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任务书本科本科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6408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任务书本科本科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任务书本科本科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任务书本科本科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任务书本科本科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任务书本科本科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任务书本科本科毕业论文.docx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任务书本科本科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任务书本科本科毕业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任务书本科本科毕业论文.docx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任务书本科本科毕业论文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建筑结构设计钢筋混凝

土梁,板结构设计任务书

专业建筑工程造价

年级二零一三级

学生姓名闫文娣

指导教师姜川

   

2015年6月20日

摘 要

毕业设计期间,我重新温习了各类书籍与专业笔记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为设计提供了理论。

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三大部分,叙述内容包括设计所用原理、方法、规范、规章和设计,经过资料查阅、设计计算、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得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

也熟练掌握了各大建筑软件,设计得目得与要求,巩固了所学知识。

建筑结构设计是个系统的,全面的工作。

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要掌握结构设计的过程,保证设计结构的安全,还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

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建筑行业的进步发展使得先进的施工技术得到了运用,对于混凝土裂缝的处理也更为经济适用。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施工中多见的结构形式,在建筑工程中遇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也比较多见。

从长期的建筑施工状况看,我国的建筑施工普遍存在着各种结构裂缝问题,其对于整个项目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采取多项措施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保证裂缝有效处理。

造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材料、设计、施工和温度等。

此次研究从结构设计方面进行分析,以掌握好裂缝处理的有效策略。

目录

第一章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对裂缝控制的策略

1.1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1.2设计概念

  1.2.1结构电算中的设计概念:

  1.2.2结构计算方法

  1.2.3楼面整体性及其水平刚度:

1.2.4其它:

第二章房屋构造设计中的裂缝控制的方法

2.1结构裂缝设计

2.1.1平面布置:

2.1.2构件厚度:

  

2.1.3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

2.1.4配筋设计:

2.1.5管线和洞口布置:

第三章结语

 

第一章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对裂缝控制的策略

  裂缝对于建筑结构的影响是众人皆知的,但在处理裂缝时必须要从早期环节开始,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裂缝的形成。

工程单位应在设计的方案阶段和施工图阶段则要树立较强的裂缝意识,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

  遇到荷载裂缝时则要把裂缝大小控制在有效范围,需选择“抗”的方法,从计算、构造上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有效强度,这样可以避免各类载荷造成的质量问题。

遇到变性裂缝时则需选择“抗”或“放”的方法,“抗”主要是对结构构件的某些部位从构造上添加配筋,配筋可提升混凝土的弹性极限拉伸,对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加以约束。

适当增强配筋能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性能,例:

在梁侧增加纵向钢筋,屋面板角部和跨中上部的地方添加双向钢筋网,对砖混结构的楼面板设置圈梁,能够加强混凝土结构抵抗变形裂缝的能力。

混凝土板发生收缩变形后,尽管通过添加配筋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而配筋数量的增多会影响到裂缝的处理性能。

若收缩变形较大时,随意增设配筋则难以维持裂缝宽度处于有效控制范围内,这样会使得整体结构性能受到约束。

而选择“抗”的原则控制裂缝则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且这类方法处理裂缝的效果不是很好。

此时,则要换成“放”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合理的设置伸缩缝、沉降缝和滑动层。

根据国家标准制定裂缝处理方案。

  对于变形因素影响较大的结构,采用“抗放”结合的原则,在施工时设置后浇带,在完成大部分变形后,再对后浇带进行浇筑,使结构形成整体,来抵抗尚未完成的收缩和沉降变形,具体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1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在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设计的思路可通过概念设计来实现,发挥和利用结构总体体系与各基本构件之间的关系,能迅速、有效地对总体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和选择。

结构工程师在项目中的任务就是用整体概念来设计总体结构体系。

同时,基本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又在整体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概念设计和创新,可获得受力明确、抗裂性能良好、造价较低的结构总体方案

  1.2设计概念

  概念设计可以创造一个性能良好、安全和经济的结构总体方案。

设计概念,是指在施工图阶段,对工程结构计算所需的材料性能、力学知识和结构分析方面,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概念,这对实现总体设计方案,确保施工图设计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1.2.1结构电算中的设计概念:

  现在的结构分析都借助于计算机,在电算过程中,除了数据检查和计算结果的电算判断外,结构计算的程序选择和应用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为判断环节。

程序选择是指判别程序的计算原理及适用范围是否符合实际工程设计的情况。

应用分析是指判别结构周期、变形、内力和配筋的计算是否正确及满足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这些判断均与设计概念是否正确密切相关。

  1.2.2结构计算方法:

  结构的计算模型要进行必要的简化,简化程度与计算程序有关。

简化模型要尽量符合真实受力情况,包括结构构件的空间布置、荷载的分布、结构构件的刚度、形式、约束、连接、位移变形特征等,实际结构的简化模型应与软件假定的力学模型相符。

  1.2.3楼面整体性及其水平刚度:

  现在结构计算在考虑侧向荷载分配时,主要有3种方法:

(1)按各榀抗侧力结构的受荷面积进行分配。

(2)按各榀抗侧力结构的刚度单向协同工作进行分配。

(3)按所有抗侧力结构的刚度双向协同工作进行分配。

  具体采用那种方法进行计算,和结构的楼(屋)面的整体刚度有关,刚性楼(屋)面应采用(3)进行计算,半刚性楼(屋)面应采用

(2)进行计算,柔性楼(屋)面应采用

(1)进行计算。

楼(屋面)板是传递水平力的主要构件,程序计算中采用的简化模型,必须符合实际情况,楼面刚度的大小,应根据楼(屋)面结构板的厚度、配筋、开洞和错层情况,经过设计者用概念来判定。

  1.2.4其它:

  在结构电算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结构计算的自振周期进行折减。

对轴向变形和剪切切变形的影响,现浇楼(屋面)板对楼面梁惯性矩的系数增大,梁端弯矩调幅,柱构件的计算长度等问题的考虑,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设计概念的基础上,不可盲目套用程序或不做分析按计算结构进行设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应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第二章房屋构造设计中的裂缝控制的方法

  2.1结构裂缝设计

  2.1.1平面布置:

  设计建筑平面时要保持规则状态,防止平面出现异常变化。

当平面出现凹口时,则要对凹口处边缘添设拉梁,凹口周边的楼板要增大厚度且添设配筋。

对房屋长度的控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当长度超出标准范围且超出较小时,可对中部设置收缩后浇带。

后浇带之间的距离在30m,位置在梁和楼板的1/3跨处,宽度在900mm左右。

彻底分开后浇带应将梁、墙和板,钢筋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搭配。

在房屋长度超出标准范围且超出较大时,则要添加变形缝。

若建筑物群房和主楼之间的高差值较大,则需要对中间部位设置沉降缝或后浇带,以此缩小由基础沉降造成的裂缝。

  针对外露的相关构件,在水平长度大于12m后要添加伸缩缝,间距需小于12m,如:

挂板、栏板、檐口、雨棚等。

若房屋长度超过40m时,则需在楼板中部添加后浇带,以此降低混凝土收缩应力及温度影响。

而砖混结构需把单元分户墙下的楼板断开浇筑。

钢筋切断,圈梁不断开,配筋构造见图1。

  

  图1分户墙下断板构造

  2.1.2构件厚度:

  设计时要把握好钢筋锚固和耐久性等方面的内容,严格限制现浇构件的最小厚度,而现浇板板厚最好控制在≥L/30~L/35(L为板的计算跨度),通常对于民用建筑不要控制在100mm以上。

从当前的施工作业状况看,板厚较薄时则会造成收缩裂缝,这就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具体的构建状况进行处理,保证各类建筑指标在有效范围内。

  2.1.3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

  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用量就越多,水灰比越大,出现裂缝的可能性更大。

现浇板因其平面尺寸较大,一般现浇楼板的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现浇梁与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一致。

当柱和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和板时,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柱和墙相同,梁和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节点的做法见图2。

  

  图2梁柱节点混凝土的强度处理

  2.1.4配筋设计:

  适当的提高构件的配筋率,对控制构件的裂缝宽度很有效。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对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作出了明确规定:

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对梁和板等不同构件,规范对其配筋率和钢筋间距都有明确规定,对板的受力钢筋的配置,宜选用直径较小间距较密为原则,这样可以相对减小构件裂缝。

所以严格按规范的规定进行构造配筋和设置间距(包括受力和构造配筋),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的屋面传热系数宜≤1.0W/(m2.K),屋面板的结构配筋宜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对板面无负筋的区域,可以将板的支座负筋拉通,也可以在板无负筋的区域配置双向钢筋网,与板负筋搭接。

  四边嵌固的现浇楼板,板的收缩受双向约束,宜在板的4大角产生45°的裂缝,中部产生贯穿裂缝,在房屋屋面板阴阳角变形应力集中的地方,宜增设双层双向间距100mm的配筋,其范围为板跨度的1/4,或增设5Φ10mm放射钢筋。

  2.1.5管线和洞口布置:

  当楼板中有预埋管线时,应在管线的上面布置钢丝网片,板中的预埋管线直径不得大于板厚的l/3,且不应超过50mm,管壁至楼板上下边缘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板中预埋的管线在交叉时,应采用线盒,不应将管线交叉叠放在一起。

当楼板上有开洞时,洞口周边必需做必要的加强措施,洞口尺寸≤300mm时,板内钢筋应从洞口绕过,不得切断;当300mm﹤洞口尺寸≤1000mm时应设洞边加强筋;当洞口尺寸﹥1000mm时,应在洞口边增设边梁。

  当剪力墙的洞口尺寸≤800mm时,为防止剪力墙的小洞口角裂,应沿洞口周边进行水平筋和纵向钢筋的补强,并加设斜筋,配筋构造;当剪力墙的洞口尺寸﹥800mm时,应在洞口两侧配置边缘构件,洞口上下边缘宜配置构造纵向钢筋。

  当在梁腰上预留孔洞时,应尽可能布置在拉力和剪力较小的部位,梁跨中的2/3范围内,梁高中间的1/3范围内,且洞口周边增设箍筋和斜筋。

  第二章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施工时常会遇到裂缝问题,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整体混凝土结构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裂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建筑结构性能,对混凝土裂缝的处理也是保证建筑项目创造经济价值的基础。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注意事项

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及其它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

用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大样细部等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包括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

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至基础。

结构的设计过程结构设计的阶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方案阶段的内容为:

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例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混合结构等等以及由这些结构来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

确定了结构的形式之后就要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和要求来布置结构的承重体系和受力构件。

结构计算阶段的内容为:

首先,荷载的计算。

荷载包括外部荷载(例如,风荷载,雪荷载,施工荷载,地下水的荷载,地震荷载,人防荷载等等)和内部荷载(例如,结构的自重荷载,使用荷载,装修荷载等等)上述荷载的计算要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采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等来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

其次,构件的试算。

根据计算出的荷载值,构造措施要求,使用要求及各种计算手册上推荐的试算方法来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

再次,内力的计算,根据确定的构件截面和荷载值来进行内力的计算,包括弯矩,剪力,扭矩,轴心压力及拉力等等。

最后,构件的计算。

根据计算出的结构内力及规范对构件的要求和限制(比如,轴压比,剪跨比,跨高比,裂缝和挠度等等)来复核结构试算的构件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和要求。

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调整构件的截面或布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

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

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

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

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

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

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

(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

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

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

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抗震缝应加大,经统计,按规范要求设的防震缝在地震时有40%发生了碰撞。

故应增大抗震缝间距。

关于回弹再压缩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

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

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

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

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

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

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

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

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

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

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

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

总的原则,当主梁上次梁开裂后,从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时,主梁可不加附加筋。

梁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

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对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

一般情况下,悬挑梁宜做成等截面,尤其出挑长度较短时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

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加大施工难度。

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

当然,外露的大挑梁,可适当变截面,使感官效果好些。

当建筑大多数房间较小,而仅一两处房间较大时,如按大房间确定基础板厚会造成浪费,而按小房间确定则造成配筋困难,当承载力能满足要求时,可在大房间中部垫聚苯卸载,按小房间确定基础板厚。

总之,结构设计是个系统、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设计人员要从一个个基本的构件算起,做到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规范和规程的含义,并密切配合其它专业来进行设计,在工作中应事无巨细,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从长期的建筑施工状况看,我国的建筑施工普遍存在着各种结构裂缝问题,其对于整个项目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采取多项措施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保证裂缝有效处理。

造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材料、设计、施工和温度等。

此次研究从结构设计方面进行分析,以掌握好裂缝处理的有效策略。

  1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对裂缝控制的策略

  裂缝对于建筑结构的影响是众人皆知的,但在处理裂缝时必须要从早期环节开始,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裂缝的形成。

工程单位应在设计的方案阶段和施工图阶段则要树立较强的裂缝意识,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

  遇到荷载裂缝时则要把裂缝大小控制在有效范围,需选择“抗”的方法,从计算、构造上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有效强度,这样可以避免各类载荷造成的质量问题。

遇到变性裂缝时则需选择“抗”或“放”的方法,“抗”主要是对结构构件的某些部位从构造上添加配筋,配筋可提升混凝土的弹性极限拉伸,对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加以约束。

适当增强配筋能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性能,例:

在梁侧增加纵向钢筋,屋面板角部和跨中上部的地方添加双向钢筋网,对砖混结构的楼面板设置圈梁,能够加强混凝土结构抵抗变形裂缝的能力。

混凝土板发生收缩变形后,尽管通过添加配筋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而配筋数量的增多会影响到裂缝的处理性能。

若收缩变形较大时,随意增设配筋则难以维持裂缝宽度处于有效控制范围内,这样会使得整体结构性能受到约束。

而选择“抗”的原则控制裂缝则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且这类方法处理裂缝的效果不是很好。

此时,则要换成“放”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合理的设置伸缩缝、沉降缝和滑动层。

根据国家标准制定裂缝处理方案。

  对于变形因素影响较大的结构,采用“抗放”结合的原则,在施工时设置后浇带,在完成大部分变形后,再对后浇带进行浇筑,使结构形成整体,来抵抗尚未完成的收缩和沉降变形,具体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在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设计的思路可通过概念设计来实现,发挥和利用结构总体体系与各基本构件之间的关系,能迅速、有效地对总体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和选择。

结构工程师在项目中的任务就是用整体概念来设计总体结构体系。

同时,基本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又在整体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概念设计和创新,可获得受力明确、抗裂性能良好、造价较低的结构总体方案

  设计概念

  概念设计可以创造一个性能良好、安全和经济的结构总体方案。

设计概念,是指在施工图阶段,对工程结构计算所需的材料性能、力学知识和结构分析方面,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概念,这对实现总体设计方案,确保施工图设计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结构电算中的设计概念:

  现在的结构分析都借助于计算机,在电算过程中,除了数据检查和计算结果的电算判断外,结构计算的程序选择和应用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为判断环节。

程序选择是指判别程序的计算原理及适用范围是否符合实际工程设计的情况。

应用分析是指判别结构周期、变形、内力和配筋的计算是否正确及满足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这些判断均与设计概念是否正确密切相关。

  结构计算方法:

  结构的计算模型要进行必要的简化,简化程度与计算程序有关。

简化模型要尽量符合真实受力情况,包括结构构件的空间布置、荷载的分布、结构构件的刚度、形式、约束、连接、位移变形特征等,实际结构的简化模型应与软件假定的力学模型相符。

  楼面整体性及其水平刚度:

  现在结构计算在考虑侧向荷载分配时,主要有3种方法:

(1)按各榀抗侧力结构的受荷面积进行分配。

(2)按各榀抗侧力结构的刚度单向协同工作进行分配。

(3)按所有抗侧力结构的刚度双向协同工作进行分配。

  具体采用那种方法进行计算,和结构的楼(屋)面的整体刚度有关,刚性楼(屋)面应采用(3)进行计算,半刚性楼(屋)面应采用

(2)进行计算,柔性楼(屋)面应采用

(1)进行计算。

楼(屋面)板是传递水平力的主要构件,程序计算中采用的简化模型,必须符合实际情况,楼面刚度的大小,应根据楼(屋)面结构板的厚度、配筋、开洞和错层情况,经过设计者用概念来判定。

  其它:

  在结构电算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结构计算的自振周期进行折减。

对轴向变形和剪切切变形的影响,现浇楼(屋面)板对楼面梁惯性矩的系数增大,梁端弯矩调幅,柱构件的计算长度等问题的考虑,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设计概念的基础上,不可盲目套用程序或不做分析按计算结构进行设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应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房屋构造设计中的裂缝控制的方法

  结构裂缝设计

  平面布置:

  设计建筑平面时要保持规则状态,防止平面出现异常变化。

当平面出现凹口时,则要对凹口处边缘添设拉梁,凹口周边的楼板要增大厚度且添设配筋。

对房屋长度的控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当长度超出标准范围且超出较小时,可对中部设置收缩后浇带。

后浇带之间的距离在30m,位置在梁和楼板的1/3跨处,宽度在900mm左右。

彻底分开后浇带应将梁、墙和板,钢筋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搭配。

在房屋长度超出标准范围且超出较大时,则要添加变形缝。

若建筑物群房和主楼之间的高差值较大,则需要对中间部位设置沉降缝或后浇带,以此缩小由基础沉降造成的裂缝。

  针对外露的相关构件,在水平长度大于12m后要添加伸缩缝,间距需小于12m,如:

挂板、栏板、檐口、雨棚等。

若房屋长度超过40m时,则需在楼板中部添加后浇带,以此降低混凝土收缩应力及温度影响。

而砖混结构需把单元分户墙下的楼板断开浇筑。

钢筋切断,圈梁不断开,配筋构造见图1。

  分户墙下断板构造

  构件厚度:

  设计时要把握好钢筋锚固和耐久性等方面的内容,严格限制现浇构件的最小厚度,而现浇板板厚最好控制在≥L/30~L/35(L为板的计算跨度),通常对于民用建筑不要控制在100mm以上。

从当前的施工作业状况看,板厚较薄时则会造成收缩裂缝,这就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具体的构建状况进行处理,保证各类建筑指标在有效范围内。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

  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用量就越多,水灰比越大,出现裂缝的可能性更大。

现浇板因其平面尺寸较大,一般现浇楼板的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现浇梁与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一致。

当柱和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和板时,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柱和墙相同,梁和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节点也不同。

  配筋设计:

  适当的提高构件的配筋率,对控制构件的裂缝宽度很有效。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作出了明确规定:

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对梁和板等不同构件,规范对其配筋率和钢筋间距都有明确规定,对板的受力钢筋的配置,宜选用直径较小间距较密为原则,这样可以相对减小构件裂缝。

所以严格按规范的规定进行构造配筋和设置间距(包括受力和构造配筋),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的屋面传热系数宜≤1.0W/(m2.K),屋面板的结构配筋宜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对板面无负筋的区域,可以将板的支座负筋拉通,也可以在板无负筋的区域配置双向钢筋网,与板负筋搭接。

  四边嵌固的现浇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