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中考作文复习方法《立足教材备考作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6187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中考作文复习方法《立足教材备考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中考作文复习方法《立足教材备考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中考作文复习方法《立足教材备考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中考作文复习方法《立足教材备考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中考作文复习方法《立足教材备考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中考作文复习方法《立足教材备考作文》.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中考作文复习方法《立足教材备考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中考作文复习方法《立足教材备考作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中考作文复习方法《立足教材备考作文》.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中考作文复习方法《立足教材备考作文》

立足教材,备考作文

曹文轩

先生说: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

写作是一支箭,阅读是把弓。

”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课本的每篇文章,都是作家在观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想象加工提炼的结果,从小学到初中,我们所学的300多篇课文中,它们各有各的文本特色和写作技巧,老师在带领学生分析文章内容、主旨时,在赏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总能学习到一些好的写作技法,透过文学的背面去探求艺术,领会“言外之意”,欣赏那“绕梁之音”。

所以本次我就立足教材,和各位同行交流一点有关中考作文复习的看法。

一、明确中考考察方向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①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③注重写作过程,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2、陕西省201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要求标准如下:

①审题准确,符合题意;②立意正确,感情真挚;③中心明确,内容具体;④结构完整,层次分明;⑤思路清晰,详略得当;⑥文体鲜明,特点突出;⑦语言通顺,讲求文采⑧格式正确,标点规范;⑨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3、中考作文整体要求:

忌抄袭、写最真实的事,抒最真挚的情。

二、立足统编教材,有效复习

立足统编教材,依据教材原文和教材每单元后设置的“写作”设置技法实践,精选易学好掌握的讲解训练,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1、回顾教材设置的专项练习。

教材

单元

内容

教材

单元

内容

七年级上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八年级下

学习仿写

学会记事

说明的顺序

写人要抓住特点

学写读后感

思路要清晰

撰写演讲稿

如何突出中心

学写游记

发挥联想和想象

学写故事

七年级下

写出人物精神

九年级上

怎样写诗

学习抒情

观点要明确

抓住细节

议论要言之有据

怎样选材

学习缩写

文从字顺

论证要合理

语言简明

学习改写

八年级上

怎样写消息

九年级下

学习扩写

学写传记

审题立意

学习描写景物

布局谋篇

语言要连贯

修改润色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表达要得体

有创意的表达

2、回顾历年陕西省中考作文真题。

写作主题

题目

写作方向

教育引导

(11年5考)

2017陕西23题:

会玩,才好!

(命题作文,有提示语)

一种对自我成长有所促进的“玩”,是积极向上的行为。

2016陕西23题:

为我心中的那片海(命题作文,有提示语)

实现某个梦想;完成某件事;达到某个目标。

2013陕西23题:

热情,让青春灿烂(命题作文,无提示语)

对某事或某物的热情。

2009陕西22题:

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命题作文,有提示语)

“我”身边美好的人、事、景等。

2008陕西22

(2)题:

做个有心人(命题作文,有提示语)

写某事来证明“有心”。

写人记事

(11年4考)

2015陕西23题:

我的老师(命题作文,无提示语)

真实的人;促使人成长进步的事物。

陕西23题:

想看见你的笑(命题作文,无提示语)

身边的人。

2010陕西23题:

在这里(命题作文,有提示语)

在某个空间或某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感。

2008陕西22

(1)题:

难忘那张脸(半命题作文,有提示语)

让你难忘的人。

寓意哲理

(11年3考)

2018陕西23题:

阳光(命题作文,无提示语)

自然界的阳光;人的一种精神面貌。

2014陕西23题:

答卷(命题作文,有提示语)

学习中的答卷;生活中的答卷。

2012陕西23题:

逗号(命题作文,有提示语)

学习、成长中每个阶段的感悟。

考情总结

1.命题形式:

近11年除2008年是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二选一之外,其余全是一道命题

作文。

2.写作主题:

近11年主题涉及教育引导、写人记事、寓意哲理三类。

3.写作方向:

近11年写作方向聚焦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人或事”,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写真事,抒真情。

陕西近11年中考作文题目或包含“我”,或写作方向上与“我”有关,都是写与“我”相关的事,抒发“我”的所思所想。

写“我”必然会联系身边的人,因此可以辐射出“我”经常接触的一些人,如下图解读:

这么多作文题目,内容上都是以“我”为圆心,以“我”成长、生活中接触的人和事为半径,具有鲜明的生活体验色彩,每个角度下的人和事都可以串联多道中考作文题目。

回顾近五年中考作文真题,均是命题作文,所以我们首先从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着手复习。

审题就是审清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

因此,正确的审题步骤至关重要。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审限制词

题目中常常会有一些字、词、词组,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我们的写作进行限制,规定我们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

如:

数量(指多少:

几个、几件、几种等);时间(指什么时候:

哪时、哪天、过去、现在、未来、周末等);地点(指什么地方:

家庭、校园等);方位(如前、后、中间、左、右等);范围(“在……中”“在……上”“初中生活”等);人称(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等);写作对象(记叙的内容:

人、事、景;说明的对象:

事物或事理)。

因此,拿到作文题目后,我们必须首先找到限制词,明确有哪些限制,明确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

【例】2016陕西“为我心中的那片海”,对人称做了限制,只能用第一人称“我”,不能写成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

2015陕西“我的老师”,“我”暗示写作的角度,限制了“老师”这一写作对象的主体,当然写作的人称也应是第一人称。

第二步

审中心词

题目中体现写作对象“怎么样”的词或词组就是中心词,它代表文章的中心思想,表明写作目的——告诉读者那人是怎么样的人,那事是怎么样的事,那景是怎么样的景。

【例】2016陕西“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中心词“那片海”有强烈的象征义,它象征着目标、梦想、对未来的憧憬等,可以写实,也可以虚构;可以写眼前的生活,也可以将自己的体验进行升华;可以写自己对梦想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对知识、信念的执著追求;可以抒发自己对美好情感、人性的思考,也可以写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还可以写自己对环境的珍惜与保护等。

第三步

审提示语(这一步仅针对有提示语的作文)

提示语大多有引出题目、阐释主题、提示写作范围和人称、提示选材范围和角度、提示写作重心等方面的功能,同时也对命题作文的题目有所限制,认真阅读提示语,可有效地避免写作偏题。

【例】2016陕西“为我心中的那片海”,提示语“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妈妈笑着对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根据提示语可以联想到许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首歌,紧扣提示语中的关键句“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可以围绕自己拼搏的艰辛与坎坷,奋斗的欢笑和泪水,坚持的努力和执著来写作。

第四步

审写作要求

“文体自选”要求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文体进行写作。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要求考生独立完成作文,不得套作或照抄他人的作文,否则会被扣分。

“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要求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若出现地名、校名、人名时一律用其他名字代替,否则会被扣分。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考生所写的作文字数不得少于600字,否则会被扣分。

后面题目同此要求。

另外,有效可行的技法可帮助审题:

1.添枝加叶法。

词语类的作文题目,审题时可采用加词法来降低难度。

【例】2014陕西“答卷”,可添加人物,如谁的答卷;还可添加限制语,如什么样的答卷;还可添加补语,如答卷答得怎么样……采用这个思路进行审题,更易展开写作。

2.以问引领法。

一般针对题目,可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自问自答。

【例】2011陕西“想看见你的笑”中“你”是谁?

可以是家人,可以是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可爱的动物等;“笑”,什么样的笑?

感动的,幸福的等;“你的笑”带给“我”怎样的影响?

这样连续追问下去,文章的写作对象就会逐步拓展,写作内容也就会逐渐丰富。

补充:

寓意类作文的审题

寓意类作文题目往往是一种具体的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式的特点,要求考生捕捉到题目中关键词句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等,选择自己最熟悉且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

这类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升华。

而且写作时要做到侧重点明确,主次分明。

【例】2018陕西“阳光”,不仅指自然界的阳光,也可以是阳光的比喻义。

本义是指太阳发出的光,文章可写自然界的景和物是如何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的,由此突出阳光的作用;也可写生活中的阳光,可以是给你爱和温暖的一个人:

母亲、老师、同学、朋友等;也可以是遇到挫折时激励的一句话,心情不好时的一个玩笑、一句诗、一首词;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一本书、一首歌、一座城等;还可以是助人为乐,蜕变成长,美好阅读,温馨家庭……一切光明、温暖的因素都可以成为文章的主题。

陕西真题面对面

(2017陕西23题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玩,是人的天性。

玩,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钥匙;玩,是塑造性格、丰富情感的向导。

玩中有学问,玩中有智慧……

请以“会玩,才好!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细审题】

1.审限制词。

这里的修饰词“会”特别重要,暗含了有些人是“不会玩”的。

比如有的人和别人玩不到一起去,这就可能是自私、不会合作造成的。

玩一些没有意义的游戏,参加一些伤害身体,甚至有损心理健康的活动,这些都是“不会玩”。

“才好”,要写出“好”在哪里,是增强了合作能力,理解了课堂所学知识,还是劳逸结合提升了学习效率等。

2.审中心词。

“玩”是题眼。

可以看出,这里的“玩”是个褒义词,指有意思、有意义的积极活动。

只有在这个层面上的“玩”,才是“会玩”,才是“好”。

所以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去思考“玩什么”是可以对自我成长有促进作用的,比如物理小实验,拆装玩具,益智游戏等。

在集体运动类活动中互相学习、收获友谊;在课间活动中与同学促进友情、有所启发;在家庭旅行中增长见识、收获感悟……这些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素材。

3.审提示语。

提示语中对“玩”进行了解读:

“玩,是人的天性。

玩,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钥匙;玩,是塑造性格、丰富情感的向导。

玩中有学问,玩中有智慧……”可见,这里的“玩”不是彻夜的打游戏,不是追逐嬉戏,不是简单的休息和放纵,而是指可以增长知识、塑造性格、有所收益的“玩”。

很显然,这里的“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

【巧立意】

构思时,从人物、事件、地点、时间、情感等几个方向搜寻素材。

比如从时间的角度思考:

清晨玩什么?

中午?

黄昏?

夜晚?

周末?

假期?

春夏秋冬?

刚进校时?

临近毕业?

通过这样一番思考,学生们就会把生活中摄影、养花、跑步、骑行、野炊、爬山、钓鱼、绘画、打球、下厨、下棋、游泳、弹琴、跳舞、玩魔方等各种“玩”激活,写出自己最真实的体验,写出生活状态,写出种种收获。

二、作文的立意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这里所说的“小”是指小人物、小事件、小细节、小角度;“大”的意思是指作品中体现大的情感、大的道理、大的主题、大的背景。

“以小见大”是记叙文常见的写作手法,也是初中生最实用的写作手法之一,它往往取材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件,通过小角度切入,关注人物的一言一行,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和时代背景。

“以小见大”常见方式有三种:

以生活小事见大,以平凡人物见大,以寻常景、物见大。

技法一

以生活小事见大

选取寻常小事挖掘闪光处(情、理)。

从小的材料中选取一个细小点挖掘出闪光而有普遍意义的大主题,发掘别人之前未发现的东西,以独特的感悟撼人心灵,从而以小见大。

【重读教材】

课文

《散步》

三代同堂家庭的一次散步(产生了分歧)。

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道德之美。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小时候一次从悬崖脱险的经历。

蕴含的哲理: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所要到的地方。

技法二

以平凡人物见大

1.写“小点”:

写人物局部,一般不必从头到脚都写,写小人物所做小事中的某个点,如一个神态、一句话、一个习惯、一个动作……

2.运用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环境),打造好动情点,把特定的事件、人物的动作、行为用特写镜头进行“放大”,给人以真实、鲜明、清晰的印象。

抓住人物或事件的特征来写,通过准确、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来增强形象可感性。

技法三

以寻常景、物见大

1.选物:

选出熟悉或常见的自然景物或与某个人、某件事有关的一个物品,或借物喻人,或借物说理,或借景、物抒发情怀,也就是把景、物作为情与理的载体。

2.描写:

借自然景、物喻人、说理或抒发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精神,描写一定要侧重抒情;写与某个人或某件事有关的物品时,要对这个人、这件事详加描写或叙述,描写叙述要有倾向性,感悟点要突出。

三、重读教材学写作

(一)放大招——用好经典结构,做好开头、结尾和扣题

作文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文章组织安排内容的具体方式。

大家都知道,在写一篇作文的时候,我们准备了各种材料,但我们不能把它们胡乱地堆放在一起,因为杂乱无章的一堆材料是表达不出一个集中鲜明的中心思想的。

因而,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线索,把有关内容主次分明、有条有理、有头有尾地组织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

由此可见,在一篇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安排结构是一个重要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有人把一篇作文比作一个人体:

主题是灵魂,题材是血肉,而结构是骨髓。

常见的经典结构有以下两种类型:

 

1、顺承式结构

顺承式结构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或动作的先后顺序来描写事物、组织段落,然后,层层深入地写下来。

形象地说就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你要写事情的整个过程,按照发展顺序写出来。

【统编课文】《背影》顺承式文章的结构为:

开头第1段:

开篇即点题,引出下文“背影”的故事。

第2段:

写“我”跟着父亲奔丧回家,是“背影”故事的缘起。

第3段:

写丧事完毕“我”与父亲同行,是“背影”故事的前奏。

主体第4段:

写父亲决定为“我”送行,是“背影”故事的基础。

第5段:

写父亲送“我”上了车,是“背影”故事出现的准备。

第6段:

直接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是全文的核心段落。

结尾第7段:

写读着父亲写的信,“我”的眼前再次浮现“背影”,与前文呼应。

2、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指的是围绕文章的中心主题,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写作几个(一般是三个)并列的段落内容,各个段落内容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诠释或论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结构如下:

【统编课文】《雨的四季》并列式文章的结构为:

开头中心主题:

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点明雨是美的。

并列片段

(1):

春雨:

清新、润泽、甜美。

并列片段

(2):

夏雨:

热烈、粗犷、奔放。

并列片段(3):

秋雨:

沉静、端庄、深情。

并列片段(4):

冬雨:

自然、平静、纯洁。

结尾总结全文:

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四季雨的赞美、渴望。

(二)重小技——描写和修辞带出文章亮点

1、外貌描写特征化

人物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抓住人物的外形(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神情、风度等)进行准确、生动、形象地刻画,以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即通过描绘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向读者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学点1

集中笔墨显特征

描绘人物时,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地方进行描绘,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感情与个性特征的地方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学点3

观察描写要有序

外貌描写要根据情节的发展或文章的主旨,找准观察描写的角度,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描写,一般按照先描绘整体印象,再有顺序地局部描绘(由上到下),或反之,有序地展现人物的品格、思想及性格特征。

(三)、动作描写细节化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重要描写手法。

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谈、行走坐卧都离不开动作描写。

只有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才能把“做什么”变成“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的发展。

学点1

动作分解“连连跳”

将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进行“慢镜头”式描写,人物形象就能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重读教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点评:

文中将父亲的动作进行了分解,分别使用了走、探、穿、爬、攀、缩、倾一系列动词,环环相扣,用特写镜头展示了父亲步履艰难地爬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情景,将一个朴实、平易、慈爱的普通父亲形象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感人至深。

学点2

“涂脂抹粉”有门道

在动词前加上修饰语来表现动作的幅度、力度,这样能使人物更加形象、有活力,也更能展现人物性格及心理特征。

不同的修饰语有不同的作用。

学点3

“量体裁衣”显个性

每个人做事时的动作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习作时要根据描写对象的身份、地位、处境和状态来选择合适的动词进行描写,从而凸显出人物的个性。

【重读教材】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点评:

作者选取一系列恰当的动词,通过描写“我”和“母亲”不同的动作,在同一段文字中完美地展现了两个不同性格、不同处境的人物形象。

“我”双腿瘫痪后的暴怒、绝望与母亲对“我”的理解、关爱相对比,充分地展现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现了真实而又令人感动的母子之情。

(四)、语言描写个性化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点1

写说不出现“说”

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

相比干巴巴的“他说”,若能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描写,这无疑会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可感。

学点2

抓住个性巧“说”

语言是个人情感最直接的表露,想让人物形象逼真传神,那就要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修养、癖好等特征,使读者观其言即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

【重读教材】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鲁迅《孔乙己》

点评:

众人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拿他的痛苦来取乐,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勾画出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

而孔乙己想证明清白,但证明不了,又偏要争面子,他的话于矛盾之中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旧文人的迂腐思想。

(五)、心理描写真实化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潜意识等思想活动的描写。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通过心理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

学点1

内心独白展示矛盾

运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自己的心理活动,表露自己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犹豫、忧虑和希望等。

【重读教材】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

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

难道这样就算了吗?

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

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

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都德《最后一课》

点评:

这段心理描写是即将失去祖国的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既表现了他内心的懊悔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学点2

联想想象显现心怀

通过对人物梦境、幻觉的描写,表达人物的某种心境、意念,曲折地反映客观现实,能增添抒情和浪漫色彩,梦中或幻想中的喜怒哀乐正是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曲折反映,表达人物真实的感情。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式或方法。

通过修辞手法修饰自己的文章,清楚地传达自己的意思,增强抒情效果,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深读者的印象。

中学生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以下着重讲解这四种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

学点1

巧用比喻,生动形象

【重读教材】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老舍《济南的冬天》

点评:

语段中用“日本看护妇”比喻矮松顶着雪的情景,贴切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矮松清新可爱的形态,不仅使矮松有了活力,而且使人感到新奇别致。

借“带水纹的花衣”喻雪后山坡上由于雪分布不均而形成的黄白相间的美景,富有层次美,使山坡美景这一宽泛的景物显得微妙可感知,而并非遥不可及。

学点2

妙用拟人,写活事物

【重读教材】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