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7016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

J开头

教师:

是旅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重点)

教师聘任制度:

在聘任双方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岗位的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重点)

教师轮岗制:

又称教师交流制,是指为促进教师成长和教育均衡,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其所属行政区域内的教师,在不同学校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任教的制度。

教师资格证制度:

国家对教师职业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重点)

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

教学:

主要是学校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教学策略:

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教学氛围:

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教学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技巧。

教学模式:

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得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传递媒介

教学设计:

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原则:

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重点)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重点)

教育方针:

是教育工作者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或单选)

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或单选)

集体舆论:

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重单选)

一、名词

B开头

班级:

是学校根据管理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聚合体。

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班级授课制:

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重点)

班风:

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气。

(重单选)

板书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或形象的图表传递信息的能力和技巧。

班主任:

由学校指定的,全面负责一个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的教师。

(重点)

C开头

参观法:

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社会场所进行观察和研究,一伙的新知识或巩固和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成长记录袋:

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的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D开头

导入技能:

指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教学活动开始时,有意识、有目的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一种能力和技巧。

读书学习法:

又称阅读学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材料和其他参考书或读物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读书指导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德育方法:

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德育内容:

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是完成德育任务所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

德育任务:

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9生品德素养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现。

F开头

复式教学:

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纪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重点)

H开头

环境:

指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

核心课程:

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重点)

合作评价:

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补充:

Z开头

纸笔测验:

根据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组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引出学生的学习表现,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衡量的一种评价方法。

主观能动性:

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征,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K开头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重点)

课程评价:

是通过系统调查、收集数据资料,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山判断的活动,它的判断依据主要是课程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与课程的有效价值。

课堂观察:

评价主体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设备在自然或人为创设的上课情境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教师和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以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

L开头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的完成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P开头

评价方法:

它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培养目标:

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或单选)

Q开头

启发式教学: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重点)

情境陶冶法:

指的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暗示性德育方法。

S开头

师德:

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重点)

实践学习法:

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方法。

说课:

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

师生关系:

指师生在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决定着彼此所处地位、作用和相互态度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等。

思维训练法:

指的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

实验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实习作业法: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或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以获得感性认识,形成一定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简答

教学法

第一章中小学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

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

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

2、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重点)

发展性、情感性、主体性、多样性、技术性

3、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重点)

1)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

2)教材内容和学科性质特点;

3)学生的实际情况;

4)教学原则;

5)教师的素养条件;

6)教学目标;

7)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和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8)学校的实际情况;

9)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6、简要回答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重点)

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位重心;

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

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第二章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

9、布鲁纳的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重点)

1)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过程、知识的转换过程、对知识的评价过程

2)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达三个发展阶段

3)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4)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5)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

6)注意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12、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

(重点)

1)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

2)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原则

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18、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重点)

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

第三章教学模式

27、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重点)

1)创新的原则

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

3)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

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

5)开放的原则

6)实践探究原则

28、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重点)

1)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2)尝试—探究知识的尝试;

3)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4)变式—变式练习的尝试;

5)回授—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

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30、简要回答暗示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重点)

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部环境;

2)学前动员;

3)采用各种暗示手段。

第四章中小学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重点)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33、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重点)

读书学习法、讨论学习法、调研学习法、实践学习法、循环学习法。

34、讲授法具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重点)

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法。

35、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哪些?

(重点)

1)教育学生爱好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3)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培养他们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并要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

36、简述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重点)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的自身的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37、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重点)

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

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

5)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46、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哪些?

(重点)

1)课前准备

2)专心听

3)仔细看

4)善于想

5)敢于问

6)勤于解

7)重点记

第五章中小学教学基本技能

47、简要回答教学技能的特点。

1)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

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3)教学技能是以学习与训练的结果;

4)教学技能具有可操作性。

48、备课包括哪些内容?

(重点)

1)做好三项工作:

专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方法;

2)写出三种计划:

制定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制定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编写教案)

W开头

网络教学: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重点)

T开头

谈话法:

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或技能的方法。

讨论法:

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师生共设问题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个人看法,进而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学习法:

讨论学习是学习者与他人相互研究、切磋琢磨、相互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

提问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以及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的一种能力和技巧。

调研学习法:

调研学习法是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是指学习者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X开头

校本课程:

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重点)

现代教学媒体:

利用现代技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学分制:

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行为训练法:

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修养指导法:

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主动地为自己提出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实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是自己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Y开头

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也成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重点)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的自身的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

是指依据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重点)

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隐性课程:

又叫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在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课程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10、简述社会生产力水平对教育的制约。

(重点)

1)制约着教育目标的制定

2)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

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11、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重点)

1)制约着教育的性质、目标和内容

2)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3)制约着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

12、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重点)

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

2)文化性质、文化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内容

3)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

4)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方法和思想导向

13、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重点)

1)人口的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2)人口质量影响制约教育的质量

3)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1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重点)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3)教育的的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15、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重点)

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3)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17、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目的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重点)

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还以为这人的“多方面发展”

4)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25、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重点)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26、简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重点)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

28、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重点)

1)学生是显示社会的成员之一;

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30、简述师生关系的类型。

(重点)

民主型挚爱型管理型专制型放任自流型

72、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特点。

(重点)

1)丰富的表现力

2)交互性强

3)共享性好

73、简述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重点)

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2)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1)促进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变革

4)可以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75、简述网络教学内容选用的原则。

1)知识的完备性和独立性原则;

2)知识的新颖性原则;

3)教学内容选用的科学性原则。

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1、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

(重点)

教育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简述教育本质的特征。

(重点)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3)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重点)

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4)教育内容的日渐丰富,提高了教育职能。

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6)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

4、简述学习教育学的价值。

(重点)

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5、简述学习教育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重点)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6、列举《学记》中概况总结的教学原则。

(重点)

1)藏思相符;2)师道尊严;3)教学相长;4)启发诱导;5)学不躐等

7、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儿童中心论、太阳中心论】(重点)

1)教育即生活

2)教育即生长

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4)学校即社会

5)师生关系应以儿童为中心

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9、钻研课程标准包括哪些步骤?

(重点)

1)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

2)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个学科之间的横向关系

3)精读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50、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重点)

1)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明确,切忌空洞抽象;

2)由创造性,既依据教科书,又不要照搬教科书;

3)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52、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则?

(重点)

目标性、启发性、明确性、适宜性、多样性、普遍性原则。

53、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

(重点)

1)可以通过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围;

2)引出部分答案;

3)提供与问题相关的旧知识;

4)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

5)把一个较大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小的问题;

6)难度较大的问题退回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

56、简要回答课堂结课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

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具有强化主题,明确要旨的作用;

3)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

4)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

5)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6)训练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第六章中小学教学评价方法

60、中小学基本评价方法有哪些?

(重点)

1)纸笔测验

2)课堂观察

3)学生成长记录袋

4)合作性评价

62、简述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

(重点)

2)体现多维目标

3)恰当确定各学校领域的比例

4)试题选择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64、如何实施课堂观察?

(重点)

1)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

2)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

3)选择观察方法

4)准备观察工具

5)观察结果的处理

63、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重点)

1)学生的参与状态

2)学生的交往状态

3)学生的思维状态

4)学生的情绪状态

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65、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

(重点)

1)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

2)选择记录的工具

3)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

三、论述

教学法

1、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要求。

(重点)

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身心潜能的教育,同时又是促进受教育者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是一种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教育。

它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

提出以下要求:

(一)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彻底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强调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策略,是提高学业成就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

(三)注重研究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从过去只研究教法逐步过渡到既研究叫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

(四)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

为了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意因素。

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

(五)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

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教学中往往要求选用几种能互补的方法,并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理想境界。

3、结合实际分析中小学教师学习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重点)

一、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一)教师备课离不开教学方法。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同时还必须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的是是课堂教学。

(二)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学方法。

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教师不仅自己要精通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素质,这是实施教学的根本所在。

(三)教学评价离不开教学方法。

在实施教学评价时必须关注各种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是学生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荷,制约学生体质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