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学前教育各章考点110章重新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6512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8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学前教育各章考点110章重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比较学前教育各章考点110章重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比较学前教育各章考点110章重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比较学前教育各章考点110章重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比较学前教育各章考点110章重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学前教育各章考点110章重新整理.docx

《比较学前教育各章考点110章重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学前教育各章考点110章重新整理.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学前教育各章考点110章重新整理.docx

比较学前教育各章考点110章重新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全国试题】

考点:

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

识记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观点(P29-31)

1.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教育家是朱利安

2.奠定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学之父的著作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

3.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法国教育家朱利安第一次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的书是《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

4.教育史上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是.法国的朱利安

5.“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观点的是萨德勒

6.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起点标志:

英国萨德勒:

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萨德勒代表作——《教育问题专题报告》。

7.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国别是美国

8.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于1933年发表了《比较教育》

9.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比较教育学家除施奈德、汉斯以外,还有康德尔

10.汉斯用的研究方法:

因素分析法

11.汉斯代表作:

《比较教育:

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因素可分为三类:

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

12.从研究领域来看,比较学前教育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从研究时间上看,学前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中心是当代学前教育。

13.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比较教育有跨学科性

14.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中提出,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描述、解释、并列、比较四个阶段。

15.对国际学前教育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研究是总体比较研究。

16.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共同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是专题比较研究。

17.对同一国家、同一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称为纵向比较研究。

18.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19.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称为综合比较研究。

20.对两个或多个被假定为互无影响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研究称为平行比较研究。

21.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称为影响比较研究。

22.定性比较研究主要指从各方面揭示和把握学前教育的本质,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阐述学前教育现象、问题的性质的程度的研究。

23.定量比较研究主要指运用量化理论,着重利用统计测量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对学前教育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此推断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

24.从比较的范围来看,比较学前教育研究课分为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

25.区域比较研究是指按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26.问题比较研究也称个案比较研究或命题比较研究,主要是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理论或实践按问题分类,进行相应比较分析的研究。

27.为了研究瑞吉欧教育模式,研究者到意大利采用瑞吉欧模式的幼儿园去实地参观,这种研究法叫参观访问法。

28.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的形式收集材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称为问卷法

29.通过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已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称为文献法。

30.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31.学前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比较法

二、名词解释:

1.■朱利安(P30):

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1817年出版《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

他建议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以问卷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此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等。

其目的在于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为本国服务。

他将比较教育定位于实证性科学。

【02全国2004年10月试题】

2.康德尔(31):

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

代表作:

1933年《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开始跻身于大学的学术探索领域。

基本主张是“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3.■比较学前教育(P32):

是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学前教育的一门科学。

4.■综合比较研究(P37):

综合了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比较研究,一般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5.■影响比较研究(P37):

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6.■专题比较研究(P37):

是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共同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

7.■区域比较研究(P38):

是指按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三、简答题:

1.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P32-33

1)从研究领域来说:

涉及学前教育的(所有)整个领域;重点:

学前教育制度和基本的学前教育问题

2)从研究时间来说,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

3)从研究范围来看,对世界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研究;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世界学前教育的整体研究。

4)研究深度上,进一步分析各国学前教育的本质。

■2.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P34-35

1)研究目的:

1 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

2 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

3 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2)研究意义:

1 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2 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3 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

4 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3.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P36-38

1)从比较的时间看:

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

2)从比较对象相互影响的程度看:

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

3)从比较的内容来看:

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

4)从比较方法的性质来看:

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

5)从比较对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来看:

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

6)从比较的范围来看:

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

■4.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

P38-40

1)调查法。

1 参观访问法:

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2 问卷法:

研究人员用书面或通信的形式收集材料、设计表格、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

2)文献法:

通过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已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3)比较法:

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4)分析法:

最具理性色彩,通过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统计等方法,对比较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和概括,达到对研究问题的实质性认识,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方法。

四、论述题。

1.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分析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09全国2008年10月论述题】(P35)(每点一分,展开后每点酌情给1至2分)

1)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通过对各国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了解各国学前教育的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通过探讨教深层次的学前教育规律等问题,掌握了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加深对本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2)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作为改革学前教育的工具,学前比较教育向人们提供一种可优化的理想的教育选择。

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先进的或者失败的学前教育经验,是减少本国学前教育盲目性,增强本国学前教育科学性,推动本国学前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借鉴其他国家、地区成功经验,吸取他们失败的教训的同时把这些经验和教训放在本国的实际境遇中,反思自身,从而更好的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的加以改善,从而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3)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

当代社会制定学前教育的优质政策离不开对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比较学前教育已然成为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因为比较学前教育研究的信息资源对更好学前教育的追求,是合理地制定学前教育政策的基础;二是因为比较学前教育通过跨文化研究,能够发现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找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探寻到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学前教育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可供选择的方向。

目前,为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可在立足本国实际的情况下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相关的学前教育政策,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4)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比较学前教育通过介绍、宣传和传播各国学前教育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促进各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增进国际学前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加深对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相互了解,加强与它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美国学前教育

一、选择题【全国试题】

1.1826年,美国印地安纳州设立幼儿学校是欧文

2.美国最早的幼儿园运用的教学语言是德语

3.1856年,舒尔兹在威斯康星创立了美国最早的德语幼儿园

4.1856年创立了美国最早的幼儿园的是玛格丽特·舒尔茨(3次)

5.美国最早的学前儿童教育机构的创办者是玛格丽特·舒尔茨

6.美国幼儿园的真正奠基人是皮博迪

7.伊丽莎白·皮博迪创办了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

8.美国第一所幼儿教师培训机构创办于1868年

9.1878年至1889年,昆西·肖夫人资助并领导了免费幼儿园运动。

10.1873年,著名教育家哈里斯和布洛在圣路易安斯市创建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运动后,幼儿园不再是民间慈善护理机构,而成为整个公立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11.希尔领导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前教育的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

1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开展的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安娜·布莱恩、爱丽丝·坦普尔和帕蒂·希尔。

13.帕蒂·希尔反对福禄培尔的呆板式教学,为此,她设计了“希尔积木”

14.1915年,美国第一所保育学校由芝加哥大学教授夫人团体以集体经营的形式开办。

11.美国第一所公立保育学校设立于1919

12.1965年秋,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开端计划

13.1965年在美国批准开端计划,建立多个项目与中心,为儿童提供服务的是约翰逊总统

14.“开端计划”的服务项目具有多样性,包括教育服务、健康服务、社会服务及家长参与。

15.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在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冲击下,开始了幼儿智力开发运动

1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对幼儿智力开发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17.《芝麻街》是美国幼儿智力开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专门针对儿童智力开发而设计的一档具有教育性的电视节目。

18.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反思过于注重智力开发的教育实践,转而开始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颁布了《发展适宜性实践》,制定了《早期学习标准》提出了“0-5岁教育计划”,这些政策和方案的出台推动了美国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9.1987年,休·布德坎布所著的《0-8岁儿童儿童早期教育项目中的发展适宜性实践》一书提出:

“发展适宜性”两个维度:

年龄的适宜性、个体的适宜性

20.1996年,《0-8岁儿童儿童早期教育项目中的发展适宜性实践》修订版,将“发展适宜性”的维度增加为三个:

年龄的适宜性、个体的适宜性、文化适宜性

21.2009年,《0-8岁儿童儿童早期教育项目中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第三版,重申“年龄的适宜性、个体的适宜性、文化适宜性”三个维度,重点提出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第三版特别强调,教师知识的核心应该是关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知识、儿童个体的知识、儿童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等

22.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是幼儿园和保育学校(3次)

23.20世纪70年代以来,银行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也被称为“发展—互动”教育方案。

24.银行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

心理动力学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杜威、约翰森和米切尔、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

25.社会学习是银行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一个特色,同时也是整个方案的核心。

26.银行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实施主要借助于主题网和课程轮。

27.发端于1962年密歇根州的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高瞻课程(海伊斯科普课程)

28.高瞻课程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佩里学前教育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是美国“开端计划”中第一批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儿童摆脱贫困的早期教育方案。

29.高瞻课程的核心教育理念和目标是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

30.主动学习是高瞻课程模式的核心和根本。

31.高瞻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儿童的兴趣和关键经验两种资源。

32.1966年由贝瑞特和恩格尔曼创立的,在美国早期较有影响的学前课程模式是直接指导模式

33.直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得进入小学所需要的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学业上的成就,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增强自尊心。

34.依据加德纳和费尔德曼的多元智力理论设计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光谱方案

35.光谱方案的理论基础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理论。

36.美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机构主要有课程培训机构、初等学院和大学三种类型。

37.美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包括学位课程、儿童发展助理(CDA)国家证书课程和儿童发展助理(CDA)职业预备课程三种。

二、名词解释

■1.开端计划【04全国2005年10月】【09全国2008年10月】(P47)

是美国政府从1965年开始在全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学前教育计划,目的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打破贫困循环,实现教育公平。

至少以90%以上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的3-5岁儿童为对象。

“开端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提高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学习认知能力和社会性。

具体目标包括:

提高来自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机体能力等6条。

这一计划的实施大大促进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对欧美许多国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2.幼儿智力开发运动(P49)

20纪50年代末期,美国在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冲击下,开始大力进行教育改革运动。

幼儿智力开发运动是美国以科学教育改革为核心,旨在加强早期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和教育改革运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对这场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2.《芝麻街》(P49)

《芝麻街》是美国幼儿智力开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专门针对儿童智力开发而设计的一档具有教育性的电视节目,1969年10月,在美国电视台播出。

此节目的内容结合教育和娱乐,《芝麻街》最初以参与“开端计划”方案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后来扩大到一般儿童,其最初目的是将生动、有趣的电视节目作为教育手段,期望能为不上幼儿园的儿童提供成长阶段所必须的智力和文化启蒙。

3.保育学校(P52)

保育学校主要招收2.5岁—5岁的儿童,一般以3-4岁儿童为主,目的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

4.《早期学习标准》(P51)

《早期学习标准》是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各科课程标准,它规定了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

5.0-5岁教育计划(P51)

“0-5岁教育计划”是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为使弱势儿童做好入学准备而提出的教育计划。

该项计划将重点放在幼儿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方面,强调为儿童进入机构接受教育做好相应的准备。

“0-5岁教育计划”对儿童早期教育经费的下拨、亲子计划和幼儿园普及计划和实施、子女和抚养人照管税收政策的优惠以及计划的领导和管理实施部门的职责进行了规定。

6.■光谱方案(P61)

光谱方案是由加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佛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种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一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

光谱方案的理论基础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理论。

7.■高瞻课程(P59)

高瞻课程又称海伊斯科课程,是由韦卡特和他的同事在1962年创建的课程。

该课程模式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佩里学前教育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是美国“开端计划”中第一批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儿童摆脱贫困的早期教育方案。

高瞻课程模式创建之初的目的是帮助处理不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减少他们在学业上的失败,但该课程模式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将美术、音乐、运动和计算机运用等纳入课程,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逐渐成为在美国被运用得最为广泛的课程。

8.直接教学模式(P60)

直接教学模式是为5-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

由贝瑞特和恩格尔曼在1966年为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业上能够赶上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儿童所设计的教育方案。

其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得进入小学所需要的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学业上的成就,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增强自尊心。

9.■《发展适宜性实践》(P50)

《发展适宜性实践》(DAPA)是全美幼儿教育协会与1987年针对早期教育质量提升而颁布的一个文件。

《发展适宜性实践》是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套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发展适宜性实践活动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简答题

1.■简述开端计划的作用。

(P48-49)

答:

研究表明:

“开端计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公平教育、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提高家长及儿童素质三个方面,其中在提高儿童基础学业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效果尤为显著。

1)“开端计划”以贫困儿童、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处境不利家庭的儿童、残疾儿童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学前教育的机会,扩大了学前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的儿童能够在平等的教育中得到发展。

2)“开端计划”也促进了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

“开端计划”的重点服务项目之一是为少数民族的贫困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3)“开端计划”还促进了儿童和家长素质的提高,“开端计划”为贫困儿童的家长提供大量参与儿童生长、健康、认知能力发展的机会,也为家长提供再学习的和职业发展的机会,以便家长能尽量为儿童提供较好的家庭环境。

“开端计划”对儿童的影响是长久的,研究表明:

与没有接受“开端计划”教育的儿童相比较,接受“开端计划”教育的贫困儿童在入学后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2.简述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

(P52-54)

1)保育学校。

主要招收2.5岁—5岁的儿童,一般以3-4岁儿童为主,目的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

2)幼儿园。

主要是为进入一年级之前4-5岁儿童设立的教育机构,以半日制为主,具有小学预备教育的性质。

3)日托中心。

是一种全日制或半日制的幼教机构,招收0-6岁的婴幼儿,目的是使每个儿童在体力、情绪、社会性及智力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3.■简述美国学前教育的主要课程模式。

(P57-62)

1)银行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

又称“发展—互动”教育方案,继承了杜威首创的进步主义教育传统。

其理论基础:

心理动力学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杜威、约翰森和米切尔、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

2)高瞻课程:

又称海伊斯科普课程,今天美国最著名的早期教育课程模式。

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佩里学校学前教育科研项目的一部分。

该课程模式从皮亚杰理论发展而来。

3)直接教学模式:

为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业上能够赶上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儿童,1966年由贝瑞特和恩格尔曼所设计的教育方案。

其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4)光谱方案:

是一种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方案。

其理论基础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理论。

4.简述美国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课程类型。

(P66)

美国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包括学位课程、儿童发展助理(CDA)国家证书课程和儿童发展助理(CDA)职业预备课程三种。

1)学位课程:

有学士学位课程、大专学历课程、副学士学位课程和硕士学位课程。

2)儿童发展助理(CDA)国家证书课程:

是一个国家级的教育项目,主要是为评估和提高在中心幼儿园、中心托儿所、家庭日间保育、家庭访问者环境下工作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技能,也向有双语教学需求的儿童提供特殊服务。

3)儿童发展助理(CDA)职业预备课程:

需要学习者从事相关研究,研究有实地调查、课程学习和最后鉴定三个阶段组成。

5.■简述“发展适宜性”的内涵。

(P51)

1)年龄适宜性:

即早期教育必须考虑儿童自身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儿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对儿童进行因势利导;

2)个体适宜性:

即强调适宜的教育方案必须考虑儿童个人的发展速度、认知方式、学习风格等个性特征;

3)文化适宜性:

即强调有效的早期教育需要将教育对象的独有文化背景考虑进来,并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四、论述题

■1.分析美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P68-71)(08.01浙江;13.10简答题)

1)问题:

1 课程过于强调学业技能学习。

2001年美国开展了一场全国性的幼儿教育标准化运动,反映了政府对学业准备特别是对早期读写教育的关注。

在全国教育标准、k-12学习标准及“开端计划”结果框架的指导下,各州纷纷颁布了早期学习标准。

早期学习标准的颁布给早已经进行的综合教育课程和生成课程带来了挑战。

为了达到这些标准,幼儿教师不得不在教育活动中选择那些能够达到标准的课程内容,教师的关注点由原来的儿童发展适宜性转向课程的学业性。

2 教师资历和待遇差异显著。

美国幼儿教师资格差异较大,既有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幼儿教师,也有许多只取得儿童发展助理教师证书或只取得二年制专科毕业副学士学位的幼儿教师,甚至还有相当于高中毕业程度的幼儿教师。

教师资历差异显著。

另外,美国幼儿教师的待遇与社会地位也不高。

3 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冲突。

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性”教育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理论层面和教育实践层面。

在理论层面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价值选择的冲突;二是有关早期学习理解方面的冲突;三是学业准备与全面发展的导向冲突。

从实践层面来看冲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游戏和自主探索与针对早期学习标准中有关指标的练习性方法的冲突;二是个性化教育与“一刀切”的教育模式的冲突;三是真实性评价与标准相关的测试性评价的冲突;四是教师的适应困难:

信念、情感与教育行为的失衡。

2)发展趋势:

1 政府加大投入,满足不同教育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为了提高幼儿学习的欲望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