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复习资料归纳1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6971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三复习资料归纳1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毛邓三复习资料归纳1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毛邓三复习资料归纳1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毛邓三复习资料归纳1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毛邓三复习资料归纳1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三复习资料归纳1班.docx

《毛邓三复习资料归纳1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三复习资料归纳1班.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邓三复习资料归纳1班.docx

毛邓三复习资料归纳1班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v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v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v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P4

v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v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v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v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

3、马克思主义中固化的重要意义

v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v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v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马克思主义中固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P6~26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科学发展观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党的基本路线:

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理论联系实际:

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1、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录象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录象的检验条件和目的。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v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v实事求是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v实事求是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P36

v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v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实事求是这一理论精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v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v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总路线P46

v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P46

v革命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

v革命的动力:

工人(最基本的动力)农民:

主力军小资产阶级:

基本动力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动力之一

v革命的前途: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而终极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这是由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基本纲领P51

v政治纲领:

P51国体: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v经济纲领:

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保护民族工商业

v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1)道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给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补充:

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新道路?

1.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2.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实行残酷的统治,而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

(2)基本经验:

P55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基本经验:

有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主义列宁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

联系群众的党。

一个由这样党领带的军队,一个由这样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格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

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这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着三点,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如何界定的?

P6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阶级构成: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P62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是改造的主体和物质基础。

“三改造”是两翼,是工业化的条件。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适合中国特点的

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政策(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一步是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中共)P70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补充:

社会主义改造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在社会主义改造速度方面,急于求成,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二)在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急于求纯,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基本内涵: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会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个别资产阶级分子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

——邓小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P85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条是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4、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论断?

●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P96

(1)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含义之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就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具备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具有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

●因为,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在经济上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思想文化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

●含义之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这是就发展程度来说,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态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基本特征:

第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总的特征。

第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这是讲经济现代化的程度。

第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这是讲经济市场化程度。

第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这是讲科技教育文化发展状况。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这是讲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六,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这是讲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这是讲体制建设。

第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命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这是讲精神文明建设。

第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是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目标。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党的基本路线:

即党的总路线,是党对一定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确定的途径和道路的总概括,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既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基础,也是制定各项具体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

中心任务―经济建设根本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原则

物质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根本动力

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最高纲领:

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也可称为党的最高理想;

最低纲领:

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制定的最低目标,又称基本纲领。

党的最低纲领的制定应以最高纲领为指导,并促进最高纲领的实现。

经济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政治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文化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

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

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江泽民:

“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党的十六大,将小康社会描述为: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胡锦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年,是巩固和提高现在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的时期,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

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11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想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2、如何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P117~118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除弊创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成败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4、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势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实施互利双赢的开放战略。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这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自力更生(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优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的基本依据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和发展整个社会主义制度。

(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方向。

(3)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和切实保证。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保证其他经济成分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

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意义:

(1)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2)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3)保证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2)多种非配制度并存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3)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6、如何才能更好的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