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技术模拟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076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技术模拟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技术模拟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技术模拟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技术模拟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技术模拟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技术模拟2.docx

《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技术模拟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技术模拟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技术模拟2.docx

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技术模拟2

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技术模拟2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厂内运输烟花爆竹的要求中,手推车、板车的轮盘必须是橡胶制品,应以低速行驶,机动车的速度不得超过______。

A.5km/h

B.10km/h

C.15km/h

D.20km/h

答案:

B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烟花爆竹基本安全知识。

手推车、板车的轮盘必须是橡胶制品,应以低速行驶,机动车的速度不得超过10km/h。

2.烟花爆竹的主要特征有:

能量特征、燃烧特性、力学特性、安定性、安全性。

其中,燃烧特性标志着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火药的______。

A.燃烧速率和燃烧类型

B.燃烧速率和燃烧表面积

C.燃烧类型和燃烧表面积

D.燃烧体积和燃烧类型

答案:

B

[解答]燃烧特性标志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火药的燃烧速率和燃烧表面积。

3.粉状乳化炸药的生产工艺包括油相制备、水相制备、乳化、喷雾制粉、装药包装等步骤,其生产工艺过程存在着火灾爆炸的风险。

下列关于粉状乳化炸药生产、存储和运输过程危险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粉状乳化炸药具有较高的爆轰特性,制造过程中,不会形成爆炸性粉尘

B.制造粉状乳化炸药用的硝酸铵存储过程不会发生自然分解

C.油相材料储存时,遇到高温、还原剂等,易发生爆炸

D.包装后的乳化炸药仍具有较高的温度,其中的氧化剂和可燃剂会缓慢反应

答案:

D

[解答]包装后的乳化炸药仍具有较高的温度,炸药中的氧化剂和可燃剂会缓慢反应,当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发时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爆炸。

4.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

下列爆炸情形中.属于液相爆炸的是______。

A.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

B.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

C.液氧和煤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

D.爆炸性混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

答案:

C

[解答]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

例如硝酸和油脂,液氧和煤粉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熔融的矿渣与水接触或铜水包与水接触时,由于过热发生快速蒸发引起的蒸汽爆炸等。

5.民用爆破器材是用于非军事目的的各种炸药及其制品和火工品的总称。

主要包括工业炸药、起爆器材、专用民爆器材。

下列器材中,属于专用民爆器材的是______。

A.电雷管

B.火雷管

C.导火索

D.特种爆破用中继起爆器

答案:

D

[解答]电雷管、火雷管属于起爆器材的起爆材料,导火索属于起爆器材的传爆材料,特种爆破中用中继起爆器属于专用民爆器材。

6.《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储存的民用爆炸物品数量不得超过储存设计容量,性质相抵触的民用爆炸物品必须______。

A.分开储存

B.分库储存

C.分隔储存

D.分层储存

答案:

B

[解答]《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储存的民用爆炸物品数量不得超过储存设计容量,对性质相抵触的民用爆炸物品必须分库储存,严禁在库房内存放其他物品。

7.为保证爆炸事故发生后冲击波对建(构)筑物等的破坏不超过预定的破坏标准,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与该区域外的村庄、居民建筑、工厂、城镇、运输线路、输电线路等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

这个安全距离称作______。

A.内部安全距离

B.外部安全距离

C.扩展安全距离

D.适当安全距离

答案:

B

[解答]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与该区域外的村庄、居民建筑、工厂、城镇、运输线路、输电线路等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称为外部安全距离;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区域内的建筑物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称为内部安全距离。

8.爆炸过程表现为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物质的(或系统的)潜在能以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强烈的压缩能;第二阶段,压缩物质急剧膨胀,对外做功,从而引起周围介质的变化和破坏。

下列关于破坏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低能量密度的气体产物,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膨胀,强烈压缩周围的静止空气,使其压力、密度和温度突跃升高

B.爆炸的机械破坏效应会使容器、设备、装置以及建筑材料等的碎片,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飞散而造成伤害

C.爆炸发生时,特别是较猛烈的爆炸往往会引起反复较长时间的地震波

D.粉尘作业场所轻微的爆炸冲击波导致地面上的粉尘扬起,引起火灾

答案:

B

[解答]选项A,爆炸形成高温、高压、高能量密度的气体产物;选项C,爆炸会引起短暂的地震波,选项D,地面粉尘扬起会造成更大范围的二次爆炸。

9.天然气的组分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等。

与纯甲烷气体比较,天然气的爆炸可能性______。

A.低于甲烷

B.高于甲烷

C.与甲烷一样

D.随甲烷比例减小而降低

答案:

B

[解答]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可根据各组分的爆炸极限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m——为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L1、L2、L3——为组成混合气各组分的爆炸极限,%;

V1、V2、V2——为各组分在混合气中的浓度,%。

假设天然气的浓度分别为:

甲烷40%,乙烷30%,丙烷20%,丁烷10%。

各组分相应的爆炸下限分别为5%,3.22%,2.37%和1.86%,经计算,天然气的爆炸下限为3.21%,低于甲烷的爆炸下限,那么天然气的爆炸可能性高于甲烷。

10.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可能发生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机理比气体爆炸复杂得多。

下列关于粉尘爆炸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粉尘爆炸速度比气体爆炸大

B.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C.粉尘爆炸的感应期比气体爆炸短

D.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气体爆炸大

答案:

B

[解答]粉尘爆炸的特点:

(1)爆炸速度或升压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

(2)爆炸感应期较长;(3)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11.对存在粉尘和毒物的企业,职业危害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优先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无毒、低毒原材料。

对于工艺技术或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当优先采用的措施是______。

A.采用先进的个人防护措施

B.采用防尘、防毒排风设施或湿式作业

C.定期轮换接触尘毒危害的员工

D.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泄漏报警装置

答案:

B

[解答]对于作业场所存在粉尘、毒物的企业防尘、防毒的基本原则是:

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12.作业场所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噪声。

针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噪声,最根本的控制措施是______。

A.合理安排劳动作息时间,减少接触噪声时间

B.为接触噪声人员配备护耳器

C.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噪声

D.远距离操作产生噪声的设备

答案:

C

[解答]作业场所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控制噪声。

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使噪声作业劳动者接触噪声声级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仍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13.为了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首先要确定船舶的航向与位置。

船舶定位方法按照参照目标可分为______。

A.岸基定位与星基定位

B.雷达定位与星基定位

C.全球定位与雷达定位

D.航海图定位与洋流定位

答案:

A

[解答]定位方法按照参照目标可分为岸基定位与星基定位。

14.短起下钻是及时发现起钻中溢流的可靠方法,下列情况不用进行短起下钻的是______。

A.正常起钻中发现灌不进钻井液或灌量偏少

B.钻进中其他录井发现有可能钻遇油气层

C.井内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平衡后

D.钻进中发现溢流经循环排除后

答案:

C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钻开油气层的防喷。

短起下钻是及时发现起钻中溢流的可靠方法。

在以下情况下应进行短起下钻:

①钻进中发现溢流经循环排除后;②钻进中其他录井发现有可能钻遇油气层时;③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钻井液密度下降而未加重时;④正常起钻中发现灌不进钻井液或灌量偏少时。

15.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下列油品中,自燃点最低的是______。

A.煤油

B.轻柴油

C.汽油

D.重柴油

答案:

D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燃烧与火灾。

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油品的密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是:

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

由此可以推出,这些油品中,重柴油的自燃点最低。

16.一般适用于特级、一级保护对象的系统为______。

A.区域火灾报警系统

B.集中报警系统

C.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D.局域火灾控制系统

答案:

C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消防设施。

一般适用于特级、一级保护对象的系统为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17.当发现配电箱、电表箱箱体带电时,应______,查明带电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A.检查接地装置

B.断开上一级电源

C.通知用户停电

D.先接地

答案:

B

[解答]当发现配电箱、电表箱箱体带电时,应断开上一级电源,查明带电原因,并做相应处理。

18.人机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并依赖于人机之间相互作用而完成一定功能的系统。

按照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提高可靠性,宜采用的高可靠度结构组合方式为______。

A.信息反馈、技术经济性、自动保险装置

B.冗余设计、整体防护装置、技术经济性

C.信息信号、整体防护装置、故障安全装置

D.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

答案:

D

[解答]高可靠性方式原则:

为提高可靠性,宜采用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等高可靠度结构组合方式。

19.为防止损伤运行电缆或其他地下管线设施,在城市道路______内不宜使用大型机械开挖沟(槽),硬路面面层破碎可使用小型机械设备,但应加强监护,不得深入土层。

A.红线范围

B.警示线

C.绿化区

D.两侧区域

答案:

A

[解答]为防止损伤运行电缆或其他地下管线设施,在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不宜使用大型机械开挖沟(槽),硬路面面层破碎可使用小型机械设备,但应加强监护,不得深入土层。

20.带电立、撤杆作业时,杆根作业人员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起重设备操作人员应______。

起重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不得离开操作位置。

A.带护目镜

B.穿绝缘靴

C.穿绝缘鞋

D.戴绝缘手套

答案:

B

[解答]作业时,杆根作业人员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起重设备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靴。

起重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不得离开操作位置。

21.施工机具应定期维护、保养。

施工机具的______部分应保持润滑。

A.转动和传动

B.转动和机电

C.传动和机电

D.链接和电气

答案:

A

[解答]施工机具应定期维护、保养。

施工机具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应保持润滑。

22.在建设项目中,电动工具应做到______。

A.一机一闸

B.一机两闸一保护

C.一机一闸一线路

D.一机一闸一保护

答案:

D

[解答]连接电动机械及电动工具的电气回路应单独设开关或插座,并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金属外壳应接地;电动工具应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23.动火工作票由动火______填写。

A.工作负责人

B.作业人员

C.检修人员

D.工作许可人

答案:

A

[解答]动火工作票由动火工作负责人填写。

24.绝缘隔板和绝缘罩应存放在______。

使用前应擦净灰尘。

若表面有轻度擦伤,应涂绝缘漆处理。

A.室内干燥的柜内

B.室内干燥、离地面200mm以上的专用的柜内

C.室内干燥、离地面200mm以上的架上

D.室内干燥、离地面200mm以上的架上或专用的柜内

答案:

D

[解答]绝缘隔板和绝缘罩应存放在室内干燥、离地面200mm以上的架上或专用的柜内。

使用前应擦净灰尘。

若表面有轻度擦伤,应涂绝缘漆处理。

25.安全工器具的______可由使用单位根据试验标准和周期进行,也可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试验。

A.外观检查和电气试验

B.耐压试验和机械试验

C.电气试验和机械试验

D.外观检查和机械试验

答案:

C

[解答]安全工器具的电气试验和机械试验可由使用单位根据试验标准和周期进行,也可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试验。

26.一级动火工作的过程中,应每隔______测定一次现场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可燃蒸汽含量是否合格。

A.1~2h

B.2~3h

C.2~4h

D.3~4h

答案:

C

[解答]一级动火工作过程中,应每隔2~4h测定一次现场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可燃蒸汽含量是否合格,当发现不合格或异常升高时应立即停止动火,在未查明原因或未排除险情前不得重新动火。

动火执行人、监护人同时离开作业现场,间断时间超过30min,继续动火前,动火执行人、监护人应重新确认安全条件。

一级动火作业,间断时间超过2h,继续动火前,应重新测定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可燃蒸汽含量,合格后方可重新动火。

27.使用中的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应______固定放置,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5m。

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应距明火10m以外。

A.水平

B.倾斜

C.并排

D.垂直

答案:

D

[解答]使用中的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应垂直固定放置,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5m;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应距明火10m以外。

28.高处作业应使用工具袋,上下传递材料、工器具应使用绳索。

邻近带电线路作业的,应使用绝缘绳索传递,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拴在______。

A.牢固的构件上

B.设备上

C.没备外壳上

D.横担上

答案:

A

[解答]高处作业应使用工具袋。

上下传递材料、工器具应使用绳索;邻近带电线路作业的,应使用绝缘绳索传递,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拴在牢固的构件上。

29.高处作业区周围的孔洞、沟道等应设______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A.盖板

B.盖板、安全网

C.盖板、安全网或遮栏(围栏)

D.专人监护

答案:

C

[解答]高处作业区周围的孔洞、沟道等应设盖板、安全网或遮栏(围栏)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同时.应设置安全标志,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

30.疲劳分为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消除精神疲劳的是______。

A.播放音乐克服作业的单调乏味

B.不断提示工作的危险性

C.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

D.科学地安排作业场所布局

答案:

B

[解答]消除疲劳的途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在进行显示器和控制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通过改变操作内容、播放音乐等手段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改善工作环境,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布局,保证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二、案例分析题

(共40分)

【背景资料】

某公司是集矿山开采和氧化铝、电解铝生产于一体的特大型铝冶炼联合企业。

公司设有总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信息部、供应部、销售部、技术开发部、计划经营部、生产运行部、安全环保部、装备能源部、项目管理部、企业文化部13个职能部室和矿山部、氧化铝厂、电解铝厂、碳素厂、热电厂、煤气厂、动力厂、检修厂、运输部、物资配送部、中心试验室、赤泥坝管理站12个生产单位。

全公司现有员工5654人,其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77人、中级技术职称的529人。

该公司准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于2003年2月进行初始评审。

初始评审中发现管理上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上,“谁主管谁负责”还要进一步落实;

2.少数管理部室对本部门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上所负的职责不甚明了,总认为安全管理与自己关系不大;

3.公司、厂矿两级安全管理部门过多地承担了安全管理的责任,不利于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4.对相关方(尤其是对外来单位或人员)的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和落实;

5.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安全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安全奖励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6.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还要进一步规范,明确有关管理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分清采购、质量监督、费用控制等环节的关系,部分员工反映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数量不够、质量不过关、发放不及时。

【问题】1.请拟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进的主要步骤。

答案:

(1)标准宣传贯彻与培训;

(2)初始评审;

(3)体系策划和设计;

(4)文件编写;

(5)体系试运行;

(6)内审;

(7)管理评审。

2.针对初始评审中发现的问题1至问题3,在安全责任制方面需要如何规范和完善?

答案:

(1)安全责任制需要明确细化,职责权限界定清晰;

(2)建立配套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及激励制度,责权利基本匹配,促进责任到位。

3.针对初始评审中发现的第6个问题,公司准备制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程序》,该程序应包括哪些主要管理内容?

答案:

(1)劳动防护用品配发标准的制定;

(2)劳动防护用品采购;

(3)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4)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使用;

(5)劳动防护用品的检验监督;

(6)劳动防护用品的报废。

【背景资料】

南方石油公司打2号预探井,该井位于我国南方某市郊区,周边地势平坦,该井口周边2km范围内有居民7800余人,井口与周边居民住宅距离不足60m,设计井深550m,目的层为上第三系上新统茨营组第三段气层,不含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该井由北方石油勘探局钻探公司660钻井队承钻。

该井钻井工程设计单位是北方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所,该设计的审批部门是南方石油公司勘探开发分公司。

2号预探井于11月22日开钻,11月29日二开钻进,12月1日钻至井深491m后,按设计要求下钻取芯。

取芯钻进至498.80m后起钻,未发生异常现象。

12月1日22:

30再次下钻到井底,因下钻时疏忽,钻具未按设计要求将回压阀组合到钻具中。

石油公司监督虽已发现这一问题,但以剩余进尺不多为由,未下达立即起钻更换钻具组合的指令,致使这一重大隐患未能及时消除。

12月2日凌晨1:

20钻至并深550m完钻,循环至2:

10后开始起钻。

当时钻井液密度、黏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井口无任何异常显示。

当2:

50起出第3柱钻具,正在起第4柱钻具时,发现钻井液从钻具内突然涌出,井喷随之发生。

井队抢接回压阀失败,井喷失控。

喷至7:

00,井下压力开始减弱,660钻井队立即抢接上回压阀和方钻杆,井喷得到控制。

井喷失控约4个小时,险情于7:

30解除,随后恢复正常施工。

井喷期间,风力1~2级,啧出的天然气和泥浆随风向扩散。

井喷发生后,北方石油勘探局和南方石油公司主要领导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启动应急预案,在当地政府配合下,采取了设立警戒线、向地方政府报告、疏散周边群众等一系列措施。

整个抢救过程中,疏散村民3000多人,没有造成火灾等二次事故的发生,没有人员伤亡。

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其他因素:

为防止起钻过程发生井喷,工程设计要求“每起一个立柱灌满一次泥浆”。

而在实际操作中,实行“两柱一灌”,致使灌浆时间滞后,同时,在岗人员经验不足,加上夜晚不易观察,不能准确判断实际灌浆效果。

工程设计要求,二开后钻具组合中的回压阀要安装在钻头的上部。

钻至491~498.80m井段取芯时,因取芯钻进需投球割芯,故必须将回压阀从钻具组合中拆除。

取芯结束后,又重新下钻到井底,但此时忘记将回压阀组合到钻具组合中,而是将回压阀安装到方钻杆保护接头下,当钻井完毕起钻时,回压阀随同方钻杆一同卸下,使得钻具组合完全不具备内防喷功能。

以致完钻起钻发生气浸时,井下流体顺利进入钻具内,加之该井系550m的浅井,流体上升行程短,一经发生气浸,短时便可形成井涌,并迅速造成井喷。

井口安装了全封和半封防喷器,但不具备剪切功能。

【问题】4.试分析发生这起事故的原因。

答案:

事故原因分析:

(1)井内液柱压力不能有效平衡地层压力,从而导致气浸和井涌。

为防止起钻过程发生井喷,工程设计要求“每起一个立柱灌满一次泥浆”,而在实际操作中,实行“两柱一灌”,致使灌浆时间滞后。

同时,坐岗人员经验不足,加上夜晚不易观察,不能准确判断实际灌浆效果。

使得井筒内、钻具内液柱压力低于井下地层压力,从而造成气体浸入钻具造成井涌。

(2)未按设计要求组合钻具,是造成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

工程设计要求,二开后钻具组合中的回压阀要安装在钻头的上部。

钻至491~498.80m井段取芯时,因取芯钻进需投球割芯,故必须将回压阀从钻具组合中拆除。

取芯结束后,又重新下钻到井底,但此时忘记将回压阀组合到钻具组合中,而是将回压阀安装到方钻杆保护接头下,当钻井完毕起钻时,回压阀随同方钻杆一同卸下,使得钻具组合完全不具备内防喷功能。

以致完钻起钻发生气浸时,井下流体顺利进入钻具内,加之该井系550m的浅井,流体上升行程短,一经发生气浸,短时便可形成井涌。

并迅速造成井喷。

(3)现场监督管理不严,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钻井过程中,南方石油公司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随意降低工作标准,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660钻井队违反灌浆规定,擅将“一柱一灌”改为“两柱一灌”,甲方监督未及时制止;完钻钻具组合缺少井下回压阀,南方石油公司监督已经发现,却未能果断下达起钻变更钻具组合的指令。

致使这些重大隐患未能及时消除,导致井喷事故的发生。

5.通过这起事故的经验教训,我们应制定哪些防范措施?

答案:

防范措施

(1)钻井队必须配齐所有内防喷工具。

二开后各趟钻具入井,必须在钻头处安装回压阀。

(2)钻井队除应配备远程控制台外,还必须同时配备使用司钻控制台,确保井下突现异常时,最大限度缩短关、封井时间。

(3)采用连续灌浆,并配备使用专用小型灌浆罐,提高泥浆灌入量的计量精度。

(4)起钻前,充分循环泥浆3周以上,先短起2~3柱,静止一段时间再下至井底,循环测试后,确信井下无气体浸入方可正式起钻。

(5)安装剪切式闸板防喷器。

【背景资料】

某厂在靶场实验室进行金属管壳电雷管测试试验,当天试验完成后,将每发电雷管的导线分别用胶带固定在电雷管管壳后,放置于实验室的金属托盘内。

第二天天气晴朗、干燥,一名工作人员手持装有电雷管的托盘,由实验室携带至室外实验区进行试验。

当该工作人员走出实验室10m时,托盘内电雷管发生爆炸,炸伤该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外的一名儿童。

事后检查发现,该靶场符合规范要求,周围空旷,无其他危险源,该工作人员身穿羊毛大衣、腈纶内衣、翻毛皮鞋,外衣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