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5710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4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阻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变阻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变阻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变阻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变阻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阻器.docx

《变阻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阻器.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阻器.docx

变阻器

变阻器-初中三年级物理教案

作者:

网络转载发布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所标规格的含义,会识别滑动变阻器规格,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改变电路中电流.

  3.知道电阻箱用途,会读出电阻箱示数.

  4.知道变阻器和变阻箱电阻变化的区别和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从理论在实践应用出发,由一个实际问题的提出引入新课.

  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其使用,由于变阻器的部件较多,接法又有多种,因此变阻器是初中电学教学的难点之一,为此,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方案已作过调整,在电学问题中不出现变阻器三个接线柱同时接入电路的情况,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加以注意.

  本节的另一内容电阻箱由滑动变阻器特点引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联系实际,注意观察,对照和思考,仔细观察变阻器,做到实物、结构示意图和符号三者相对照.

  教师引导、启发、示范,学生观察、亲自操作.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出变阻器的使用规则.

  引入本节课题时,创设奇趣的物理情境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突出变阻器的作用,有效地减小教学坡度,加深学生对变阻器的构造、原理的认识.可以由滑动变阻器特点引出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特点等对比教学.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演示1出示收音机,选择某一台,调节音量控制旅扭,音量发生变化.

  为什么调节音量开关时,喇叭音量会变化?

  1.旋电视机的亮度旋钮,荧光屏上的图像会变明变暗.

  2.一幕话剧开始了,剧场里的照明灯是怎样由亮变暗?

  演示2出示滑动变阻器,告诉学生它叫滑动变阻器,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指出亮度变化都是由于滑动变阻器起作用.

  教师指出:

上述生活中例子,都有一个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元件.

  这节我们就研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一、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滑片移动可改变音量、亮度.收音机音量大小,灯泡亮度变化都是由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不同引起的,所以滑动变阻器是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元件.

  我们知道,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要减小电流,应增大电阻,要增大电流,应减小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那么滑片移动是怎么改变连入电路成电阻的呢?

  让学生观察每组桌上的两组滑动变阻器,看谁能说明滑动变阻器构造.

  教师出示观察提纲.

  1.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这些部分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

  3.有几个接线往?

连入电路后电流的路径如何?

  4.它铭牌上标志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找同学表述,互相补充,后教师明确介绍滑动变阻器构造,明确各部分名称.

  引导学生从构造入手分析滑动变阻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变阻器上绕的电阻线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怎样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呢?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是什么?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有哪些方法减小电阻.

  学生讨论:

  总结出四种方法:

减小导体长度,增大横截面积,选用电阻率小的材料,降低温度.

  这四种方法中,哪种从实践的角度更简便可行?

(减小长度)那么怎么减少?

  演示实验3.

是根较长镍铬合金电阻线,其中是金属做成的触头,当向右滑动,示数变小,当向左滑动时,示数变大.

同学分析:

  这个实验是靠什么来改变连入电路电阻的(靠触头在电阻线上移动,来改变连入导线长度),教师指出这就是最简单的“滑动变阻器”.这种最简单的“滑动变阻器”与我们手中的变阻器有什么不同?

实验中为什么用我手中变阻器,它有什么优点?

让学生分析,总结(改变电阻效果明显,节省空间,减小仪器体积)

  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概括上述分析,滑动变阻器原理是通过移动滑片与电阻线的接触点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的.

  根据上述分析,简单地说滑动变阻器就是一个带可滑动滑片的电阻,作为一个重要电学元件可用符号

  表示,其结构可以简单示意为

  滑动变阻器使用

  滑动变阻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如何使用呢?

  1.接法.如何把变阻器接入电路才能起到改变电流的目的?

  首先要使变阻器成为电流的必经之路,即变阻器要串联连入电路.

  

(1)要将两柱接入电路,导线接在滑片上或支架上,都不能使它连入电路.

  

(2)要串联在电路中.

  让学生实验,每组按下图连好电路,并根据你的连法说出哪部分电阻线连入了电路.在这里解决“想想议议”

  四柱变阻器有几种正确接法?

并总结规律“一上一下”.

 2.指导学生将滑片移到离下端接线柱最远的一端闭合开关.

  

(1)分析猜测滑片右移,表示数和灯泡亮度变化,再动手操作,观察验证.

  

(2)分析猜测滑片左移,表示数和灯泡亮度变化,再动手操作,观察验证.

  (3)分析猜测移动滑片,使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的情况,再动手操作,观察验证.

  (4)分析猜测移动滑片,使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时情况再动手操作,观察验证.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同,闭合开关在电路中电流大小不同,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电阻最小时电流最大.电学实验为了闭合开关时防止电流的过大而烧坏元件,要求滑动变阻器在闭合开关前要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即离下端接线柱最远的位置.

  3.前面观察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什么?

其含义是什么?

“”是什么意思?

  滑动变阻器和一切电学仪器一样有自己的规格参数,每个电阻器都有规定的最大电阻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即使用前要了解铭牌,电流不允许超过允许最大电流值.

  二、电阻箱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告诉大家,前面听收音机时,调节音量时,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那个东西,是无线电技术中常用的变阻器,叫电位器(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但这些变阻器有一个缺点,虽能改变电阻,但不能读出电阻具体数值,有没有能读出阻值的变阻器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电阻箱相关内容后回答

  

(1)电阻箱与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化有什么不同?

(滑动变阻器电阻是一圈线一圈线地改变,逐渐改变电阻,电阻箱随旋扭转动是“跳跃式”的改变)

  

(2)它们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3)怎么读数?

  学生回答后总结

滑动变阻器

电阻箱

不同点1

逐渐改变电阻

跳跃式改变电阻

不同点2

不能读出该电阻值

能读出电阻值

  读数方法:

各旋钮“△”所对数乘以倍率之和.

  学生总结读数方法

  各旋钮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

探究活动

【课题】自制滑动变阻器

【组织形式】个人或小组

【活动方式】

  1、弄清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2、搜集有关材料.

  3、动手制作并进行实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算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用电器的电阻.

  2.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初步综合运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有关电功率的计算涉及的物理量较多,综合性较强,而且灵活性强,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本节习题课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选择例题时应精心选择,要有目的性,如:

课本上的例题1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学生学会在使用电功率的公式时,应注意公式各个量的对应关系,熟悉电功率公式,为下道例题做铺垫.

  例题2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解电功率习题的思路,抓住解题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其中不变量在初中就是电阻不变.电压变电功率、电流变.

  教材(人教版)中的例题2没有从最简便的方法解题突出了电功率的决定式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教法建议

  有关电功率的计算涉及的物理公式较多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讲例题前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一下电功率的公式和欧姆定律的公式.讲例题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要在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上下功夫.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教师也应在一体多变上下功夫.

  计算涉及的物理量比较多,题目的难度比较大.解题时要认真审题,理清解题思路,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加深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弄清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特点,加深对计算过程中必须对各物理量一一对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目标

  会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算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用电器的电阻.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培养归纳解题思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

重点电功率公式的运用,难点是灵活运用电功率、欧姆定律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引入新课

  问: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电功?

什么叫电功率?

    (4)用电器在什么情况下正常工作?

    (5)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方案二:

直接引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

  解决问题:

  1)已知用电器铭牌,求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

  2)已知用电器铭牌,求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电压或电流或功率.

  3)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例1:

课本中的[例题1].

  例题小结:

  ①若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状态,可求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P额/U额和用电器的电阻R=U额2/P额.(一般地说,应当把用电器上所标明的额定条件,理解为给出了用电器的电阻.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②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额定功率大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分析:

当电灯两端电压发生变化时,可认为灯丝的电阻没有改变,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I随U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灯泡实际发出的功率也变化.

  解题思路:

  ①根据额定状态求出灯泡的电阻.

  ②根据I=U/R求出灯泡在新电压上的电流.

  ③根据P=UI求出新电压下的功率.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算出灯泡在210伏和230伏电压下的功率P1和P2,其他同学在课堂作业本上解此题.

  讨论:

本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学生回答,教师指出:

用比例法P1∶P额=(U12∶U额)2求P1较为方便.

  例题小结:

  ①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是随着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的;

  ②求实际功率的思路.

  例3:

将灯L1(PZ220-25)和灯L2(PZ220-60)并联接在220伏的电压上再将它们串联接在220伏的电路上,两种情况下哪盏灯泡亮些?

为什么?

  分析:

要判断两灯的亮与暗,只要比较二灯的实际功率大小就可以了.

  解:

并联时,每盏灯的实际电压均为220伏,则其实际功率就等于灯的额定功率,因此可直接判断出灯L1比灯L1亮.

  串联时,因每盏灯两端的电压均小于220伏,所以两灯均不能正常发光,根据例1的结果知道,灯L1的电阻R1大于灯L2的电阻R2,又因为两盏灯串联,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一样大.因此可根据P=UI=I2R判断出P1>P2,L1这盏灯亮些.

  例题小结:

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用电器消耗电功率小;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大.

  例4:

标有"6V3W"的小灯泡能不能直接接到9伏的电源上?

若要使小灯泡接上后正常发光,应怎么办?

  分析: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不难判断,因为9伏已大于灯泡的额定电压6伏,如果直接接上去,因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大得多,灯泡会烧坏,所以不能直接接入.若要接,应和灯泡串联一个电阻R再接入,让电阻R分担3伏的电压.

  解:

不能直接接入.应和一个阻值是R的电阻串联后再接入.

  I=I额=P额/U额=3瓦/6伏=0.5安.

  ∴R=(U-U额)/I=(9伏-6伏)/0.5安=6欧.

  讨论此题还有哪些方法求R.

  例题小结:

当加在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大许多时,用电器可能会烧坏,应和它串联一个电阻再接入.

探究活动

【课题】观察比较两只灯泡灯丝的粗细,判断额定功率的大小.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个人

【活动方式】

  1.提出问题

  2.仔细观察

  3.讨论分析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十六章第七节“变阻器”的教学历来是电学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变阻器”的部件较多,接法多种,涉及面广,有时必须将电阻、电压、电流综合起来分析,常常成为初中学生难以接受和融会贯通的知识点。

本人在教学中为分散难点特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出示调光台灯和收音机,让学生体验回想调光台灯如何使电灯由暗变亮,收音机声音由小变大,都是由旋纽在起作用。

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又进一步设计下一情景:

每位学生或二人一组把铅笔芯接入A、B两点间,与电流表、电灯、开关组成电路,夹子接头P在铅笔芯AB上从左向右移动,再从右向左移动,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电灯亮暗的变化情况,让学生置身于一目了然的调光灯的情景之中,使学生观察到由于接人电路电阻线长度的变化,引起了电流强度的变化,同时达到了“调光”的目的。

同时帮助学生复习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让学生初探到调光台灯中一定有一个可以变化电阻的元件在起作用,唤起了设计猜想的欲望。

二、猜想、设计导人新课

联系前面学过的引起电阻变化的因素,猜想如何设计一个可以改变电阻的元件,引导学生设计利用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电阻器,大部分学生能设计出用金属夹子在电阻线上滑动,从而改变按人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的简易变阻器,为使用和接线方便,教师进一步引导出示实物变阻器,导人新课,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原理是改变电阻线长度从而改变电阻,改变电阻以后达到了改变电路中电流强度的目的。

三、实验操作,归纳变阻器的接线方法

由变阻器结构图中A、B、C、D四接线柱,要求学生在下述电路中:

M、N两点间只能接上变阻器的任意两个接成柱,教师不作任何其他规定,学生在实验操作以后进行充分讨论得出下述结论:

1、改变电阻、四种接法、二种效果

2、不变电阻、两种接法。

二种效果

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演示归纳变阻器连入电路要改变电阻必须是金属横杆和电阻线上各接上一个接线柱。

演示观察,接CA、CB效果是相同的,同理接DA或DB是相同效果。

进一步分析讨论接CA或CB时,当滑片P向右移时由于滑片离C点越来越远,接人电阻线的长度在增加,电阻就变大,电流变小,同理向左移时,由于接入电阻线长度变小,电阻变小,电流变大。

通过上述实验操作、分析,学生对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已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扩散思维

使改变电阻同改变电流、电压联系起来,让知识进一步扩散和迁移。

1、设计电路:

学以致用,要求学生设计调光灯的电路图:

并要求进一步讨论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灯亮暗变化情况,电路里电流大小变化情况,如图4。

2、由于电阻变化,使相应的物理量也变化了。

教师演示连接图5电路:

用投影示教电表VA投影在屏幕上,P从右向左移动时,引导学生观察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变化情况,发现电流表示数由小变大,同时出发现电压表示数也发生了变化,说明变阻器不仅改变电路里的电流强度,同时使部分用电器两端电压也发生了改变。

这在实验中很有用处。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图6。

若6V0.5A的电灯要接入9V电路里使用,可用变阻器与电灯串联接入电路里,改变电灯中的电流,同时使灯两端电压不超过6V,达到保护电路让电灯能正常发光的目的。

3、综合运用

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以后,还必须对变阻器的接线和使用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从而通过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把电压、电流、电阻进一步融会贯通起来。

选题一:

若电源电压是60V,电阻R1=60Ω,R2的最大值是100Ω,电压表的量程是0—15V,

①为使电压表不损坏,R2上AP的电阻最大是多少?

分析:

上题中R2形式上是变阻器,当如图7连接以后,实际上不改变电阻,而变成一个分压器,教师指导学生拆去电压表(学生已了解拆去电压表不影响电路)让学生进一步看清图中移动滑片时,不改变电阻,也不改变电流强度,变阻器接了电阻线上的两接线柱,把变阻器当作了一个定值电阻使用,问题转化成串联分压的问题,即凡RAP的值为多大时,它

②若用导线将CD直接连起来,为使电压表不损坏人。

上AP段的电阻最大值为多少?

分析:

当CD用导线连接后,电路变成了图8,容易看出RPB被短接,电压表测RAp两端电压,移动滑片时改变了接入电路的电阻,同时也改变了电流,R2连接情况变成了一个变阻器,问题变成当变阻器上分担电压不超过15V时,连入电阻的最大值为多大?

学生用分压原理即解出此时RAp=20Ω。

选题二:

如图9,已知R1=6欧,当S合上时,R2的滑片P从B向左移动时,R2的值变化了4欧姆,A表读数变化了0.1安,此时A示数是1安。

求①电源电压②R2的最大值

分析“此题充分体现了变阻器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强度的作用,要求学生对欧姆定律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灵活运用,首先判断出P向左移时,电阻减小了4欧姆,那么电流应增大,A示数变化了0.1安即增大了0.1安培,由此确定,P在B点时,电流是0.9安,P左移了电流是1安,再由欧姆定律列出方程组:

U=0.9×(R1+R2)

(1)U=1×(R1+R2-4)

(2)

解出电源电压是36伏,R2的最大值是34欧姆。

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以后,还可以进一步讨论运用变阻器的不同接线方法,有时可以改变电阻,有时可以当作定值电阻使用而设计出多种测电阻方法,不仅进一步掌握了变阻器在电路中作用,同时也使所学知识得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四节:

变阻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以上节“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知识为依据得出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铅笔芯改变灯泡亮度和探究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体现了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介绍舞台灯光变化和电位器改变收音机音量等,激发学生求知欲,认识物理的应用价值。

[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对物理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科学探究活动,但在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方面意识欠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会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实践意识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难点:

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课件、铅笔芯、滑动变阻器、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等。

[教法和学法]:

实验法、讨论法、发现问题法。

[板书设计]:

第四节变阻器

1、原理和作用。

2、变阻器的构造,电路图元件符号,铭牌含义。

3、变阻器使用、六种接法,“一上一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引入新课:

摸拟文艺演出场景灯光亮暗变化的片断。

观察,思考。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行新课:

一、变阻器原理

1、让两名同学上台演示:

将铅笔芯、电池、小灯泡、开关用导线连接一个可改变灯亮度的电路,指出电路中的电流路径。

2、提问:

它是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大小的呢?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

它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联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识点”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质疑提问

1、滑线式变阻器存在的缺点?

怎样改进?

2、应绕在什么物体上,密绕后导线导通了该怎么办?

实际应用选用的是陶瓷筒,合金线表面涂漆。

3、导线头与电阻线怎样才能接通?

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表达己见。

让学生展开想象,分析利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认识滑动变阻器

1、出示滑动变阻器实物,学生同时观察桌面上的滑动变阻器

2、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3、介绍变阻器的电路图符号,并画结构示意图。

说出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回答铭牌上的含义。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四、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让学生按教材中提的七个问题进行探究。

帮助学生完成实验。

让各组学生说出实验收获和发现的问题。

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说出六种接法,确定所接电路电流路径,滑片移动方向与电流大小,灯泡亮度关系。

并交流课本中提出的七个问题,和发现了那些问题。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五、知识迁移

大屏幕投影电阻器实物,结合收音机等电位器对电流的控制介绍,投影油量表电路图。

观察分析工作原理,

连接油量表电路图

提高应用能力

课堂小结

让学生叙述本节所学知识。

说明变阻器的原理、构造、接法、电路作用等。

培养学生的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

[布置作业]:

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

课后反思:

“变阻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和作用

2.使学生初步掌握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及其作用

3.让学生了解插入式电阻箱、旋柄式电阻箱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连接方法

2.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教学难点]

1、滑动变阻器的引入及其连接方法

2、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小灯泡、开关、铅芯、导线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特色]

以实验为基础,以学生自由发展为主体,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课时]

1节课

[教材分析]

《变阻器》这一节是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十一章第七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的是

1、什么是滑动变阻器及其构造、原理、作用。

2、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3、对电阻箱的简单介绍。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必经复习的知识有

(1)电流的概念

(2)电阻的概念(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通过复习可知改变导体的长度可以改变导体的电阻,而且改变导体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是最方便、最合理的方法,从而引入新课——变阻器,《变阻器》这一节是对上一节《电阻》的延伸,又是为学习下一节《欧姆定律》打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上好这一堂课,尤其显得重要,为此我设立了两个切合实际的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构造、作用及使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好动、好学、好奇的年龄,针对这样的教育群体,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