层间挤压滑动构造一般宽0.5~1.50m。

沿途见碎裂岩及断层泥。

为张性平移正断层。

对成矿带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未直接穿过矿体,对矿体开采没有直接的影响。

上述F1为矿区的Ⅱ级结构面,F3及F2为Ⅲ级结构面,其余层理面和节理裂隙为Ⅳ级结构面。

与此相应,矿区的岩体结构类型以层状结构为主,其次为层状碎裂结构,在局部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中为碎裂结构。

从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及其与矿体的接触关系而言,Ⅳ级结构面虽规模小,但在围岩中直接破坏矿体围岩完整,影响围岩的力学性质和局部稳定性,对矿床开采有直接的不利影响,尤其是矿体围岩中层理发育,一些层间破碎带和小断裂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大。

例如在PD6坑内,见灰~灰黑色断层泥及粉砂岩、砂岩角砾,含石英细脉,岩体结构呈碎裂结构,断裂破碎带中有涌水现象,使围岩时有垮塌;LPD1坑内91.9~104.7m,因受层间断裂破碎带构造影响,围岩破碎呈碎裂结构,垮塌严重,以致施工无法继续进行,只好从旁边避开破碎带另开叉道掘进。

(三)井巷围岩稳固性评价

矿体呈脉状、浸染状赋存于中三叠统曲嘎寺组下段(T2q1)岩性为灰绿、紫红色砂岩、板岩夹灰岩、玄武岩。

矿体顶底板为板岩、砂岩、灰岩、玄武岩,顶、底板围岩软硬不均,构造破碎,岩体结构类型以层状结构为主,局部为层状碎裂结构和碎裂结构,岩体变形破坏受岩石组合、结构面及软弱破碎带所控制,具备坍塌、滑移条件,地下水的活动促进岩体变形破坏。

经前期探矿坑道观测统计,采用坑木支护的占88%,在废弃的老坑道内因岩石软化、泥化,已基本上被垮塌堵塞。

总体上看,矿床围岩的稳定性差,地下开采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矿床的工程地质类型

依据矿体及围岩工程地质特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出现的部位,矿床工程地质属层状岩类;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第四系覆盖厚度、地下水等因素,将矿区的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划为中等型。

三、环境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