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489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docx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商务星球版)

第五单元我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课四大地理区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90

/1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

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展示西北沙漠、东北的林海雪原、青藏的牧场、南方的水田图片

承转: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

(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不同,把我国分成四大地理区域,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板书):

第一课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90

/2

1、划分依据:

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

(学生活动)阅读3页材料,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2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

(总结)青藏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上,它周围有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等围绕。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两侧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不同,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以大兴安岭为界,这里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由此看出,四大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气候和地形等要素的不同进行的。

板书:

2、四大区域的界限

(学生活动)利用空白纸描画中国四大区域图,标出主要的分界线和区域名称。

(过渡)在区域的分界线中,秦岭-淮河一线非常重要,它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

板书:

二、秦岭-淮河一线

展示秦岭和淮河的图片

(学生活动)根据读图册中的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还有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的划分,回忆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分界线通过。

(讲述)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高大而绵长,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东部季风区的中部,使山脉两侧气候有显著的不同。

它是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是,还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湿90

/3

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因此在它的南北两侧,地形、水文、农业、文化存在明显的区别。

板书:

1、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月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

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

重点是四大区域的范围和界限,我们还要加深对于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理解。

板书设计: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划分依据:

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

2、四大区域的界限

二、秦岭-淮河一线

1、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月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教学反思:

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90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

比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90

/5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

答:

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

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

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

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大屏幕显示投影图:

图5.5: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

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深入)教师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名称和大致范围

展示中国地形图,组织学生活动

(1)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根据图片观察其特点。

(2)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湖。

总结讲述:

北方地区主要有三大地形区,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90

/6

土高原。

南方地区有四大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云贵高原。

北方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黄河;南方的河流有长江和珠江等,还有鄱阳湖、洞庭湖等许多湖泊。

拓展:

东北平原分布着肥沃的黑土,这里俗称“黑土地”,华北平原又成黄淮海平原,是由黄土高原下来的泥沙沉积而成,因而又称“黄土地”。

南方的丘陵地区是贫瘠的红壤,平原地区则的肥沃的水稻土。

展示中国气温分布图和降水分布图及气候类型图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读图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大致降水量和主要的气候类型

总结:

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南方地区降水较多,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板书:

将本节内容总结成表

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位置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脉以东

面积20%25%

人口40%55%

地形东北平原(黑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土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东南丘陵(红壤),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河湖黑龙江、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鄱阳湖,洞庭湖

90

/7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南、北方的自然差异有哪些?

(回答:

略)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了解两区域在人文方面的差异。

[讲授新课]

放录像片段:

分别介绍北方、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熟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民居的特点等。

根据片中讲述,完成活动!

(大屏幕显示)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熟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

传统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在完成“其他不同”这一项内容时,分成几个小组,最后由组长发表组里的集体观点,学生们会从:

饮食、服饰、音乐等方面说出两区域的差异,教师要总结、点评。

网新课标第一90

/8

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些人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提问。

提问时第一个同学回答完后,其他的同学则主要让其说出与前面同学的不同之处,最后教师总结,大屏幕显示:

南方、北方差异类型差异特征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北方:

旱地为主

南方:

水田为主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北方:

小麦、大豆等

南方:

水稻、油菜等气候

作物熟制北方: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

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北方:

陆路运输为主

南方:

水运地形、气候

传统民居北方: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气候

其他不同

在“其他不同”这一栏中,主要针对前面提出的几项,分析其形成原因,关于这些原因,首先由同学回答,之后教师要做好点评,“去伪存真”。

活动:

(课本第10页活动第2题)

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

活动:

(课本第10页活动第3题)网一课新标第

90

/9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寒假较长。

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反思:

第3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2.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

3.对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位置的关系。

【教学用具】

90

/10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图演示]图5.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活动]说出我国四大区域A、B、C、D的名称。

我们前面讲解了南方和北方地区,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我们来研究西部。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西部的自然条件及自然条件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讲授新课]

[图片演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图和青藏高原景观图。

[学生活动]描述两幅图片。

西北地区的图是沙漠景观,说明西北气候比较干旱。

而青藏地区的图片中,我(学生)看到了山脉,说明青藏地区多高山,山上是白色的,因为气候寒冷,所以山上有积雪。

[教师总结]两幅图片中,我们知道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而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

[提问]为什么西北地区这么干旱?

[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干旱的原因。

[地图演示](西北在亚欧大陆的位置图):

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即远离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环绕亚欧大陆的大洋。

相比较而言,哪个大洋近点?

──太平洋

[教师引导]较近的是太平洋,太平洋的水汽千里迢迢想给西北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西北地区有没有创造有利条件使水汽容易进入呢?

──(没90

/11

有)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高大山脉阻挡。

[地图演示](西北地区地形图):

学生明确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大兴安岭等山脉的位置,认识西北西部的三山夹两盆和东部的内蒙古高原。

[学生活动]通过认识西北地形,说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和昆仑山以北称为西北地区。

[启发提问]观察西北地区的山脉,大多位于西北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主要位于边缘地带。

[提问]这样分布的山脉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的推进)

[地图演示]中国季风的行进动画图。

[教师讲解]中国的夏季风主要是东南季风,东南风把海洋的湿润气流带到中国内陆,但是当它运行到东北时,(指图)受到什么山脉的阻挡?

[学生活动]看图知道大兴安岭、阴山、祁连山等高大山脉的阻挡。

[教师总结]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山脉的阻挡,使西北地区降水很少,气候干旱。

所以,课本的第一个标题为“干旱的西北地区”。

由于降水极少,风力作用显著,形成了独特的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如课件的西北风光图)。

西北地区东西延伸长,跨经度大,所以内部景观还存在差异。

[地图演示]西北自东向西的植被变化图

[学生活动]说出西北地区植被的变化,分析原因。

90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