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239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建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土建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土建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土建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土建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建论文.docx

《土建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建论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建论文.docx

土建论文

浅谈浙江省建筑常用的施工方法

浙江省的平原地区主要分布在杭、嘉、甬、台、温、湖,该区分布有大范围、深厚不等的淤泥质软弱土层。

该软弱土层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灵敏度高、有机质多等特点,属软弱地基区域。

以下内容我就针对浙江省的高层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施工方法做一些总结。

一、地基处理

针对浙江省的软弱地基必须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才能有保证的进行下一步施工。

地基处理就是按照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稳定,减少房屋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提高抗液化能力等。

地基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基础的选型和造价。

地基的处理不仅考虑土层的地质条件而且还要把上层建筑结构考虑进去,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的不均匀变形的适应问题。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地基处理就是按照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稳定,减少房屋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提高抗液化能力等。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换土垫层法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法来处理软弱地基。

换土垫层法是先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并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如中粗砂、碎石或卵石、灰土、素土、石屑、矿渣等,再分层夯实后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土垫层按其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灰土垫层、砂垫层、碎(砂)石垫层等。

2.夯实地基法

(1)重锤夯实法

重锤夯实是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利用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重复夯打击实基土表面,使其形成一层比较密实的硬壳层,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

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2)强夯法

强夯法是用起重机械将重锤(一般8~30t)吊起从高处(一般6~30m)自由落下,对地基反复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3.挤密桩施工法

(1)灰土挤密桩

灰土挤密桩是利用锤击将钢管打入土中,侧向挤密土体形成桩孔,将管拔出后,在桩孔中分层回填2:

8或3:

7灰土并夯实而成,与桩间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以承受上部荷载。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12%~25%、厚度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2)砂石桩

砂桩和砂石桩统称砂石桩,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砂或砂卵石(或砾石、碎石)挤压入土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由砂或砂卵(碎)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

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起到挤密周围土层、增加地基承载力的作用。

(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ementFly-ashGravalPile)简称CFG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处理软弱地基的一种新方法。

它是在碎石桩的基础上掺入适量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合后制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桩体。

4.深层密实法

(1)振冲法

振冲法,又称振动水冲法,是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使振冲器产生高频振动,同时开动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成孔,然后分批填以砂石骨料,借振冲器的水平及垂直振动,振密填料,形成的砂石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和沉降差的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

振冲桩适用于加固松散的砂土地基。

(2)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利用水泥浆做固化剂,采用深层搅拌机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充分拌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之凝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好和较高强度的水泥加固体,与天然地基形成复合地基。

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较深、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承载力不大于0.12MPa的饱和黏土和软黏土、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5.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对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体,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或在建筑物建造前在场地上先行加载预压,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

排水固结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堆载预压法另一种是真空预压法。

堆载预压法:

在建筑场地临时堆填土石等,对地基进行加载预压,使地基沉降能够提前完成,并通过地基土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然后卸去预压荷载建造建筑物,以消除建筑物基础的部分均匀沉降,这种方法就成为堆载预压法。

一般情况是预压荷载与建筑物荷载相等,但有时为了减少再次固结产生的障碍,预压荷载也可大于建筑物荷载,一般预压荷载的大小约为建筑物荷载的1.3倍,特殊情况则可根据工程具体要求来确定。

为了加速堆载预压地基固结速度,常与砂井法同时使用,称为砂井堆载预压法。

沙井法适用于渗透性较差的软弱粘性土,对于渗透性良好的砂土和粉土,无需用砂井排水固结处理地基;含水平夹砂或粉砂层的饱和软土,水平向透水性良好,不用砂井处理地基也可获得良好的固结效果。

真空预压法:

真空预压指的是砂井真空预压。

即在粘土层上铺设砂垫层,然后用薄膜密封砂垫层,用真空泵对砂垫及砂井进行抽气,使地下水位降低,同时在地下水位作用下加速地基固结。

亦即真空预压是在总压力不变的条件下,使孔隙水压力减小、有效应力增加而使土体压缩和强度增长。

根据浙江省的地质条件来说排水固结法是最常用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不会产生剪切变形,不会对地基造成影响。

二、基础的选择

基础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满堂基础又分为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

1、条形基础:

基础是连续带形,也称带形基础。

有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

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的承重墙下,低层或小型建筑常用砖、混凝土等刚性条形基础。

如上部为钢筋混凝土墙,或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

因为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或排架结构,荷载较大或荷载分布不均匀,地基承载力偏低,为增加基底面积或增强整体刚度,以减少不均匀沉降,常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将各柱下基础用基础梁相互连接成一体,形成井格基础。

2、独立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3、满堂基础:

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

按构造又分为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4、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形象于水中漂流的木筏。

井格式基础下又用钢筋混凝土板连成一片,大大地增加了建筑物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换句话说,单位面积地基土层承受的荷载减少了,适合于软弱地基和上部荷载比较大的建筑物。

5、箱形基础:

当筏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箱形基础。

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6、桩基础:

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桩基。

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

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

高层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要比一般建筑物的设计要复杂,总的来说它具有荷载大,埋置深及要求严格的特点,在选择基础形式时与基础的上部结构,使用性质,地质状况,抗震形式,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及施工条件有密切的影响说以应该慎重考虑。

所以在一般基础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当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小、柱网分布较均匀时,可采用住下独立基础。

在抗震设防区,纵横方向应设连续梁。

(2)当上部为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时,为了增加基础的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可以选用十字交叉钢筋砼基础或是桩基,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又不能采用桩基或其它人工地基时,可以选用筏基。

(3)当上部为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有地下室、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限制比较严、防水要求比较高时,可选用箱基。

(4)当地基较差或是很差时,采用上述地基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采用桩基或其它有效地人工地基。

但就针对浙江省宁波市地区的高层建筑物来说,土层大部分为淤泥质粉质粘土,以及风化的岩石,承载力达不到要求综合以上几点,对于高层来说最好是选择桩基础。

按照施工方法桩可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

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各种材料、各种形式的桩(如木桩、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桩等),用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

优点:

(1)桩的单位面积承载力较高,由于其属于挤土成桩,桩打入后其周围的土层被挤密,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

(2)桩身的质量易于保证和检查,适用于水下施工(3)桩身的砼密度大、抗腐蚀能力强,适用于水下施工(4)施工效率高

缺点:

(1)预制桩的单价比灌注桩的要高,因为预制桩用钢量大

(2)锤击法和振动法下的施工,震动声大,影响周围环境,对于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地方不适用,一般只能选择静压法(3)预制桩是挤土桩,容易引起地面的隆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4)不易穿透较厚的地质层

灌注桩直接在所设计的桩位上开孔,其截面为圆形,成孔后在孔内加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

优点:

能适应各种地层的变化,无需接桩,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土、噪声小,宜在建筑物密集地区使用,单桩的承载力大。

缺点:

桩身质量不容易控制,易出现断桩、缩筋、漏泥等现象,一般不用于水下建筑。

至于基础的选择,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以及在毕业设计时有关浙江省的多层建筑物的施工,大都采用的是桩基础中的灌注桩。

常用的灌注桩的施工方法有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

其中最合理的施工方式就是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泥浆护壁成孔是用泥浆保护孔壁并排处土渣而成孔,无论在地下水位以上或以下的土层皆适用像宁波这样含水量高、孔隙比大的土质比较适合,这种方法还用于地质情况复杂、夹层多、风化不均,软硬变化大的岩层。

7、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基础是深基础施工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施工方法。

它是由挖槽、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地下的钢筋混凝土墙体。

可作为防渗、挡土、承重的地下墙体结构。

地下连续墙可以用作基坑的支护结构,也可作使用阶段的建筑物的地下室的外墙。

地下连续墙施工震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地基无扰动,可以组成具有很大承载力的任意多边形连续墙代替桩基础、沉井基础或沉箱基础。

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很广,在软弱的冲积层、中硬地层、密实的砂砾层以及岩石的地基中都可施工。

初期用于坝体防渗,水库地下截流,后发展为挡土墙、地下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

房屋的深层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地下街、地下铁道、地下仓库、矿井等均可应用。

地下连续墙的优点:

(1)施工时振动小,噪音低,非常适于在城市施工。

(2)墙体刚度大,用于基坑开挖时,可承受很大的土压力,极少发生地基沉降或塌方事故,已经成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挡土结构。

(3)防渗性能好,由于墙体接头形式和施工方法的改进,使地下连续墙几乎不透水(4)可以贴近施工。

由于具有上述几项优点,使我们可以紧贴原有建筑物建造地下连续墙(5)可用于逆做法施工。

地下连续墙刚度大,易于设置埋设件,很适合于逆做法施工(6)适用于多种地基条件。

地下连续墙对地基的适用范围很广,从软弱的冲积地层到中硬的地层、密实的砂砾层,各种软岩和硬岩等所有的地基都可以建造地下连续墙(7)可用作刚性基础。

目前地下连续墙不再单纯作为防渗防水、深基坑围护墙,而且越来越多地用地下连续墙代替桩基础、沉井或沉箱基础,承受更大荷载

地下连续墙的缺点:

(1)在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如很软的淤泥质土,含漂石的冲积层和超硬岩石等),施工难度很大

(2)如果施工方法不当或施工地质条件特殊,可能出现相邻墙段不能对齐和漏水的问题(3)地下连续墙如果用作临时的挡土结构,比其它方法所用的费用要高些(4)在城市施工时,废泥浆的处理比较麻烦。

三、主体结构

常见的房屋结构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钢结构等。

但是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常用的结构有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框架结构又称构架式结构。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

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框架结构优点:

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框架结构缺点:

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适用于非抗震设计;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建造高层建筑

一般适用于建造高度10层以下不超过70米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指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优点:

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承载力要求也容易满足;

剪力墙结构缺点:

主要是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灵活,不能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

此外,结构自重往往也较大。

当剪力墙的高宽比较大时,是一个受弯为主的悬臂墙,侧向变形是弯曲型,即层间侧移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剪力墙结构在住宅及旅馆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般适用于建造高度50层左右或150米以下。

框架-剪力墙结构:

简称为框剪结构。

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墙体。

因此,这种结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

框剪结构的优点:

水平荷载由剪力墙这一具有较大刚度的抗侧力单元承担。

使得建筑结构功能和设计协调的比较好,既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结果,又有较大的刚度和抗震效果,在高层建筑物中使用的比较广泛。

一般适用于建造高度50层以下或140米以下。

四、分项工程

1、钢筋工程

常用钢筋连接方法有焊接连接、绑扎连接、机械连接。

(1)钢筋焊接连接

1)电阻点焊

将两钢筋安放成交叉叠接形式,压紧于两电极之间,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加压形成焊点的一种压焊方法。

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宜采用电阻点焊制作。

以电阻点焊代替绑扎,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骨架和网的刚度以及钢筋(钢丝)的设计计算强度,宜积极推广应用。

适用范围:

适用于Ф6~16mm的热轧Ⅰ、Ⅱ级钢筋,Фb3~5mm的冷拔低碳钢丝和Ф4~12mm冷轧带肋钢筋。

2)闪光对焊

将两钢筋安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钢筋接触点产生塑性区及均匀的液体金属层,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特点:

具有生产效益高、操作方便、节约能源、节约钢材、接头受力性能好、焊接质量高等很多优点,故钢筋的对接连接宜优先采用闪光对焊。

适用范围:

适用于Ф10~40mm的热轧Ⅰ、Ⅱ、Ⅲ级钢筋,Ф10~25mm的Ⅳ级钢筋

3)电弧焊

以焊条作为一极,钢筋为另一极,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产生的电弧热进行焊接的一种熔焊方法。

特点:

轻便、灵活,可用于平、立、横、仰全位置焊接,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适用范围:

适用于构件厂内,也适用于施工现场。

可用于钢筋与钢筋,以及钢筋与钢板、型钢的焊接。

4)电渣压力焊

将两钢筋安放成竖向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钢筋端面间隙,在焊剂层下形成电弧过程和电渣过程,产生电弧热和电阻热,熔化钢筋、加压完成的一种焊接方法。

特点:

操作方便、效率高。

适用范围:

适用于Ф14~40mm的热轧Ⅰ、Ⅱ级钢筋连接。

主要用于柱、墙、烟囱、水坝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构筑物)中竖向或斜向(倾斜度在4:

1范围内)受力钢筋的连接。

5)埋弧压力焊

将钢筋与钢板安放成T型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在焊剂层下产生电弧,形成熔池,加压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特点:

生产效率高,质量好,适用于各种预埋件T型接头钢筋与钢板的焊接,预制厂大批量生产时,经济效益尤为显著。

适用范围:

适用于Ф6~25mm的热轧Ⅰ、Ⅱ级钢筋的焊接,钢板为厚度6~20mm的普通碳素钢Q235A,与钢筋直径相匹配。

(2)钢筋机械连接

1)径向挤压连接

将一个钢套筒套在两根带肋钢筋的端部,用超高压液压设备(挤压钳)沿钢套筒径向挤压钢套管,在挤压钳挤压力作用下,钢套筒产生塑性变形与钢筋紧密结合,通过钢套筒与钢筋横肋的咬合,将两根钢筋牢固连接在一起。

特点:

接头强度高,性能可靠,能够承受高应力反复拉压载荷及疲劳载荷。

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节约能源和材料、综合经济效益好,该方法已在工程中大量应用。

适用范围:

适用于Ф18~50mm的Ⅱ、Ⅲ、Ⅳ级带肋钢筋(包括焊接性差的钢筋),相同直径或不同直径钢筋之间的连接。

2)轴向挤压连接

采用挤压机的压膜,沿钢筋轴线冷挤压专用金属套筒,把插入套筒里的两根热轧带肋钢筋紧固成一体的机械连接方法。

特点:

操作简单、连接速度快、无明火作业、可全天候施工,节约大量钢筋和能源。

适用范围:

适用于按一、二级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Ф20~32mm的Ⅱ、Ⅲ级热轧带肋钢筋现场连接施工。

3)锥螺纹连接

利用锥螺纹能承受拉、压两种作用力及自锁性、密封性好的原理,将钢筋的连接端加工成锥螺纹,按规定的力矩值把钢筋连接成一体的接头。

特点:

工艺简单、可以预加工、连接速度快、同心度好,不受钢筋含碳量和有无花纹限制等优点。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直径为Ф16~40mm的Ⅱ、Ⅲ级竖向、斜向或水平钢筋的现场连接施工。

(3)钢筋绑扎连接

钢筋绑扎一般采用20~22号铁丝,在允许误差范围绑扎牢固。

钢筋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在受拉区域内,光圆钢筋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变形钢筋可不做弯钩。

3.在受压区域内,直径不大于12mm的光圆钢筋接头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接头的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5.受拉钢筋接头的长度,应符合规定;受压钢筋接头的长度,应取受拉钢筋接头长度的 O.7倍。

6.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从任一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1的1.3倍的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7.对于采用绑扎骨架的现浇柱,在柱及柱与基础交接处,当采用搭接接头时,其接头面积的允许百分率,经设计单位同意,可适当放宽。

根据工程经验,柱每边钢筋为2~4根时,在一个水平面上接头;每边5~8根时,在两个水平面上接头;每边9~12根时,在三个水平面上接头。

8.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

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且不应大于100mm;当搭接钢筋为受压时,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lOd,且不应大于200 mm(d为受力钢筋中的最小直径)。

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可采用下列公式: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量度差值+弯钩增加值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混凝土工程

(1)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尺寸、位置、强度、刚度等内容是否满足要求,摸板接缝是否严密;钢筋及预埋件的数量、型号、规格、摆放位置、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要求,并做好隐蔽工程;模板中的垃圾应清理干净。

(2)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计处理

施工缝就是指现浇混凝土已凝结硬化,再继续浇筑混凝土的新旧混凝土间的结合面,它是结构的薄弱部位,因而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施工缝的位置留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柱,宜留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②与板连接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下20到30厘米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面③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④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的三分之一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⑤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蓄水池、多层刚架、拱、弯拱、薄壳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当从施工缝开始继续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必须待以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N/mm2后才能进行,而且对施工缝需进行一些处理。

处理过程是:

现在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冲洗干净,且不得留有积水;在浇筑混凝土前现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混凝土时,应仔细振捣密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3)现浇框架结构砼浇筑方法

框架结构的主要构件有基础、柱、梁、楼板等。

框架柱的基础形式多为台阶式基础。

台阶式基础施工时一般按台阶分层浇筑,中间不允许留有施工缝;倾倒混凝土时宜先边角后中间,确保砼充满模板各个角落,防止一侧倾倒砼挤压钢筋造成柱插筋的位移;各台阶之间最好留有一定的时间间歇,以给下面台阶混凝土一段初步沉实地时间,以避免上下台阶之间出现裂缝,同时也便于上一台阶混凝土的浇筑。

在框架结构每层每段施工时,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是先浇柱,后浇梁、板。

柱的浇注宜在梁板模板安装后进行,以便利用梁板模板稳定柱模并作为浇筑混凝土的操作平台;一排柱子浇筑时,应从两端向中间推进,以免柱模板在横向推力作用下向另一方倾斜;柱在浇筑前,应在底部先铺一层50到100厘米厚与所浇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免底部产生蜂窝现象;随着柱子浇筑高度的上升,混凝土表面将积聚大量浆水而可能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均匀等现象,宜在浇筑到适当的高度时,适量减少混凝土的配合比用量。

如柱、梁和板砼是一次连续浇筑,则应在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停歇1到1.5小时,待其初步沉实,排除泌水后,在浇筑梁、板砼。

梁、板砼一般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先将梁分层浇捣成阶梯形,当到达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砼一同浇捣,而且倾倒砼的方向与浇筑方向相反。

当梁高超过1米时,可先单独浇筑梁砼,水平施工缝设在板下20到30厘米处。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如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可以同时浇筑,反之宜先浇筑柱混凝土,预埋剪力墙锚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绑剪力墙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

剪力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

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