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255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docx

《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docx

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

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一、地质灾害基本概况

石拐区位于包头市东北部,地处阴山山脉,大青山西段,距东河区38公里,北接固阳县,东邻土右旗,南连九原区。

全区面积618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万人,农业人口1.6万人。

据初步调查,地质灾害涉及面积达18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9℅,主要分布在大磁、大发、五当沟、白狐沟、工人村和五当召镇古城塔、立甲子、东山村陈四窑四个自然村等区片。

在2005年全市公布的13处重点地质灾害点中,我区就占9处,占69.2℅.全区受灾总户数达到9948户,受灾总人数为26230人,受灾总面积已扩大到180平方公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受灾范围仍在不断扩大,受灾人数仍在不断增多。

现将历年地质灾害重点情况总结如下:

1.据史料记载和调查资料显示,自1950年到2002年以来,辖区内已发生地质灾害36起,其中滑坡6起,崩塌7起,地面塌陷20起,泥石流3起,塌陷裂缝区面积5.43平方公里,损坏房屋134间,耕地1420亩,公路600米,铁路100米,造成人员伤亡30余人,财产损失1148万元。

根据2002年石拐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显示,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达60多处,其中滑坡8处,崩塌22处,泥石流10处,地面塌陷20处。

2.2003年增加灾害情况:

大磁陶园社区采空区受灾居民共94户,251人,受损建筑面积为6590平方米;大发东山平峒采空区塌陷,破坏居民房间50多间,受灾居民70多户,受灾人数140多人;大发采空区塌陷涉及面积近3平方公里,居民有1400余户,房间740间;大发滑坡,涉及居民456户;红旗山滑坡涉及居民931户,2500人,受灾总面积达到30356.78平方米,灾害主要隐患是地下有大面积的采空区。

其中,红旗山危岩体潜在的危险隐患极大,山体前沿碎石时常向下滚动,如遇强降雨或连阴雨,极有可能诱发滑动,对居民构成严重威胁。

3.2004年增加灾害情况:

五当召镇古城塔、立甲子、东山村陈四窑四个自然村采空区塌陷,受灾482户,863人,1100亩农田。

4.2005年增加灾害情况:

五当沟办事处八居委39户居民住房相继发生墙壁开裂,地面下沉,共10栋楼房不同程度造成楼体出现多处裂缝,特别是四号、五号楼一楼地面下陷,墙壁裂缝最宽处有2公分左右,窗框扭曲,地下室水位达到1米多深。

5.2006年增加灾害情况:

由于神包矿业公司五当沟矿、白狐沟矿、河滩沟矿相继破产关闭,地下巷道得不到及时修复,导致采空区塌陷及地表下陷。

6.2007年增加灾害情况:

大发东山村处于原矿务局一矿与二矿采煤区上方,居民住房根基下沉,房屋墙壁出现多处裂痕,最宽处达5厘米,屋顶被根基下沉拉裂,部分居民院内出现陷坑,东山上100多亩耕地无法耕种,耕地内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陷坑,大的陷坑直径达30米左右,深约6米。

7.2008年增加灾害情况:

大发西山四居委19户居民住宅地基下沉,部分居民院内塌陷,情况比较严重,直接威胁着19户居民的人身安全;五当沟八居委4、5号楼灾情进一步扩大,4号楼楼顶向北偏离10公分多,楼顶倾角达到0.5度以上,5号楼西侧排水沟塌陷,大量雨水灌入西侧地基。

二、防治工作总体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

我区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三为主”(已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已灾前避让为主)方针和“四结合”(防治结合、专兼结合、单项防治与综合治理、重点建设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相结合)原则,重点突出“预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层层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各级领导分级负责制度。

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建立完善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快报制度。

对已发现的灾害点四周设立警示牌和围栏,明确监测重点,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指派专人进行长期监测,一旦出现险情,立即组织群众紧急避让,并以最快速度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2.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灾情快报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视制度》,根据区政府指示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确定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区和地点。

3.加大监测力度:

要求各办事处和有关单位加强与我局的联系,保证随时掌握各灾害点的变化情况,巡查必须落到实处,而且要作好记录,实行有问题速报制度。

4.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

通过播放地质灾害影像资料,发放书籍、传单等多种形式,对灾害区居民进行地质灾害危害性和各种避险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二)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对受灾严重的居民实施搬迁

我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想方设法,有计划、有重点地对部分受灾严重的居民实施搬迁。

2003年8月,投入资金68万元对大发平峒65户受灾居民进行了搬迁;2004年5月,投入资金20万元对大磁陶园社区19户受灾居民进行了搬迁;2005年7月,投入资金36.8万元对五当沟八居委39户受灾居民实施了搬迁;2008年10月,投入资金2.95亿元完成了沉陷区灾民搬迁。

在受灾居民搬迁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给予了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确保了受灾最严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实施项目带动,进行采煤区综合治理

石拐区是历史悠久的煤炭开采区,大量的煤炭开采,造成地表裂缝、塌陷、煤矸石、水污染等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采煤区环境恢复治理迫在眉睫。

按照国土资源有关规定,我局先后申报了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不同程度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其中大磁广场煤矸石治理项目已经验收;瓷窑沟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等待验收;大磁东梁煤矸石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正在实施;石拐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已报国土资源部审批。

三、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08年石拐区地质灾害现象仍频繁发生,针对石拐区地质环境问题,我局制定了2008年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预案,加强新一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2008年2月19日石拐街道办事处水磨滩居委诱发山体崩塌地质灾害现象,据现场勘查,山体属自然形成,山体坡度约30度,距离居民区不足2米,其主要崩塌原因是由于入春后气温回升,大地解冻直接诱发山体崩塌,而且此山体存在着继续崩塌的极大危险性,严重威胁着居委会22户居民的生命安全。

灾害发生后,石拐街道办事处及时成立了水磨滩居委监控小组,实行24小时监控,密切关注灾害发展变化情况,通过艰辛的努力,一年以来此灾害点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今年进入汛期以来,我局根据防灾预案做了周密的工作部署,针对石拐区地质灾害的现状,坚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力求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我局地环科工作人员在勘查了现场后作出了详细周密的工作安排:

一是要求办事处负责劝说灾害严重区内的居民搬离,对有困难的居民想办法解决,一定要让居民撤出危险区域;二是要求办事处在危险区域插挂警示牌、网围栏等,以确保居民及行人的人身安全;三是要求办事处和居委会加大监控力度,保证随时都能发现灾情变化情况;四是与有关部门联系,采取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五是启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让每一个公民都参加到防灾工作中,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通过现场勘查和群众反映,我区的五当沟办事处、大发街道办事处、白狐沟街道办事处、石拐办事处等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加大加重情况,针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变化,我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招受损失,具体工作如下:

1.五当沟办事处:

五当沟办事处八居委4号、5号住宅楼险情进一步扩大,经现场查看灾情的主要变化是:

近几个月的时间,两栋楼地下室常年积水突然干竭,7月底的降雨又导致4号楼倾斜更加严重,据测量得出楼顶已向北偏离10公分,楼顶倾角达到0.5度以上,5号楼西侧排水沟塌陷,大量雨水灌入大楼西侧地基,楼体裂缝进一步增宽,并有新裂缝产生,因此,这两栋楼已存在严重的倒塌隐患。

为了控制灾情进一步扩大,我局要求五当沟街道办事处与石拐区交通局联系,对排水沟进行了整修,降低了灾害危险程度,遏制了灾情的进一步扩大;五当沟办事处一居委一组3—10号住宅区门前山体受雨季期间连续降雨的影响发生滑坡现象,已有部分居民的房屋受到影响,其中9号居民家中房屋墙壁出现多处裂缝,10号居民部分院墙坍塌,情况比较严重。

我局地环科工作人员在雨季经常到居民家中勘查灾情变化情况,提醒住户注意安全,并劝说危险性较大的住户搬离,避免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2.大发街道办事处:

因2008年7月以来连续降大雨,导致大发二居委培训楼处(平峒采空区)山体滑坡灾情更加严重,一旦爆发大面积山体滑坡,将波及沿山体南北长约200米,宽约50米范围内200多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大发西山四居委十九户居民也受到连续降雨的影响,这19户居民住宅区下面就是矿山采空区,房屋又都是过去建造的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在大雨冲刷及地面塌陷的双重作用下,极有可能随时倒塌;大发青楼附近居民陈丽家房屋南面有一废弃水井,多年不用,已经塌陷,导致陈丽家房屋南墙地基下沉,家中墙壁多处出现裂缝,7月底连续两场大雨致使陈丽家房屋屋顶塌陷,此房已成危房,不能再住人,我局地环科工作人员在得知情况后,立即与大发街道办事处取得联系,随同大发办事处工作人员亲自到居民家中做思想工作,陈说利害,劝说受灾情影响的居民暂时搬出危险区,等待政府进一步安排,并且我局地环科工作人员每日都必须到现场进行巡查,密切关注灾情变化情况。

3.白狐沟街道办事处:

因2008年7月份以来不断降雨,白狐沟红房子居委出现大面积险情,多数居民房屋墙壁出现裂缝,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居民赵石柱家墙壁裂缝,门楼倒塌;隋玉树家家中地面塌陷,导致房墙下沉,靠窗户的墙与屋顶拉开30多公分的距离。

我局地环科工作人员在进行了实地勘查后,立即向区委、区政府写出书面材料,汇报了整个灾害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还有河滩沟八公里居委居民刘飞家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经勘查发现居民刘飞家院子塌陷,陷坑较大,几乎占据了整个院子,房屋地基已经悬空,情况比较严重,房屋随时都有可能倒塌。

我局工作人员给刘飞家人做了思想工作,要求暂时到别人家借住,并与白狐沟办事处人员协商后,建议神包矿业公司总务科负责把刘飞一家暂时安置到安全地方,并向区政府作了书面汇报,建议从根本上解决灾民问题。

4.石拐街道办事处:

同样受雨季期间连续降雨的影响,石拐工人村红旗山滑坡灾情也不断加大加重。

为了避免附近居民和过往行人发生意外,我局地环科工作人员不仅在山脚危险区域处插挂警示牌,而且还用网围栏圈定了范围,禁止行人踏入危险区域。

现在虽然一年的工作即将结束,但我们还必须时刻留神,不能有一刻松懈,在前面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下一年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准备。

(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农业、林业、矿业、旅游业等多种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保障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地方社会稳定,为石拐区经济转型创造条件,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社会,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理念,我局在以往恢复治理项目的基础上,强力推进和实施地质灾害恢复治理工程,大磁东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通过一年的筹划和准备,现在正在实施过程中,石拐区地质环境恢复项目正在审批过程中。

(三)、领导重视情况

通过我局地环科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并且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石拐区地质灾害虽然十分严重,但是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尽可能的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而且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市领导曾多次来到石拐区调研、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川地震爆发后,市委、市政府更加大了对石拐区地质灾害的关注,5月13日下午,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市政府陶永山副市长、市国土资源局王重明局长、李云副局长、吴水旺调研员、市财政局、民政局、安监局等相关领导一行来到我区,在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赵君、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王强及石拐区国土资源局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到实地查看大发滑坡、五当沟办事处八居委4、5号居民住宅楼、红旗山滑坡三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受灾情况。

视察结束后,陶副市长调研组一行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8月21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廉素一行在市政府副秘书长邵文祥、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重明等领导陪同下来我区视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石拐区区委书记韩建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强及石拐区国土资源局全体领导班子成员汇报了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并陪同市领导到红旗山、大发平峒采空区、五当沟4、5号楼三个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实地查看,廉素同志对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强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责任重于泰山。

四、下一年度工作部署

1、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推进石拐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预报水平,加大地质灾害治理资金投入,消除隐患,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履行职责,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加强汛前和汛期的排查工作,认真查找隐患,并完善各项预案。

4、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全民防灾、避灾能力;

5、加快我区地质灾害区划调整工作。

6、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7、未雨绸缪,提早安排明年的各项防灾工作,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石拐区国土资源局

2008年11月1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