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考古实习报告.docx
《西安考古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考古实习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考古实习报告
历史文化系
────西安考古实习报告
系别:
历史文化系
班级:
历史学1002班
姓名:
丁元平
学号:
201001120093
西安考古实习报告
有语云:
“追寻一年历史去深圳,十年历史去上海,百年历史到上海,千年历史去洛阳,三千年历史去北京。
上下五千年历史到陕西。
”陕西,莽莽三秦大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十三朝历史古都;秦始皇兵马俑,震惊寰宇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
2013年9月25号,我们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本科两个班的学生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西安考古实习!
历时五天的亲身体验,我不仅接触到了最真实的历史,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最早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及其鼎盛的朝代西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
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
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
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
9月25号早上,我们满怀期许和热情,踏上了去往兰州的大巴,在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我们参观、游览了甘肃省历史博物馆。
参观了具有甘肃浓郁气息的彩陶文化,参观了地球的历史发展过程,观看了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剑齿虎、象的骨骼化石,而且参观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将士他们的生活条件,所展览出的历史遗物。
参观完省博物馆,我们抵达兰州火车站,晚上乘坐由兰州发往西安的k120次列车。
一路上,我们就像孩子一样又玩又闹,长这么大,仿佛第一次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但我们是去实习。
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让我们感到任务沉重,因为我们终于有机会去亲眼见证那些在教科书上精美而又别致的考古实发掘出来的实物。
终于经过差不多九个小时的路程,第二天七点多我们到达西安。
临近西安时,我们发现这里的每一块角落不想家乡那样,放眼望去都是“一马平川”的感觉,没有一座凸显出来的山峰,下火车的时候,我们就远远的看见了西安古城墙,上面镶嵌着一行字“古都西安欢迎您”,在西安火车站我们做了简短的调整之后,(由于一晚上的车程大家劳累不堪,到站稍作些许活动)我们由导游老师带队,两个班分别乘坐两辆旅游大巴,刚上车,导游老师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给我们介绍西安的历史历史地位、风俗、旅游景点以及需要大家注意的事项。
一路上,我们欣赏和讨论着西安的美景,观察着路旁匆匆而过的高楼大厦和行人。
到达西安之后,我们的第一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由于我们到达的时间很早,参观历博的游客很少,我们都顺利拿到门票进入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
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所以陕西历史博物馆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最主要的还是其收藏了数量可观,价值非凡的一大批文物在里面,大多文物为无价之宝,我同样很是感慨万千,忘记历史最终会被历史所忘记。
紧接着就是慈恩寺、大雁塔、小雁塔。
我们在感受了陕西在周、秦、汉、唐的盛况后,就去慈恩寺体验玄奘取经后译经、讲经的历程。
我还专门等到晚上,一睹夜幕下的西安音乐喷泉、西安电视塔以及华灯闪耀的西安古城墙、钟鼓楼等,在夜色和彩灯的装扮下,西安这座古城越发显得神秘而充满魅力。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是古城西安的象征。
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在大雁塔里面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一排许愿墙,各种语言和文字的各种祝福体现了人类最淳朴的感情。
参观完这些景点之后,已经是晚上,大家进入宾馆匆匆入睡。
第二天,导游给大家安排的景点是半坡博物馆、骊山、临潼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
该遗址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50000平方米。
从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延续近4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
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半坡聚落的范围为不规则圆形。
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
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
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
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
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
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
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
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
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
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
发现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2个男子和4个女子,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
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
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表明当时对女子的爱重。
骊山,苍山秀玲,加上那得天独厚的温泉,构成令人神往的风光。
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历史遗迹,关于远古神话遗迹的女娲谷、老母殿、西安事变兵谏亭、蒋介石被抓处;古代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的“烽火戏诸侯”等,使得许多诗人词客流连忘返,写下感慨古今的诗章。
秦兵马俑博物馆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景点。
有俗语言秦始皇陵“头枕骊山,脚踏渭水,一手抓金,一手握玉”,这句话准确而生动的描述了其位置------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区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盛产金和蓝田玉。
建立在秦始皇从葬坑之上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就在此,它气势宏伟,是国家5A级景点、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进馆后由一位女导游带队开始参观,首先是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称为“安车”、“高车”的两辆大型彩绘铜马车。
遗憾的是当天我们看到的是仿品,真品因世园会的需要被带到了别处,但是仿品以假乱真丝毫不影响游客的兴致。
然后参观的是秦兵马俑墓葬坑大厅,导游告诉我们参观此厅“三分在看,七分在听”,的确,初见那些被灰土覆盖的土人时,我有些失望,因为他们缺胳膊少腿,也并没有在杂志课本中看到的那样雄伟,但是在认真听了导游的解说和一个个在书本中看不到的小故事后,那些表情不曾重复的面孔在我眼前生动起来。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依次看了一、二、三号三个坑。
一号坑规模最大,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凭栏俯视,东端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
我们边走边听导游娓娓道来,想着这是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然后我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我带进喊杀震天、战马嘶鸣的古战场。
二号坑在一号坑北侧,平面略呈曲尺形,是秦俑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它由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
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
好一个2000年前的军阵,这不禁让我想到战国时期的最大战争-----秦、赵长平之战,秦军就是用这样的军阵密切配合,歼赵军40余万的吧!
我们在二号坑还看到了考古发掘现场及遗址顶部木迹和部分陶俑、陶马的出土现状。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
它规模最小,与一号坑距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
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恰好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军事集团,忠实的站立在秦始皇陵的东侧,象征着保卫陵园的卫戍大军。
三个墓葬坑看完之后我们随导游从大厅出来,开始听她讲始皇帝陵的整个布局。
秦始皇陵园占地多达56.25平方公里,由内外城两部分组成,在陵墓的北面还有许多宏伟的地上建筑,如寝殿、厢房、角楼等建筑群。
秦陵地宫也有大量珍宝,目前还没有挖掘。
地宫周围有许多陪葬坑,已发掘了珍奇异兽坑、马厩坑、兵马俑坑、刑徒墓地等600多座,其中兵马俑坑是秦陵东部最大的一组陪葬坑。
第三天,大家都准时集合,得知今天参观的是茂陵、乾陵、唐永泰公主墓和法门寺。
茂陵,是汉代最著名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在参观茂陵的同时,我们还参观了汉代大将霍去病的陵墓,一系列我们只有以前在课本上见到的国宝,比如马踏匈奴、石马等等。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气势雄伟壮观。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
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乾陵就在北峰之上。
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
勘探表明:
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
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
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
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永泰公主墓阴冷、深长的墓道,“珠胎毁月”的墓志铭,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仕女图壁画、雕刻精美的石椁以及天井、雨道、盗洞等,都给我留下了墓室形象的深刻印象。
也感受到了李显对女儿李仙惠的伤感与自责。
最后一天我们的行程安排是西安古城墙、回民一条街、钟楼和鼓楼。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登上了西安明城墙,城墙蜿蜒逶迤,玲珑有致,沿着城墙走走,风景各异。
景致最好的一段是和平门到南门,往城里看,是古色古香的民舍,往城外看,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偶尔能听到城墙下公园里传来的秦腔,韵味十足。
但那古朴苍桑的城墙、古色古香的元花灯又让人有一种梦回古代的感觉。
回民一条街,主要分布的是各具特色的回民小吃,有羊肉泡馍、肉夹馍、山西的特产柿子、石榴、枣子等等。
九月二十九日晚上乘坐由西安发往兰州的k131次列车顺利返回学校,也就标志着为期四天的西安考古见习结束了,我们一路高歌,在歌声中结束了我们这次的全部行程。
在此次的实习考古中,尽管一天安排的满满的的行程会让人很累,但是这个过程现在回想起来是那么的充实,细细想来,从六千年前的半坡,到秦兵马俑,唐代的乾陵,明代的长城,再加上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等,几乎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我仿佛真正的穿越了历史千年的尘埃,真正的走近了历史的细节,这不单单是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扩大了自己的历史视野,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许多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式,尤其是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探索了自己的民族源流,了解了自己民族的发展进程,正视了过去。
而我们今后的任务,就是从了解自身的发展、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做起,擦亮自己的眼睛,调整好自己的思维,保持良好的心态,学好专业知识,更进一步的去了解自己的民族和民族的发展史,为推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