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新建改建或扩建城镇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设计建设规范111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456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治区新建改建或扩建城镇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设计建设规范11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治区新建改建或扩建城镇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设计建设规范11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治区新建改建或扩建城镇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设计建设规范11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治区新建改建或扩建城镇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设计建设规范11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治区新建改建或扩建城镇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设计建设规范11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治区新建改建或扩建城镇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设计建设规范1113.docx

《自治区新建改建或扩建城镇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设计建设规范11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治区新建改建或扩建城镇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设计建设规范111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治区新建改建或扩建城镇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设计建设规范1113.docx

自治区新建改建或扩建城镇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设计建设规范11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新建、改建或扩建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设计建设规范(暂行)

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要求,加快我区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推进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确保广西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顺利实施。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桂办发(2004)64号、厅发(2005)61号和《广西城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方案》的要求,有关部门参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1、引言

1.1适用范围

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城镇新建、改建或扩建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设计和建设。

1.2规范性引用文件及依据

GB50200-19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T6510-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T17786-1999《有线电视频率配置》

GY/T121-1995《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

GY/T130-1998《有线电视用光缆入网技术条件》

GY/T131-1997《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T5063-1998《市、县级有线广播电视网设计规范》

GY/T135-1998《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T143-2000《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GY/T180-2001《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

GY/T184-2002《有线电视系统模拟光纤放大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T185-2002 《有线电视系统双向放大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T186-2002《有线电视系统射频同轴电缆屏蔽性能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T194-2003《有线电视系统光工作站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T195-2003《有线电视系统双向用户端口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广发技字[2003]618号《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

广发技字[2003]705号《有线广播电视网改造指导意见》

《广西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暂行规范》(GXBNY/T001-2004)

《广西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改造工程施工规范》

1.3专用名词解释

1.3.1数字电视

用数字信号表示电视的图像信息。

1.3.2有线电视

用射频电缆、光缆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1.3.3前端

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用以处理需要传输的由天线接收的各种无线信号和自办节目信号的设备。

1.3.4干线

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中,用于各类前端之间或前端与各分配点或各光节点之间传输信号的链路。

1.3.5光工作站

具有下行光接收机、上行光发送机和网络管理等功能的一种光传输设备。

1.3.6分配器

将一个输入口的信号能量均等或不等地分配到两个或多个输出口的装置。

1.3.7分支器

分支器是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有控制地分支出一路或若干路较小功率信号的设备。

1.3.8集中分配器

将多个分支分配器集成为一个多端口均等输出的分支分配器,按输出端口数分为八分配、十分配、十二分配、十四分配和十六分配。

1.3.9有线电视系统输出口(用户终端)

连通用户线和接收机引入线的接口装置。

1.3.10电平(Level)

信号功率(Pi)与基准功率(Po)比的分贝值,即:

10lgPi/Po,通常也用dBV表示。

即以在75上产生1V电压的功率(0.0133W)为基准。

1.3.11衰减(Attenuation)

任一系统的衰减是输入功率对输出功率的分贝比。

1.3.12载噪比(C/N)

在系统的指定点,图像或声音载波电平与噪声电平之比,用dB表示。

1.3.13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C/CSO)

在系统指定点,图像载波电平与在带内成簇集聚的二次差拍产物的复合电平之比,以dB表示。

1.3.14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C/CTB)

在系统指定点,图像载波电平与围绕在图像载波中心附近群集的复合三次差拍产物的峰值电平之比(多簇产物时应取叠加功率),以dB表示。

1.3.15分支损耗

主路输入端电平与分支输出端电平之差,单位为dB。

1.3.16插入损耗

主路输入端电平与主路输出端电平之差,单位为dB。

1.3.17反向隔离

从主路输出端加入的信号电平与分支输出端测得的电平之差。

1.3.18反射损耗

入射波电压与反射波电压之比的dB值。

1.3.19相互隔离

在待测系统的频率范围内,任意频率上系统某个输出口与另一个输出口之间的衰减,对任何特定的设施,总是取其频率范围内所测得的最差值作为相互隔离,以dB表示。

1.3.20带内平坦度

在工作频带内各频率点电平相对于基准频率点输出电平的变化量,以dB表示。

1.3.21交流声调制

是指电源频率及其谐波等低频干扰引起的载波的寄生幅度调制。

1.3.22特性阻抗

同轴电缆上各点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

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有50、75、100等几种规格,在有线电视系统中都采用75电缆。

1.3.23回波值

在规定测试条件下,测得的系统中由于反射而产生的滞后于原信号并与原信号内容相同的干扰信号的值。

1.3.24安全接地

安全接地是一种安全措施,即将电路与电源地线(或大地)或其它已接地的金属装置相连接,在室外设备情况下应与周围的大地相接。

1.4缩略语

C/N

CarriertoNoiseratio

载噪比

C/CSO

CarriertoCompositeSecondOrderbeatratio

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

C/CTB

CarriertoCompositeTripleBeatratio

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

HFC

HybridFiberCoaxial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DTV

DigitalTeleVision

数字电视

DVB

DigitalVideoBroadcasting

数字视频广播

dB

deciBel

分贝

TV

TeleVision

电视

PVC

PolyvinylChloride

聚氯乙烯类

SYWV

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同轴电缆

SYWLY

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铝管外导体、聚乙烯护套同轴电缆

2、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设计要求

2.1光工作站输出端口至用户入户端口在550MHz频点的电平损耗≤35dB。

2.2从光工作站至用户终端的用户分配网采用无源集中分配方式接入,每8—16个用户汇集至1个集中分配器,用户终端至集中分配器的电缆长度≤40m,每个光工作站所带的无源集中分配器数为16~40个,覆盖用户数在200~500户之间。

2.3光工作站至集中分配器的连接电缆采用铝管-13、-12和-9电缆,楼栋间采用-12、-13电缆架设,单元(楼层)间采用-9电缆架设,电缆接头使用掏空型5/8英寸防水针型连接器,禁止使用针转F座型5/8英寸连接器;光工作站至集中分配器之间的分支分配器采用防水过流型分支分配器,分支器分支口最大衰减≤14dB。

2.4光节点设计的常用典型分支分配器组合模块(基本模块)有3种:

基本模块1:

基本模块2:

 

基本模块3:

以上图示:

108表示一分支(分支口衰减为8dB);

208表示二分支(分支口衰减为8dB);

210表示二分支(分支口衰减为10dB);

204表示二分配;

306表示三分配。

2.5光节点设计模型:

光工作站有4个输出端口,每个输出端口设计由1-3个基本模块组成,因此每个光节点设计由4-12个基本模块组成,典型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光节点设计模型图见附图1。

实际设计方案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2.6入户分配网采用星型无源集中分配器连接,入户电缆采用双层或四层屏蔽64-96网的-5电缆敷设,电缆连接头使用压接式F头。

见附图2(单元内部接入系统图)

2.7光工作站通过供电器采用AC60V供电,供电器安装位置必须配置交流220V标准3孔电源插座。

2.8光工作站和分支分配器的空置端口必须安装75匹配电阻。

2.9光缆、电缆、支承钢绞线、光工作站和供电器应可靠防雷接地,接地电阻应<10Ω。

2.10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2.10.1用户入户电平为70±3dBμV。

2.10.2系统输出口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载噪比CN≥43dB;

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C/CTB≥54dB;

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C/CSO≥54dB;

误码率BER≤10E-6。

3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器材要求

3.1电缆

应满足GY/T135—1998标准中I类电缆的各项要求。

3.1.1结构要求

电缆的内导体绝缘体一律要求使用物理发泡聚乙烯材料。

铝管电缆内导体采用单根圆铜线或铜包铝线,外导体采用无缝铝管或整体焊接铝管;-5软电缆内导体采用单根圆铜线,编织网材料采用铝塑复合膜和镀锡圆铜线或铝合金线编织,编织线标称直径为0.12-0.18mm,编织密度≤45°,填充系数≥0.42,64≤编数≤96。

3.1.2尺寸要求(单位:

mm)

项目

类型

内导体直径

绝缘体直径

外导体直径

保护套

厚度

直径

SYWV-75-5-I

1.00±0.2

4.8±0.2

≤5.3

0.69~0.88

7.2±0.3

SYWLY-75-9-I

2.15±0.3

9.00±0.25

10.0±0.3

0.90~1.15

12.0±0.3

SYWLY-75-12-I

2.77±0.3

11.5±0.3

12.5±0.3

1.00~1.30

15.1±0.3

SYWLY-75-13-I

3.15±0.3

13.03±0.25

13.5±0.3

1.00~1.30

15.75±0.25

3.1.3电气性能要求

缆芯介电强度

绝缘

电阻

护套介电强度

特性

阻抗

衰减常数

回波损耗

屏蔽衰减

40~60Hz

1min

500V

20℃

(直流)

40~60Hz

200MHz

KV

kV

MΩ.km

浸水

实验

火花

实验

Ω

dB/100m

dB

dB

SYWV-75-5-I

≥1.2

≥5000

≥2.0

≥3.0

75±3.0

5MHz≤2.0

50MHz≤4.7

200MHz≤9.0

550MHz≤15.8

800MHz≤19.0

1000MHz≤22.0

300MHz及以下

≥22

300MHz以上

≥20

5MHz≥85

50MHz≥85

200MHz≥90

500MHz≥90

800MHz≥90

SYWLY75-9-I

≥1.0

≥5000

≥2.0

≥3.0

75±2.5

5MHz≤1.0

50MHz≤2.3

200MHz≤4.5

550MHz≤8.0

800MHz≤9.9

1000MHz≤11.3

300MHz及以下

≥22

300MHz以上

≥20

5MHz≥100

50MHz≥100

200MHz≥110

500MHz≥110

800MHz≥110

SYWLY75-12-I

≥1.6

≥5000

≥3.0

≥5.0

75±2.0

5MHz≤0.6

50MHz≤1.7

200MHz≤3.5

550MHz≤6.0

800MHz≤7.4

1000MHz≤8.5

300MHz及以下

≥22

300MHz以上

≥20

5MHz≥100

50MHz≥100

200MHz≥110

500MHz≥110

800MHz≥110

SYWLY75-13-I

≥1.6

≥5000

≥3.0

≥5.0

75±2.0

5MHz≤0.5

50MHz≤1.5

200MHz≤3.0

550MHz≤5.2

800MHz≤6.3

1000MHz≤8.0

300MHz及以下

≥22

300MHz以上

≥20

5MHz≥100

50MHz≥100

200MHz≥110

500MHz≥110

800MHz≥110

另外,外导体铝管电缆的环路电阻要求:

-9≤10.7Ω/km;-12≤7.1Ω/km;-13≤5.9Ω/km。

3.2分支分配器要求

3.2.1防水过流型分支分配器

应满足按GY/T137-1999《有线电视系统用分支器和分配器(5~1000MHz)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的各项要求,分支器输出口数分为一分支器、二分支器;分配器按输出口数分为二分配器、三分配器,分支口最大损耗不得大于14dB。

主要指标要求如下:

3.2.1.1防水过流型分支器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性能参数

一分支

二分支

1

分支损耗

标称值

dB

8

10

12

14

8

10

12

14

允许偏差

±1.5

2

插入损耗

5~65MHz

dB

≤2.7

≤2.5

≤2.2

≤1.9

≤4.0

≤3.3

≤2.5

≤2.3

65~550MHz

≤2.5

≤2.3

≤2.0

≤1.7

≤4.0

≤3.3

≤2.5

≤2.3

550~750MHz

≤2.7

≤2.5

≤2.2

≤2.1

≤4.5

≤3.7

≤2.9

≤2.7

750~1000MHz

≤3.0

≤2.7

≤2.5

≤2.2

≤4.5

≤3.7

≤2.9

≤2.7

3

反向隔离

5~65MHz

dB

≥18

≥20

≥22

≥22

≥22

≥22

≥22

≥26

65~550MHz

≥20

≥22

≥22

≥22

≥22

≥22

≥22

≥26

550~750MHz

≥20

≥20

≥20

≥20

≥18

≥20

≥20

≥22

750~1000MHz

≥20

≥20

≥22

≥20

≥18

≥20

≥20

≥22

4

反射损耗

5~65MHz

dB

≥14

≥14

65~550MHz

≥16

≥16

550~750MHz

≥14

≥14

750~1000MHz

≥14

≥14

5

相互隔离

5~65MHz

dB

≥24

65~550MHz

≥30

550~750MHz

≥26

750~1000MHz

≥24

6

带内平坦度

dB

±1.0

7

屏蔽衰减

dB

≥100

8

信号交流能力

dB

≥66

9

端口载流能力

A

6、10

10

通过电压

V

60(50Hz)

3.2.1.2防水过流型分配器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性能参数

二分配器

三分配器

1

分配损耗

5~65MHz

dB

≤4.5

≤7.5

65~550MHz

≤4.2

≤6.8

550~750MHz

≤4.9

≤7.2

750~1000MHz

≤5.5

≤7.9

2

相互隔离

5~65MHz

dB

≥24

65~550MHz

≥26

550~750MHz

≥26

750~1000MHz

≥26

3

反射损耗

5~65MHz

dB

≥14

65~550MHz

≥16

550~750MHz

≥14

750~1000MHz

≥14

4

屏蔽衰减

dB

≥100

5

信号交流声比

dB

≥66

6

端口载流能力

A

6、10

7

通过电压

V

60(50Hz)

3.2.2无源集中分配器要求

无源集中分配器按输出口数分为八分配、十分配、十二分配、十四分配、十六分配,端口接口要求为75Ω公制F型插座。

主要指标要求如下:

序号

项目

单位

性能参数

端口数

8

10

12

14

16

1

插入损耗

5~65MHz

dB

≤11.5

≤13.0

≤14.0

≤14.3

≤15.0

65~550MHz

≤12.0

≤13.5

≤14.3

≤14.5

≤15.5

550~750MHz

≤12.5

≤14.0

≤15.5

≤15.5

≤16.0

750~1000MHz

≤13.0

≤14.5

≤16.0

≤16.0

≤16.5

2

相互隔离

5~65MHz

dB

≥30

≥30

≥30

≥30

≥30

65~550MHz

≥28

≥28

≥28

≥28

≥28

550~750MHz

≥26

≥26

≥26

≥26

≥26

750~1000MHz

≥26

≥26

≥26

≥26

≥26

3

反射损耗

5~65MHz

dB

≥17

≥16

≥16

≥15

≥15

65~550MHz

≥17

≥16

≥16

≥15

≥15

550~750MHz

≥16

≥15

≥15

≥14

≥14

750~1000MHz

≥16

≥15

≥15

≥14

≥14

4

带内平坦度

dB

±1.0

5

屏蔽衰减

dB

≥100

3.3有线电视系统输出口

有线电视系统输出口要求采用金属屏蔽隔直流型单孔(TV)或双孔(TV/DATA)用户盒,电视(TV)端口具有85MHz--1000MHz的高通滤波功能,数据(DATA)端口双向5-1000MHz互通,输入、输出(TV、DATA)端口均为75Ω,公制F型插座。

主要指标要求如下:

序号

项目

单位

性能参数

性能参数

双孔

单孔

1

插入损耗

dB

≤4.5

≤1.5

2

带内平坦度(TV)

dB

±1.5(各频道内≤0.5)

±1.5(各频道内≤0.5)

3

反射损耗

dB

≥14(5~65MHz)

≥16(87~550MHz)

≥14(>550MHz)

≥14(87~108MHz)

≥14(5~65MHz)

≥16(87~550MHz)

≥14(>550MHz)

≥14(87~108MHz)

4

相互隔离(TV—DATA)

dB

5~65MHz≥40dB其它频段≥30dB

5

屏蔽衰减

dB

≥90

≥90

4、施工规范

4.1电缆的敷设

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为缆线直径的15-20倍,楼内暗管穿缆需按图纸要求标明线号,终端盒、集线器箱内预留电缆约250~300mm余量。

4.2分支分配器的安装

4.2.1防水过流分支分配器的安装

用自带压板或螺栓、附件将防水过流分支分配器固定在相应的固定装置上,铝管电缆与室外防水过流分支分配器连接时,必须预留滴水弯,将接头用带胶的热缩套管做防水保护。

4.2.2集中分配器的安装

4.2.2.1集中分配器必须安装于箱内并固定好。

外挂或挂壁安装时,集中分配器箱体(底边)安装高度不低于2m。

4.2.2.2电缆留适当长度,并作好标签;电缆走线避免交叉压线,整理扎束引出箱外。

4.3光工作站箱安装

4.3.1光工作站在室外应采用落地箱安装。

4.3.2光工作站安装箱内空尺寸要求不小于长(760mm)×宽(480mm)×高(1380mm),箱体基座尺寸要求不小于长(840mm)×宽(560mm)×高(300mm),箱体基座进线孔要求埋设不少于10根φ28mm的PE子管。

箱体基座要求是混凝土筑成,若箱体基座安装位置在管道的检查井附近,则直接埋设PE子管接通检查井和水泥基座的进线孔,若箱体基座安装位置离管道检查井的距离大于5m时,必须在箱体基座旁边做1个手孔,小区外手孔内空尺寸不小于长(900mm)×宽(900mm)×深(900mm),小区内手孔内空尺寸不小于长(500mm)×宽(500mm)×深(800mm)。

4.4室外管道施工规范

4.4.1楼栋间预埋管道

4.4.1.1预埋管道应使用一根直径不小于110mm的7孔梅花管。

4.4.1.2小区内主要道路预埋管道深度为700mm~1000mm;楼栋间预埋管道深度为500mm~800mm。

4.4.1.3预埋管道检查井位置应设置在楼栋(单元)入口处。

4.4.1.4检查井位置应尽量避开车行道,检查井使用砖块砌成,内空尺寸长(900mm)×宽(900mm)×深(1200mm),使用新型复合材料盖板铺平路面。

4.4.1.5检查井的墙宽为240mm(不含灰沙面层),井口部位制作截面为长(240mm)×宽(160mm)的钢筋混凝土圈樑。

4.4.1.6小区内主干管道必须与城市有线电视主干管道对接,便于有线电视线缆引入。

4.4.1.7安装建设示意图见附图3(住宅小区内楼栋线路预埋管道的敷设示意图)、附图4(检查井建设示意图)。

4.4.2引入楼栋预埋管道的敷设

4.4.2.1每个单元内上引线处应设置手孔,手孔内空尺寸不小于长(500mm)×宽(500mm)×深(800mm)。

4.4.2.2手孔使用砖块砌成,墙宽为240mm(不含灰沙面层),井口部位制作截面为长(240mm)×宽(160mm)的钢筋混凝土圈樑。

4.4.2.3从楼栋间预埋管道检查井应敷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10mm的7孔梅花管到单元内手孔。

4.4.2.4引入楼栋预埋管道埋地深度为300~500mm。

4.4.2.5安装建设示意图见附图3(住宅小区内楼栋线路预埋管道的敷设示意图)、附图5(单元内手孔建设示意图)。

4.4.3楼栋内部暗埋管线的敷设

4.4.3.1多层建筑楼层间暗埋管线的敷设

4.4.3.1.1楼层间应敷设一根直径不小于50mm或两根直径不小于32mm的PVC管。

4.4.3.1.2单元内每层楼设置一个线路检测箱,位置设在距楼面高度2.0m~2.5m处;楼栋单元内每8~16个用户终端设置一个集线器箱,位置设在所带用户的中心楼层;每个单元应在底层设置一个分支器箱。

4.4.3.1.3线路检测箱、集线器箱和分支器箱与楼层预埋管道和入户管线贯通。

检测箱、集线器箱和分支器箱应与安全地线相连。

4.4.3.1.4敷设示意图:

见附图6(单元内楼层间及入户管道敷设示意图)。

4.4.4高层建筑内暗埋管线的敷设

4.4.4.1高层建筑楼层间的线缆在弱电井明装敷设时,上下线缆需用线扎绑固牢靠;暗装敷设时,需敷设3根以上直径不小于50mm的PVC管。

4.4.4.2高层建筑同一楼层内暗埋管线建设

4.4.4.2.1每层所有终端盒至同层弱电井距离<40m时,每个终端盒应敷设一根直径不小于25mmPVC塑料管直接连接弱电井。

4.4.4.2.2部分终端盒至同层弱电井距离>40m时,根据终端盒的数量及分布,在中心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集线器箱。

每个终端盒应敷设一根直径不小于25mmPVC塑料管直接连接相应集线器箱;相邻集线器箱间应敷设一根直径不小于38mmPVC塑料管直接连接;与弱电井相邻的集线器箱应敷设一根直径不小于50mmPVC塑料管连接弱电井。

4.4.4.3高层建筑楼层的暗埋管线使用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