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钢筋配筋柱子原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055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0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钢筋配筋柱子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品钢筋配筋柱子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品钢筋配筋柱子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精品钢筋配筋柱子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精品钢筋配筋柱子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钢筋配筋柱子原理.docx

《精品钢筋配筋柱子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钢筋配筋柱子原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钢筋配筋柱子原理.docx

精品钢筋配筋柱子原理

第二节框架柱

一、框架柱的标注

目前图纸流行两种标注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下面分别讲解。

(一)、列表注写方式

用表格的方式讲柱子的名称、起止标高、几何尺寸、配筋数值、箍筋类型等内容在图纸上注写出来,就是列表注写方式,如图1.2.1和表1.2.1

图1.2.1

表1.2.1:

柱的列表方式例表

柱号

标高

b×h

b1

b2

h1

h2

全部纵筋

角筋

b边一侧中部筋

h边一侧中部筋

箍筋类型号

箍筋

备注

KZ1

-1~10.75

700×600

350

350

300

300

18B25

4B25

4B25

3B25

1(5×4)

A10@100/200

箍筋类型见图1.2.2

柱的箍筋类型见图1.2.2

图1.2.2

(二)、截面注写方式

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放大到能看清的比例,直接注写柱的名称、起止标高、几何尺寸、配筋数值、箍筋类型等内容,就是截面注写方式,如图

1.2.3所示:

图1.2.3

思考与练习

1、柱子两种截面注写方式有什么不同?

2、箍筋5×4是什么意思?

二、框架柱要计算哪些钢筋

柱子要计算的钢筋如图1.2.4所示:

图1.2.4、框架柱要计算的钢筋量

三、框架柱的钢筋计算原理

(一)、框架柱纵筋的计算

1、长度计算

框架柱纵筋长度计算分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接两种情况,我们首先来介绍机械连接的情况。

(1)、机械连接情况

1)、长度公式文字简捷描述

框架柱纵筋长度机械连接情况示意图如图1.2.5所示:

图1.2.5

根据图1.2.5可以推导出框架柱纵筋机械连接长度公式文字简捷描述如表1.2.2所示:

表1.2.2:

框架柱纵筋机械连接长度计算公式

纵筋连接情况

层号

长度公式文字简捷描述

机械连接

基础层

基础插筋长度=锚入基础内长度+底层(或首层)非连接区长度

底层(或首层)

底层(或首层)纵筋长度=底层(或首层)层高+回填厚度-底层(或首层)非连接区长度+上层非连接区长度

中间层

中间层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长度+上层非连接区长度

顶层

顶层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顶层构件高度+锚入顶层构件内长度

2)、将规范数据代入文字描述公式

我们将规范要求的数据代入框架柱纵筋示意图中就形成图1.2.6所示的图。

说明:

图中Hn底、Hn中、Hn顶分别表示底层、中间层、顶层的净高,hc表示柱子的截面大边尺寸,h为基础厚度,h1为基础厚度减保护层,hb为节点高,

a为插筋下部拐头长度。

图1.2.6

根据图1.2.6以及表1.2.2我们可以推导出框架柱纵筋长度机械连接情况计算公式如表1.2.3

表1.2.3:

框架柱纵筋长度机械连接情况计算公式(代入规范数据)

框架柱纵筋机械连接情况长度计算公式

基础层

公式推导过程

基础插筋长度=锚入基础内长度+底层(或首层)非连接区长度

锚入基础内长度

底层(或首层)非连接区长度

h1+a

Hn底/3

h-C+a

基础插筋长度=h-C+a+底层Hn/3

底层(或首层)

公式推导过程

底层(或首层)纵筋长度=底层(或首层)层高+回填厚度-底层(或首层)非连接区长度+上层非连接区长度

底层(或首层)层高

回填厚度

底层(或首层)非连接区长度

上层非连接区长度

H底

Ht≥0

Hn底/3

max(Hn中/6,hc,500)

底层(或首层)纵筋长度=H底+Ht-Hn/3+上层max(Hn/6,hc,500)

中间层

公式推导过程

中间层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中间层非连接区长度+上层非连接区长度

中间层层高

中间层非连接区长度

上层非连接区长度

H中

max(Hn中/6,hc,500)

max(Hn顶/6,hc,500)

中间层纵筋长度=H中-中间层max(Hn中/6,hc,500)+上层max(Hn顶/6,hc,500)

顶层

公式推导过程

顶层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顶层构件高度+锚入顶层构件内长度

顶层层高

顶层非连接区长度

顶层构件高度

锚入顶层构件内长度

H顶

max(Hn顶/6,hc,500)

Hb

中柱直锚

中柱弯锚

边角柱弯锚

LaE

Hb-C+12d 

1.5LaE

中柱直锚

顶层全部纵筋长度=H顶-顶层max(Hn顶/6,hc,500)-Hb+Hb-C

中柱弯锚

顶层全部纵筋长度=H顶-顶层max(Hn顶/6,hc,500)-Hb+Hb-C+12d

边角柱内侧

顶层内侧纵筋长度=H顶-顶层max(Hn顶/6,hc,500)-Hb+Hb-C+12d

边角柱外侧

顶层外侧纵筋长度=H顶-顶层max(Hn顶/6,hc,500)-Hb+1.5LaE(此公式属于外侧纵筋100%伸入顶层梁板内情况)

思考与练习

1、请用手工分别计算1号写字楼一根中柱、一根边柱、一根角柱机械连接情况下的纵筋长度。

(2)、绑扎连接情况

1)、长度公式文字简捷描述

框架柱纵筋长度绑扎连接情况示意图如图1.2.7所示:

图1.2.7

根据图1.2.7可以推导出框架柱纵筋绑扎连接长度公式文字简捷描述如表1.2.4所示:

表1.2.4:

框架柱纵筋机械连接长度计算公式(长度公式文字简捷描述)

纵筋连接情况

层号

长度公式文字简捷描述

绑扎连接

基础层

基础插筋长度=锚入基础内长度+底层(或首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底层(或首层)

底层(或首层)纵筋长度=底层(或首层)层高+回填厚度-底层(或首层)非连接区长度+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中间层

中间层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长度+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顶层

顶层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顶层构件高度+锚入顶层构件内长度

2)、将规范数据代入文字描述的公式

我们将规范要求的数据代入图1.2.7就形成框架柱纵筋长度计算图2如图1.2.8所示:

图1.2.8

根据图1.2.8以及表1.2.4我们可以推导出框架柱纵筋机械连接计算公式如表1.2.5

表1.2.5:

框架柱纵筋机械连接情况长度计算公式(代入规范数据)

基础层

公式推导过程

基础插筋长度=锚入基础内长度+底层(或首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框架柱纵筋机械连接情况长度计算公式

锚入基础内长度

底层(或首层)非连接区长度

搭接长度(算法同基础)

h1+a

Hn底/3

LlE

h-C+a

基础插筋长度=h-C+a+底层Hn/3+LlE

底层(或首层)

公式推导过程

底层(或首层)纵筋长度=底层(或首层)层高+回填厚度-底层(或首层)非连接区长度+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底层(或首层)层高

回填厚度

底层(或首层)非连接区长度

上层非连接区长度

搭接长度(算法同基础)

H底

Ht≥0

Hn底/3

max(Hn中/6,hc,500)

LlE

底层(或首层)纵筋长度=H底+Ht-Hn/3+上层max(Hn/6,hc,500)+LlE

中间层

公式推导过程

中间层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中间层非连接区长度+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中间层层高

中间层非连接区长度

上层非连接区长度

搭接长度(算法同基础)

H中

max(Hn中/6,hc,500)

max(Hn顶/6,hc,500)

LlE

中间层纵筋长度=H中-中间层max(Hn中/6,hc,500)+上层max(Hn顶/6,hc,500)+LlE

顶层

公式推导过程

顶层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顶层构件高度+锚入顶层构件内长度

顶层层高

顶层非连接区长度

顶层构件高度

锚入顶层构件内长度

H顶

max(Hn顶/6,hc,500)

Hb

中柱直锚

中柱弯锚

边角柱弯锚

LaE

Hb-C+12d 

1.5LaE

中柱直锚

顶层全部纵筋长度=H顶-顶层max(Hn顶/6,hc,500)-Hb+Hb-C

中柱弯锚

顶层全部纵筋长度=H顶-顶层max(Hn顶/6,hc,500)-Hb+Hb-C+12d

边角柱内侧

顶层内侧纵筋长度=H顶-顶层max(Hn顶/6,hc,500)-Hb+Hb-C+12d

边角柱外侧

顶层外侧纵筋长度=H顶-顶层max(Hn顶/6,hc,500)-Hb+1.5LaE(此公式属于外侧纵筋100%伸入顶层梁板内情况)

思考与练习

1、请用手工分别计算1号写字楼一根中柱、一根边柱、一根角柱绑扎连接情况下的纵筋长度。

2、根数计算

框架柱纵筋根数从图纸直接数出,不用计算。

(二)、框架柱箍筋的计算

1、框架柱箍筋的分类

箍筋在框架柱里一般以非复合箍和复合箍两种形式出现,下面分别介绍。

(1)、非复合箍筋

非复合箍筋常见类型如图1.2.9所示:

图1.2.9、非复合箍筋类型图

(2)、复合箍筋

复合箍筋常见类型如图1.2.10所示:

图1.2.10:

框架柱复合箍筋类型图

2、箍筋的算法

(1)、长度算法

我们以箍筋5×4来讲解框架柱箍筋长度的算法。

1)、图纸上一般看到框架柱的箍筋是怎么样的

图纸一般看到框架柱的箍筋配置如图1.2.11、1.2.12所示:

图1.2.11、1.2.12

2)、外围封闭箍筋1(2×2)的长度算法

a、图纸一般是怎样标注箍筋的长度的

平法推广以后,现在的图纸已经很少标注箍筋的长度了,这里讲一下传统方式标注箍筋长度的方法,如图1.2.13所示:

图1.2.13

这就遇到了一个问题,b1和h1指的是箍筋的外皮?

中心线?

还是内皮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研究箍筋的实际下料形状是怎样的?

b、箍筋实际下料示意图

我们把图1.2.10放大就形成了图1.2.14所示的图:

图1.2.14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b1和h1标注的是箍筋外皮长度,但是预算时并不是按此图计算的,而是按图1.2.15所示的图计算的。

c、箍筋预算长度是怎样计算的

预算时一般不考虑90度的弯曲调整值,只考虑135度弯曲弯曲调整值,2×2箍预算长度计算图如图1.2.15所示:

图1.2.15

从图1.2.15可以看出,135度角处图纸的标注长度是(R+d),而弯曲段的实际长度为弧长fe,很显然,产生了标注长度和实际长度不符的情况,我们首先要计算出两者的差值。

d、135度圆弧段和标注长度之间的差值计算(1.9d是怎么算出来的?

135度角弯曲前后示意图如图1.2.16、1.2.17所示:

图1.2.16、图1.2.17

从图图1.2.16、图1.2.17可以看出,弧长fe弯曲前后是不变的。

而此段标注长度(R+d)却不能反映其实际长度,其弧长与标注长度的差值计算如下:

其差值=弧长fe-(R+d)=[(R+d/2)×2×π/360×135]-(R+d)

常见一级钢弯曲半径取值为R=1.25d,π=3.14159,将R和π取值代入上式,得:

差值=[(1.25d+d/2)×2×3.14159/360×135]-(1.25d+d)=1.873d≈1.9d

e、按箍筋外皮推导2×2箍箍筋的预算长度

根据图1.2.15、16、17,按箍筋外皮推导2×2箍筋预算长度如下

2×2箍筋按外皮的预算长度=(b1+h1)×2+1.9d×2+max(10d,75)×2,其中b1=b-2c+2d,h1=h-2c+2d,将b1、h1代入上式,得:

2×2箍筋按外皮的预算长度=(b-2c+2d+h-2c+2d)×2+1.9d×2+max(10d,75)×2

简化得:

2×2箍筋按外皮的预算长度=(b+h)×2-8c+8d+1.9d×2+max(10d,75)×2

(式中b为框架梁的截面宽,h为框架梁的截面高,c为框架梁的保护层厚度,d为箍筋直径)

f、按箍筋中心线推导2×2箍筋的预算长度

按箍筋中心线推导箍筋的预算长度,就是在外皮长度的基础上-4d,得下式:

2×2箍筋按中心线的预算长度=(b+h)×2-8c+4d+1.9d×2+max(10d,75)×2

(式中b为框架梁的截面宽,h为框架梁的截面高,c为框架梁的保护层厚度,d为箍筋直径)

思考与练习

1、箍筋弯勾1.9d是什么意思?

请推导1.9d的计算过程。

2、请推导外围箍筋1的长度计算公式(按外皮推导)。

3)、框架柱非外围箍筋2(2×2)的长度算法

a、按外皮计算

非外围箍筋(2×2)按图1.2.18进行计算

图1.2.18

非外围箍筋(2×2)的预算长度和封闭箍筋(2×2)的计算方法相同,仍然只考虑135度弯曲调整值,不考虑90度角的弯曲调整值,

这里终点是要求出b边的箍筋外皮长度。

从图1.2.14可以推导出框架柱非封闭箍筋(2×2)箍筋外皮长度计算方法如表1.2.6所示

表1.2.6:

框架柱非封闭箍筋2(2×2)外皮长度计算公式

公式推导过程

非封闭箍筋(2×2)外皮预算长度=(截面b边相邻纵筋间距×某箍筋所占b边间距数+纵筋直径+箍筋直径×2)×2

+(截面宽h-2C+2d)×2+1.9d×2+max(10d,75)×2

截面b边相邻纵筋间距j

某箍筋所占b边间距数

纵筋直径

箍筋直径

截面高

(截面宽-两个保护层-纵筋直径)/某截面边总间距数

x

D

d

h

截面宽

保护层

b截面边总间距数

b

C

b截面边纵筋根数n-1

纵筋b截面边相邻间距j=(b-2C-D)/(n-1)

非外围箍筋2(2×2)外皮预算长度=((b-2C-D)/(n-1)×x+D+2d)×2+(h-2C+2d)×2+1.9d×2+max(10d,75)×2

=((b-2C-D)/(n-1)×x+D)×2+(h-2C)×2+max(10d,75)×2+1.9d×2+(8*d)

注:

式中b为截面宽,C为保护层厚度,D为纵筋直径,n为b截面边纵筋根数,x为箍筋所占b边的间距数,d为箍筋直径,h为截面高,max是取大值的意思

b、按中心线计算

按箍筋中心线就是在外皮的基础上-4d,公式变为:

非封闭箍筋2(2×2)中心线预算长度=((b-2C-D)/(n-1)×x+D)×2+(h-2C)×2+1.9d×2+max(10d,75)×2+4d

4)、框架柱非外围箍筋3(2×2)的长度算法

a、按外皮计算

非外围箍筋3(2×2)按图1.2.19进行计算

图1.2.19

箍筋3和箍筋2只是方向不同,算法是一样的,我们推导出箍筋3的计算公式如表1.2.7所示:

表1.2.7:

框架柱非封闭箍筋3(2×2)外皮长度计算公式

公式推导过程

非封闭箍筋(2×2)外皮预算长度=(纵筋h截面边相邻间距×某箍筋所占h边间距数+纵筋直径+箍筋直径×2)×2

+(截面宽b-2C+2d)×2+1.9d×2+max(10d,75)×2

截面h边相邻纵筋间距j

某箍筋所占h边间距数

纵筋直径

箍筋直径

截面宽

(截面宽-两个保护层-纵筋直径)/某截面边总间距数

y

D

d

b

截面高

保护层

h截面边总间距数

h

C

b截面边纵筋根数n-1

纵筋b截面边相邻间距j=(b-2C-D)/(n-1)

非封闭箍筋3(2×2)外皮预算长度=((h-2C-D)/(n-1)×y+D+2d)×2+(b-2C+2d)×2+1.9d×2+max(10d,75)×2

=((h-2C-D)/(n-1)×x+D)×2+(b-2C)×2+max(10d,75)×2+1.9d×2+(8*d)

注:

式中b为截面宽,C为保护层厚度,D为纵筋直径,n为b截面边纵筋根数,y为箍筋所占h边的间距数,d为箍筋直径,h为截面高,max是取大值的意思

b、按中心线计算

按箍筋中心线就是在外皮的基础上-4d,公式变为:

非封闭箍筋3(2×2)中心线预算长度=((h-2C-D)/(n-1)×y+D)×2+(b-2C)×2+1.9d×2+max(10d,75)×2+4d

思考与练习

1、请推导箍筋2和箍筋3的计算公式(按外皮)。

5)、框架柱非外围箍筋4(单肢箍)的长度算法

a、单肢箍只勾住纵筋

单肢箍只勾住纵筋情况如图1.2.20所示:

图1.2.20

a1、按单肢箍外皮计算

根据图1.2.18推导出单肢箍按外皮的预算长度如下:

单肢箍只勾住纵筋情况外皮长度预算长度=h-2C+2d+1.9d×2+max(10d,75)×2

a2、按单肢箍中心线计算

按单只箍中心线计算就是在外皮计算的基础上-d

单肢箍只勾住纵筋情况中心线预算长度=h-2C+2d+1.9d×2+max(10d,75)-d=h-2C+d+1.9d×2+max(10d,75)×2

b、单肢箍同时勾住纵筋和箍筋

单肢箍只勾住纵筋情况如图1.2.21所示:

图1.2.21

b1、按单肢箍外皮计算

根据图1.2.21推导出单肢箍按外皮的预算长度如下:

单肢箍同时勾住纵筋和箍筋情况外皮预算长度=h-2C+4d+1.9d×2+max(10d,75)×2b2、按单肢箍中心线计算

按单肢箍中心线计算就是在外皮计算的基础上-d

单肢箍同时勾住纵筋和箍筋情况中心线预算长度=h-2C+4d+1.9d×2+max(10d,75)-d=h-2C+3d+1.9d×2+max(10d,75)×2

思考与练习

1、请推导箍筋4(单肢箍)各种情况长度的计算公式。

2、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KZ1箍筋的各种长度。

(2)、根数算法

1)、焊接或机械连接情况

焊接或机械连接情况箍筋根数按图1.2.22计算

图1.2.22

根据图1.2.22我们可以推导出焊接或机械连接箍筋根数计算公式如表1.2.8所示:

表1.2.8:

焊接或机械连接情况框架柱箍筋根数计算表

层号

全高加密判断

部位

箍筋布置范围

是否加密

计算公式

根数合计

基础层

计算依据:

距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非符合箍)少于非符合箍)

箍筋根数=max[2,(基础厚度h-基础保护层C)/500+1(或-1或+0)]

底层(或首层)

非全高加密

非连接区

Hn底/3=(H底+Ht-Hb)/3=A

加密

箍筋根数1=(A-50)/加密间距+1(取整)

三者相加

节点高和节点下

Hb+max(Hn/6,hc,500)=B

加密

箍筋根数2=B/加密间距+1(取整)

非加密范围

H底+Ht-A-B=D

不加密

箍筋根数3=D/非加密间距-1(取整)

全高加密

如果A+B+D≥H底+Ht,说明是全高加密,这时箍筋根数=(H底+Ht-50)/加密区间距+1(取整)

中间层

顶层

非全高加密

非连接区

max(Hn/6,hc,500)=A

加密

箍筋根数1=(A-50)/加密间距+1(取整)

三者相加

节点高和节点下

Hb+max(Hn/6,hc,500)=B

加密

箍筋根数2=B/加密间距+1(取整)

非加密范围

H中(或H顶)-A-B=D

不加密

箍筋根数3=D/非加密间距-1(取整)

全高加密

如果A+B+D≥H中(或H顶),说明是全高加密,这时箍筋根数=[H中(或H顶)-50]/加密区间距+1(取整)

思考与练习

1、请用手工计算1号写字楼KZ1焊接连接情况箍筋的根数。

2)、绑扎连接情况

绑扎连接情况箍筋根数按图1.2.23计算

图1.2.23

根据图1.2.23我们可以推导出绑扎连接箍筋根数计算公式如表1.2.9所示:

表1.2.9:

绑扎连接情况框架柱箍筋根数计算表

层号

全高加密判断 

部位

箍筋布置范围

是否加密

计算公式

根数合计

基础层

 

计算依据:

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非符合箍)

箍筋根数=max[2,(基础厚度h-基础保护层C)/500+1(或-1或+0)]

 

底层(或首层)

非全高

加密

非连接区

Hn底/3=(H底+Ht-Hb)/3=A

加密

箍筋根数1=(A-50)/加密间距+1(取整)

四者相加

搭接范围

2.3LlE

加密

箍筋根数2=2.3LlE/加密间距min(5d,100,加密区间距)(取整)

节点高和节点下

Hb+max(Hn/6,hc,500)=B

加密

箍筋根数3=B/加密间距+1(取整)

非加密范围

H底+Ht-A-2.3LlE-B=D

不加密

箍筋根数4=D/非加密间距-1(取整)

全高加密

非搭接范围

若A+2.3LlE+B+D≥H底+Ht,说明是全高加密,这时箍筋根数=(H底+Ht-50-2.3LlE)/加密区间距+1(取整)

二者相加

搭接范围

箍筋根数=2.3LlE/加密间距min(5d(搭接钢筋最小直径),100,加密区间距)(取整)

中间层

顶层

非全高

加密

非连接区

max(Hn/6,hc,500)=A

加密

箍筋根数1=(A-50)/加密间距+1(取整)

四者相加

搭接范围

2.3LlE

加密

箍筋根数2=2.3LlE/加密间距min(5d,100,加密区间距)(取整)

节点高和节点下

Hb+max(Hn/6,hc,500)=B

加密

箍筋根数3=B/加密间距+1(取整)

非加密范围

H中-A-2.3LlE-B=D

不加密

箍筋根数4=D/非加密间距-1(取整)

全高加密

非搭接范围

若A+2.3LlE+B+D≥H中(或H顶),说明是全高加密,箍筋根数=[H中(或H顶)-50-2.3LlE]/加密区间距+1(取整)

二者相加

搭接范围

箍筋根数=2.3LlE/加密间距min(5d,100,加密区间距)(取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