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
《兰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兰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日读书,犹如攀爬梯子,通过攀爬无形之梯,我便可时刻丈量自己到底领略到多少人生真意。
B.《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在歌声中唤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让更多的中国人得以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进经典。
C.《流动儿童心理研究》为全国约13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提供了参考。
D.为防范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不再发生,省交管部门开展“强执法,防事故”行动。
2.下列字形和画横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颓唐(tuí) 丧事(sàng) 鲜腴(yú) 坦荡如邸
B.差使(chāi) 举箸(zhù) 琐屑(sǒu) 潜滋暗长
C.洗涤(dí) 蹒跚(pán) 恹恹(yān) 令人怅惘
D.秀颀(qí) 濒临(bīng) 摇曳(yè) 情郁于衷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你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②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仰头看去。
③最好,在牵牛花底,还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
④浅淡的日光照在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上,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⑤从愧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A.⑤①②④③
B.①⑤②③④
C.②①④⑤③
D.②①⑤④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小区保安的盘问,作案后的小偷义愤填膺,反应相当激烈,然而,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束手就擒。
B.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上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C.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D.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有不耻下问的姿态,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儒林外史》是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B.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包括小令、套曲两种,套曲有曲牌名。
C.“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先生的诚实所打动。
”“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
”这两个句子是单句;“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这两个句子是复句。
D.“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
赶快给我个准信儿。
”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头牌
王宝国
银铃是黄河口剧团的头牌,也是“绕梁腔”的唯一传人,能像磁石一样吸来爆棚的观众。
每当听到“白娘子我上舟船更换衣衫”,观众便立时屏住气息,竖起两耳,将头后仰,仿佛看到一根锃亮的银丝从云端直贯而下。
团里的台柱子谁不尊着宠着?
剧团驻地向南有一片银杏林是银铃吊嗓的地方。
早晨不论多忙,伙房的老周都会准备好两个鸡蛋候着,看到银铃吊完嗓回来,便把鸡蛋打在一只白地青花的瓷碗里,再用刚烧开的水一沏,明白亮黄的一大碗。
银铃接过咕咚咕咚喝完,用手抿一下嘴,朝老周一笑。
别人看着眼馋,可也白搭。
直到小甜瓜进了团。
小甜瓜是戏校毕业的,唱念做打倒也不差,只是“绕梁腔”偷偷练了一年仍不得要领,到了高音区,嗓子便裂了似的垮下来。
小甜瓜不敢再练了,发誓要拜银铃为师。
每天天不亮早早候在银铃宿舍门口,等银铃起床,便抢着倒溺盆,打洗脸水,晚上又抢着给银铃倒好洗脚水。
有一次,小甜瓜倒好洗脚水就顺势将银铃的两只白莲藕样的小脚捉住洗了起来。
真想学?
银铃问。
小甜瓜说,想。
想学的话,你得答应一件事。
行,只要师傅肯教“绕梁腔”,就是十件八件也成。
你要起誓。
行,我起誓。
第二天,小甜瓜被带进了银杏林,每天周而复始练习吸气屏气,一练就是一年。
等小甜瓜能屏气五分钟时,银铃这才正式教她“绕梁腔”。
原来学习“绕梁腔”的决窍全在一口丹田气。
那四绕八弯的声音盘旋上升,到了顶峰又盘旋而下。
唱完,屏住的那口气仍游刃有余。
小甜瓜悟性好,又有基础,学得很快,不到三个月便唱得娴熟自如。
不过,小甜瓜从没在人前唱过“绕梁腔”。
演出前,总是仔细为师傅准备好戏装,沏好润嗓的菊花茶。
人们第一次听小甜瓜唱“绕梁腔”,是在全区的汇报表演时。
本来,还是银铃唱《水漫金山》,可是,临上场,银铃的嗓子突然哑了。
眼看戏就要开演,团长急得直跺脚。
剧务说,小甜瓜跟银铃学过,要不,让小甜瓜试试。
那天晚上,小甜瓜虽是临时上阵,却将“绕梁腔”发挥到了极致,还将原来的“两个八度”改成了“三个八度”,那声音像一串金铃直冲云端,立时博得了碰头彩。
观众赞道:
真是个金铃铛。
自此,金铃成了小甜瓜新的艺名。
渐渐的,金铃上台的机会多了起来,也无暇侍候师傅了,剧团的头牌慢慢转成了金铃。
银铃自然带了一口气:
天下没有这样忘恩负义的。
在剧团那幢二层小楼上,人们常听到金铃银铃比赛似的扯起嗓子唱“绕梁腔”。
那声音尖利刻薄,像一把把锉刀锉得耳鼓难受。
一次,叫阵刚罢,银铃嗓子急剧肿胀,到医院一查,竟然是甲状腺瘤,已经压迫到声带,若再延迟后果不堪设想。
经此变故,银铃再也不能登台了,改做剧务工作,每天默默地准备戏装道具,直到退休。
金铃一直没有带徒的意思,团长委婉地提过几次,金铃都说,还早呢。
这年冬天,金铃外出演出,路上翻了车,送到医院已经奄奄一息。
金铃急切地要见师傅一面。
当银铃匆匆赶到医院,金铃已经说不出话,只是用手遗憾地指着天花板。
后来,有人说,当年银铃和金铃是有过约定的,让银铃再唱五年,便把头牌的位子让给金铃,金铃不该那样着急抢了师傅的头牌。
还有人说,那晚银铃突然哑嗓,是因为金铃在茶里做了手脚。
银铃明白金铃的意思。
她一个人悄悄去了银杏林,试着唱了一下,可嗓子像一面破锣,除了呜咽的嘶鸣再也留不住声音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银铃早已是耄耋之年,而且搬离了县城,闲了便跟几个老太太在门洞里摸纸牌。
摸着牌,几个老太太说起了当年黄河口极富盛名的绕梁腔,说起了剧团的头牌。
可惜,早失传了。
一个老太太惋惜地说。
银铃听了满眼泪水。
她又记起了师傅玉白菜教她绕梁腔时说过的话:
心要净,气要清,不争名,不冒功。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7.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金玲这一形象。
8.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每当听到‘白娘子我上舟船更换衣衫’,观众便立时屏住气息,竖起两耳,将头后仰,仿佛看到一根锃亮的银丝从云端直贯而下。
”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列举文中运用对比的语句并简要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9.文末说“她又记起了师傅玉白菜教她绕梁腔时说过的话:
心要净,气要清,不争名,不冒功。
”请你谈谈对此句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
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
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
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
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
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
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
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
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
父亲有“两不记”:
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
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咔!
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
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
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
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
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
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
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
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
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
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
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
“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
”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
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
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
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注:
①襻(pàn)子:
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
②绗(háng):
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0.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1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1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13.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
蒋方舟①
我妈对我的失望应该是从我一出生就开始的,我出生之前,她给我选定的诨号②是“蒋美丽”,这既寄寓了她对我的隐隐期望,更因为她想被叫做“美丽的妈妈”。
结果,我一出生,她就失望地给我改了名,知道我不洁白美丽,就只能鼓励我自强不息。
而一直到现在,她对我的长相还不太习惯。
我曾一个人在外地读高三,我妈一个月来看我一次。
站在学校门口等我放学的时候,她总是把我想象得巨美、巨脱俗。
而一看到我真人出现,远远地觉得诧异,大声哀嚎道:
“你怎么长得这么矮?
”“你眼睛怎么这么小?
”“你脸上长得那些乱七八糟是什么啊!
”感觉很像相亲见面时,才发现对象和介绍的完全不符,大呼上当受骗。
只有我妈,能十米之外就判断我多久没洗澡,能一眼就识破,我不是蒋美丽。
我不曾讳言自己开始写作是受了我妈的诱骗。
她在我七岁的时候骗我:
“每个中国小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前都必须写一本书,否则就会被警察叔叔抓走……”于是就有了以后的故事。
我刚刚成名的时候,听到很多对她义愤填膺、掷地有声的诘问:
“想成名想疯了……把自己的女儿往火坑里推……”我妈则对我说:
“我不想你的一生像我一样,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
我妈不喜欢我对她的人生透露出一点点的欣赏和羡慕。
她生活在一个人力三轮两个小时就能穿越的中小城市,教书的学校离家不到二百米,她觉得这样的人生我应该深恶痛疾,巴不得我在桌子上恶狠狠地用木刀刻上:
“我永远也不要过这样的生活!
”因此,她总是把自己形容得很惨,家里吃了羊肉火锅从来不告诉我。
今年冬天很冷,我深夜在寝室给我妈打电话,说自己冷得人格分裂。
她为我哀嚎了一阵,就自己泡了一个热水澡,热了一杯黄酒,打开空调,把电热毯开到高档,然后在日记里写道:
“这打死也不能跟蒋方舟说,她回来要杀我……”我妈对我的期望,就是我走得越远越好。
的确,我和我妈有相同的星座,相同的懒散和缺乏斗志,连喜欢男生的类型都越来越像,要慢慢地滑向她的生活似乎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所以我妈抵死也要把我拖进一个新的世界。
在我还没有男朋友的年岁里,我妈就临时扮演着男朋友的角色,逢年过节还要嘘寒问暖情话伺候。
而我就像个爱吃醋的女朋友,总怀疑她心中还有个梦中完美情人叫蒋美丽,害怕她真的生出并培养出个蒋美丽来。
我的谎言,我故作的乖巧懂事,我对外人们施用迷三倒五催眠大法,我妈是唯一一个破解的人。
在我妈夸完我矮胖之后,我总是夸她风韵犹存。
有一次开家长会,我们俩在台下道貌岸然地坐着,我给她传纸条“你是全场最漂亮的妈!
”她羞涩地写道:
“哪有,倒数第二排那个戴帽子的妈妈长得比我漂亮些。
”我看了一下,那个妈妈的确年轻时尚,非我妈所能及,想了一下写道:
“那个肯定是二妈。
”过了好久,我妈才回:
“你骗人你骗人,你好假,你好虚伪,我再也不要相信你啦……”
我一点也不顾及在我妈面前露出我小恶魔的一面,因为最后的结果总是她自己生闷气生到内伤。
这就是我和我妈的不同,她只是识破我,我却能看破她。
不知道我妈同不同意,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她那里是没有致命软肋的,而我妈则对我命门大开,我知道最令她恐惧和懊恼的是什么。
而我欺负她的最损的一招,就是向她高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你费尽心思不想让我变成你,可我为什么还是变成你了呢?
”这是不久前,我对我妈说的一句话,这就是我妈对我最大的恐惧吧——变成她。
我妈听了,愣了好一会儿,就哭了。
我也哭了——我和我妈一辈子也无法摆脱对方,这是无可奈何的悲凉,还是理所当然的幸福?
(注释)①蒋方舟:
中国青年作家,1989年出生,曾获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后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②诨号:
别人根据当事人某些特点给的称谓,多具幽默、讽刺色彩。
14.母亲为什么不喜欢“我”对她舒适的生活有一点点的欣赏和羡慕?
1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划线文字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①这打死也不能跟蒋方舟说,她回来要杀我……
②你骗人你骗人,你好假,你好虚伪,我再也不要相信你啦……
16.你认为下面四个选项,哪项最适合做本文的题目?
请简述理由。
A.蒋美丽
B.我的妈妈
C.我妈和蒋美丽
D.我和我妈
17.文末说:
“这是无可奈何的悲凉,还是理所当然的幸福?
”你认为这是“无可奈何的悲凉”,是“理所当然的幸福”,还是两者都有?
请简述理由。
三、句子默写
18.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3)何处望神州?
____________________。
(4)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6)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 且:
将近
B.出入之迂也 迁:
曲折,绕远
C.与汝毕力平险 毕:
毕竟
D.虽我之死 虽:
即使
2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1.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一句指出了愚公决心移山的主要原因。
B.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众人响应,却遭到智叟的强烈反对和妻子的无情嘲笑。
C.文章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坚强毅力和宏伟抱负。
D.文章把愚公的大智大勇与智叟的鼠目寸光加以对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五、诗歌鉴赏
2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赠李白
[唐]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①愧葛洪②。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
①丹砂:
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
②葛洪:
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1)两首诗同为送别友人,情感却不相同。
郑诗通过“君向潇湘我向秦”表现________________;杜诗则借助“飞扬跋扈为谁雄”表达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用意。
六、名著阅读
23.名著阅读。
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1)“裙钗”指的是 。
(2)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3)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4)用简洁语言概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的最后一难。
七、综合性学习
24.综合性学习,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巨云鹏)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30集纪录片《书法在校园》,4日起将在央视播出,展现书法进课堂、书法进校园有序推进近10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书法教学和教育情况。
近两年来,中央电视台摄制组随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走访了浙江、上海、新疆、西藏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所学校,用纪实的手法调研了各地书法进校园的现状和普及情况。
据导演楼帅介绍,该纪录片介绍了大量各地学校在学习、教学书法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及在落实书法教室、书法教材,解决书法教师等方面的有效办法。
不少学校把书法作为特色教学吸引更多生源,受到家长的欢迎。
材料二:
吉林省桦甸市全市语文教师进行系统的书法培训,解决师资不足问题,还常年开展学生评选教师书法作品活动,促进教师书法水平的提高,以便更好地用于书法教学实践中;新疆沙湾县兰亭小学有13个少数民族小朋友坚持学习汉字书法,引人关注。
上海、浙江等有条件的地区引进电子化书法教室,方便师生学习书法,增强学习兴趣。
(1)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15个字)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30字左右)
(3)吉林省桦甸市向全市教师征集对联书法作品,已拟定的上联是“展现书法魅力”,请你帮助补写下联。
上联:
展现书法魅力
下联:
(4)根据设置的情境,完成下面对话。
妈妈:
马上就中考了!
哪有时间练习书法?
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
晓宇:
爸爸:
晓宇说的对!
时间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孩子应该参加这项有益身心的活动。
八、作文
25.按要求作文
请以“我的青春有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