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复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161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工作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区工作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区工作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区工作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区工作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工作复习题.docx

《社区工作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工作复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工作复习题.docx

社区工作复习题

《社区工作》复习题(专科)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

A、医务社会工作

B、小组社会工作

C、社区社会工作

D、个案社会工作

2、下列哪项阐明了社区工作教育相关内容:

A、社区睦邻运动

B、鲁尼报告

C、慈善组织会舍

D、兰尼报告

3、一般而言,我们通常所说的发展理论不包括:

A、现代化理论

B、依附理论

C、后发展理论

D、世界体系理论

4、在社区工作价值观的独特性中,“谋求社会制度和结构的公平”这一条是针对下列哪项微观工作价值观而言的:

A、个人自决与负责

B、自我接纳与控制

C、个人功能发挥

D、功能恢复与发展

5、在三大模式的目标设定中,地区发展模式侧重于:

A、解决社区中的实质性问题等任务目标

B、当事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社区能力整合、团结互助精神等过程目标

C、转换社区中的权力关系和资源分配等过程目标或任务目标

D、改变社会制度等过程目标或任务目标

6、在具体行动方式中,社会行动模式侧重的改变技巧是:

A、共识取向

B、发展取向

C、理性取向

D、冲突取向

7、下列哪项不属于社区照顾兴起的理论背景:

A、分散化

B、民营化

C、经济化

D、社区化

8、在乡村建设运动中坚持中国农村应该走“本土化”道路的代表人物是:

A、梁漱溟

B、晏阳初

C、陶行知

D、费孝通

9、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所提的“三位一体”不包括:

A、知识

B、价值

C、经验

D、方法

10、在三大模式关于社会构成的假设中,社会计划模式认为:

A、社会正在变成一种工具理性的制度化组织关系和市场交换关系

B、社会丧失了传统社区的自然联系,造成了社会分层和两极化

C、社会通过每个子系统发挥自己的功能得以维持平衡

D、社会是由不同的利益群体组成成,彼此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

11、在三大模式关于个人行动动机的假设中,社会计划模式倾向于:

A、经济发展

B、民主共议

C、冲突对抗

D、精英决策

12、在三大模式的权力结构导向中,地区发展模式将权力结构当做:

A、斗争对象

B、服务对象

C、合作者

D、出资人

13、下列哪项不属于社区照顾兴起的理论背景:

A、分散化

B、民营化

C、经济化

D、社区化

14、社区工作者的使命不包括:

A、寻求社会公正

B、促进意识提升

C、推动集体参与

D、促进经济发展

15、社区工作的特征不包括:

A、既关注宏观层面,也关注微观个体

B、采用结构导向的分析视角

C、强调居民的集体参与

D、关注的社会公平和民主等宏观社会价值观

16、在乡村建设运动中坚持中国农村应该走“现代化”道路的代表人物是:

A、梁漱溟

B、晏阳初

C、陶行知

D、费孝通

17、在社区工作价值观的独特性中,“增权表现为对社区资源和环境的控制和民主决策”这一条是针对下列哪项微观工作价值观而言的:

A、个人自决与负责

B、自我接纳与控制

C、个人功能发挥

D、功能恢复与发展

18、影响公民参与的因素不包括:

A、参与意愿

B、参与能力

C、参与形式

D、参与满意度

19、在三大模式关于个人的假设中,社会计划模式认为:

A、个人是倾向于团结互助的

B、个人是倾向于封闭保守的

C、个人是倾向于理性交换的

D、个人是倾向于群体选择的

20、在三大模式关于社会构成的假设中,社会行动模式认为:

A、社会正在变成一种工具理性的制度化组织关系和市场交换关系

B、社会丧失了传统社区的自然联系,造成了社会分层和两极化

C、社会通过每个子系统发挥自己的功能得以维持平衡

D、社会是由不同的利益群体组成成,彼此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

21、在三大模式的权力结构导向中,社会行动模式将权力结构当做:

A、斗争对象

B、服务对象

C、合作者

D、出资人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与社会的区别要素包括:

A、同质性

B、流动性

C、建立基础

D、权力结构

2、社区工作的特征包括:

A、以社区这一较大的社会单位为工作对象,处理集体问题或共同性问题

B、采用结构导向的分析视角

C、强调居民的集体参与

D、关注的社会公平和民主等宏观社会价值观

E、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3、在乡村建设运动中提出的中国农村的问题包括;

A、愚

B、穷

C、弱

D、贫

E、私

4、社会工作价值观中所涉及的层次包括:

A、对人的价值观

B、对关系的价值观

C、对社会的价值观

D、对工作的价值观

5、社区的构成要素中不包括:

A、人口

B、地域

C、共同依附感与归属感

D、社会互动

6、社区工作者的使命包括:

A、寻求社会公正

B、促进意识提升

C、推动集体参与

D、促进经济发展

7、在帕森斯看来,区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理论维度包括:

A、情感问题

B、权利义务问题

C、价值评判标准的适用性问题

D、价值评判标准的选择问题

E、行动者的权益目标问题

8、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包括:

A、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关怀和尊重

B、人与人之间应该互助、理解和尊重

C、相信每个人都有人类共同的需要,也有自己独特的需要和特征

D、社会应该提供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免于饥寒、病苦、歧视等

9、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所提的“三位一体”包括:

A、知识

B、价值

C、经验

D、方法

10、社区工作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一致性表现为:

A、都认为人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的模式化

B、都强调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C、都认为每个人有责任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

D、都认为人有归属的需求

11、在增权视角中,其核心能力(培养对象的能力建设)要求包括:

A、积极的社会参与的个人态度或自我观念

B、对定义环境的社会政治系统进行批判分析的知识和能力

C、发展行动策略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筹措资源的能力

D、利用有效方式与他人一起定义和实现集体目标的行动能力

12、在下列社区工作者的角色中,地区发展模式的社工一般担任哪些角色:

A、鼓动催化者

B、事实收集者和分析者

C、教育者

D、项目执行者

E、谈判者

F、活跃的倡导者

 

三、名词解释

1、社区

2、社区工作

3、兰尼报告

4、鲁尼报告

5、社会行动模式

6、社会计划模式

7、地区发展模式

8、增权

四、简答题

1、社区的要素

2、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3、请简要论述西方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简史(从二战之后)

4、(帕森斯所论述的)传统社区与现代社区的区别

5、请简要叙述一下“三大模式”当中关于“社会构成”假设的异同

6、请简要叙述一下“三大模式”当中关于“个人行为”假设(动机)的异同

7、请简要叙述一下“三大模式”当中关于“个人”假设的异同

8、请简要论述社区工作在价值观方面的特殊性

五、理解论述题

1、从社会学的发展看,对现代社会(社区)经历“现代化”基本秉承一个先褒后贬的态度。

请就“现代化”对传统社区造成的冲击进行分析。

(任选2个方面即可)

2、在认识“社区属性和变迁理论”的基础上,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社区变迁的独特性有哪些?

(仅举2个方面即可),并请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分析。

《社区工作》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C

5、B

6、D

7、C

8、A

9、C

10、C

11、D

12、C

13、C

14、D

15、A

16、B

17、B

18、D

19、C

20、D

21、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E

4、ACD

5、ABCD

6、ABC

7、ABCDE

8、ABCD

9、ABD

10、ABCD

11、ABCD

12、AC

三、名词解释

1、社区:

1、理论上,社区是指有一群人长期在一起生活,为了他们共同的需求和利益,他们需要频繁的社会交往互动,渐渐形成了自然的情感维系和心理认同,成为一个人群共同体。

或者答:

一定数量的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2、社区工作:

是透过专业工作者引用各种工作方法,去帮助一个社区系统,包括个人、小组及机构,在价值观念指引之下,参与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会问题,其工作目标是改善环境及机构的工作条件。

3、兰尼报告:

1939年,于美国社会工作大会上发表。

以此为标准,社区工作正式成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该报告对社区工作的进行诠释,达成了五大共识,承认社区工作是一门多视角、多纬度的专业过程。

4、鲁尼报告:

由1959年美国社工教育委员会通过,该报告定义了社区的概念、价值和方法,并描述了社区工作课程所包含的6个方面的结构。

5、社会行动模式:

组织社会上受到忽视、压迫或不合理对待的地下层群体,通过集体行动的方式,采用非正规及较大多运用冲突对峙的策略,争取第三者支持,以获得相应资源,使社会权力、地位及资源得到合理的再分配,并在其过程中提升参与者的社会意识,改变他们无能及无助感,达成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6、社会计划模式:

针对社区/社会中的实质性问题,根据理性精神的指引,采取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计划、协调的方法,建立、安排和提供商品、服务或组织给有需要的人们,以解决社区问题,改善人民的生活

7、地区发展模式:

社区居民根据自己或社区的利益和需要而结合在一起,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决定社区发展的目标并采取行动,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促使社区整合与社会进步。

8、增权:

指个人、组织或社区从内部挖掘潜能,或从外界获得力量的过程。

既能提高个人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志在改善社会的资源分配状况,使之趋于公平。

四、简答题(本大题3小题,共24分)

1、社区的要素

①人群(人口):

人是社区生活的主体、是社区生活的主要要件。

社区要素中的人口包含人口数量与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与流动情况等。

是我们进入一个社区首先要了解的。

②地域:

无论社区的定义如何变化,但是“地域”要素与“人口”要素是任何一个定义中都必须包含的。

③社会互动:

社区是由社区当中的人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体,社会互动是社区的核心概念。

④共同的依附感和归属感:

属于文化要素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要素。

依附感和归属感来源于社区居民在长期互动和社区生活中所产生的社区认同。

2、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①对人的价值观念(关注案主):

相信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相信每个人都有人类共同的需要,也有自己独特的需要和特征;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改变、成长、不断进步的权利和能力。

②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关注专业和其所处的环境):

社会应该提供机会让每个人发挥潜能,充实精神和物质生活;社会应该提供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免于饥寒、病苦、歧视等;社会应给予每个人公平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

③对工作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关怀和尊重;人与人之间应该互助、理解和尊重。

3、请简要论述西方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简史(从二战之后)

二战前后标志着西方社区工作的诞生,首先是1933年经济大危机,政府购买服务的开始。

随后1939年在美国社会工作大会上发表兰尼报告(lanereport),正式承认社区工作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并达成了五大共识;1959年美国社工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鲁里报告(Lurie’sstudy),定义了社区组织实践、阐明了它的概念、价值和方法,描述了课堂和实务教学的策略。

“革命的六十年代”是社区工作的高潮,世界范围内的社区民权运动,反贫困运动,妇女运动和种族运动推动着社区工作的蓬勃发展。

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保守主义的影响下,社区工作走向以规划服务,满足需求为特点的社区照顾。

丢掉了“地区发展”、“社会行动”等内容,导致了大量社区社会工作者的离开。

90年代以来,在第三条道路的影响下,社区工作重拾社区发展模式,但不再是以满足需求为导向,而是开始强调参与式、增权式、合作式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4、(帕森斯所论述的)传统社区与现代社区的区别

社会互动时必然面对的问题

传统社会

现代社会

1、情感问题

情感性

情感中立性

2、权利义务问题(人的角色)

扩散性(角色重叠)

专一性(角色分化)

3、价值评判标准的适用性问题

特殊性

普遍性

4、价值评判标准的选择问题

先赋性

自致性

5、行动者的权益目标问题

集体性

个人性

5、请简要叙述一下“三大模式”当中关于“社会构成”假设的异同

地区发展模式:

从个人假设出发,认为现代社会正在丧失传统社区的自然联系,变成一种工具理性的制度化组织关系和市场交换关系,造成社会的分层和两极化。

社会计划模式:

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

社会系统建立在个人之上又自成体系,每个子系统都发挥自己的功能以维持平衡,外部冲击造成的系统失衡会通过系统的调整得到恢复并因此而提升原来的系统的平衡水平。

社会行动模式:

社会是由不同的利益群体组成成,彼此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

冲突的来源有三种,弱势群体有权获得更符合社会公正和民主的资源及待遇。

6、请简要叙述一下“三大模式”当中关于“个人行为”假设(动机)的异同

地区发展模式认为人是理性的,个人倾向于团结、合作、愿意沟通交往,参与民主,并在集体活动中只要满足一定条件,个人愿意为集体作出贡献。

(倾向民主);

社会计划模式认为人是理性的,但是个人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其认为的利益最大化,并且,人的理性自私的动机会带来社会的混乱和人际的冲突斗争,所以必须加以管理和规矩,才能带来秩序和合力。

(倾向精英决策);

社会行动模式认为人无所谓理性和感性,在行动中人即有可能理性也可能感性,认为冲突并不容易通过协调或正规渠道得到缓和,冲突只有用对峙和争取的方法才能解决。

(倾向于冲突和对抗)

7、请简要叙述一下“三大模式”当中关于“个人”假设的异同

地区发展模式认为个人原来是团结互助的,但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个人渐渐倾向于封闭和保守,导致社区居民的软弱和无助,个人问题和社区问题都得不到解决;

社会计划模式认为个人是理性的,人际关系是理性选择的工具性交换关系。

并且这种关系系不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异化和疏离,反而会带来社会活动效率的提高,个人满足手段的增加;

社会行动模式认为对于个人的假设是没有的,或者说这种模式认为个人是依附于群体的。

8、请简要论述社区工作在价值观方面的特殊性

第一、以集体主义取向对应微观工作方法中的个人自决和个人负责;

第二、社区增权往往表现为对社区资源和环境的控制和民主决策,对应微观工作方法的个人的自我控制和接纳;

第三、以追求合作互助对应微观工作方法的个人负责;

第四、以直接参与式协商民主对应微观工作方法的自我决定;

第五、以谋求社会制度和结构的公平对应微观工作方法的个人功能恢复与发展。

五、理解论述题

1、从社会学的发展看,对现代社会(社区)经历“现代化”基本秉承一个先褒后贬的态度。

请就“现代化”对传统社区造成的冲击进行分析。

(任选2个方面即可)

1、工业化(市场化/经济化):

指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过程/结果。

其表征为:

制造业(后期会转为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工业(产品)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从而带来地区(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改变等。

在社区工作中,对“工业化”持支持态度者认为(赞同现代化):

工业化带来了农村的剩余资源的利用和农民消费主导向投资主导行为方式的转变。

在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眼中:

“工业化是文明化的象征,市场化是一个人人愿意,并且欢欣鼓舞的过程。

”即使其中有负面的因素,在总体上看也总是好的、进步的、文明的。

比如原来的地主在原来将获得的钱用在自己的铺张浪费上,而现在却用在投资上,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而反对者认为:

(实体经济学家),工业化和市场契约破坏了农村社区的道义经济形态,加剧了农民的剥削程度,引发了农民的暴动。

在这些经济学家眼中,市场经济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理想与形态,它与我们的很多理想与追求都是想违背的,而我们的这些理想内化在我们的头脑里,必然在某一时间重新出现并反叛市场经济,比如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都可以被理解为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叛。

(4分)

2、城市化:

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农村中城市特质增加的过程。

一种观点是乐观的农村消亡论,认为城市是现代文明的必然趋势,必将代替农村;这种和工业化中的形式主义经济学是一脉相承的,其中体现在早期的发展主义观点上:

要推进现代化,就要借鉴西方的经验,只要是城市化、现代化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

另一种观点是悲观的农村消亡论,认为虽然农村将被城市取代,但是带来的后果是社会解组、断裂和碎片化。

比如以“圈地运动”来分析当年英国城市化,除了关于此过程中农民民不聊生的描述,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直接带来了农村社区的解体,这是是一个强行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

还有一种现代流行的“二元论”城市观(比较中性):

对城市化的观点比较中性认为城市也分几层,比如社区和阶层等,其内在的特点差异比较大。

那么社区工作应该关注城市中的客观要件,比如城市中的贫富差异,城市中的二元/多元关系等。

城市不是一个统一体/整体,而是由不同侧面构成的,那么我们在评价“城市好/城市化好”的时候,一定要说明我们是在说城市/化的哪个部分好。

3、理性化:

采取客观分析的态度,按照对象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对象世界,验证对象世界。

具体来说,是人们在确定目标和采取行动时,通过对目标和所需要手段(工具)的理性选择,来实现更高的效率。

理性化其实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的体现,理性化造就了现代化的人格行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组织类型,是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基础。

理性化对抗着传统、愚昧、习惯和迷信,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有效率,使得社会组织形式更加科学和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变迁的方向和结果。

但是同时理性化也世界意义的丢失,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意义的沉闷乏味的铁笼子里。

人们丧失了终极信仰,并因此甚至丧失了对终极信仰的思考。

“价值、尊严、人格……”等词汇在“理性化”的字典中丧失意义,人们所有行为的准则变为理性的思考:

“对我有何意义?

”或者“我付出了多少?

我又能得到多少?

4、世俗化:

在某种程度上是和人道主义、功利主义相一致的。

意味着西欧国家从中世纪的天主教会的宗教笼罩下的解放,不再接受教堂教会的清规戒律,而把人的需求和欲望当作正当的目标来追求,接受一种个人的基本权利的平等、自由,社会组织根据一种契约方式来理性设计和平等协商组建,追求程序的合理和公正。

在世俗化下的人们,具有与宿命论相对应的效能感,乐于接受社会变迁与进步,对事物具有开放性,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趋于计划性,基于对理性的信赖而对周围的人予以信赖,具有普遍主义的倾向等,

但是,世俗化的过度发展就成了庸俗化,尤其是结合与资本主义的商品化,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逐渐地标准化、商品化和异化。

世俗化影响最大的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

庸俗化下的人们认为不需要思考(“想这么多干什么嘛”)、不需要严肃的对待人生的问题。

追求快乐/潮流等,但却是电视文化、大众传媒的简单复制。

认为生活是没有本质的,只是表象之间的漂移,没有评价的标准,无所谓对错,一切都是体验和感受。

5、社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

承担多种功能的单一组织向承担着单一功能的多种组织转化。

在此基础上,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合作与协调的依赖性不断加强。

在功能主义看来,这是一种系统复杂功能升级的形式,当中可能伴随着失范和失衡的功能失调,但是系统中存在的相互适应机制和自我平衡机制会导致系统恢复到较高层次的功能状态。

并且正是因为这个分化与整合的运动过程,保证着整个系统(社会)的不断进步。

但在批判学派看来,社会组织的分化意味着体系世界的扩张,体系世界是一种去人性化的缺乏反思性的机械程序化运作的世界,它的扩张必然导致社会公共领域的畏缩,或者把公共领域统治起来,失去了对体系世界的批判反思能力,导致整个人类世界的反人性化。

2、在认识“社区属性和变迁理论”的基础上,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社区变迁的独特性有哪些?

(仅举2个方面即可),并请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分析。

1、因为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一种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

(主动殖民化)

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

3、传统社区的稳定性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

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

还是选择积极进取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