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加固施工方案副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6918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纠偏加固施工方案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纠偏加固施工方案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纠偏加固施工方案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纠偏加固施工方案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纠偏加固施工方案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纠偏加固施工方案副本.docx

《纠偏加固施工方案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纠偏加固施工方案副本.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纠偏加固施工方案副本.docx

纠偏加固施工方案副本

 

机房纠偏工程

 

 

山西晋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五月

 

第一章编制说明3

第一节工程概况3

第二节编制依据3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3

第三章施工方案3

第一节设备拆除、安装3

第二节砼地面拆除、恢复4

第三节地基处理石灰桩6

第四节托梁抬升法纠偏施工8

第四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0

第一节质量管理组织体系11

第二节工程质量管理流程框图11

第三节组织措施12

第四节技术管理12

第五节材料管理12

第六节完工产品管理12

第七节质量控制措施12

第八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12

第五章安全文明保证措施13

第一节安全管理13

第二节施工现场用电管理13

劳动力安排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机房位于,一层,砖混结构,砼垫层条形砖基础。

该楼约于2003年建成。

该房屋向南边下沉倾斜约15cm,墙体局部产生裂缝。

二、编制依据

1、原建筑施工图。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3、《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2011

4、《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

90)。

5、《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6、《建筑物倾斜纠偏技术规程》JGJ270-2012。

7、现行国家有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和规定。

8、本公司拥有的技术装备、技术素质等自身条件。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在加固前,先确保所加固的范围附近已没有需拆除的墙体等可能发生震动的工作,然后进行顶升加固。

第三章施工方案

一、机房内设备拆除、安装

1.由机械安装工检测设备目前使用情况,并对需拆除的部位做标记处理,采用保护性拆除,对重量较大的机械采用三角滑轮架挪移。

对精密的仪器拆除后保护好单放在安全的部位,以免损坏。

对拆除的管道阀门放置做好防锈等措施

2.管道及阀门等拆除

在阀门处拆除管道管道长度以方便挪移运输为宜,过长管段可以先切割。

 

3.设备及支撑结构拆除 

蒸汽换热器和生活用水设备部分先拆除,制作一个支撑架,用倒链拴上钢丝绳

把设备拖到一侧合适的位置。

核定放置的混凝土地面强度,强度不足的进行加固处理,如垫钢板等方法。

4.设备安装注意事项:

1)安装拆除时标记对应安装。

2)安装时管路理量不允许加在泵上,以免使泵变形,影响正常运行。

3)安装前应仔细检查泵体流产内有无硬质物,以免运行时损坏叶轮和泵体。

4)拧紧地脚螺栓,以免起动时振动对泵性能产生影响。

5)在泵的进、出口管路上安装调节阀,在泵出口附近安装压力表,以控制泵在额定工况内运行,确保泵的正常使用。

6)泵的安装方式分为硬性联接安装和柔性联接安装

注:

房屋纠偏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安装

二、砼基座及地面拆除、恢复

1.拆除采用静力切割方法拆除,切割成1平方米的方格,避免对建筑物的震动。

拆除后的砼块边拆边运走。

2.混凝土浇筑主要材料

2.1、水泥采用采用42.5R号复合硅酸盐水泥并对其严格验收,水泥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树立标志,做到先到先用,防止掺混使用。

现场水泥库尽量封闭,露天暂存水泥用防雨蓬盖严底板垫高,并采取防潮措施,防止受潮。

2.2、砂:

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水:

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对进场砂进行质量检验,质量检测报告内容完整,在砂石运输、装卸、堆放过程中,应防止颗粒离折和混入杂质,并按生产地种类、规格分别堆放。

2.3、石子:

碎石,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

对进场石进行质量检验,质量检测报告内容完整,在砂石运输、装卸、堆放过程中,应防止颗粒离折和混入杂质,并按生产地种类、规格分别堆放。

2.4、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5、水用于拌合砼的水PH值>4,所含不可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硫化物含量应符符合要求。

2.6、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通知单,并将其转换为每盘实际使用的施工配合比,并公布于搅拌配料地点的标牌上。

3.主要机具

磅秤、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插入式振捣器、平尖头铁锹、胶皮管、手推车、木抹子和铁盘等。

3.1所有计量器具必须有检定的有效期标识。

地磅下面及周围的砂、石清理干净,计量器具灵敏可靠,并按施工配合比设专人定磅。

3.2作业条件

钢筋绑扎已全部完成,并经业主、监理隐蔽验收。

管理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4.施工工艺

4.1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

搅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

4.2混凝土搅拌

4.2.1每台班开始前,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对所用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并定磅;校对施工配合比;对所用原材料的规格、品种、产地、牌号及质量进行检查,并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核对;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查,如有变化,及时通知试验人员调整用水量。

一切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开盘拌制混凝土。

4.2.2计量

1)砂、石计量:

用手推车上料时,必须车车过磅,卸多补少。

有贮料斗及配套的计量设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上料时,需调整好斗门关闭的提前量,以保证计量准确。

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应≤±3%。

2)水泥计量:

搅拌时采用袋装水泥时,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袋的重量,并计量每袋的平均实际重量。

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袋补足,或以每袋的实际水泥重量为准,调整砂、石、水及其它材料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确定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搅拌时采用散装水泥的,应每盘精确计量。

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应≤±2%。

3)水计量:

水必须盘盘计量,其允许偏差应≤±2%。

4)上料:

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经上料斗进入搅拌筒。

水及液态外加剂经计量后,在往搅拌筒中进料的同时,直接进入搅拌筒。

原材料汇集入上料斗的顺序如下:

当无外加剂、混合料时,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当掺混合料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当掺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成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外加剂。

5)第一盘混凝土拌制的操作:

每次上班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搅拌筒被充分湿润后,将剩余积水倒净。

搅拌第一盘时,由于砂浆粘筒壁而损失,因此,石子的用量应按配合比减半。

从第二盘开始,按给定的配合比投料。

6)搅拌时间控制: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90s~120s。

7)出料:

出料时,先少许出料,目测拌合物的外观质量,如目测合格方可出料。

每盘混凝土拌合物必须出尽。

4.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1)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2)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3)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4.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当掺有缓凝剂时养护期一般不少于14昼夜。

三、地基处理石灰桩加固法

地基沟槽开挖完成后,采用洛阳铲成孔打桩法。

桩孔径200mm,成梅花形双排桩每隔600mm间距布置一根石灰桩。

桩长度5m,桩采用生石灰与粉煤灰之比为1:

2,孔口0.3m处填实中粗砂加碎石。

1洛阳铲成桩法。

适用于施工场地狭窄的地基加固工程。

成桩直径可为200-300mm,每层回填料厚度不宜大于300mm,用杆状重锤分层夯实。

1)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监测成孔及回填料的质量,并做好施工记录。

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勘察资料不符,应查明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2)当地基土含水量很高时,桩宜由外向内或沿地下水流方向施打,并宜采用间隔跳打施工。

2.石灰桩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时应及时检查施工记录,当发现回填料不足,缩径严重时,应立即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2)检查施工现场有无地面隆起异常情况、有无漏桩现象;按设计要求抽查桩位、桩距,详细记录,对不符合者应采取补救

措施。

3)一般工程可在施工结束28d后采用标贯、静力触探以及钻孔取样做室内试验等测试方法,检测桩体和桩间土强度,验算复合地基承载力。

4)对重要或大型工程应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5)石灰桩的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并不得少于3根。

3.小直径石灰桩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1)应用范围

  小直径石灰桩是指直径小于等于80mm的生石灰压注桩,与大直径(D>80mm)的桩相比,施工简单,生石灰固化反应彻底,容易早期测定复合地基载力,由于施工机械(工具)简单,操作不受场地限制,对环境无污染,无噪音干扰,成本低廉,深受业主喜爱。

但在施工期间,要求施工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严格操作,认真捣实。

  石灰桩加固地基最适合于高含水量粘性大、素填土、杂填土、淤泥质土层,其含水量一般在40%-95%,无侧限压缩强度在10kPa以上,在新乡地区基工程中,一般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在60-90kPa时,多层砖混结构工程中应用较经济。

  2)加固原理

  小直径石灰桩用D=40-80mm钢管成孔、间距100-300mm,把以生石灰为主的材料压注入孔,形成柱状,使生石灰吸取地基土中的孔隙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较高强度的桩。

由于周围地基的孔隙被吸收,含水量下降,加速地基土的固结,同时,桩本身吸水膨胀,挤实了四周的土。

而化学反应释放热量引起水分蒸发,也使地基中水分减少,这样地基就得到了加固。

  2.1降低含水量

  桩中的生石灰经过下述的反应过程,以化合水的形式吸收桩周围地基中的孔隙水:

  CaO+H2O=Ca(OH)2

  上式中生石灰反应成熟石灰时的需水量为石灰量的32.15%。

反应后体积约增1倍,加上原生石灰间孔隙及反应后的熟石灰间的孔隙均可充填水。

又由于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引起水分蒸发,降低了含水量,促进了桩周围地基土固结,从而在结构物建造后使地基沉降大大减小。

  2.2增加粘聚力

  在生石灰桩刚施工完后,地基土由于被扰动,地基强度暂时降低,其降低程度与地基土的灵敏度成正比。

然后随着生石灰桩效果的发挥,土的扰动影响被抵消,地基强度逐渐上升,约二周就呈大体稳定之势,地基强度的提高,主要是地基土被加速固结后,粘聚力有了较大提高。

  3)设计方法

  

(1)根据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和建筑物结构形式确定地基持力层是否采用石灰桩,持力层的土层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或淤泥质土时,并且承载力≤80kPa,厚度大于1m,经分析挖除软弱土层不经济或不可能时,可采取生石灰桩处理地基。

  

(2)确定石灰桩的长度、直径、间距、平面布置方式。

  桩径和间距一般关系为L=(3-5)D,布置形式可为梅花式、矩形或三角分布,桩长度一般0.5-1.5m,然后验算是否满足薄弱层和基础宽度要求。

  (3)确定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其中一般处理后F≥120kPa,当F>150kPa一般取150kPa。

  (4)审核检验:

施工结束后,检验复合地基承载力。

  4、施工方法

  成孔工具为洛阳铲或端部尖形的钢管;填充生石灰的捣实工具,用空心套管,辅助以钢筋棍捣实。

填充速度不宜过快、过猛。

由于施工中无噪音、无污染,成本低廉,可昼夜施工,不受环境场地限制。

桩的材料:

因纯熟石灰为粉末状,无多大强度,实际施工中,桩孔内可掺入其它材料,如砂土,一般填充料的比例为:

小生石灰块75%-80%,生石灰粉25%-20%。

(有时内掺少量粉煤灰或干砂土、白云土、约占4%左右和0.5%的石膏),在施工振捣中一般会渗入1%-3%左右原状土。

这些材料共同作用可形成密实的生石灰桩。

四、托梁抬升法纠偏施工

1、托梁抬升法纠偏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基础开挖→确定抬升点位置→托梁施工加固→基础加固处理→预埋铁件和垫块→千斤顶就位→结构局部拆除→顶升→空隙填实→凝固养护→千斤顶拆除

2、上部结构托梁抬升法施工技术

2.上部结构托梁抬升法主要包括砌体结构托梁抬升法和框架结构托梁抬升法。

2.2砌体结构托梁抬升法是在砌体墙下设置托梁形成墙梁体系,由墙梁体系和千斤顶形成新的传力体系,通过千斤顶抬升达到纠倾目的,如图5.4.5(a)所示。

2.3砌体结构建(构)筑物的抬升梁可参照倒置弹性地基墙梁设计,其计算跨度为相邻三个支承点的两边缘支点的距离。

2.4砌体结构抬升梁设计必须使上部的抬升托梁与下部基础梁组成一对上下

受力梁体系,并在平面内连续闭合。

抬升梁、千斤顶以及底座应组成稳定的整

体。

2.5应确定抬升间隙和千斤顶位置的砌体开洞填充材料和要求。

2.6框架结构托梁抬升法是在框架结构首层柱适当位置设置托换梁体系,由托换梁体系、千斤顶、框架柱和基础形成新的传力体系后,截断原框架柱,通过千斤顶抬升达到纠倾目的,如图5.4.5(b)所示。

2.7框架结构的托换结构体系应验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局部受压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以及断柱前、后框架结构柱端的承载力。

2.8托换梁体系包括托换节点和连系梁。

连系梁应有足够的刚度,并在平面内连续闭合,保证抬升纠倾过程中结构的整体性。

2.9由托换梁、千斤顶、框架柱和基础形成新的传力体系,并保证组成稳定的整体。

2.10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托换结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协同工作,以及抬升纠倾结束后截断处结构连接的可靠性。

 

(1)千斤顶内置式

(2)千斤顶外置式

(a)砌体结构抬升法

 

(1)千斤顶内置式

(2)千斤顶外置式

(b)框架结构抬升法

图5.4.5建(构)筑物托梁抬升法示意图

1—墙体;2—钢筋混凝土顶升梁;3—千斤顶;4—垫块;5—基础;6—钢垫板;7—预埋铁件;8—框架柱;9—牛腿;10—支墩;11—基础处理;12—对拉螺栓

根据原施工图有地圈梁,本工程优先采用

(1)千斤顶内置式方法施工

3、抬升法施工要点

3.1抬升纠倾前,应进行沉降观测,在保证地基沉降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方可实施纠倾;应复核计算每个抬升点的总抬升量和各级抬升量,并作出标记。

3.2千斤顶额定工作荷载应根据设计确定,使用前应进行标定。

3.3托换结构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4应严格控制每级各千斤顶的抬升速率和抬升量。

3.5抬升纠倾施工期间应避开恶劣天气和周围环境振动的影响。

3.6上部结构托梁抬升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结构局部拆除或切断时对保留结构产生较大的扰动和损伤。

2)、竖向荷载转换到千斤顶后方可进行竖向承重结构的切断施工。

3)、砌体结构托换梁施工时墙体开洞长度应由计算确定;托换梁施工应分段进行,每托换段间隔时间应在临近段托换梁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进行,施工缝的处理应满足相应规范规定。

3.7框架结构断柱时相邻柱不应同时断开,必要时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5正式抬升前必须进行一次试抬升。

3.8抬升过程中应随抬随垫,垫块的材料、位置和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各层垫块位置应准确,保证垫块结构整体稳定。

3.9抬升应分级同步协调进行,单级最大抬升量不应大于10mm,每级抬升后应预留抬升间隔时间以调节因抬升产生的附加应力。

3.10抬升量的监测应每柱或每抬升处不少于一点。

3.11达到设计抬升量后,砌体结构应采用混凝土或灌浆料将空隙填实,连成

整体,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千斤顶。

对框架结构,当采用千斤顶内置式抬升

时,应采取措施使托换体系可靠连接后方可拆除千斤顶,再进行结构连接施工;

当采用千斤顶外置式抬升时,恢复结构连接施工并且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

千斤顶。

第四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质量管理组织框图

二、工程质量管理(过程控制)流程框图

三、组织措施:

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质量监督,技术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以工程师为首,施工员为具体实施的各级技术监督体系的作用,实行专业检查和现场各工序自检相结合的质量检查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教育。

1.技术管理:

 加强对施工图纸的领会,认真参加开工前的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制定合理的施工措施和施工方案,并贯切落实施工班组.

2.材料管理:

加强对原材料采购质量的控制.材料采购前,须提前看样后采购,施工用材料、成品、半成品,在进场前必须严格检查,发现材料没有合格证或过期等质量问题,杜绝进场.材料进场后,必须分类堆放,专人管理.

3.完工产品管理:

加强对完工产品的保护工作,一个系统安装完毕后,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产品损坏.

4.质量控制措施:

4.1表面处理:

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施工条件,砼处理应严格,处理后无浮灰、污垢、酥松、裂缝,空洞面必须按要求处理,修补,经检验,砼表面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4.2胶料配制:

胶料配制必须专人负责配制,严格按使用产品说明称量配比配制,并充分搅拌,无沉淀,色差,经检验后方可使用。

4.3质量检验:

施工结束经养护后,进行质量检验,按各加固方法质量检验标准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并做好检验记录,做到检验一次合格。

5.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5.1建立必要的质量管理制度,在每一工序实施前,项目部组织技术交底,组织施工方案讨论。

5.2每道工序施工前,由施工员按设计图纸,规范、施工方案要求对施工班组进行交底,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工序检查,验收。

5.3控制过程:

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开工准备→技术交底→测量定位→操作工艺→工序控制→质量评定→施工小结。

5.4全面履行工程合同,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听取建设、监理单位意见。

5.5施工过程中及时对各重要工序进行监督,及时分析研究;及时确定对策;使施工的各个环节处于有效控制,确保质量和安全。

第五章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一、安全管理:

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落实三级安全教育,每天上岗进行安全讲话,每星期进行一次安全活动,每半月天进行一次工地自检,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及时整改,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做到从进场教育和岗位教育.未经教育不得上岗.对重点工序要结合具体工序特点,有针对地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和安全操作规范的教育.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

1.施工现场用电管理:

1.1施工现场必须安全用电,严禁乱接乱拉.

1.2施工现场用电箱,移动电具,必须符合用电安全规定.

1.3施工现场照明灯具,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应可靠接地.

1.4所有用电设备应定期检查,验收,测试.

2.文明施工和防火措施:

2.1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文明施工教育.遵守甲方各项规章制度,统一着装.

2.2施工现场材料,物品堆放整齐,每天完工施工场地保持清洁.

2.3施工中与兄弟施工队伍要相互协调,团结友爱,禁止不文明行为发生.

2.4认真做好防火管理工作,易燃物品(树脂漆、稀释剂等)隔离保管,配置灭火器材,不损坏和随意移动消防设施与设备,严格遵守动火有关规定.

2.5高空作业必须挂好安全带.

2.6严格执行移动脚手架作业规范.

劳动力安排:

施工人员正常施工10~15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