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本科毕设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6983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本科毕设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本科毕设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本科毕设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本科毕设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本科毕设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本科毕设论文.docx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本科毕设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本科毕设论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本科毕设论文.docx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本科毕设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

姓名: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社会工作

班级:

2010级1班

学号:

20103226

指导教师:

柳敏

 

2014年6月5日

目录

中文摘要3

英文摘要4

前言5

一、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现状7

二、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5

三、解决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问题的对策建议18

结语22

参考文献24

致谢25

 

Contents

ChineseAbstract…………………………………………………………………3

EnglishAbstract…………………………………………………………………4

Preface…………………………………………………………………………5

1.ThecurrentsituationofsocialintegrationofnewcitizensinChengyangDistrict…………………………………………………………………………7

2.TheanalysisofreasonsforsocialintegrationofnewcitizensinChengyangDistrict…………………………………………………………………………15

3.Thesuggestionsofsolvingnewcitizens’issuesofsocialintegrationinChengyangDistrict……………………………………………………………18

Conclusion……………………………………………………………………22

Bibliography…………………………………………………………………24

Acknowledgment……………………………………………………………25

青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探析

专业:

社会工作2010级1班

指导教师:

【摘要】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青岛市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还存在如生活状况边缘化、社会保障缺失、社会活动参与度较低、归属感不强等多种问题。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新市民自身条件的限制、社会的不公平性及缺少外在环境的有效支持。

对此,可以通过新市民自身修养的提高、全社会广泛参与、政府完善社会政策加强社会保障等途径促进城阳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增强新市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关键词】新市民社会融入市民化

TheAnalysisofSocialIntegrationofNewCitizensinChengyangDistrictofQingdao

Class1,Grade2010,SocialWork.:

ZhangXin

Supervisor:

LiuMin

【Abstract】Theintegrationofnewcitizensintothesocietyhasagreatimpactonthefoundationofaharmonioussocietyandthe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However,thesocialintegrationofnewcitizensinChengyangDistricthasvariousproblems,suchasmarginalizationoflife,lackingofthesocialsecurity,lowparticipationinsocialactivities,andweaksenseofbelonging.Thereasonsfortheseproblemscanbecategorizedintothreeaspects:

limitationsofnewcitizens’ownconditions,socialunfairnessandlackingofeffectivesupportfromexternalenvironment.Thus,wecanfacilitatethesocialintegrationsofnewcitizensinChengyangDistrictandenhancetheirsenseofidentityandbelongingthroughpromotionofnewcitizen’sself-cultivation,wideparticipationofthewholesocietyandimprovementofsocialpoliciesandenhancementofsocialsecurity.

【Keywords】NewcitizenSocialintegrationCitizenization

前言

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致使大批农民开始涌入城市。

21世纪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新市民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这一议题提上议程。

随着各地市民化研究的渐渐深入,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呼——“新市民”。

目前,在学术界,新市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市民是指除原居住市民以外的所有新来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员;狭义新市民则专门指外来务工人员。

本论文探讨的则是狭义的新市民。

据新华网发布的统计数字,我国目前有新市民2.69亿,他们已然成为建设城市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城市中,他们却面临着种种困境:

收入低、居住环境差、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身心健康状况堪忧。

因此,促进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亟待解决。

促进新市民的社融入,解决其在社会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促使其为城阳区的城市建设、经济结构的调整贡献出更多的力量,保障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融入这个词最早产生于社会学,后来逐渐发展到心理学、人类学、社会政策学等学科,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对新市民社会融入状况进行了研究。

从国外来看:

拉美学者的边缘化理论认为,农民进入到城市是处于边缘地位的,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属于城市,是需要通过增加社会参与来改善的;凯博(kabeer)认为制度对新市民具有排斥的效果,当某些制度向新市民提供不公平的便利时,就会导致新市民不能平等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巴格内(D.J.Bagne)等学者的推拉理论认为,人口的流动是由于迁出地不利的生活条件(推力)和迁入地有利于改善生活的有利条件(拉力)决定的。

从国内的研究来看:

社会学者们大都从社会分层及社会地位、社会流动与社会资本、社会认同等方面进行研究。

心理学主要是从心理测量方面对于新市民的社会融入进行了分析,对新市民的社会心态、心理问题和心理适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经济学学者则从新市民收入状况、人力资本等方面对新市民社会融入展开了研究。

大多数学者认为,新市民社会融入基本分为三个阶段:

经济融入、社会生活融入、文化心理融入。

还有学者认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农村流入到城市当中,身份上转变,成为新市民;第二阶段是在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对新的城市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地融入到当地社会生活中。

黄匡时等调查研究得出,目前新市民在城市里处于“三低状态”,他们从低端的服务业、具有低收入、产生低消费,且政治生活也处于较尴尬的地带;张子珩认为新市民简陋的居住条件阻碍他们发展社会关系,并且他们落后的生活习惯遭到城里人的歧视。

融入(integration),在西方语言中本意为加入、成为其中的一员,个体加入主体。

本文借鉴杨菊华(2009)从概念内涵的角度分析新市民社会融入的基本涵义:

经济方面的整合、新城市的文化接纳、新市民的行为适应以及身份认同。

笔者认为新市民在融入社会时,不仅是经济上被接纳,关键还在于社会生活以及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融入。

为了能够准确全面的获得关于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的基本情况,找到一些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本文采取多种研究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用了问卷调查法,并且为了确保本次调查研究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对于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以及一些内隐问题进行了访谈,以便更好地了解城阳区新市民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

一、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调查研究中,笔者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

此次调查的是城阳区的新市民,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6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165份,有效回收率为83.7%。

在调查中,采取的是偶遇调查法,尽量平衡男女比例,调查地点为新市民聚集较多的地方。

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基本相等,男性略多于女性;从年龄来看,大部分新市民的年龄在31岁-40岁之间,最小的21岁,年龄最大的56岁;从户口性质看,有86.7%的被调查者来自农村,有67.9%的被调查者来自省内;在学历方面,有57.6%的被调查者是初中学历,是其中比例最高的,其次是小学和高中或中专学历,总的来说学历相对较低,大部分人没有接触过专业的技能教育,并且与城市中同龄人相比,在劳动技能和知识储备方面,他们仍是存在着差距的;婚姻状况方面,有86.1%的被调查者为已婚,未婚、同居等的比例都很低。

表1新市民的基本情况

调查类别

调查选项

频次(人)

有效百分比(%)

性别

86

52.1%

79

47.9%

年龄

21-30岁

37

22.6%

31-40岁

90

60.9%

41-50岁

32

13.5%

51岁以上

5

2.4%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38

22.4%

初中

95

57.6%

高中及中专高职

21

12.7%

大专

4

2.4%

本科及以上

6

3.6%

地区类别

省内其他城区

16

9.7%

外省其他城区

6

9.7%

省内农村

96

58.2%

外省农村

47

28.5%

婚姻状况

未婚

14

8.5%

已婚

142

86.1%

丧偶

5

3.0%

再婚

同居

1

2

0.6%

1.2%

(二)经济融入现状

1、劳动就业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新市民获得就业途径呈现出多元化:

不仅仅是通过亲戚老乡、单位招工等方式获得现在的工作,还有少量新市民是从网上找到的工作。

可见新市民对于网络的利用率在逐渐地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渠道在逐渐增多,信息来源不局限于亲缘、地缘关系中。

在调查中发现,城阳区新市民每周的休息天数基本在一天及一天以下,每天的工作时数在8-10小时之间。

他们所从事的行业较为分散,但加工制造业的比例较高,基本符合城阳加工制造业较多的现状。

新市民所从事的行业基本都不需要较高的学历,没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从事机械性的劳动较多。

据被调查回答,他们在城市就业的主要障碍是文化程度和户籍。

可见,新市民从事的工作在行业间平行流动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受学历等的要求,垂直流动的可能性较小。

表2新市民劳动就业情况

调查类别

调查选项

频次(人)

百分比

新市民所从事的行业

加工制造业

100

60.6%

餐饮娱乐业

14

8.5%

建筑装修业

24

14.5%

批发零售业

4

2.4%

服务业

11

6.7%

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

3

1.8%

其他

8

4.8%

新市民每周的休息天数

一天以下

88

53.3%

一天

67

40.6%

两天

8

4.8%

三天以上

2

1.2%

每天工作小时数

不超过8个小时

29

17.6%

8-10小时

93

56.7%

10-12小时

38

23.0%

12小时以上

4

2.4%

2、收入状况

新市民的收入来源较为集中,工资收入几乎成为所有新市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月收入情况分布较为分散,平均月收入在2500-3000元之间。

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与在老家时候相比都有了改善,其中有53.3%的人认为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笔者与新市民的交谈中发现,如没有突发事件,月收入基本可以维持新市民的日常开支。

表3新市民主要收入来源

调查选项

频次(人)

百分比

个案百分比

工资

160

91.4%

98.2%

家乡农业收入

7

4.0%

4.3%

社会保障

4

2.3%

2.5%

兼职工作

4

2.3%

2.5%

表4新市民月大概收入

类别

性别

1500元以下

15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3500

3500元以上

0

4

15

32

24

11

4

11

14

24

15

11

合计

4

15

29

56

39

22

3、居住状况

从居住状况来看,接近一半的新市民是在单位集体宿舍居住,另外,有26.1%的新市民是自己租房子住。

据新市民介绍,用工单位为了统一管理,大都会免费提供住宿,还有一些单位会提供夫妻房,厂内基本设施健全,有超市、医务室等,基本不需要外出,同时,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以及对新环境感到陌生,他们中的部分人也不会经常外出。

这样,就把他们局限在一个小圈子内,与外人尤其是当地人的交流较少。

(三)社会生活融入现状

1、社会保障

有81.2%的被调查者与用工单位签了劳动合同,他们认为劳动合同还是很重要的。

由此可见,新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正逐渐在上升,并且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表5新市民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状况

调查选项

频次(人)

百分比

签订劳动合同

134

81.2%

未签订劳动合同

31

18.8%

然而,据笔者调查,用人单位为新市民所缴纳保险的比率是很低的,其中,失业保险的比率是最低的,仅有16.2%,并且有许多的用人单位都没有为新市民缴纳任何一种保险。

原因包括两方面:

新市民坦言,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保险,与其为他们缴纳保险,不如作为工资下发;就用人单位而言,为新市民缴纳保险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新市民的流动性比较大,很可能今天上保险,明天就走人了,管理起来很困难。

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就没有为其缴纳保险。

表6用人单位为新市民缴纳保险情况

调查选项

频次(人)

百分比

养老保险

91

25.3%

医疗保险

84

23.4%

失业保险

58

16.2%

工伤保险

84

23.4%

生育保险(针对女性)

42

53.2%

2、教育培训

在教育培训方面,有45.5%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参加过政府或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有60.6%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有职业技能培训的话他们愿意参加。

除了上班之外,他们的其余时间基本都用来做家务(53.3%)和购物(45.2%),娱乐活动比较少,闲暇生活单调,精神生活是比较匮乏的。

在调查中发现,新市民基本上是不看书和报刊的,即使看,也是一些娱乐书籍。

然而,在与新市民的交谈中发现,部分新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是很乐意学习的,但是缺少学习的渠道。

他们下班之后便无所事事,日常的娱乐就是上网,有人也表示想通过培训来改善单调的生活,与人多交往。

表7新市民参与政府或用工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情况

调查选项

频次(人)

百分比

经常参加

42

25.5%

偶尔参加

48

29.1%

从未参加

75

45.5%

3、社会参与

调查显示,只有33.3%的被调查者参与过工作地或居住地附近组织的活动,根据参与过活动的被调查者回答,他们主要是从宣传栏获取活动信息的,参与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社区娱乐活动,而不参加活动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时间。

表8参与社区活动情况

调查选项

频次(人)

百分比

社区娱乐活动

27

16.4%

社区体育运动

16

9.7%

公益活动

8

4.8%

环境和治安活动

1

0.6%

健康或计生讲座活动

6

3.6%

社区服务

3

1.8%

社区选举

5

3.0%

听证会议

2

1.2%

被调查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度一般,平时比较关心的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方面,如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物价问题以及收入问题,对社会安定和国家经济发展关注很少。

同时,笔者在与其交谈中发现,许多的新市民不关心政治,不知道自己拥有的政治权利,更不知道如何使用。

由于常年在外工作,其本身不参与家乡的政治选举,也没有时间参加城阳区的一些政治选举,因此,更谈不上参与政治管理了。

总的来说,新市民社会参与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表9新市民平时比较关心的社会问题

调查选项

频次(人)

百分比

个案百分比

社会安定和国家经济发展

54

10.1%

32.9%

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

92

17.1%

56.1%

环境问题

32

6.0%

19.5%

住房问题

44

8.2%

26.8%

下岗和就业问题

49

9.1%

29.9%

食品安全问题

99

18.4%

60.4%

物价问题

97

18.1%

59.1%

收入问题

70

13.0%

42.7%

4、社会关系

费孝通先生将农村社会关系分为地缘关系和亲属关系,从现实调查看来,这两大关系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调查显示,新市民休息时交往最多的是同事,其次是同乡。

然而,这并不表示新市民与城市原居民没有交集,有93.3%的被调查者都有青岛本地的朋友,但数量主要集中在一、两个上。

他们基本能够适应与当地人交往,但认为当地人对于他们的态度一般。

表10新市民认为当地人对其态度

调查选项

频次(人)

百分比

非常友好

41

24.8%

一般

85

51.5%

敌意或戒备

36

21.8%

其他

3

1.8%

(四)文化及心理融入现状

1、文化适应

在文化适应方面,城阳区新市民基本能适应当地的文化,与当地人基本一样的占37%,与当地人不同但可以适应的占35.2%。

表11新市民对于青岛本地的饮食、服饰、语言使用等行为和观念方面的认同

调查选项

频次(人)

百分比

和当地人完全不一样

21

12.7%

与当地人基本一样

61

37.0%

与当地人不同但可以适应,入乡随俗

58

35.2%

无所谓,互不影响

21

12.7%

2、城市生活满意状况

被调查的新市民对于当前的工作、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工作环境方面,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75.7%、78.1%和68.8%,可见新市民对于自己目前城市生活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

然而,在就业过程中,他们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歧视。

调查显示,在就业过程中感受到歧视的被调查者占46.9%,而面对歧视以及不公平的待遇时,他们多会选择能忍就忍。

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喜欢城市生活的占75.8%,他们选择城市是因为城市生活丰富,对城市充满好奇,觉得进城务工比在家务农能挣更多的钱。

在“是否需要社会融入”方面的问题调查中,有69.1%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需要融入所在的城市,而仅有22.4%的人认为他们已经融入到这个城市了。

他们认为融入当地的主要困难在于户籍和房价方面,并认为在当地买了房子并有了稳定的工作才算是真正的融入。

可见,新市民关注的主要还是经济方面的融入,对于心理融入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表12新市民认为自己是否已经融入城市情况

调查选项

频次(人)

百分比

认为已融入城市

37

22.4%

认为未融入城市

60

36.4%

说不清

59

35.8%

有64.2%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城市生活有压力,压力源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如:

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物价上涨影响生活水平、家庭负担大等等。

3、新市民子女教育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新市民中,只有18.8%的新市民子女正在家乡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大部分新市民的子女也正面临着社会融入这一问题。

在关于“影响新市民子女接受城市教育的因素”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42.1%的新市民认为自己工作流动性大,将会给子女的教育带来不便,同样,有40.2%的新市民认为户口的限制也会影响子女的教育。

(五)小结

本节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方面分析了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的现状,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生活状况边缘化

据调查数据显示,新市民从事较低层次的行业,收入不高,且大多居住在集体宿舍中,居住条件较差,在生活质量上与城市原居民存在较大的差距。

他们虽身处城市之中,却游离在城市生活之外。

2、社会保障缺失

被调查的城阳区的新市民大多来自农村,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户籍制度影响下,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是存在差异的,并未享受与城市原居民相同的权益。

因为没有城市户籍,新市民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参保率低,并且新市民子女的教育也受到了限制。

3、社会活动参与度较低

新市民平时基本不参与社区或工作单位的活动,闲暇生活与同事接触较多,与城市原居民没有较多的沟通,社会关系网狭窄;并且精神生活比较匮乏,参与教育培训机会少。

4、归属感不强

新市民具有农民和市民两种身份,在城市里他们具有一种过客心理。

由于遭受到各种不平等的待遇,他们在城市里没有感受到家的感觉,也没有感受到来源于城市居民的如同家人般的关爱,因此,他们对于流入地没有较深的情感,缺乏身份认同感与城市归属感。

二、城阳区新市民社会融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这些因素直接导致新市民在社会融入中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的不公平是根本原因

1、社会政策的不公平性

社会的不公平是导致新市民社会融入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当前学界将新市民的社会融入过程中出现问题归因于户籍制度等不公平的社会政策,然而从根本上说这些社会政策是社会不公平的一种表现,它们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户籍制度、城乡不同社会保障等不公平的社会政策的存在,城市原居民享受着“城里人”所特有的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项目,社会救助、福利等制度也比较健全。

而农村却被屏蔽在城市各种福利资源之外,他们不仅保障范围有限,而且保障水平不高。

这直接影响了新市民的社会融入。

2、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原、新市民间的差异

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将经济发展的中心转移到城市,我国城市以大工业为主的社会化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粗犷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城乡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差距,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新市民与城市原居民存在经济收入、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差异。

新市民与城市原居民相比,所从事的行业大多是低层次的,经济收入较低,工作环境和住宿环境比较差,并且社会关系网较狭窄。

而新市民在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的同时,其子女也承受着教育带来不便。

从目前来看,只有创新社会政策,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的不公平,保证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才能进一步推进新市民的社会融入。

在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户籍制度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