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简答论述.docx
《旅游资源学简答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资源学简答论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资源学简答论述
:
地貌,即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它是地球内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1)构造地貌:
地球内营力作用造成的地貌,主要造成大幅度的地貌单元,如山脉、高原、盆地、海盆等。
(2)流水地貌:
由地表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造成的地貌,如长江三峡等。
(3)岩溶地貌:
地表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解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共同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如石芽、石林、溶洞、落水洞等。
(4)冰川地貌:
冰川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及对侵蚀物的搬运、堆积所形成的地貌,常形成角峰、刃脊、U形谷、冰川湖等。
(5)风沙地貌:
风对地表松散碎屑物(主要是沙石)的侵蚀、搬运、堆积所形成的地貌,如石窝、风蚀蘑菇、风蚀雅丹等。
(6)海岸地貌:
由波浪、潮汐、海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常见的有海蚀台地、海蚀洞、海蚀柱、海滩等,浙江普陀山为典型代表。
(7)丹霞地貌:
中生代湿热气候条件下沉积形成的陆相红色沙砾岩层,在风化、流水等作用下形成的独特地貌,常形成方山、奇峰、赤壁、岩洞、天然桥等,武夷山、丹霞山为典型代表。
(8)花岗岩地貌:
由花岗岩体所构成的峰林状高丘与球状石蛋或馒头状岩丘的通称。
(1)构造湖: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断陷、沉降所形成的构造盆地,储水而成的湖泊,如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
(2)火山口湖:
火山爆发后,喷火口沉降、凹陷,积水而成的湖泊,如长白山天池等。
(3)火山堰塞湖——火山喷发的熔岩堵塞河床,抬高水位而形成的湖泊,如镜泊湖、五大连池等。
(4)冰川湖——由于冰川的挖蚀作用和冰砾泥的堆积、堵塞作用而形成的湖泊,如天山天池等。
(5)岩溶湖——可溶性岩石被溶蚀成洼地,积水而成的湖泊,如贵州威宁的草海、广东肇庆星湖等。
(6)风成湖——沙漠地区受定向风吹蚀形成的丘间洼地被潜水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的月牙泉。
(7)潟湖——沿海洼地由于沿岸流所携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海湾被沙嘴封闭所形成的湖泊,如太湖、杭州西湖等。
(8)河迹湖——由于河道的摆动,残留下来的河道所形成的湖泊,如扬州的瘦西湖。
一.黄帝陵——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
黄帝:
书法、阵法、音乐、医药、度量衡、宫室、器用、服装、货币等的发明者,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二.大禹陵——浙江绍兴的会稽山葬时树不改列,农不易亩
三.秦始皇陵——陕西临潼县下河村
四.汉陵:
西汉:
文帝刘恒的霸陵,宣帝刘询的杜陵在西安郊区,其他九帝陵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北原,自西向东一字排开:
茂陵(汉武帝刘砌)平陵(昭帝刘弗陵)延陵(成帝刘骜)
康陵(平帝刘衎)渭陵(元帝刘奭)义陵(衰帝刘欣)
安陵(惠帝刘盈)长陵(高祖刘邦)阳陵(景帝刘启)
特点:
1.皇帝从继位第二年开始修陵。
2.将全国赋税收入的1/3用于修陵。
3.规制:
占地1顷,高12丈,为覆斗状堆土。
4.殉葬品极丰。
5.前七帝有陵邑制。
东汉:
洛阳以东,规模较小,多设石象生。
五.唐陵:
昭宗李晔温陵河南洛阳
哀宗李拀和陵山东荷泽
关中十八陵:
乾县:
乾陵(高宗李治与武后)、靖陵(僖宗李儇)
礼泉县:
昭陵(太宗李世民)、建陵(肃宗李亨)
泾阳县:
崇陵(德宗李适)、贞陵(宣宗李忱)
三原县:
献陵(高祖李渊)、庄陵(敬宗李湛)、端陵(武宗李炎)
富平县:
定陵(中宗李显)、元陵(代宗李豫)、丰陵(顺宗李诵)、
章陵(文宗李昂)、简陵(懿宗李凗)
蒲城县:
桥陵(睿宗李旦)、泰陵(玄宗李隆基)、景陵(宪宗李纯)、光陵(穆宗李恒)
六.宋陵(北宋)——河南巩县洛河南岸的台地上。
永安陵(太祖之父赵宏殷)永昌陵(太祖赵匡胤)
永熙陵(太宗赵光义)永定陵(真宗赵恒)
永昭陵(仁宗赵祯)永厚陵(英宗赵曙)
永裕陵(神宗赵顼)永泰陵(哲宗赵煦)
七、元陵:
中国主要封建王朝中,唯一没有留下帝陵的王朝
八、明陵
南京:
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
北京昌平县:
十三陵:
长陵(成祖朱棣)献陵(仁宗高炽)
景陵(宣宗瞻基)裕陵(英宗祁镇)
茂陵(宪宗见深)泰陵(孝宗祐樘)
康陵(武宗厚照)永陵(世宗厚熜)
昭陵(穆宗载垕)定陵(神宗翊钧)
庆陵(光宗常洛)德陵(熹宗由校)
思陵(思宗由检)
九.清陵
1.“盛京三陵”
(1)永陵辽宁新宾县的启运山努尔哈赤的祖陵。
(2)福陵沈阳东郊的天柱山努尔哈赤与皇后的合葬陵。
(3)昭陵沈阳北郊的隆业山皇太极与皇后的合葬陵
2.清东陵(河北遵化县的马兰峪西的昌瑞山):
孝陵(世祖顺治)景陵(圣祖康熙)
裕陵(高宗乾隆)定陵(文宗咸丰)惠陵(穆宗同治)
四座后陵:
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
孝贞显皇后(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
孝钦显皇后(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
3.清西陵(河北易县的永宁山)
泰陵(世宗雍正)昌陵(仁宗嘉庆)
慕陵(宣宗道光)崇陵(德宗光绪)
西汉特点:
1.皇帝从继位第二年开始修陵。
2.将全国赋税收入的1/3用于修陵。
3.规制:
占地1顷,高12丈,为覆斗状堆土。
4.殉葬品极丰。
5.前七帝有陵邑制。
东汉:
洛阳以东,规模较小,多设石象生。
唐陵特点:
1、因山为陵(气势雄伟且牢固,不易被盗)
2、功臣陪葬制
明陵特点:
1.严格的陵址选择
2.周密的陵园布局和奢侈的陵墓建设
3.严密的防卫措施
一.万里长城
(一)长城的起因:
1.必要性:
前五——三世纪,由于铁器的出现,生产发展很快,各诸侯国经济发达,但长期为争夺土地而战。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2.可行性:
冷兵器时代。
(二)长城的发展:
1.先秦时期的长城,包括下列两类:
第一类:
为防止外患(匈奴)入侵而修:
燕北长城(平壤张家口)
赵北长城(张家口河套)
魏西长城(渭南华县内蒙古包头)
秦长城
第二类:
中原各国相互防御而修建的长城(现已大部份无存)
齐长城燕南长城赵南长城魏南长城
2.秦长城(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修建)
甘肃岷县平壤西部,绵延一万多里
3.汉长城(西汉):
东部同秦长城,西部沿丝绸之路以北修至罗布泊(西汉沿丝绸之路开辟四郡: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4.明长城:
修建技术高超,砖石构成。
山海关嘉峪关
二.京杭大运河
(一)京杭大运河概况
北京杭州贯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和京、津两个直辖市,沟通黄、淮、海、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大运河分段表
段别
起迄与流向
通称
京津段
北京天津
北京通县:
通惠河
通县天津:
北运河
津黄段
天津黄河
天津——临清:
南运河
临清——黄河:
鲁北运河
黄淮段
黄河淮阴
南旺
黄河韩庄:
鲁南运河
韩庄淮阴:
中运河
淮江段
淮阴长江
里运河
镇杭段
镇江崇德杭州
丹阳
江南运河
(二)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过程
1.先秦时期分段开凿的运河:
前506年,吴国为攻打楚国,开凿了胥溪(太湖芜湖)
前486年,吴国为攻打齐国,开凿了邗沟(扬州淮安)
2.隋、唐、宋以中原为枢纽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2700公里)
涿郡(北京)
永济渠
洛阳
通济渠
淮安
山
阳
渎
扬州
江南运河
杭州
3.元、明、清纵南北的大运河(1794公里)
必要性:
往首都北京运送粮草
可能性:
水利科学的发展(郭守敬)
(三)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1.政治军事方面:
扩张势力,巩固政权
2.经济方面:
(1)漕运:
唐玄宗:
400多万石/年
宋仁宗:
800多万石/年
(2)人口南移:
隋炀帝时江南人口12.1万户
唐天宝年间江南人口69万户
(3)城市发展:
苏州、杭州、扬州、镇江、淮安、济宁。
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定义: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是具有游览、观赏兼起居理事功能的,一般包括山、石、池、溪、亭、台、楼、阁、堂、馆、榭、轩、廊、桥、花、木、鸟、兽、虫、鱼等在内的综合建筑群。
1.初始阶段——先秦时期
代表:
周文王的灵囿(囿:
驯养动物的园地)
2.奠基阶段——秦汉时期
代表:
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上林苑(苑:
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
3.发展转变时期——魏、晋、南北朝(文学绘画发达)
代表:
北魏华林园以山水作为园林的主题
4.繁盛时期——唐、宋
代表:
唐兴庆宫
宋艮岳沧浪亭
特点:
(1)注重选地
(2)效法自然,学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正式形成“写意山水园”。
5.高峰时期——明清
代表:
明太液池
皇家
清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
私家:
拙政园(明)留园(清)
特点:
(1)使用上多功能,包括听政、看戏、居住、休息、读书、祈祷、狩猎等。
(2)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布局多园中有园,注重景的题名——点景。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与主要构筑手法
(一)基本特征
西欧古典园林——以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造园艺术思潮为基础,17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形成。
这种园林在形成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规则的建筑图案,修剪整齐的树木花草,人造的水池喷泉,笔直的道路,宽阔的广场和娇柔的雕像,称为“几何式园林”或“整形式园林”,突出人工美。
中国古典园林——倾向自然,属于自然山水型。
它对自然山水进行艺术概括,使之成为大自然再现的缩影。
具体地讲,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客观存在的模山范水为蓝本,经过艺术提炼加工,在一定范围内,将山光水色、四时景象荟萃在一起,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布局,同时常与诗画结合,多楹联碑刻,雕梁画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令人睱想无穷。
(二)主要构筑手法
1.注重“相地立基”,巧于“因”“借”。
“因”即因地制宜:
通过借景等构园手法将园内外景色融合为一,不仅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景物,丰富了观赏内容,且使园林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虽由天作,宛自天开”。
“借”即借景:
根据园林造景需要,有选择地将本空间外的景色组织起来。
借景要有所取舍(取优舍劣),并使借来的景色同本空间的气氛环境巧妙相符,使园内外相互呼应,汇成一片优美的景色。
2.对自然山水进行艺术概括,园林建筑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对自然山水进行提炼,使之具有更高的意境。
3.通过分景(障景、隔景)等手法,将园林划分为不同的若干景区,各呈其妙;又以桥廊相连,漏窗相望,相互联络为有机整体,游人依游览路线依次观赏,可获得曲折含蓄、步移景异、渐入佳境的艺术效果。
4.其他如堆山、凿池、砌墙、栽花、植树乃至用料、色彩、点景等,都有不同的具体要求。
湖石:
透、瘦、皱、漏。
四块著名湖石:
杭州西湖皱云峰
苏州留园冠云峰
上海豫园玉玲珑
北京颐和园青芝岫
花:
四君子;梅、兰、竹、菊。
牡丹(富贵)、红豆(相思)、紫薇(和睦)、莲荷(如意)
松(苍劲)、竹(潇洒)、杨柳(多姿)、芭蕉(长青)、石榴(多子)
三.中国园林派别
1.北方园林:
粗犷、多野趣。
宫殿区:
金壁辉煌、宫廷气味浓厚
皇家园林
景区:
模仿江南名园
代表:
颐和园、避暑山庄。
2.南方园林:
精巧、细致、舒适、恬淡,富有田园情趣,“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
代表:
拙政园、留园。
3.岭南园林:
建筑轻盈,典雅简朴,多以古松、芭蕉、棕榈为景,主要分布于广州、潮汕地区。
四.南方名园荟萃苏州的主要原因
1.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山清水秀,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人间天堂”。
官僚地主、文人富商聚居社会经济文化发达。
2.造园条件得天独厚
(1)造园材料丰富:
湖石、花岗岩、石英岩
(2)造园地址优越:
水乡,得水容易,水热条件好。
(3)模山范水具备:
街河并行,桥路相接,水港小桥,枕河人家(东方威尼斯)。
3.造园名家辈出:
宋:
朱冲、朱勔父子
元:
天如和尚——狮子林
明:
计成《园治》
清:
张涟、张然父子。
现存主要代表园林:
(宋)沧浪亭、(元)狮子林、(明)拙政园、
(清)留园。
一、旅游区的概念和特性
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一般而言,旅游区具有下列特性:
1、系统性。
旅游区无论在职能上还是在地域上都是完整的,它具有一配套的社会功能,其中首要是恢复和增强人(旅游者)的健康、能力、体力与精力,滞其精神与物质需要。
2、地域性。
旅游区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载体,每一个旅游区内至少有一个完善的旅游中心或旅游组织基地,并要有发达的旅游交通网络联系内外,是一个结构有序的开放系统。
3、层次性。
旅游区有不同功能类型和不同等级层次之分,各个层次结构的旅游区有机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系统。
这一特性使旅游区划和旅游区的分级分等研究与管理成为可能。
4、优化性。
旅游区的优化是组织建立旅游区以及旅游区的经营管理都达到最佳程度,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区的功能,最顺利地达到理想的目的,取得最佳效果的过程。
旅游区由于加入了人的干预,是一个具有预定目的的、可控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因此从整体上达到了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使用,实现综合最优化。
这也正是地重视从宏观上、整体上考虑问题的优势能够发挥的原因之所在。
例如,旅游交通网络的布局建设,不仅要注意发挥各种运输形式(航空、水运、铁路和公路等)的功能,更重要的还要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实现联运(如从桂林到梧州再到广州的公路、水路一条龙服务),使之结合成各种统一的运输网络、运输整体、取得最大效益。
二、旅游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旅游区划的直接目的就是要确定各个旅游区的范围和界线,其根本目的则是为了客观地了解各个旅游区的不同性质和特征,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明其区域的基本优势,为扬长避短在全国形成合理的旅游地域分工体系,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制订与实施中长期的旅游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的合理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旅游区划应达到如下目的:
1、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找出比较合理的旅游区界线;
2、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和地位,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
3、分析确定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三、旅游区划的原则
旅游区划的原则是进行区划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旅游区划有不同的目的,从而不不同的类型。
旅游区划原则服从区划的目的和要求,因此不同的类型区划原则不尽相同,这里讨论的是综合性旅游区划的原则。
1、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
旅游业是一项涉及而广的产业,而整体效益又是系统优化的主要目标。
因此旅游区划必须从整体上综合衡量,通盘考虑。
2、相似性原则。
相似性原则包括旅游资源成因的共同性、形态的类似性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三种含义。
具体而言,指旅游资源类型相近者应划在同一旅游区内,或者说处于同一层次中的每一旅游区要保持各自主体旅游资源的一致性。
3、主导因素原则。
旅游区的内部一般由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所组成,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区内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往往是其中某种类型的旅游资源起着主导作用,使旅游区或以秀丽风光为主,或以文化古迹取胜,主次分明,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别具特色,有强烈个性,制约着旅游区的属性特征、功能和开发利用方式。
因此,在区划时,可以突出某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
4、完整性原则。
各个等级的旅游区都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综合性,能独立承担一定的旅游职能。
因此,旅游区划应保证每一等级的旅游区在地域上和职能上的完整性。
5、旅游中心地和交通便捷性原则。
每一个旅游区都应该至少包含一个旅游中心地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依托。
旅游区内旅游点相对集中,交通发达,联系紧密,使旅游者的旅游不适和费用等减少到最低程度。
6、区域社会经济原则。
旅游区是一个社会—地理系统,应考虑其区域社会经济背景。
除上述原则外,还应该注意下述二点:
第一、旅游区与行政区相协调。
旅游区与行政区有所不同,旅游区是有旅游经济联系的客观地域综合性,而行政区则是人为的主观上层建筑的产物,但考虑到我国的行政区具有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在确定旅游区界线时,注意与行政区相协调有利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旅游区的地域不连续。
旅游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经济区划等不同,由于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发展的不平衡,往往有较大空间不具备发展成有明显效益的旅游区的条件,可以将其置于旅游区之外。
因此,旅游区之间可以相连,也可以不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